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8364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导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PPT.ppt

Healthanddisease,第二章健康与疾病,Healthanddisease,掌握:

1.健康,亚健康,生存质量,健康促进,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2.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3.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4.疾病的三级预防。

熟悉:

1.影响健康的因素,及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2.健康促进的策略。

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4.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5.护士在帮助患者角色适应中的应用。

了解:

1.健康测量与评价。

2.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3.疾病观的认识发展过程。

4.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中方针。

5.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第一节健康与健康促进,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基本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状态及质量的反应,什么是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1.古代健康观2.近代健康观3.现代健康观,生物个体健康观社会学健康观,

(一)健康的概念,1948年WHO的定义: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89年WHO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观的演变,人的个体而言人的群体而言,WHO的健康定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健康下定义,从现代医学模式出发,既考虑了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是心理的人、社会的人。

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也要对他人健康承担社会公德。

躯体健康:

一般指人体生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

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人格完整,情绪稳定,有自控能力,自知之明。

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

第二,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赖。

第三,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现代健康观的内涵,社会适应良好: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

最主要的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能按社会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巴西医学家10年的研究发现:

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

而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

则会心理平衡,有助身心健康。

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理紧张、恐惧、内疚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

据测定,这类人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死。

(二)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又称为“次健康”或“第三状态”,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主观上有不适感觉,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力降低。

特点:

“自感不适,检查无病”,(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提供),结果分析,12-23分:

你的健康状况良好,继续保持。

24-41分:

你的健康状况开始令人担忧,以后要注意了;42-60分:

你的健康状态比较糟糕,建议马上去医院查查;,常见的是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免疫力降低亚健康具有两重性和动态性:

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注意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无症状现象相鉴别。

疾病或死亡,良好的健康,亚健康状态,疾病与健康的中间,二、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3)个体生物学特征,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即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控制生物性疾病的方法:

预防接种、合理使用抗生素。

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上升。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

如:

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遗传因素(3)个体生物学特征:

年龄、性别等因素年龄-动脉硬化多发生于成年人,百日咳多见于儿童。

性别-女性胆囊炎、胆石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高。

男性疝气的发病率高。

黄帝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2.心理因素(psychologyfactors):

通过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

3.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空气污染气候水污染土壤污染辐射噪声

(2)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决定一个国家的卫生保障措施。

政治制度法律,

(1)思想意识对健康的影响

(2)受教育程度对健康的影响(3)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节日聚餐,三寸金莲,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有利亦有弊,在疾病模式上:

发展中国家主要死亡原因-是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达国家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与癌症。

我国传染病以低收入为主,心血管疾病以高收入为主。

行为与生活方式:

如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生活工作紧张、缺乏体育锻炼、酗酒、吸毒、药物依赖、超速驾驶、不戴安全帽等。

4.行为与生活方式,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健全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悬殊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

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保障人们,健康的根本性措施。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其他:

年龄、性别、各族等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空气污染*气候*水污染*土壤污染*辐射*噪声,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因素*人口状况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文化教育,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生活工作紧张、缺乏体育锻炼、,

(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2心理失衡3衰老4疾病前期5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

(一)概念1993年WHO的定义:

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

199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公认的两点:

生存质量测量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自我评价的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满意度,疾病与治疗有关症状的广泛领域,四、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1、躯体状态2、心理状态3、社会关系4、环境5、独立程度6、精神/宗教,测量内容,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和消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和注意力、自尊、身材与相貌,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性生活,经济收入,住房环境、社会安全保障、交通条件、医疗服务、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的依赖性、工作能力,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生存质量的测量包括两种测量途径:

一般量表及特殊量表,五、健康促进的概念及策略,

(一)概念1986年,WHO提出,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其自身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核心是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自应有的责任感为动力,以行政经济政策法规等手段为保证,以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后盾,强调个人和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二)健康促进的策略,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关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报告健康的人民的发布,标志着健康促进的开始。

1986年11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和由此而发表的渥太华宪章是健康促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渥太华宪章明确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策略,主要包括:

一.制定促进健康的政策,二.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三.扩大卫生服务职能,四.发充分发挥社区力量,五.发挥个人作用。

六、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一)促进健康的行为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1.基本健康行为2.保健行为3.预警行为4.避免有害环境行为5.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二)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致病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1.生理领域首先必须做好生活护理,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有良好的生理舒适感,具体内容包括(1.)采取一定的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与不适

(2)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使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满足其饮食饮水排泄等方面的需要2.心理领域3.社会领域,名词解释1.健康2.亚健康3.生存质量4.健康促进5.独立性护理功能6.专业性护理功能简答题1.影响健康的因素2.促进健康的行为3.危害健康的行为4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5.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第二节疾病与预防保健,掌握常见的患者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掌握疾病的三级预防。

熟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熟悉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熟悉护士在帮助患者角色适应中的应用。

了解疾病观的认识发展过程。

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中国医疗卫生保健方针。

了解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一、疾病的概念,

(一)古代疾病观1、疾病是鬼魂附体。

2、疾病是体内四种元素失衡2、疾病是机体阴阳失衡,

(二)近代疾病观,1.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

2.疾病是社会行为的丧失或改变的状态。

3.疾病是生物学变量,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4.疾病是机体内稳态的紊乱。

(三)现代疾病观,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功能代谢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的失调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病理过程,是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疾病之间是相对的,二者各自独立且相互对立,可在个体身上同时并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处在动态当中的,取决哪一方占主导。

健康与疾病的连续统一体,三、角色与病人角色,1.角色:

是个体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准则,2.病人角色及特点,病人角色:

患病时所承担的角色特点:

1.免除或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一般不需为其患病承担责任,3.病人应该努力使自己康复有接受治疗,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寻求有效帮助并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的责任。

(二)病人角色适应不良,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2.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3.病人角色缺如:

4.病人行为减退:

5.病人行为异常:

(三)护士在帮助病人角色适应中的指导,1.常规指导2.随时指导3.情感指导,四、疾病对病人及家庭的影响,

(一)对个体的影响1、正性影响

(1)病人角色安心养病休养身体

(2)提高警惕改善生活方式健康促进活动2、负性影响

(1)生理改变

(2)心理改变(3)体像改变(4)自我概念的改变,身体残障病人产生体像改变的原因1.身体外观的改变2.身体功能的丧失和障碍,

(二)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增加家庭成员情绪变化,五、疾病的预防,一级预防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