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355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排水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降排水施工方案

第一节地质情况

一、自然地理与环境

1、地形、地貌

泰兴地势较平坦开阔,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倾斜,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有地面标高在2.0-6.8m左右。

管道沿线经过众多河、塘,较大的河流有幸福中沟、团结河、文胜河、古马干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中沟等,本标段管线属于滨江镇境内。

管道沿线所经河、塘,本次勘探均进行了断面测量,详见附件“河塘横断面”(TXH-17)。

2、水文气候

泰兴市境内水网密布,内河水位受长江潮水影响。

镇境内各河流均为长江水系,流经镇区的主要河流为东西向的古马干河,工程区内主要分布有幸福中沟、团结河、文胜河、古马干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中沟等。

河水位受长江潮水影响。

通过沿江各闸的调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位。

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泰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0℃,最低气温-10℃;七月最热,平均温度27.6℃,最高气温40℃。

年平均降水量1027毫米,日照2125小时,无霜期220天。

二、区域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板块下扬子褶断冲断带与苏北坳陷接触部位,在漫长的地史演变中,经历了隆起—坳陷—大陆边缘活动阶段。

喜马拉雅运动则表现为区域性不均匀沉降运动,发育较厚的晚第三纪及第四纪沉积。

项目区属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为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第四系以下的底层均无出露。

境内中生界以前的底层缺失较多,新生界地层发育齐全。

场地位于宁通构造带,属苏北坳陷区,有隐伏的北东和北西向断裂,主要有:

江都断裂、泰州断裂和姜堰断裂。

区域和近场区断裂为非全新统活动断裂,且偏离本项目,距离较远,且本项目覆盖层厚度较大,地质构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本工程管线沿线由北向南依次经过高港区永安洲镇、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和泰兴市滨江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地震动峰值区划图,工程所在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其中:

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泰兴段滨江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工程区域内地势平坦,属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标高在2.0-6.8m左右。

全镇境内水网密布,形成“五横、四纵”河网格式,内河水位受长江潮水影响。

沿河均设有调节水闸,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位。

工程区域内主要的天然水体为幸福中沟、团结河、文胜河、古马干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中沟,以及零星分布的众多沟塘。

各河流水质较好,无明显化工污染源,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的排泄。

古马干河位于泰兴市境内,因东至古溪(镇)、西到马甸(镇),是横贯泰兴腹部地区的主要引、灌、排、航骨干河道,全长四十二点五公里。

西起永安洲(今为泰州高港区辖镇)江口,流经永安洲、马甸、根思、老叶、南新、元竹、横垛、古溪八个乡(镇),穿两泰官河、新曲河、西姜黄河、东姜黄河、增产港。

尾部四公里,穿越永安洲镇,直达长江。

2、地下水类型

根据勘察报告揭示,勘察深度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工程地质分区Ⅰ区内,1、2-2、3、4、5、6-2~9层,岩性以粉土、粉砂或互层土为主,结构稍密~密实,弱~透水性中等,为潜水含水层;该地质分区内局部分布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杂粉土,大部分地段分布2-1层、6-1层土为主要为粘性土夹粉土、粉砂,具弱透水性,这三层土对其下伏土层具有一定的隔水、阻水作用,故在1-1层、2-1层、6-1层土分布地段内其下伏土层含水层具有微承压水性质。

工程地质分区Ⅱ区内,1、7、8、9层,岩性以粉土、粉砂为主,结构稍密~密实,透水性中等,为潜水含水层。

该地质分区内局部分布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具弱透水性,该层层土对其下伏土层具有一定的隔水、阻水作用,故在1-1层土分布地段内其下伏土层含水层具有微承压水性质。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地面蒸发、植物蒸腾以及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

勘察期间测得潜水埋深在0.5~3.5m之间,潜水标高在2.1~3.0m。

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工程地质分区Ⅰ区内地层上部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互层土,地下水位高,且在微承压水作用下,土层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坍塌、管涌、流土、流沙等不良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分区Ⅱ区内地层主要为粉土、粉砂,地下水埋深较浅,砂性土在有水环境中自稳能力较差,易发生坍塌、管涌、流沙等不良影响。

因此开挖浅埋的管道及检查井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止水、降水措施。

计划在开挖地段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深井降水,将地水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为宜,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第二节施工降排水

1、基坑明排水

具体的基坑明排水方案如下:

(1)沿基坑下口周边开挖明沟。

围堰附近的明沟位置距围堰堰址2m左右为宜。

明沟深度设计为0.6m,明沟宽度设计为0.5m左右。

明沟50~100m长设一集水坑。

集水坑设计尺寸为2×1.5m×1m。

(2)在基坑上口3m以外沿基坑四周设置明排截水沟,将基坑外围来水截住,集中自流或机排至基坑以外。

1.1基坑明排水

1、排水流量的确定

经常性排水包括降雨和基坑面积内渗水量,主要是降雨积水量,一般按降雨量考虑。

基坑一次性排水选择的4BA-25型水泵流量为20m3/h,扬程10m,功率2.5kw。

需要的台数为:

考虑备机,取4台。

1.2施工期地下水测压管的布设

在建筑物周围每间隔100m设地下水测压管一支,以便观测施工期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地下水位观测设专人负责,每日定期观测,做好记录。

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2、基坑降水

1)降水设计

井管降水配合轻型降水抽排水集中排入河道或附近河塘中。

2)轻型井点施工工艺程序

平面布置:

井管距离槽壁1m~1.5m,井点管的间距采用0.8m~1.2m。

见附图

轻型井点的主要设备:

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组成。

(1)井点管

用直径55mm长6m的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2m的同直径钻有Ф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20号铁丝、间距40mm。

(2)连接管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55cm;顶部装铸铁头。

(3)集水总管

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

(4)滤料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轻型井点施工:

轻型井点施工顺序:

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将井点管同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机组,连接集水总管→试抽和检查。

轻型井点施工要求:

井孔要垂直,井点管应沉放在井孔中间,滤网管不得碰到井孔壁。

管路系统的总管、弯联管(塑料联管)及接至泵体机组的连接部分,均应安装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或渗水。

井管的灌砂量应冲孔孔径大小和深度确定,实际灌砂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砂井高度可距地面以下1m,孔顶用粘土封填0.5~1m,防止明水渗入。

施工期间,井管有效率应达总根数的95%以上,且连续5根井管内的失效井管不得超过2根,相邻的井管不能同时失效,关键部位的井管不失效。

管路系统严禁堆土覆盖或堆放杂物(材料、设备等),以便于检查出水情况及检漏工作。

井点降水在沟槽开挖前提前运转,一般正常运转3天、地下水位稳定至槽底以下0.5m时方可开挖沟槽。

出水口设在一定范围之外的下水井或排水渠内,防止倒流入降水区域。

4、管井降水

(1)施工方法

1、根据轴线测量放井位;

2、采用水冲成孔,成孔直径600-700MM,成井直径500MM,孔深20M;

3、成孔后冲孔换浆,之后安装钢筋砼管,做好井管之间的连接;

4、井管安装完毕后,在管井与孔壁之间填入直径为5-10的砾石;

5、成井后及时进行洗井,达到水清砂净;

6、安装合适的水泵井行抽水、排水。

(2)施工工艺流程

管井定位→井管准备→井管安装→圆砾石固井→配套安装→抽水

(3)根据涌水量及选择管井安装达20M3/H(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泵量大小以便更好地控制水位)潜水泵进行抽水,扬程不小于30米,泵的大小根据施工时实际情况最终确定。

(4)排水系统:

井中抽水管采用50-76MM消防带与泵连接,井外排水管采用直径150MM钢管。

(5)井管安装

安装程序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6)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与建筑物之间每隔15米需设置一座降水观测井,以确保房屋及桥台安全,回灌井与观测井同时考虑;

观测孔成孔口径φ90,深15米,全长置入口径φ48向钻眼、外包塑料滤网的PVC管;PVC管与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深1米至孔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口配保护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