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350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三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

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二件:

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

(注意:

文章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

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三、背诵、背写

1、第一课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

2、第二课第三自然段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背诵第三课第二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默写《小儿垂钓》

四、比较组词

评(评价)粗(粗壮)招(招呼)

坪(坪坝)组(组织)召(号召)

湖(湖水)要(要求)仰(仰头)

蝴(蝴蝶)耍(玩耍)迎(欢迎)

钓(钓鱼)袋(口袋)些(这些)

钩(钩子)装(假装)此(此处)

带(皮带)包(书包)辫(辫子)

戴(穿戴)苞(花苞)瓣(花瓣)

峰(山峰)锋(雷锋)拢(合拢)

蜂(蜜蜂)逢(相逢)龙(龙宫)

陡(笔陡)连(连长)似(似乎)

徒(徒弟)链(铁链)以(以后)

五、多音字

好hào(爱好)奇jī(奇数)假jiǎ(假发)

hǎo(好处)qí(奇怪)jià(假日)

劲jìn(使劲)朝zhāo(朝阳)晃huǎnɡ(晃眼)

jìng(劲敌)chāo(朝向) huànɡ(摇晃)

似shì(似的)发fā(发现)都dōu(都有)

sì(似乎)fà(头发)dū(首都)

六、反义词仔细--马虎;可爱--可恨(讨厌);散发--收集;清香--恶臭;

勤劳--懒惰;满载而归--空手而回;

近义词汲取--吸取;鼓励--鼓舞;纪念--怀念;假装--伪装;观察--察看(视察)

第二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四字词语:

来回跳动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阳光明媚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闻鸡起舞

三、复习课文

1、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2、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4、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

(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5、高尔基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三步曲: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6、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7、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

8、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

(诚实守信)

9、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10、我还知道的名人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1、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四、背诵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读读背背里的名人名言。

Ø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Ø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Ø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Ø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五、多音字

散sàn(散步)相xiànɡ(照相机)卷juǎn(胶卷)

sǎn(松散)xiānɡ(相信)juàn(试卷)

当dànɡ(停当)教jiào(教师)要yāo(要求)

dānɡ(当时)jiāo(教书)yào(不要)

六、容易写错的字。

郊外胸脯仰望或者婉转勇敢低头 突然胶卷旅行考察遗迹纪念卧进

第三单元

一、生词

二、词语

三、多音字组词

磨mò(磨坊)坊fánɡ(磨坊)扇shān(扇风)

mó(磨刀)fānɡ(牌坊)shàn(扇子)

四、课文理解

《9古诗两首》

1、《夜书所见》作者:

叶绍翁【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语解释:

1、萧萧:

指风声。

2、挑:

捉。

3、篱落:

篱笆。

《夜书所见》古诗意思: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前两句写诗人的郁闷孤独之情,后两句写诗人看到的是夜深篱落一灯明,想到的是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情景使诗人回忆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心情转为亲切。

课文说明: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词语解释:

1、九月九日:

重阳节。

2、山东:

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3、独:

单独。

4、异乡:

他乡。

5、逢:

遇到,碰到。

6、倍:

加倍。

遥:

遥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意思:

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发诗人思乡之的千古名唱。

诗中描写了重阳节的两大风俗习惯:

登高和佩戴茱萸。

诗中有两句千古名句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两首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

1、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我们”做风筝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丰,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次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2、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3、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4、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5、、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2、我们依旧快活……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6、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精心快活大惊失色哭了垂头丧气)

7、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乐呵呵怒气冲天伤心失望……)

《11秋天的雨》

1、背诵全文

2、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写作,每段都是(先总写,后分说)。

3、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秋雨的?

(秋雨的色彩、气味、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4、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因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要来了)

《12听听,秋的声音》

1、我会读:

手臂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大树抖动手臂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大雁暖暖的叮咛、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吟,还有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1、习作:

要学会用“总分总”和“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来写作文。

例文:

《秋天的果园》。

2、我的发现:

会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课文49页)

ABB格式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白茫茫白花花黑乎乎黑漆漆绿油油黄澄澄

3、“的”和“地”的不同:

“的”后面跟名词或者人物,“地”后面跟动作。

比如,美丽的花朵,快活地唱歌。

4、背诵和默写“读读背背”背诵《花鸭和彩霞》

第四单元

一、生字、生词

略(参见课本)

二、形近字组词

湿(潮湿)娇(娇气)致(大致)

温(温度)骄(骄傲)到(来到)

验(试验)论(无论)证(证明)

检(检查)轮(车轮)征(征服)

阻(阻力)亿(一亿)镜(眼镜)

组(小组)忆(回忆)境(环境)

闲(休闲)访(访问)脸(笑脸)

闭(关闭)坊(磨坊)捡(捡拾)

播(广播)郊(郊外)试(考试)

插(插花)胶(胶卷)拭(拭目以待)

三、多音字

几①jī几乎②jǐ几何

看①kān看守看管 ②kàn看待看茶

薄①báo(口语单用)纸薄②bó(书面组词)单薄

待①dāi待会儿②dài等待

调①tiáo调皮 调配②diào调换

强①qiáng强制;②qiǎng勉强;③jiàng倔强

种①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