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docx
《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医综合》真题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1型题
1.不受醛固酮控制的是
A.钠离子
B.氯离子
C.水
D.钾离子
E.钙离子√
【解析】醛固酮是调节机体细胞外液量和Na+、K+平衡的重要激素。
促进远曲小管对Na+、Cl-、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分泌。
2.细胞兴奋的标志是
A.反射活动
B.动作电位√
C.分泌活动
D.收缩力
E.张力
【解析】兴奋性是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这是生理学对兴奋性的最早的定义。
反射活动是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方式。
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收缩和分泌是细胞兴奋以后产生的结果。
张力是物质的机械特性。
3.静息电位等于
A.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B.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氯离子的平衡电位
D.钙离子的平衡电位
E.镁离子的平衡电位
【解析】细胞静息时,膜主要允许K+通过,细胞内K+浓度高,沿化学梯度向外扩散,K+带的正电荷使膜外电位升高,形成的电场阻碍K+向外扩散。
当化学梯度的驱动力与电场的阻力相等时,没有K+的跨膜净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不再改变,即是静息电位。
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
4.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
A.氧气
B.钾离子
C.氯离子
D.脂肪酸
E.葡萄糖√
【解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细胞的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相关联),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是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
5.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生理过程
A.体重稳定
B.减压反射√
C.胃液分泌
D.肾血流量稳定
E.血糖稳定
【解析】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
所以减压反射是神经调节。
6.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机理是
A.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运动
B.胸廓扩大缩小运动
C.肺弹性回缩√
D.肺内大气压的变化
E.呼吸肌舒缩活动
【解析】胸内压即胸腔内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平静呼吸),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约为一3~一5mmHg,吸气末约为一5~一10mmHg。
胸内压=大气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肺内压约等于大气压,这时胸内压=一肺回缩力,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
7.导致呼吸停止的切断部位在
A.脊髓胸腰段之间
B.脊髓延髓之间√
C.延髓脑桥之间
D.脑桥中脑之间
E.上下丘之间
【解析】动物实验中,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切,则呼吸运动停止。
8.经典的激素分泌方式是
A.远距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自分泌
E.腔分泌
【解析】经典概念认为,激素通过血流将所携带的调节信息递送至机体远处的靶细胞,实现长距细胞通讯,因此内分泌也称远距分泌或血分泌。
9.输血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溶血反应√
B.寒战、高热
C.头痛、胸闷
D.腰背酸痛
E.呼吸困难
【解析】溶血反应为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
多由误输ABO血型不合所致。
典型的症状为病人输入十几毫升血型不合的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因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或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低血压引起肾血流减少而继发少尿、无尿及急性肾衰竭。
所以选A。
10.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B.降低肺的顺应性√
C.维持大小肺泡稳定
D.防止肺不张
E.防止肺水肿
【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弹性回缩力和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对于降低吸气阻力和减少吸气做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维持肺泡内压力与小肺泡大致相等,不至于过度膨胀。
防止了液体渗入肺泡,使肺泡保持相对干燥。
11.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即可完成的生理过程
A.肌紧张
B.屈肌反射
C.对侧伸肌反射
D.翻正反射
E.腱反射√
【解析】腱反射: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
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后,直达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
反射的潜伏期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延搁,故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12.跨膜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的是
A.氧气内流
B.钾离子外流
C.氯离子内流
D.钠离子内流
E.氨基酸内流√
【解析】氧气跨膜是单纯扩散,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以及氯离子内流都是顺浓度差的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与经通道转运不同的是,经载体的转运有被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后者可再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氨基酸出入一般细胞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而在小肠和肾脏是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间接消耗钠泵的能量。
13.影响细胞内外水分布的是
A.血压
B.组织液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对水的通透性
【解析】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另外,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14.胆盐吸收部位
A.回肠√
B.胃
C.空肠
D.结肠
E.十二指肠
【解析】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15.正常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氨基酸
E.甘油三酯
【解析】三大能源物质在人体内供能的作用不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其中肝糖原用于维持血糖,肌糖原用于提供肌肉活动的能量;脂肪是能源物质在体内最主要的储存形式;蛋白质仅在长期饥饿、极度消耗时才分解供能。
16.自律性最高的细胞是
A.窦房结细胞√
B.心房肌细胞
C.房室交界细胞
D.浦氏细胞
E.心室肌细胞
【解析】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
17.不释放乙酰胆碱的是
A.交感节前纤维
B.交感节后纤维√
C.副交感节前纤维
D.副交感节后纤维
E.运动神经纤维
【解析】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纤维外)释放的递质是NE,尚未发现以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以N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过程中,突触后膜主要通透性增大的离子是
A.Na+√
B.K+
C.Cl-
D.Ca2+
E.HCO3-
【解析】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弥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Na12和K12,尤其是Na12通透性升高,导致Na12内流和K12外流,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的局部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9.修复DNA双螺旋结构变性的主要方式
A.错配修复
B.核苷酸切除修复√
C.碱基切除修复
D.重组修复
E.直接修复
【解析】DNA损伤的类型决定切除修复的具体方式。
①碱基切除修复:
DNA糖苷酶特异识别DNA中发生改变的碱基,例如,胞嘧啶脱氨基产生的U,通过水解被除去。
接着,AP核酸内切酶迅速识别这个丢失碱基的裸露位点,在其5'端切断磷酸二酯键,再由磷酸二酯酶切除脱氧核糖磷酸残基。
最后,由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将缺口修复。
②核苷酸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可以修复DNA双螺旋中发生的几乎所有大型损伤。
一个巨大的多酶复合物(例如大肠埃希菌的UvrABC)搜寻DNA中发生变性的损伤部位,而不是某种特殊的碱基改变,并在其两侧切断DNA,由解旋酶清除包括损伤部位在内的DNA片段,最后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修补缺口。
③重组修复:
有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在同一部位均受到损伤,这种DNA分子没有模板链(携带正确的遗传信息)用于修复。
对于这种罕见的DNA损伤,细胞可以利用含有正常拷贝的第二个DNA分子进行重组修复,通过这个正常拷贝提供正确的遗传信息。
重组修复是复制后修复,因为它出现于复制后。
参与大肠埃希菌DNA重组修复的酶主要是RecA和RecBC等。
④DNA倾向差错合成:
在特殊情况下(如紫外线辐射),大肠杆菌DNA可能出现倾向差错(elTor-prone)合成,DNA聚合酶Ⅳ和V可以使DNA复制体通过未经修复的损伤部位进行复制,其特征和
消除差错(error-free)的DNA修复系统正好相反,复制将产生许多差错。
⑤SOS应答:
从大肠埃希菌到真核生物,细胞有一种紧急应答(SOS)机制,一旦DNA受到严重损伤,这一机制能诱导多个基因表达,合成多种参与修复DNA损伤的酶和蛋白因子,例如大肠埃希菌的RecA和RecBCD。
20.细菌DNA聚合酶I活性主要是
A.合成前导链
B.合成后随链
C.合成前导链和后随链
D.合成引物
E.切除引物√
【解析】大肠埃希菌主要有3种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I(polI),DNA聚合酶Ⅱ(polⅡ)和DNA聚合酶Ⅲ(polⅢ)。
pol1分子为单一多肽链,3个结构域的活性依次为(从N端到C端):
5'→3'外切酶,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
其中,5'→3'外切酶活性用于去除RNA引物,3'→5'外切酶活性具有校正功能,聚合酶活性在DNA损伤修复中用于填补缺口(短单链区)。
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以将polI水解为两个片段,大片段叫作Klenow片段,具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
除了5'→3'外切酶活性以外,polI还有一项其他两个DNA聚合酶没有的功能--在体外利用DNA分子一条链切口产生的3'一OH作为引物进行复制,新的DNA链取代原来的同源链,后者被polI的5'→3'外切酶降解,这一反应叫做切口平移。
切口平移是重要的核酸技术,用于标记DNA片段。
polⅡ兼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主要功能是参与DNA损伤修复。
polⅡ可以利用受到损伤(如嘧啶共价交联)来不及修复的DNA链作为模板合成DNA。
只有polⅢ符合大肠埃希菌体内:
DNA复制的要求,所以polⅢ是真正的复制酶。
21.转录起点在基因碱基序列中的编号为
A.+10
B.+1√
C.0
D.-1
E.-10
【解析】转录起点是转录合成RNA的第一个碱基,其碱基编号为+1。
有的启动子的转录起点不是固定的,可能出现于相邻的2~3个碱基。
转录起点前面(5'方向)的DNA序列称为上游,碱基编号依次为一1,一2,一3…转录起点后面(3'方向)的序列称为下游,碱基编号为+2,+3…细菌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位点,一般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
有转录起点,一10序列,一35序列,在一10和一35序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22.仃因子识别结合
A.增强子
B.启动子√
C.隔离子
D.顺反子
E.复制子
【解析】RNA转录过程由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
大肠埃希菌的RNA聚合酶由五个亚基组成,可用a2pp'σ表示,称为全酶。
σ亚基能识别转录模板和转录的起始点,σ亚基识别启动子,促进转录起始。
α2ββ'部分称为核心酶,能催化核苷酸以3',5'一磷酸二酯键聚合成RNA。
23.E.coli乳糖操纵子中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称为
A.阻遏基因
B.操纵基因√
C.调节基因
D.结构基因
E.诱导基因
【解析】调节基因lacI位于lac操纵子上游附近,是独立的转录单位,其表达产物是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基因。
24.带羟基侧链的天然氨基酸种类数目是
A.5
B.3√
C.1
D.7
E.6
【解析】酪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带有羟基侧链。
25.茚三酮用于
A.核酸定性
B.定性或者定量检测氨基酸√
C.脂肪定性
D.RNA定性
E.DNA定性
【解析】茚三酮可以和氨基酸的α一氨基以及α一羧基反应,生成特征性紫色化合物。
Pro属于亚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产物呈黄色。
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微量氨基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
A.所有原子在空间的位置√
B.局部的空间结构
C.特征性氨基酸序列形成的折叠模式
D.每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E.亚基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解析】蛋白质分子有4个严格的结构层次: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如果细分的话,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还有两个亚层次:
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是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基础。
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即多肽链一部分骨架的折叠方式和主链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包括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的三维结构,包括骨架和氨基酸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的空间位置。
四级结构是指在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目、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作用(缔合),但不包括每个亚基本身的构象。
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
稳定四级结构的作用力与稳定三级结构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7.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酶浓度
B.米氏常数√
C.温度
D.pH
E.离子强度
【解析】米氏常数(Km)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的速率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
mol/L)。
米氏常数是酶蛋白本身的特征性常数,Km值与酶的浓度无关,但随温度、pH、离子强度的变化而改变。
Km值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就越大,所以酶对最适底物的Km值最小(亲和力最大)。
转换数是酶的催化常数(符号:
Kcat),其定义为:
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者每秒钟每微摩尔酶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通常利用。
Kcat/Km的比值,作为酶的催化效率的参数。
28.米氏常数(Km)的数值
A.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底物浓度
B.等于底物浓度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反应速度
C.等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D.增加时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加
E.减小时酶促反应的速度变慢
【解析】当V=Kmax/2时,Km=[S],即Km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
Km为酶的特征性常数,单位为mmol/L。
29.酶蛋白质子转移的机制
A.蛋白酶解激活
B.可逆共价修饰
C.别构调节
D.一般酸碱催化√
E.静电效应
【解析】一般酸(碱)是能够提供(结合)质子的任何物质。
许多酶必须有酸(碱)作为质子供体(受体),这就是一般酸碱催化。
30.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NO
B.IP3√
C.ADP
D.cGTP
E.cGDP
【解析】常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二酰基甘油),IP3(1,4,5一肌醇三磷酸)和Ca2+。
第二信使能够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调节许多代谢反应,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代谢产物的分泌等。
另外,第二信使能够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调节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存活。
31.兼有受体和蛋白激酶活性的是
A.胰岛素受体√
B.肾上腺素受体
C.干扰素受体
D.EPO受体
E.G蛋白偶联受体
【解析】酶偶联受体主要包括:
受体Tyr激酶(RTK)、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Tyr磷酸酶、受体Ser/Thr激酶和结合Tyr激酶的受体。
从其名称可以看出,前4种均兼有受体和酶两个功能,最后一种只有受体功能,但能结合并激活胞内Tyr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是绝大多数生长因子的受体。
根据结构特征,RTK分为6种类型:
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②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一1受体。
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
④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
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32.G蛋白分子特性
A.由3个亚基组成
B.有7个跨膜α-螺旋√
C.有1个跨膜α-螺旋
D.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E.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解析】所有的G蛋白偶联受体属于一个七螺旋受体超家族,其结构特点是含有7个跨膜仅一螺旋。
酶偶联受体只有一个跨膜α-螺旋,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多数受体本身表现某种酶促活性,但有的受体只能激活细胞内的某种酶。
33.符合β肾上腺素受体特征的是
A.由3个亚基组成
B.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C.酪氨酸激酶活性
D.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E.G蛋白偶联受体√
【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是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信号传递过程如下:
①肾上腺素结合于受体;②Gs活化,GDP被GTP取代,Gs解离成Ga-GTP和GBR二聚体;③Ga-GTP结合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④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⑤cAMP结合于无活性的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PKA)的调节亚基,导致PKA的催化亚基被激活;⑥PKA磷酸化靶蛋白特异位点Ser/Thr,产生细胞应答。
34.核酸分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单位是
A.核苷酸√
B.碱基
C.核糖
D.核苷
E.脱氧核糖核苷
【解析】核酸分子是多聚核苷酸,其基本的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酸包括3个组成部分:
碱基、戊糖和磷酸。
碱基分为两种类型:
嘌呤和嘧啶。
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
嘧啶包括胸腺嘧啶(T)、胞嘧啶(C)和尿嘧啶(U)。
35.连接DNA单位的共价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肽键
E.磷酸二酯键
【解析】核酸中的一个个核苷酸单位通过3',5'一磷酸二酯键相互连接,形成无分支的多聚核苷酸大分子,其骨架由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
36.真核DNA复制合成引物酶
A.引发酶
B.polα√
C.polβ
D.polγ
E.polδ
【解析】哺乳动物细胞有5种DNA聚合酶:
polα,polβ,polγ,polδ,polε。
其中,polα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引物,而polδ负责细胞核DNA链的延伸。
Polβ和polε可能参与DNA损伤修复。
Polγ负责线粒体DNA复制。
37.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活化氨基酸的是
A.氨基酰-tRNA聚合酶
B.氨基酰-tRNA合成酶√
C.氨基酰-tRNA水解酶
D.氨基酰-tRNA活化酶
E.氨基酰-tRNA激酶
【解析】氨基酸必须活化才能成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底物,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催化这一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酰tRNA。
ARS对氨基酸和tRNA均有较高的专一性,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ARS催化氨基酸和ATP反应,生成氨基酰一AMP一酶复合物,产生焦磷酸。
②氨基酸从氨基酰一AMP一酶复合物转移到tRNA,与tRNA的3'末端AMP中核糖的3'一OH形成酯键,生成氨基酰tRNA,并释放AMP和ARS。
有的ARS直接将氨基酸连接于3'一OH,有的ARS先将氨基酸连接于2'一OH,再转移到3'一OH。
氨基酸和tRNA之间形成的酯键是高能键,能量来自ATP水解。
反应产生的焦磷酸水解成磷酸,也释放能量。
每个氨基酸分子活化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使反应不可逆。
38.催化肽键形成的肽酰转移酶是
A.细胞质中的蛋白质
B.核糖体大亚基中的蛋白质
C.核糖体小亚基中的蛋白质
D.RNA-蛋白质复合物
E.核糖体大亚基rRNA√
【解析】成肽是转肽酶催化的肽键形成过程,数种大亚基rRNA组成转肽酶。
结合于核蛋白体A位的氨基酰一tRNA使氨基酸臂部分弯折,使该氨基酸在空间上接近P位。
P位的起始氨基酰一tRNA(或延长中的肽酰一tRNA)由酶催化,将氨基酰基(或延长中的肽酰基)从tRNA转移,与A位下一氨基酸α一氨基形成肽键连接,即成肽反应在A位上进行。
多肽链延伸阶段有延伸因子(EF)参与,催化肽键形成的肽酰转移酶不是蛋白质,而是核糖体大亚基rRNA。
39.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组织,释放大量溶酶体酶
A.液化性坏√
B.凝固性坏死
C.干性坏疽
D.干酪性肉芽肿
E.湿性坏疽
【解析】凝固性坏死:
蛋白质凝固,保持其轮廓残影,最常见,常见部位为:
心肌、肝、肾、脾;干酪性坏死(彻底的凝固性坏死,原有结构彻底消失)见于结核病。
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成液态。
常见部位为:
脑、脊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酶解性脂肪坏死和乳房脂肪细胞破裂;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吞噬反应引起的外伤性脂肪坏死也属之。
坏疽:
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大范围坏死,并因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干性坏疽:
四肢;湿性坏疽:
肠管、胆囊、子宫、肺;气性坏疽:
小而狭深的开放性伤口。
40.未成熟畸胎瘤恶性成分
A.原始神经上皮√
B.鳞状上皮
C.皮脂腺
D.汗腺
E.胰腺组织
【解析】成熟畸胎瘤由三个胚层的各种成熟组织构成。
以表皮和附件组成的单胚层畸胎瘤称为皮样囊肿。
以甲状腺组织为主的单胚层畸胎瘤则称为卵巢甲状腺肿。
未成熟畸胎瘤:
在与成熟畸胎瘤相似的组织结构背景上,可见未成熟神经组织组成的原始神经管和菊形团(最常见),偶见神经母细胞瘤的成分,此外,常见未成熟的骨或软骨组织。
41.浆液性囊腺癌(卵巢)携带的基因是
A.APC
B.WT-1
C.RB
D.P16
E.BRCA-1√
【解析】BRCA-I见于乳腺癌和卵巢癌。
APC见于结肠癌。
WT一I见于肾母细胞瘤。
RB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
P16见于恶性黑色素瘤。
42..三阴性乳腺癌是指
A.ER
(一)、PR
(一)、HER2
(一)√
B.ER
(一)、PR
(一)、EGFR
(一)
C.ER
(一)、PR
(一)、P53
(一)
D.ER
(一)、PR
(一)、P16
(一)
E.ER
(一)、PR
(一)、RB
(一)
【解析】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都是阴性的乳腺癌,它对内分泌治疗无效,对化疗和放疗敏感。
43.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滤泡状腺癌
B.乳头状癌√
C.未分化癌
D.髓样癌
E.滤泡状腺癌与髓样癌的混合癌
【解析】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
44.肝细胞线粒体肿大,内质网扩张见于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嗜酸样变性
D.凋亡小体
E.再生的肝细胞
【解析】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使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致细胞内水分含量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肝细胞线粒体肿大,内质网扩张见于肝细胞水肿。
45.鳞癌组织学特点是
A.核分裂象多见√
B.常有一个蒂与正常组织相连
C.多见于肠道、乳腺、甲状腺、卵巢等处
D.向体表或腔面生长
E.与原来正常组织相似
【解析】鳞癌:
①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喉、子宫颈、阴道、阴茎等处。
有些部位如支气管、膀胱等,也可以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在此基础上发生鳞状细胞癌。
②大体上:
常呈菜花状,也可形成溃疡。
③镜下:
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分化较差的鳞状细胞癌无角化珠形成,细胞间桥少或无。
46.高血压会引起
A.颗粒性固缩肾√
B.大红肾
C.大白肾
D.瘢痕肾
E.不规则肾
【解析】慢性肾炎的大体改变被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以区别于高血压时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