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721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docx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总结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学习,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重视课堂环节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

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

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得到能力的发展。

而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三、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要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

第五,课堂教学的前奏----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巩固----作业、练习的布置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第一、如何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

上文提到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那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这里必须附带讲一下英语课堂教学的类型,按语言的技能训练的角度划分有听说课,阅读课,语言知识点讲解课,语法课,写作课;按上课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后的角度划分有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和讲评课。

知识点讲解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的用法和搭配,只要教师归纳、总结、罗列并造句举例进行说明,学生不需要教师教,也能理解。

而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中听说读写技能,是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要靠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如何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

笔者在广州市某中听了高一

(2),(15)班的课,据其教导主任介绍,这两位都是应届业的教师,教学步骤和阅读理解的设问是集体备课,是一致的,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形式和对阅读教材的内容深度挖掘,乃至于教师上课的语速,语言输入量,教学容量都有差异。

高一

(2)班教师针对所在班级是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很优秀,在教学环节的处理有两个亮点,第一次略读课文后,要求学生阅读后做笔记,把自己认为是重要的信息点纪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做笔记的阅读能力,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的过程。

另一个亮点是在阅读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有效培养阅读能力这方面,采用了小组合作(全班分成4组)形式竞赛,第一次细读课文后,抢答老师的问题(投影片),并根据内容将课文分段进行抢答,每个段落有一个投影片,这样学生对课文结构一目了然,分段进行理解,掌握和消化记忆。

竞赛胜出的两组同学把课文知识点较为集中的重要的段落抄两次,而竞赛没能胜出的另两组同学则抄三次,这种奖罚分明的机制令学生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更加自主学习,把为了做下次竞赛胜出者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教学形式符合高中英语新课标所要求的自主、合作、实践的教学原则,并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所提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相比之下,高一(15)班的课不但没分组合作,而且整篇课文的句子填空的形式,没分段理解和记忆,没体现课文的重点所在,给人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看,其效果是有所差别。

这一例子说明教师们通过对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调整和改进的措施,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第三点是相互相承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就会使教师对上过每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进行教学反思,并采取有有效性、针对性的措施。

第三,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定组合成的发展性评价。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时清楚看到自己再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学习进步;教师在观察、分析学生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予以指导。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第四,无论是备课还是作业、练习的布置都要求教师精心选题,是教师下题海,而不是学生下题海。

教师精心选题还应做到不同题型选题,做到同一类题不要有太多的重复,或拿到某地的题不进行筛选就整套整套印发给学生做,挤去学生其他科的学习时间,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薄弱学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各科学习成绩。

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原则,更谈不上科学性和计划性。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

    

摘 要:

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本文在归纳中小学衔接问题和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衔接问题;原因;对策和方法

  一、引言

  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

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

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二、衔接问题的切入点

  1.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

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

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

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步入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

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

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

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

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

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

  三、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

  1.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普遍开花,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

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

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牛津7A英语教材,只能先试用衔接教材。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

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

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

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

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

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

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

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5.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6.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

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

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

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四、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

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

一是引导式提问。

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

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

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

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

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

比如上牛津7A之前,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

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2.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总是记住了“Iam,heis,you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

所以就只能说“IworkinSuzhou.”(我在苏州工作),而避免出现“IamworkinSuzhou.”这样的错误。

  3.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

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

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8.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

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

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

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

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例如对语法教学,我们应该比较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掌握了较多的句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观察力、概括力有所发展,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语言现象自己来找出语言规律和特点。

这比我们直接告诉、教授学生这是什么语法,那是什么语法要深刻得多。

  6.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

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

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比如课堂上多给学生表扬,少给学生指责和批评,及时鼓励学生的成功,耐心诱导、启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尽量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发言的机会;英语教师应善于将机械性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去交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语言材料出发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从机械性思维向有意义性思维和交流性思维转化。

  7.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

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

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2.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步入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

学生初进中学时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主要是:

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就没事干了,建议老师加大作业量。

这件事说明好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习惯的衔接,要求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即做到:

听课聚精会神,认真记笔记、整理笔记、完成作业、找出问题。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读多用等。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

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如在听和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学生主要通过英语教材和英语课堂学得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机会就少。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

  三、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

  1.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普遍开花,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

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

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牛津7A英语教材,只能先试用衔接教材。

  2.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

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

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3.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

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

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

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4.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

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

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5.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6.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

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

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

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