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599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docx

现代教育理论导读

一、填空题:

1.人们习惯把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称为“困难的年龄期”。

P70

10.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着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100.中国人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情怀与经典风尚,正所谓“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01.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

102.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去,尽可能使学生意识不到教师的存在,师生在活动中要融为一体。

P110

103.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P94

104.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P211

105.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效绩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106.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107.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P3

108.理想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P210

109.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11.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

110.陶行知原名文浚。

11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重要而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

112.生活教育论的基本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1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生活即教育而来的。

114.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性。

它要求学科教学要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强调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相结合。

要把获得知识的过程放在第一位。

要重视实践,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115.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

P58

116.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P184

117.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P93

118.陶行知为了实现创造教育目的,提出了实施创造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民主化”和“劳力上劳心”。

119.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以 政府行为来推进的本次课程改革,抓住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办好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次重大行动。

P259

12.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P151

120.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121.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条件之一。

122.情景教学法一般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23.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24.一个人能够通过在人生一切职务中和别人的交往,使自己充分地、适当地成为他所能形成的人。

125.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教学本质是交往。

126.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P109

127.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P57

128.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129.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使课堂充满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13.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P264

130.魏书生的成功在于他的优秀品格。

他以简朴、务实、豁达、淡泊名利的做人之道,刻苦钻研、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公而忘私、甘为公仆、潜心育人的奉献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131.魏书生科学管理思想体系是由科学的计划立规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评价系统构成的。

132.教育管理策略是指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管理目标的要求,所制定的行动方针、方式及方法的总和。

133.通过发挥主人的作用,不断增强责任感,使魏书生老师实施主任策略的重要环节。

134.要想保持平平静静的心态,要做到荣不喜、辱不忧、利不争。

135.在行为自律中,主要做到:

语言自律、仪表自律和交往自律。

136.在学校管理中,魏书生提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137.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是实现高绩效的自动化管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138.魏书生认为:

不断求“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他还有强烈的效率感,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控制无数时间,统计“三闲”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39.魏书生老师和他的学生,从时间、空间、偶发事件三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规矩、制度、程序。

14.在创办晓庄师范的过程中,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140.魏书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首次慢动、逐渐加速、控制时空、进入轨道。

141.效能管理的评价要素有达标要素、满足需要要素

142.控制管理的类型:

前馈控制、即时控制、后馈控制。

143.人本管理的特征:

相信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144.控制管理的对象:

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物质条件的控制。

145.数理逻辑智能指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146.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不是智能的高低,而是智能的类型。

147.教育机会平等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是教育结果的平等。

148.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14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独立实体,把课堂教学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能积极主动地去从事课堂教学,就能体验到与学生交流的快乐,就能体验到自己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快乐。

15.他认为现实中教育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里,知识的评分成了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这不但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也极为有害于青年的成长。

P40

150.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有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

P98

151.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152.后进生是最好的科研对象。

153.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154.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155.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6.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动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

157.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口号。

158.魏书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时,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他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心,重视民主与科学,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学导式教学法。

159、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16.教师有权为教师,正是因为他是最懂得儿童的需要和可能,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工作。

P108

160.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17.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18.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P71

19.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末,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

2.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

2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P4

21.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

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P40

22.新基础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

P210

23.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P70

24.方法的问题最后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

25.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26.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P57

27.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或经验之间相互作用过程,这主要涉及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P178

28.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P260

29.教育过程除了它本身外没有别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3.当工作不是按现在的需要和责任评价,而是按外在的结果,如考试及格、升级、升学、上大学等等去评价时,所产生的错误判断标准,所产生的道德损失,谁能估计有多少?

P118

30.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反对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观。

P181

31.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 和协作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P189

32.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P12

33.如果在教师看来,他只是一种头脑里被填塞知识的生物,他就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4.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35.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P7

36.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低于他们的能力的水准下进行学习。

37.学生自主选课,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38.支架式教学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环节组成。

P185

39.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

P54

4.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40.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P184

41.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

42.人的生命力也只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焕发,才能为社会作出富有不可替代性价值的奉献。

P201

43.吴刚平博士把课程分为条件性课程和素材性课程。

P262

44.懒惰、散漫、希望尽快地摆脱学习负担——这是危险的孪生子,它们的“母亲”就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45.在合作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角色扮演是经常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P188

46.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P257

47.教育应该从人文主义的科目和自然主义的科目这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出发,不应把研究自然的科学和记录人类事业的文学隔离开来。

48.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9.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P215

5.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多边互动的系统过程。

P211

50.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

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

P69

51.联系和思考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关键。

P179

52.在感知教材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

P58

5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

P39

54.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P95

55.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P191

56.智能,就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

P140

57.每一个人都具备至少8项智能,具体到个人表现有所不同。

P145

58.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P95

59.教学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

6.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

p219

60.“弹性认知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P187

61.在叶澜的心目中,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

她认为创造能够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P201

62.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63.情境教育的课堂中的操作要素是:

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P225

64.情境教学的形真形象要具有真切感。

65.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P93

66.儿童有四种本能:

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P111

67.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P151

68.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69.情境教育教育的基本模式:

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7.教师总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P95

70.在当今中国,教师完全有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7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

72.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是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P170

73.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P78

74.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P55

75.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是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76.情境教学的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

P221

77.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提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P37

78.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79.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

P58

8.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80.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P171

81.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

82.课程的组织必须围绕着儿童的需要和经验,并通过这种课程使儿童能够自我发展,自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能。

P112

83.学校的道德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主要因素是各科教材。

各科教材的社会性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

P119

84.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地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P40

85.新课改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86.陶行知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时创造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

8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出那些处于科学前沿的问题。

88.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末,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P78

89.魏书生虽然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六步教学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维一体学习目标等思想。

9.民主教育是李镇西教育思考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90.陶行知认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P24

91.名人传记是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

P71

92.要使能力差的学生在学校的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气氛中,任何时候也不要感到自己“不够格”。

P70

93.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包括: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人要有多种表现的领域,让学生达到他力所能及的程度,让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P54

94.陶行知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民主化和劳力上劳心。

P14

95.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

P13

96.兴趣是任何有目的经验中各种事物的动力,兴趣来源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

P111

9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丰富,其基本观点可分为 知识观 、学习观 、 学生观 、教师观  、教学观 。

P177

98.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

99.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过程开放化,评价结果多样化。

P161

1、("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填空)P7

2、("联系")和("思考")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关键。

(填空)P179

3、(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是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填空)

4、(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是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填空)

5、(民主教育)是李镇西教育思考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填空)P248

6、(情景)教学法一般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填空)

7、(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

(填空)P13

8、(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填空)P12

9、(学生自主选课),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填空)P261

10、(因材施教)是培养儿童创造的条件之一。

P15

11、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

(填空)P3

12、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

(填空)P3

13、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填空)P265

14、当儿童的心还没穿上(冷漠的冰冻的铠甲)以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

(填空)P54

15、当工作不是按现在的(需要和责任)评价,而是按(外在的结果),如考试及格、升级、升学、上大学等等去评价时,所产生的错误判断标准,所产生的道德损失,谁能估计有多少?

(填空)P118

16、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

(填空)P58

17、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填空)

18、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填空)P94

19、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

(填空)

20、方法的问题最后归结为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问题。

(填空)

21、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

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填空)P40

22、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节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填空)P189

23、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填空)P179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丰富,其基本观点可分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填空)P177

25、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去,尽可能使学生意识不到教师的(存在),师生在活动中要融为一体。

(填空)P110

26、教师总是真正的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填空)

27、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