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24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docx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16单元导学案修改版

第一单元马

《天马》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词。

3.理解重点词句意思及课文主要内容,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

2.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我能理清文章的层次。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

2.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3.我要做摘录笔记,记住好词好句:

4.我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神形兼备:

优雅:

凌空:

象征:

5.我要把课文再读一遍,知道了“天马”是的图形标志。

二、交流协作

对学:

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2.讨论理解不大理解的词语。

群学: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展示激励:

自主学习:

1、2、4、5

四、达标测评: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

时局()记载()雕()塑()

神形兼()备龙雀()瞬间()

2.我会给下列词语填空:

体态()神形()昂首()

自由()动作()中外()

五、板书设计:

马   天马

青铜雕刻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兼——巧妙平衡

备——飞燕安然无恙

知识链接:

《天马》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该马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天马奔驰,象征着中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天马的艺术价值及象征意义。

2.我能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在朗读中积累。

3.我会学习写简单的提纲。

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听写词语:

二、自主学习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

1.所学内容回顾:

说一说“天马”留给你的印象。

2.为什么说“天马”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3.天马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是因为

4.我知道课文各部分写的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按照

到的。

课文第

(1)自然段

课文第

(2)自然段

课文第(3、4、5)自然段

课文第(6)自然段

课文第(7)自然段

5.再读课文,在文中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

三、交流协作

交流自主学习1、2、3、4、5

四、展示激励

展示自主学习1、2、3、4、5

五、深化引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这样的收获

六、达标检测

1.组词

活()伦()型()东()

怡()论()形()炼()

2.照样子写含有“马”的词语。

例:

喻指粗心大意的人。

马大哈

1.喻指不及时的举动。

()

2.喻指为别人效力的人。

()

3.喻指难以对付的人。

()

4.喻指时间持续得很久。

()

板书设计:

从整体到部分——形神兼备

天马驰名中外

设计构思——令人叹服叫绝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房兵曹胡马》。

3.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

3.我还知道《》也是他的作品。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

轻:

托死生:

峻:

堪:

骁腾:

三、自己尝试,理解诗意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交流协作:

对学:

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

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

(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

(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宛()骁()峻()凌()

苑()挠()俊()棱()

2.仔细读《房兵曹胡马》,思考填写下列空白处。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马的,后四句主要写马的。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马的情感。

知识链接:

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分别代表着中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高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本课生字。

2.我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我能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导学过程:

一、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钩:

燕山:

走:

金络脑:

3.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二、交流协作

对学:

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四、深化引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达标测评

1.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

————————

棱堪蹄峻

2.填空:

所向,真堪。

有如此,可横行。

“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3.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会写生字,能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4.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通过多种方法理解:

临危不惧、悲怆、惊心动魄、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我能写摘录笔记,独立认字学词练句。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来把课文认真地读三遍,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我能利用工具书等方法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我发现这些字容易读错写错:

3.我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恐吓:

悲怆:

临危不惧:

苍劲:

惊心动魄:

4.我还有一些词语不太明白

5.我能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题

二、交流合作

对学:

1.我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声给对子朗读三遍,并请同学帮我正音。

2.我能把圈出的好词佳句和对子交流,积累更多的优美词语。

群学:

我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悲怆:

临危不惧:

苍劲:

惊心动魄:

三、激励展示

1.朗读展示:

我要把感受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2.感悟展示:

我要把最打动我的原因说给大家听。

3.群体展示:

我能理清文章的层次说说我的阅读提纲。

四、达标测评

1.我来读拼音写词语:

měnɡlièlínlíjìnzhìfēnɡkuánɡlinweibuju()()()()

xiónɡhúnpènɡzhuànɡchánràohǎnjiàn()()()()

2.我能区分字形,并组词语。

涌()缠()坡()毫()

桶()厘()破()豪()

3.我会写句子。

壮阔:

老练:

 

知识链接:

周涛,1965年考进新疆大学中语系,学习中亚语言。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喀什工作,后因诗歌创作的成就,被部队特招,成为一名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的军人。

历任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作协副主席、新疆文联副主席。

他的散文中,没有风花雪月、多愁善感,有的是一个文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

他曾参加系列片《望长城》的拍摄,他曾担任大型纪录片《大西北》的总撰稿人。

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部的每一块土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课文并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夏日草原上马群在暴雨中奔跑的壮阔场面和作者对马的赞美。

2.我能学会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

3.我能品读重点句段,体会这种渴望不受羁绊的生命力。

导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听写词语

2.指读课文,订正读音。

二、自主学习:

1.我要认真默读课文,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2.我能找出描写马群奔跑场面的句子,说出句中描写了那些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写批注笔记

三、交流协作:

对学:

交流批注笔记。

群学:

1.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比喻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来朗读描写马群奔跑场面的句子,谈体会。

3.我要修改完善我的批注笔记

四、展示激励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深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并且向大家交流自己

的感受,还能试着背背这些句子呢!

五、深化引领:

1.你觉得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如果你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心情是怎样的?

3.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呢?

4.你能用词语概括巩乃斯的马群奔跑的场面特点吗?

看你能写几个。

六、达标测评:

1.我会填写:

马()()()()马()()

()()马()()()()马

2.我能填上合适词语。

()的暴雨()的马蹄声

()的场面()的嘶鸣

()地奔驰()奇景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5.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三、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四、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

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导学过程:

一、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

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4.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课后札记:

二、畅所欲言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马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马的成语,还有一些同学不仅积累了成语,还进一步了解的成语背后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马”字成语和成语古诗,谈谈自己的积累收获。

3.观看成语古诗《老马识途》。

4.完成课本练习:

 

 

 

 

 

 

 

 

三、初显身手

1.在上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了许多与马有关的艺术品——绘画、摄影、雕塑、音乐等等。

今天,就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介绍给老师跟同学。

在说的时候,要注意:

尽量做到口吃清楚,叙述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能谈出自己喜欢这件艺术品的原因。

听的同学要做到:

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从中吸取知识,并且能够给发言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让他说得更好。

2.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4.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评价的也比较到位,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作业:

把自己对艺术品的介绍,整理成一篇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奇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险峻、神奇和秀美。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位置、地形、成因、生物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资料,了解有关青藏高原的知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搜集有关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歌曲、图片等)

2.自学生字、新词。

3.认真默读,初步感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魅力。

(二)信息链接:

青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三)预习自测:

二、探究案:

1.生字书写。

2.说出“突兀”、“鬼斧神工“、“无与伦比”和“飘逸“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多音字:

号供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

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

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

(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自主学习展示:

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生字,释词,多音字。

(三)质疑探究:

我思考,我收获。

1.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奇)

2.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课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本组发现:

三、训练案当堂达标练习题:

(一)辨一辨,组词语。

稞(   )碗(  )伦( )耗(   )

棵(  )豌(  )论(  )牦(  )

(二)生字变调组词,比比谁的本领高。

Zàng(  ) gōng(  ) qǔ(  )藏     供  曲

Cáng(  ) gòng(  ) qū( )

(三)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匆匆忙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写课文提纲。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安排:

1.读文理解: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提纲分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作者是怎样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自主学习展示:

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阅读对比,体会表达:

1.出示局部段落,说一说与课文中的段落有什么不同?

(段落1摘选第二段,去掉了传说内容;段落2摘选第三段,去掉了段中的数字;段落3摘选第五段,用“非常”换掉了“最”。

2.学生互读比较,交流意见。

3.学生在班上谈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三)质疑探究:

我思考,我收获。

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

“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学写本课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布置的“金钥匙”。

(学习建议)

认真读文,相互交流讨论。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学写本课课文提纲。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你还知道哪些奇观?

能不能介绍给大家。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身了解到的奇观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三、训练案

(一)选一选,看这些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列数字      对比       举例

1.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到5328米,两岸最窄处位于南迦马瓦峰和加拉自垒峰(海拔7243米)之间,宽度仅21米。

(  )

好处:

 

2.它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至于它的神奇壮丽,更是任何一个峡谷无与伦比。

(  )

好处: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听了这一个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双重否定)

2.而在大峡谷的台地边,有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流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比喻句)

《浙江潮》

课时:

2课时主备人:

李玉强审核:

武赞宇

教学基本建议:

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过程与方法:

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浙江潮的雄伟壮观,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浙江之潮》。

体会浙江潮的雄伟壮观。

学习难点: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2.知道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查资料,了解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2.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知识,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

(二)信息链接:

1.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2.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三)我的疑问:

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