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201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docx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力,制耒耜,教民农作。

”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活用具

B.作战武器

C.生产工具

D.祭祀礼器

(★★)2.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整地、改土、保墒、除草、通风、高产等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

A.精细性

B.封闭性

C.分散性

D.落后性

(★★)3.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

“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

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B.土地买卖频繁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D.小农经济破产

(★★)4.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

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

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业

A.部门增加,分工细密

B.历史较悠久

C.分工协作,产品丰富

D.规模化生产

(★)5.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藩属国贡品

B.官营作坊

C.民营作坊

D.家庭作坊

(★★)6.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暑袜店,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

这反映了()

A.当地男女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

B.暑袜店已成为手工工场

C.当地男女成为专门被雇佣的生产者

D.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7.清代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官帽),继而买田置地、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消极影响是

A.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商业规模受到限制

C.带动社会奢侈风气

D.商人从政引起腐败

(★)8.当今出租房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北宋并非如此。

北宋有个姓陶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

(★★★★)9.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

(★★)10.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土地买卖的盛行

D.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1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继昌隆缫丝厂等。

这里对“近代”的正确理解是

A.使用机器生产

B.兴办于东南沿海地区

C.资金较为充足

D.其产品直接投入市场

(★)13.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14.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

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有效遏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

(★★)15.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

这反映了当时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16.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人民公社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7.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促使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A.《论十大关系》发表

B.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八字方针”的调整

(★★)18.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

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

这说明

A.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

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物资短缺问题已经解决

D.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某一时期的国民经济成分有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三资经济(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0.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467.7万人。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

B.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21.20世纪20年代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戏楼、茶馆出现男女杂处合坐。

僻居四川的成都也大致相同:

“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社大家挨(维新茶社男女可以杂坐)。

”这反映出当时

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B.各地风俗趋向一致

C.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娱乐场所繁荣兴盛

(★)22.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23.《故都杂咏》中写道:

“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24.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公众以战争为共同议题,呼吁变法自强,形成了推助社会变迁的舆论声浪。

判断此种社会舆论声浪的形成,主要借助的传播方式是

A.报刊传播

B.驿站传播

C.电报传播

D.电视传播

(★)25.近代有人作竹枝词描述南京富家女子结伴乘坐火车游上海的情景:

“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

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

”诗中反映的是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妇女地位的提升

C.汽车和飞机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传播

(★★)26.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耀在它的领土上。

被历史学者称为“地球人类创造的文明巅峰,后来者永远无法复制的奇迹”。

对这一国家表述正确的是

A.是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

B.曾经打败过葡萄牙的“无敌舰队”

C.是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

D.18世纪从法国夺得北美的加拿大

(★)27.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应该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

C.手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

(★★)28.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水力

B.电力

C.煤炭

D.核能

(★)29.19世纪中期前,欧美最高建筑只有6层;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19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

其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

(★★)30.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

表格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③汽车、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汽车

(★)31.人们之所以用“theGreatDepression”来形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32.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

“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世纪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

”他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有()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规定工时和工资,保护劳工权利

③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④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

这一现象主要出现于

A.杜鲁门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C.里根政府时期

D.克林顿政府时期

(★)34.日本的林直道在《现在日本队经济》中说,日本经济“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

这种经济特征体现为

A.混合市场型

B.计划指导型

C.社会市场型

D.政府主导型

(★★)35.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存在生产资料微薄、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

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至1956年,粮食比上年增长200亿斤。

1957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50亿斤。

——摘编自房成祥《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国情》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979年《大包干歌》在小岗村不断传唱。

这年秋收后盘点,小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75万公斤增加到6.62万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小岗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大包干”又到“大集体”——小岗村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中央引导农民所走的“组织起来”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农村经济体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条农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经验。

(★)37.观察下列两幅图

图1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图2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请回答

(1)据对如图1的观察,失业率最高是在哪一年?

这一年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如图2反映美国政府针对高失业率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从图1看,失业率最低是在哪两个历史阶段?

为什么会这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