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956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docx

第四章预应力混凝土

第四章预应力混凝土

第一节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与非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抗裂性高、耐久性好、自重轻、材料省、造价低、能应用于较大跨径结构等优点。

预应力混凝土的类别,按施加预应力的时间分,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类;按张拉方法分,有机械张拉和电热张拉两类。

本章主要内容为各类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施加预应力所需张拉设备、锚具、夹具的规格、类别和技术要求,预应力钢材加工,施加预应力工艺,孔道压浆工艺及浇筑混凝土的特殊注意事项等;关于预应力钢材的技术标准及冷拉、冷拔、焊接等工艺,以及浇筑混凝土的一般技术要求,可参见本手册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节张拉设备

一、各种张拉方法所需设备

(-)先张法

先张法常用的张拉设备有:

液压拉伸机(千斤顶、高压油泵)、电动张拉机、卷扬机、电动葫芦和倒链等;在测力设备方面有:

弹簧测力器、杠杆式测力器、油压表和平衡重等。

配套使用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1.用液压拉伸机张拉,即用千斤顶张拉,用油压表控制应力。

2.用电动张拉机或卷扬机张拉,用弹簧洲力器或杠杆式测力器控制张拉力。

3.用卷扬机、电动葫芦或倒链等进行张拉,用弹簧测力器或平衡重控制张拉力。

(二)后张法

后张法张拉一般采用液压拉伸机,包括单作用千斤顶、双作用千斤顶或三作用千斤顶及配套高压油泵、油压表等。

单作用千斤顶只能完成张拉一个动作,双作用千斤顶能完成张拉、顶压两个动作,三作用千斤顶则能完成张拉、顶压、退换三个动作。

(三)电热张拉法

电热张拉机具有:

低压变压器或电焊机、交流电压表、钳式电流表、万能表、铁壳开关、可逆式电磁开关、手提式变形似(或拉伸机)、百分表、电夹具、秒表、测温计等。

二、常用张拉设备的技术性能、构造及操作方法

(一)液压拉伸机的技术性能

液压拉伸机由千斤顶、配套高压油泵及外接油管等组成。

1.千斤顶技术性能

千斤顶按其构造可分为台座式、拉杆式、穿心式及锥锚式等型式。

台座式千斤顶为普通油压千斤顶,典型号及技术性能见《公路施工手册一桥涵》下册第十一章。

拉杆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及锥锚式千斤顶的主要技术性能见表4-l、4-2、4-3。

2.高压油泵技术性能

高压油泵有手动式及电动式两种,其技术性能见表4—4。

(二)液压拉伸机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程序

1.YC60型穿心式千斤顶

1)构造及工作原理

YC60型穿心式千斤顶为双作用千斤顶,主监用于张拉和顶压、锚固采用JM12型锚具的高强钢筋束和高强钢绞线束。

如图4-1所示,YC60型千斤顶主要由张拉油缸1、顶压活塞3和弹簧4等组成。

在构造上沿千斤顶轴线有一个直同的穿心孔道作为穿预应力钢材之用。

沿千斤顶的径向,则有内外两层工作油缸(均为环行),其中一个为张拉油缸(又称大缸),另一个为顶压油缸(又称小缸)。

张拉油缸回程采用液压法。

YC60型双作用千斤顶在张拉后进行顶压锚固时,张拉油缸必须同时进油,以保持基本稳定的张拉力,这样两油缸的液压不一定相等,故需两台油泵分别向张拉油缸和顶压油缸供油。

但作为单作用千斤顶使用时,两油缸可不同时工作(进油),故有一台带有分配阀的电动油泵即可,分配阀可控制两条油路的进油和回油流向。

YC60型千斤顶如卸去撑套和工具式锚具,安上传力架、张拉杆、连接器等附件作为单作用千斤顶使用时,也可用于张拉使用螺丝端杆锚具的预应力钢材。

如在前端装上分束顶压器、套环和接长传力筒,后端配上锥销式工具锚,也可组成锥锁式张拉装置,用以张拉使用锥形锚具的碳素钢丝。

2)操作程序.

(1)张拉预应力钢材将预应力钢材穿入构件预留孔道,并在构件两端安装好锚具,将夹片按编号顺序嵌入预应力钢材之间,轻轻敲入锚环内,使夹片平整一致。

然后将安装好锚具的预应力钢材束穿入千斤顶中心孔道,并在张拉油缸的端面上用工具式锚具(JM12型锚具)加以锚固,即可进行张拉。

张拉时,开动油泵,先使张拉油缸进油。

高压油由A油嘴进入张拉工作油室工后(见图4—1),张拉活塞(即顶压油缸)即顶住锚环的凸缘。

张拉油缸继续进油时,油室I的容积便扩大,使张拉油缸向左移动,从而使预应力钢材受到张拉。

在张拉过程中,由于张拉油缸向左移动,张拉回程油室III的容积必须随之减小,因此必须将顶压缸油嘴B开启,使油室III回油,才能顺利张拉。

(2)顶压锚固当预应力钢材按规定的张拉程序张拉到需要的应力值后,就稳定在张拉吨位。

然后再使顶压缸进油,此时高压油由B油嘴经C孔进人顶压工作油定II,推动顶压活塞向右移动,顶住夹片端面后便可按所要求的顶压力将夹片顶入锚环内。

锚固端的锚具和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可在张拉过程中随之压紧。

(3)张拉缸液压回程回程时应将油嘴A打开,使张拉油缸(油室I)回油,顶压油缸则由油嘴B继续进油。

由于顶压活塞仍须压着夹片,油室II的容积不变,故所加进去的高压油全部进入油室III;如此在张拉时被缩小的油室III的容积逐渐扩大,使张拉油缸在液压回程力作用下,逐渐向右移动,直到初始位置为止。

(4)顶压活塞弹簧回程回程时油泵停止工作,将油嘴B打开,则油定II、III即可回油、卸荷,同时依靠弹簧的力量,顶压油缸的顶压活塞即可自动回程。

最后卸下工具锚,张拉即告完成。

YC60型千斤顶的操作程序可综合如表4—5。

YC60型千斤顶操作程序表4-5

注:

l.顶压锚固时,张拉缸内的油压会升高,应控制其升高值,使预应力钢材的应力不超过表4-20的规定;

2.在张拉、顶压和液压回程时,为防止错误操作产生过高的油压,可调整油泵相应油路中安全阀的溢流压力;

3.作为拉杆式千斤顶使用时,其操作程序为表中的l、2、4、5。

2.锥锚式千斤顶

锥锚式千斤须按其功能分为双作用和三作用两种,用于张拉采用锥形锚具的碳素钢丝束。

张拉吨位有600kN和850kN两种。

锥锚式千斤顶一般由张拉油缸、顶压油缸、楔形卡盘、楔块、对中套或退楔翼极等部分组成。

图4-2为TD60型链锁式千斤顶的构造和张拉装置图。

图4-2TD60型锥锚式千斤顶构造和张拉装置简图

1—张拉缸;2一顶压缸;3一钢丝;4—楔块;5一顶锚活塞杆;6一弹簧;

7一对中套;8一锚塞;9一锚环

张拉时,高压油液通过A油嘴进入张拉缸,张拉缸带动楔形卡盘向左移动,张拉钢丝束。

张拉到设计吨位后,关闭A油嘴,B油嘴进油,顶压活塞杆向右推进,将锚塞顶入锚环内,锚固钢丝束。

然后A油嘴回油,张拉油缸右移复位;B油嘴进油,由液压的作用,用退楔翼板顶退楔块;最后,A、B油嘴均回油,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顶压活塞杆左移复位。

锥锚式(三作用)千斤顶的操作程序可综合如表4—6。

3.YL60型拉杆式千斤顶

YL60型拉杆式千斤顶系单作用千斤顶,用于后张法、先张法或后张自锚法等工艺中用螺杆锚县或夹具、镦头锚县或夹具的单根粗钢筋、钢筋束或钢丝束。

YL60型千斤顶主要由油缸、活塞、拉杆、端盖、撑脚、张拉头和动、静密封圈等部分组成,其构造及工作原理见图4-3。

张拉预应力钢材时,A嘴进油,B嘴回油,差动阀的小活塞杆弹簧(设在活塞拉杆内)回程,锥阀关闭,A、B油室断绝(A油室为张拉油室,B油室为回程油定)。

此时拉杆在移张拉预应力钢材,B油室回油。

锥锚式千斤操作程序表4-6

图4-3YL60型拉杆式千斤顶工作原理

1-YL60型千斤顶;2一活塞;3一拉杆;

4一连接头;5一螺丝端杆;6-预应力钢材;7一螺母

当配用ZB4/500型电动油泵或其他双联式拉伸机油泵时,拉杆有三种回程方法:

1)单路进油差动回程此时A路关闭,B路进油,在B油室内造成油压,小活塞杆(设在活塞拉杆内)在差压作用下向右移动,接触并推开锥阀,使A、B油定连通,在差压作用下活塞拉杆回程。

回程完毕卸压后,A、B油室重新隔绝,即可开始下一次张拉。

2)双路进油差动回程此时A、B油路同时进油,工作原理和单路进油时相同,但由于A路流量也进入B油室,故回程速度比单路进油时快一倍(回程油压不大于10MPa),且只控制B路卸荷阀。

3)带压差动回程即张拉、锚固完毕后A油室不卸压,使B路进油回程,但使用时应注意如回程始动、出现预应力钢材超张、锚固松动现象时,应检查B油室是否混入空气,B路进油量是否足够和是否泄漏。

YL60型千斤顶的操作程序可综合如表4-7。

YL60型千斤顶操作程序表4-7

注:

YL60型千斤顶有张拉保护装置,满行程张拉到底时,张拉缸油压不开高。

但无回程保护装置,操作时应注意防止回程起点,或调整泵上的安全阀控制压力。

4.高压油泵

1)高压油泵的选用

高压油泵与液压千斤顶配套使用,为液压拉伸机的动力和操纵部分。

为与千斤顶配套,高压油泵的额定压力如表48所列应等于或大于千斤顶的额定压力。

高压油泵具有小流量、超高压、泵阀配套和可移动等特点,常用的有SYB-1型手动高压油泵、ZB4/500电动高压油泵、LYB-44电动立式高压油泵及58M-4型电动卧式高压油泵等(见表4-4)。

2)高压油泵的构造及操作

(1)手动高压油泵

手动高压油泵由油箱、油泵、换向阀、压力表及管路等组成。

操作时,摇动手柄,高压油即经过四通接头进入压力表及换向阀。

换向阀有4个接头,其中一个为进油接头,一个为回油接头,另两个为工作接头分别接千斤顶。

换向阀可更换其极限位置,使油进入千斤顶的一个缸,而将另一个缸的油压回油箱。

在四通接头上安装有放油阀,工作时关闭,张拉完成后松开、逐渐降低油压(油压降低不能太快,否则压力表易受损)。

(2)ZB4/500型电动高压油泵

ZB4/500型电动高压油泵是目前较常用的拉伸机油泵,主要与额定压力50MPa的中等吨位的YC60型、YL60型等千斤顶配套使用。

此外,也可供对流量无特殊要求的较大吨位的千斤顶和对油泵自重无特殊限制的小吨位千斤顶使用,还可供液压镦头、结构荷载试验、液压机具和作为超高压辅助油泵使用。

ZB4/500型电动高压油泵由泵体、控制阀、油箱小车和充电设备等部分组成,其外形如图4-4所示。

泵体系采用直轴斜盘、点接触、阀式配流、双联式轴向定量泵结构形式。

双联式即将同一系体的柱塞分为两组,共用一台电动机,由公共的油嘴进油,左、右油嘴各自出油,左、右两路的油量和压力互不干扰。

图4-4ZB4/500型电动高位油泵外形图

1—拉手;2一电气开关;3一组合控制阀;4一压力表;5一电动机及泵体;

6一油箱小车,7一加油口

控制阀由节流阀、卸荷阳、溢流阀、单向阀、压力表和进、出、回油嘴等部分组成。

总装时,通过内接进、回油管和泵体、油箱形成一个油路系统。

ZB4/500型电动高压油泵采用旁路节流、单向阀持荷的控制油路系统,有两条独立的油路,可满足千斤顶的张拉、顶压、回程、持荷、调压、调速和有关液田机具加压进油和卸荷回油等施工操作要求。

各控制阀的功能和动作情况见表4-9,操作情况见表4-10。

操作时保持油路系统压力不降、油缸作用力稳定的持荷方法有三种:

1停车持荷在截止阀关闭的情况下,由单向阀截止油路;

2开车持荷此时应全开节流阀,油泵空载运转;

3补压持荷即将节流阀适当右旋,保持一定的进油量荷恒定的压力值。

上述三种持行方法中,前二种适用于油缸密封装置及油系单向阀、截止阀等密封性能较好的情况,后一种适用于油路系统密封性能较差的情况。

需要将油路系统降压时,可将截止阀适当左旋,降压至所要求的数值后再关闭。

(3)LYB-44型电动立式高压油泵

LYB-44型电动立式高压油泵由泵体、控制阀、管路、车架等部分组成。

泵体为自吸式轴向柱塞系。

电动机直接带动主轴旋转,主轴在旋转中通过斜置于主轴上的推力轴承逐次将柱塞压入油缸,再由弹簧作用而复位,使柱塞在油缸中往复运动。

此泵共有六个油缸,拾圆周均匀排列,又交错分成两排油路,每排油路均由三个相间120°角的油缸组成。

各排油路单独出油,互不干扰。

使用时通过控制阀操作。

控制间设有送油阀、安全阀、持压阀、进油嘴、出油嘴、回油嘴、压力表等。

当送油阀打开时,由于自身循环,没有高压油输出,油泵空运转。

当送油阀关闭时,高压油进入千斤顶工作缸。

操作时,向右旋转(关闭)送油阀手柄,油液进入千斤顶。

当压力接近要求时,开始向右旋转持压阀手柄。

当压力表上指针到达要求数值时,立即关闭持压阀,以保证工作油压持恒、表针稳定,便于读数。

张拉完毕后,立即向右旋转(打开)送油阀手柄。

使油泵卸压回程。

控制阀操作情况可综合如表4-11。

5.油管、接头及油嘴

千斤顶和油泵之间需用油管、接头及油嘴等部件连接。

油管可采用钢丝编织胶管或紫铜管。

钢丝编织胶管和接头组件有两种规格产品如表4-12,可根据千斤顶实际工作压力选用。

但须注意,6III—3000胶管接头的螺纹为M14

l.5,与拉伸机定型产品的油嘴螺纹(M16

1.5)不一致,应改制。

近年来还研制成快装接头。

紫铜管规格,即外径

壁厚(mm)目前有10

2,9

2.5,8

2多种,接头形式有平口式和扩口式两种。

平口式接头由紫铜管、油管接头(平口)和接头螺母组成;组装时,紫铜管端部插入油管接头内,然后用气焊将紫铜管和油管接头焊牢。

扩口式接头由紫铜管、套管(扩口)和接头螺母组成;组装时,先将紫铜管端部穿过接头螺母,再将套管按一定方向套在紫铜管上,将紫铜管端部扩口后即成。

油嘴泵与接头配套使用,也有两种。

M16

1.5平端油嘴与平口式接头配套使用,为YC60型千斤顶、YL60型千斤顶、LD10型钢丝镦头器和ZB4/500型电动油泵四种产品采用的统一油嘴;整片为φ13.5

φ7

2(外径

内径

厚)紫铜垫片,适用于扣压式钢丝编织胶管接头组件和紫铜管子口接头组件。

M18

1.5锥锚油嘴与紫铜管扩口式接头配套使用。

(三)机械式张拉设备

1.手动张拉机具

手动张拉机具有SLI型手动螺杆张拉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预制厂台座上,每次张拉1根φ3~5mm的冷拔低碳钢丝,最大张拉力为10kN,最大张技行程为400mm。

除SLI型手动螺杆张拉器外,也可自制平衡重张拉小车、手动张拉车等简易张拉机具。

2.电动张拉机具

机械式电动张拉机具有DLI型电动螺杆张拉机,系由电动机、减速箱、梯形螺杆和螺母、测力弹簧、钢丝钳、支撑杆、胶轮、手柄、配电箱等部分组成,主要用干预制厂长线台座上,每次张拉1根直径3~5mm的冷拔低碳钢丝、最大张拉力为10kN,最大张拉行程为780mm,张拉速度为2m/min。

此外也可自制杠杆测力卷扬机式电动张拉车、弹簧测力卷扬机式电动张拉车等张拉机具。

三、张拉设备的选用及校验

(-)张拉设备的选用

张拉设备必须根据构件特点、生产工艺及预应力钢材的规格、根数等情况选用,一般主要选择适宜的张拉吨位及行程以及压力表的规格。

1.张拉设备需要的张拉力

为保证张拉工作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所选用张拉设备的张拉力应大于所张拉预应力钢材的张拉力。

预应力钢材张拉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1.05)(4—1)

式中: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力(kN);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N/mm2)

——每根预应力钢材的截面面积(mm2);

——同时张拉的预应力钢材根数;

(1.03~1.05)—一趟张拉系数,不超张拉时为1.D。

张拉设备的张拉力应有一定的富余量。

2.张拉设备需要的行程

张拉设备的张拉行程应大干预应力钢材的张拉伸长值。

张拉伸长值的估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

(4—2)

式中: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伸长值(cm);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N/mm2);

——预应力钢材的弹性模量,MPa(N/mm2);

L——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的有效长度(cm)。

当张拉设备的行程不足时,也可采取分级重复张拉的方法,但所用锚夹具须能适应。

3.压力表的选用

油压表上的读数反映出拉伸机工作活塞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正确掌握油压的大小才能保证正确的张拉力和生产的安全。

压力表读数与张拉力的关系如下列公式。

(4—3)

式中:

——压力表读数,MPa(N/mm2);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力(N);

——张拉设备的工作油压面积(mm2)。

为保证压力表的安全,压力表最大量程应为

的7.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5级。

(二)张拉设备的校验

油压千斤顶的作用为一般用油压表测定和控制。

油压表上的指示读数为油缸内的单位油压,在理论上将其乘以活塞面积即应为千斤顶的作用力。

但由于油缸与活塞之间有一定的摩阻力,此项摩阻力抵消一部分作用力,因此实际作用力要比理论的为小。

为正确控制张拉力,一般均用校验标定的方法测定油压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与油压表读数的关系。

校验时,应将千斤顶及配套使用的油泵、油压表一起配套进行。

校验仪器可采用压力试验机、标准测力计或传感器等,一般采用长柱压力试验机的方法。

1.用长柱压力试验机校验

压力试验机的精度不得低于±2%。

校验时,应采取被动校验法,即在校验时用千斤顶顶试验机,这样活塞运行方向、摩阻力的方向与实际工作时相同。

一核验比较准确.

在进行被动校验时,压力试验机本身也有摩阻力,且与正常使用时相反,试验机表盘读数反映的也不是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

因此,用被动法核验千斤顶时,必须事先用具有足够吨位的标准测力计对试验机进行被动标定,以确定试验机的度盘读数值。

标定后在校验千斤顶时就可以从试验机度盘上直接读出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以及相应的油压表的准确该数。

用压力试验机校验的步骤如下:

1)千斤顶就位当校验穿心式千斤顶时,如图4—5a)所示,将千斤顶放在试验机台面上,千斤顶活塞面或撑套与试验机压板紧密接触,并使千斤顶与试验机的受力中心线重合。

当校验拉杆式千斤顶时,如图4-5b)所示,先把千斤顶的活塞杆推出,取下封尾板,在缸体内放入一根厚壁无缝钢管,然后将千斤顶两脚向下立于试验机的中心线部位。

放好后,调整试验机,使钢管的上端与试验机上压板接紧,下端与缸体内活塞面接紧,并对准缸体中心线。

图4—5用压力试验机校验拉伸机

a)校验穿心式千斤顶;b)校验拉杆式千斤顶

1—试验机上下压板;2一拉伸机,3一无缝钢管

2)校验千斤顶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使活塞杆上升,顶试验机上压板。

在千斤顶顶试验概循平缓增加负载的过程中(此时不得用试验机压千斤顶),自零位到最大吨位,将试验机被动标定的结果,逐点标定到千斤顶的油压表上。

标定点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且不少于5点。

各标定点应重复标定3次,取平均值,并且只测读进程,不测测读回程。

3)将以上校验仪值填写到校验记录表内(格式可参照表4—13),以供张拉预应力钢材时使用。

2.用标准测力计核验

用水银压力计、测力环、弹簧拉力计等标准测力计核验千斤顶,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校验穿心式千斤顶时的装置如图4-6(校验拉杆式千斤顶的附加装置与用压力试验机时相同)。

校验时,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杯推出,预压测力计。

当测力计达到一定吨位T

时,立即读出千斤顶油压表相应该数P

,同样方法可得T

、P

;T

、P

;此时T

、T

、T

……即为相应于油压表读数P

、P

、P

……的实际作用力。

将测得的各值绘成曲线,实际使用时,即可由此曲线找出要求的T值和相应的P值。

3.用电测传感器核验

传感器是在金属弹性元件表面贴上电阻应变片所组成的一个测力装置。

当金属元件受外力作用变形后,电阻片也相应变形而改变其电阻值。

改变的电阻值通过电阻应变仪测定出来,即可从预先标定(见注)的数据中查出外力的大小。

将此数据再标定到千斤顶油压表上,即可用以进行作用力的控制。

电测传感器核验千斤顶的装置如图4-7。

图中横梁与传感器间应设置可转动的球铰,横梁宜设球座。

注:

标定传感器的方法是:

在传感器上放量标准测力计,再将其置于试验机上、下压板

之间,用试验机对传感器和标准测力计施加荷载,以标准测力计读数来标定传感器的读数(此读数通过电阻应交仪测读)。

图4-6标准洲力计核验千斤顶装置图4—7用传感器校验千斤顶装置

四、张拉设备的使用及故障的排除

(一)液压拉伸机使用注意事项

1.油泵中的油液,一般冬天用10号机油,夏天用20号机油,也可用2号或3号锭子油、变压器油等性质相近的液压用油。

灌入油箱的油液须经过滤清,不得有杂质。

通常油液使用半年或500工时后,应更新换油和对油路进行清洗。

油箱内应保持85%左右的油位。

不足时应补充,补充的油应与油泵中的油相同。

箱内油温宜为10~40t℃。

2.连接油泵和千斤顶的油管应保持清洁,不用时应用螺丝堵封。

油泵和千斤顶不使用时,油嘴也应用螺帽封住,防止灰尘、杂物进入机内。

3.油泵接电源时,机壳必须接地线,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4.油泵运转前,应将各油路调节阀松开,然后开动油泵,待空负荷运转正常后,再紧闭回油阀,逐渐旋拧进油阀杆,增大负荷,并注意压力表指针是否正常。

5.千斤顶油泵不宜超负荷工作,油泵安全阀须按设备额定油压或使用油压调整压力,不可任意调整。

6.油泵停止工作时,应先将回油阀缓缓松开,待压力表指针退回至零位后,方可卸开千斤顶的油管接头螺母。

不可在负荷状态下拆换油管或压力表等。

7.配合双作用千斤顶的油泵,以采用两路同时输油的双联式油泵(如ZB4/500型)为宜。

8.千斤顶在使用时必须保证活塞外露部分清洁,使用完毕后各油缸应回程到底,保持进出口的清洁。

9.千斤顶张拉升压时,应观察有无漏油、偏斜等情况,必要时应回油调整。

进油升压必须徐缓、均匀、平稳,回油降压时应缓慢松开回油阀,并使各油缸回程到底。

10.双作用千斤顶在张拉过程中,应使预压油缸全部回油。

在顶压过程中,张拉油缸应予持荷,以保证恒定的张拉力。

待顶压锚固完成后,再使张拉缸回油。

11.张拉机具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经常维护,定期校验。

一般在使用前应全面进行校验;使用时,每超过两个月或200次,以及在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进行一次校验。

12.拉伸机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二)高压油泵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不出油或出油不足

1)故障产生的原因:

(1)吸、出油阀密封不严;

(2)吸、出油阀垫片失效;(3)吸油管或滤清器堵塞;(4)油箱油面太低;(5)油太粘或太脏。

2)排除方法:

(1)清洗吸、出油阀或更换;

(2)拆换垫片;(3)除去堵塞物,清洗滤清器;(4)添加油液;(5)换油。

2.压力上不去

1)故障产生的原因:

(1)吸油管漏入大量空气;

(2)吸、出油阀密封不严或过度磨损;(3)吸油阀垫片失效;(4)压力表座堵塞;(5)有泄漏。

2)排除方法:

(1)查找漏入空气的位置并予消除;

(2)清洗吸、出油阀或更换;(3)拆换垫片;(4)拆下清洗;(5)查找泄漏点并予消除。

3.压力表指针不稳‘

1)故障产生的原因:

进油孔油压脉冲过大。

2)排除方法:

一路中孔进油改为二路侧面进油,减缓脉冲。

4.过度发热

1)故障产生的原因:

(1)泵体内部漏油过多;

(2)油太粘;(3)冷却跟不上;(4)工作压力过高。

2)排除方法:

(1)检查吸、出油阀密封并修理;

(2)换油;(3)加大油箱容量或附加冷却装置;(4)检验压力表,避免超负荷。

5.漏油

1)故障产生的原因:

(1)丝堵松动;

(2)油封垫失效;(3)柱塞衬套过度磨损。

2)排除方法:

(1)上紧丝堵;

(2)拆换势片;(3)更换柱塞衬套。

6.有噪声

1)故障产生的原因:

(1)油中混入空气;

(2)吸、出油路有局部堵塞;(3)油太粘;(4)轴承磨损;(5)齿轮过度磨损。

2)排除方法:

(1)查出空气进入途径予以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