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94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劳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劳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劳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劳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管理制度.docx

《劳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管理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管理制度.docx

劳动管理制度

六、劳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在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中,加强劳动管理,保障生产就正常持续进行,促进生产发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正确地处理劳动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协调进行,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

第三条以合理分工的基础,通过劳动组织工作,正确配备劳动力,实行严密的协作,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第四条改善企业内部劳动组织,使分工更加合理,合作更加紧密,工作地点布置和轮班的组织更加科学,是企业挖潜,节约人力的重要措施。

第五条有计划地正确组织和处理职工之间、职工与劳动手段之间、职工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使三者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完成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劳动管理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企业劳动管理的任务

第六条制订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劳动定员,科学地组织生产劳动。

第七条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正确地处理劳动过程中分工协作关系。

第八条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动力,使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不足够的工作量。

第九条采用一系列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互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提高出勤率,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第十条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努力减轻劳动强度,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章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一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管理的根本,也是衡量企业劳动管理水平的标志。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如下意义:

1、可以缩短产品流通时间,使货物更快地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降低流通费用,为降低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提供必要的条件。

2、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增加利润,提高职工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是运输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3、可以充分发挥优越性,使之在激烈竞争的运输市场中,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运输劳务与服务。

第十二条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公司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年、季、月、日)内平均完成的运输周转量(吨公里、人公里)或产值(元),公司采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

第十三条公司采取以下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1、改善生产技术设备,重视技术改造和车辆装备的现代化,提高装卸,维修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采用大型车辆和性能先进的运输设备。

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把汽车运输转移到现代化科学技术基础上来,从而大幅度提高运输劳动生产率。

2、加强科学管理和科学组织工作,加强客货源开发,提高运行调度水平和计划工作质量,改善运输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把运输的多工种、多环节、流动分散的生产活动科学组织起来,实现较好的协调和配合,用科学管理促进协作,适应现代化的运输需要。

3、提高企业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采用先进合理定员定额,优化组合,精兵简政,广开生产门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保证。

4、实行以承包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和开展岗位技能竞赛。

调动职工积极性,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促进职工学文化、钻研业务技术,发挥聪明才智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发展。

第四章劳动定额与劳动定员

第十二条劳动定额是加强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是开展经济核算,落实经济责任制,确定劳动报酬与奖励,科学地组织生产的依据,是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

第十三条公司密切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制订方法制订劳动定额,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1、营运汽车驾驶员的劳动定额

采用作业计划的形式,考虑客货源状况,气候道路条件,车辆性能以及运输组织因素的影响程度,用单车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来评价司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对于营运车辆在固定线路往复运行的行日运次定额,可分为客车的日班次定额和货车的运次定额。

2、对于保修、其他生产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第十四条公司建立健全工时消耗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的汇总统计,考核和分析定额执行情况和影响工时利用的各种因素,为改善工时利用和修订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第十五条公司通过统计、考核和分析定额执行情况,组织修改定额,并采取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为贯彻定额提供必要的条件,贯彻实行新定额。

第十六条公司以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明确职责分工,确定劳动定额的修订审批及劳动定额水平的控制和平衡集中在企业一级,日常管理工作由各级基层单位分别负责,保证劳动定额全面贯彻执行。

第十七条劳动定员是公司劳动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企业计划,合理组织生产,实行经济核算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科学用人的标准,是企业人员配备的依据。

第十八条公司本着先进、合理、科学、规范、精干、高效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化法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为指针,充分考虑到运输企业生产的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在广泛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劳动定员标准。

第十九条公司劳动定员内容及标准:

1、生产人员

(1)营运汽车驾驶员

营运汽车驾驶员指从事客、货运输生产车辆的驾驶人员。

汽车驾驶员的工时(日)利用率按88%测算,营运客车工作车率按95%计算,营运货车工作率按80%计算。

定员标准:

每车1.3—1.4人。

(2)营运特种车辆驾驶员

指具有特种功能营运车辆的驾驶人员,如:

铲车、叉车、吊车及各种专用物资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

定员标准:

每车1.00—1.25人。

(3)营运大型汽车驾驶员

指载重15t(不含15t)以上营运大型汽车驾驶人员。

定员标准:

载重15t以上至40t(含40t)的营运大型汽车驾驶员,每车1.4人—1.6人;

载重40t(不含40t)以上的营运大型汽车驾驶员,每车1.6人—1.75人。

(4)汽车修理工人

汽车修理工人指从事汽车维修作业的维修工、配合工和辅助工。

营运客车维修工综合定员标准:

每车0.9—1.10人;

营运货车维修工综合定员标准:

每车0.7—0.9人;

双轴挂车维修工综合定员标准:

每车0.15—0.20人;

非营运车维修工综合定员标准:

每车0.20—0.40人;

(5)汽车大修工人

指从事汽车大修作业的修理工、配合工、辅助工。

客车大修工人定员标准:

每车0.5—0.60人;

货车大修工人定员标准:

每车1.00—1.10人;

双轴挂车大修工人定员标准:

每车0.15—0.17人

(6)货运站务员

货运站务员是指在货运站(队)从事整车货运业务工作的人员。

定员标准:

营运货每车0.10人—0.25人。

(7)零担站务员。

指在零担货运业务工作的人员。

(8)集装箱中转站站务员。

指在集装箱中转站从事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的人员。

定员标准:

平均年中转每千标准箱1.10人—1.20人。

(9)乘务员。

指在营运客车上从事售票和在途为旅客服务的人员。

(10)客运站务员。

指在客运站从事客运业务和服务工作的人员。

定员标准:

每车(岗)1.25—1.33人。

(11)汽车调度员。

指从事汽车调度工作的人员。

定员标准:

营运车每车0.08人—0.10人。

(12)材料工具人员。

指从事材料、油料、工具的采购、运送、验收、保管、收发的人员。

定员标准:

营运车每车0.18人—0.22人。

(13)工程技术人员。

指在企业所属分公司、厂、场、站、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

定员标准:

营运车每车0.20人—0.30人。

2、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管理人员:

指在企业职能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及企业所属分公司、厂、场、站、队从事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等人员。

服务人员:

指在企业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不包括社会性服务机构人员)

定员标准:

管理和服务人员按以上标准定员职工总数的12%—18%定员。

第五章劳动组织

第二十条公司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正确处理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改善劳动者分工与协作的组织形式,以充分利用劳动时间和机器设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十一条公司劳动组织工作的任务是:

1、在合理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正确地配备劳动力,充分发挥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避免劳动力浪费。

2、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保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正确处理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好工作地的组织工作,保证生产第一线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十二条公司劳动组织的内容是:

1、行车劳动组织

公司的客货营运车辆按定员标准配备必需的驾乘人员之后,按照客货运输工作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以适应运输生产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以五至六辆营运车,七至八名驾驶员编为一个行车班组(即“五车七人制”或“六车八人制”),采取定车、定人、定挂的形式,法定节假日休班时,由本班组的替班驾驶员顶班运行。

2、装卸劳动组织

公司按货物种类、作业区、装卸机械的用途、装卸作业工作方式(机械、半机械、纯体力)组织装卸作业,以便充分发挥装卸机械效率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3、维修班组劳动组织

(1)汽车保养场按汽车维护级别组织专业组;

(2)车队可组织综合保养组,承担维护和小修作业;

(3)维修厂要根据维修作业范围,工艺形式,任务量大小,在定员的基础上组织班组,并搞好维修工人的技术培训,促进“一专多能”,合理组织维修劳动组织,提高车辆完好率、压缩停场时间,充分发挥维修工人的劳动能力。

4、维修工作地组织

公司要因时、因地、因维修车型的不同而采用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劳动工具、维修车辆与工人活动的路线,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压缩车辆停场时间,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六章劳动保护

第二十三条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

1、保证安全生产,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作斗争,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合理确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实现劳逸结合,使劳动者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多做贡献。

3、对女工及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第二十四条劳动保护工作的内容

1、安全技术措施

(1)采用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在运输中保证驾驶员、乘务员、旅客的人身安全,提高驾驶员安全操作技术和紧急特殊条件下的应急操作要领,改善运输车辆行车前的检验技术,并加强对驾驶员行车前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检查。

(2)采用车辆维修工作安全技术措施,使维修工掌握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以及起重搬运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保护维修工人身安全和维修设备安全。

(3)采用装卸工作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装卸安全操作技术要作业,加强作业人员的人身保护。

2、企业环境卫生

(1)改善驾驶室内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的工作条件,改善座椅的舒适性,改善随车乘务工作人员的方便和舒适性,减轻疲劳程度。

(2)改善维修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如通风、采光、温度、尘埃、噪音、弧光、油垢等,控制车间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3)改善司乘人员食宿条件,对食堂、宿舍等场所实行服务专职化,讲究卫生和质量。

3、劳动保护制度。

(1)建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检查制卫生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伤亡事故分析调查处理制度等生产行政管理制度。

(2)建立如车辆设备检查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劳动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既要从组织领导上得到保证,又要从组织系统上取得统一,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使劳动保护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积极性与责任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编制企业的生产、财务和劳动计划的同时依据以下的内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抓住安全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

(1)国家公布的劳动保护法令和上级领导机关公布的有关劳动保护的各项标准、指示。

(2)安全卫生检查中所发现,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3)工伤、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4)生产发展的需要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职工提出的有关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3、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搞好劳保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

对新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公司、厂(队、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调换工种和下放干部进行雨季(车间)班组二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未经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人员,一律不得上岗操作。

公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

4、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揭露和消除事故隐患,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动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

公司安全实行定期检查制如个人月检查,班组季检查、车间(厂、队)半年检查,企业年终全面检查。

对不安全的问题要层层制订改进措施,指定专人解决。

企业应按运输安全生产规定,定期对受压容器、电器设备、超重、通风、车辆等重要设备进行专业性大检查,定期进行鉴定,消除隐患。

5、进行伤亡事故的处理报告工作。

(1)公司必须对伤亡事故进行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总结和吸取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

(2)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支持调查工作,如实提供证据,反映情况。

调查人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

(3)对事故处理要做到三不放过:

不查明原因不放过,不提出措施不放过,不使广大职工受到教育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调查小组意见,视情节轻重,损失程度和本人认识态度,给予适当处理。

6、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和管理。

在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中,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人事部及公司制定的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

按规定范围,原则和标准严格发放,使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的发放工作真正起到保护职工安全生产和健康的作用。

(1)对工种相同劳动条件不同,则发给不同的防护用品;

(2)对从事多种作业的职工,按作业时间最长工种发给防护用品;

(3)防护用品是保障生产安全的一项辅助措施,必须与职工福利区别开,不准搞平均主义和随意扩大发放范围,应坚持发放原则。

第七章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十六条公司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做到“一个转变”、“两个坚持”、“三个统一”(由重生产轻环保、先生产后治理转变为生产环保同时并举,协调发展;坚持抓好污染源的预防,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的产生;坚持抓好污染源的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十七条公司环境保护的任务是:

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控制,力争使污染较大的生产场地和区域的环境保护有较大的改变。

第二十八条公司环境保护措施:

1、在购置新车时应选用环境污染较轻的车辆;

2、对现有车辆不符合国家规定者,进行技术改造,对确已无法改造的,报废停用;

3、采取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对驾驶员进行持久的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监理制度;

4、环保工作由专人负责,并同经济责任制联系起来。

从组织制度上保证环保工作的落实,造福于人民。

第八章工资与奖励

第二十九条公司职工工资与奖励的管理遵循原则:

1、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公司要求每个职工必须真正地以主人翁态度从事劳动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公司作为社会消费品分配的代表主持这一工作时,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分配的尺度,克服和消除分配工作中的平均主义,承认劳动者在消费品分配上的差别,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2、职工个人的物质收入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相联系。

公司根据经营效果对不同劳动成果的职工区别对待。

改变社会性的平均主义分配形式,使企业所得到的物质利益直接与经营成果相联系,使企业内部的分配趋于合理化,使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形成紧密关系,保证在国家多收、企业多留的条件下,职工能够多得,从而进一步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职工物质收入(工资、奖金)增加的幅度,必须低于公司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保证社会积累和职工个人实际物质收入的增加。

4、物质鼓励必须与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在提高职工物质收入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职工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第三十条公司职工工资形式

1、计时工资制

公司对管理人员采用月工资制工资形式,结合劳动成果、劳动难易、工作质量、工作责任大小计发奖金。

2、计件工资制

公司为有效地激发一线生产工人的积极性,对驾驶员和修理工实行内部计件工资制。

(1)由车队根据车型和类别核定百元营收计件工资单价和百元利润计件工资单价驾驶员根据当月完成的营收和利润实绩,计算所得计件工资。

(2)根据车型、类别核定每人的营收、利润定额,驾驶员必须在当月同时完成营收和利润定额,才能提取计件工资。

如果其中一项或二项未完成,按欠产比例另行减扣计件工资。

(3)实行计件工资的项目,包括部分基本工资、行车津贴、奖金及吨位费。

(4)对驾驶重点考核安全生产、运纪、机务例保、劳动纪律等指标,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办法。

(5)由保修厂(车间)在承包所得的额度内核定工时单价,根据修理工当月完成的工时实绩,得出计件工资额,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6)工时单价ABC三档“按质论价”。

对保修质量、保修材料费、工时利用率、停厂车日(时)劳动纪律各项指标实行百分考核,总评得90分以上的为A级、80公以上的为B级,80分以下的为C级。

(7)列入计件工资的项目,包括部分基本工资、奖金和岗位补贴。

第三十一条对劳动者进行奖励的形式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

精神奖励是给予作出特别贡献的劳动者以政治荣誉,由企业或上级主管机关按照国家规定和一定程序审批。

物质奖励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给予现金或物资作为奖励。

这两种奖励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十二条公司现行的物质奖励形式有:

1、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奖

是指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企业的劳动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企业下达的计划任务,对其超过计划的部分按规定的标准计奖。

2、运输质量和行车安全奖

是指客、货车驾驶员在运行过程中,全面完成企业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以上的,按规定标准计奖。

3、节约物资奖

运输企业当前实行的是节约燃料奖和节约轮胎奖,部分企业还执行节约小修材料费奖、节约随车工具、附件奖等。

上述各项奖励形式中,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是定期(月、季)考核,年终汇总计算一次性奖励;工作质量和运行安全奖大部分是执行季度奖考核,当期或年终一次性奖励;节约物资奖则依据不同内容规定考核、计奖的期限。

第三十三条公司奖励基金的来源是按照规定比例在实现的利润中提。

第三十四条公司执行奖励制度必须同经济责任密切结合,实行经济责任制,明确每个环节每个职工的经济责任,按预定标准进行考核,达到计划责任要求和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未曾达到要求的要给予经济制裁,使奖励制度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第九章劳动工资计划与统计

第三十五条公司根据国家下达的工资总额控制数,计划期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期平均工资和奖励制度,计划期转正、晋级(包括学徒转正、大专院校毕业生转正人数)所增加的工资额编制企业劳动工作计划。

第三十六条公司要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反映劳动工资现象的统计资料,实现以下企业目标:

(1)为企业制度制订劳动计划和措施,加强劳动管理和工资提供数据;

(2)为编制劳动计划、工资计划和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使各项劳动计划指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3)为企业领导决定经营管理方面的方针、措施、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以便促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

第三十七条公司劳动工资统计的主要任务是:

(1)计算和研究劳动力的数量和各部门的分配、构成情况,研究劳动力与生产、建设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劳动力的更新、发展预测。

(2)研究和反映劳动力的利用程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状况,年龄构成,文化程度等基本素质。

(3)反映劳动力增加和减少的来龙去脉,研究劳动力增减变化的原因。

(4)研究劳动力的就业程度和安置情况以及各种类型劳动增减变化的原因。

(5)研究职工工资和生产营运各项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职工工资的构成变化和平均工资增长速度,特别要掌握辅助性工资(奖金、津贴、浮动工资)比重变化情况。

(6)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填报各种劳资统计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