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864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

——部编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关于新闻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情景,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新闻,以及消息、特写、通讯的文体特点。

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

领悟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塔式”的结构,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范文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

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形成求真务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达。

教法学法:

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1+X类文整合阅读。

课时安排:

活动~探究课型指导     1课时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落实任务一 比较阅读新闻  3课时

落实任务二 新闻采访指导与实践 2课时

落实任务三 新闻写作指导与交流  2课时

单元整理课      1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口语交际指导课    2课时

合计             1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课型指导

(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设置活动探究单元课型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2、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教学流程】

一、课型理解

1、什么是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是以任务为先导,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每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均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基本模式是:

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创造性的新形式,践行了课程标准这一理念。

2、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单元需要教师改变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变当堂教授为全程指导,变掌控课堂为帮助自学,变关注成果为关注过程。

3、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特点

——活动探究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一般情况下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习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

同时,教材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以方便教学。

活动探究单元中设计的学习活动遵循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能力为指归的原则,一般不需要学生为组织活动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

重视知识学习,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系统。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将概念、结论、命题等陈述性知识分散布置在旁批、补白、思考探究、技巧点拨等处,而不是直接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

二、新闻常识:

1.新闻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 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 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3.新闻“六要素”:

“五个 W”: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加上 How(如何),即“五个 W 加一个 H”,成为新闻“六要素”。

4.新闻的结构:

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

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

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抓住事 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

是新闻的主干部分。

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

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5.新闻的特点:

⑴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⑵真实性。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具体。

⑶时效性。

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

“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 是时间上的新:

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

二是内容上的新:

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 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6.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

2.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读熟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开宗明义,明确任务:

本单元的主题是新闻,学习形式为“活动*探究”任务单,令人耳目一新。

1. 任务一阅读新闻:

 通过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2. 任务二新闻采访:

熟悉采访新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收集新闻素材。

3、任务三新闻写作:

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整理编辑成册。

二、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

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太水比赛冠军。

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5.《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的《人民海军报》。

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三、自主预习,积累字词。

摧枯拉朽: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

锐:

锐气;当:

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击溃:

打垮,打散。

业已:

已经。

颁发:

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屏息敛声:

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眼花缭乱:

 形容看见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

像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悄然:

形容寂静无声。

轻盈:

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一丝不苟: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

 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殚精竭虑:

殚:

竭尽;虑:

思虑。

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镌刻:

雕刻。

浩瀚: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

熟练。

四、比较阅读,质疑探究。

1、阅读《消息二则》,找出二则新闻的六要素,并比较二则新闻的不同点。

2、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试分析“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

3、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明确新闻特写的写法和特点。

4、阅读《一着惊海天》,了解通讯的体裁特征,并与《“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比较阅读,找出两种体裁的不同写法。

任务一 比较阅读新闻(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消息二则》,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特征。

3.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征,能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理清二则消息的“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

何地:

在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

人民解放军;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如何: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如何: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2、试着从消息结构的角度,分析二则新闻的异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有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二、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溃退”用词准确,“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之意,能反衬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指(军队)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3.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句中“百万”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4.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此句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语言简洁而具有气势,

三、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敌情一样,并且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

哪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

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

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解“倒金字塔式”经典新闻样式。

2、理清消息的结构层次。

【教学流程】

一、回顾归纳  比较阅读:

——归纳前两则消息的相同点:

1、文体相同,都属于消息。

2、作者相同,都是毛泽东。

3、目的相同,都为了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更大胜利。

4、主旨相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颂扬表彰,表明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5、大背景相同,都报道的是渡江战役。

6、写法相同,都巧用对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突出我军神勇。

比较前两则消息的不同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只报道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内容集中,结构单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内容复杂,但脉络清晰,先总括千里战线,在分步叙写,多而不杂。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课文,理清消息结构:

——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

第一段。

主体:

第二段。

背景:

第四段。

结语:

第三段。

2、理解“倒金字塔式”新闻结构。

——所谓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一段写一个事实。

只陈述事实,不发议论,符合新闻“快”的特点。

三、精读文本 分析结构

1、说说标题的特点与作用。

——醒目,简明,概括性强,写出了消息的主要事实。

2、电头包括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包括通信社名称、来电的地点、时间,交代了消息的来源,突出了消息的真实准确、迅速、及时的特点。

3、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

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4、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是分离的。

5、结语部分报道了什么内容?

——明确了诺贝尔颁奖时间及颁奖机构。

6、背景部分报道了哪些内容?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交代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

四、学生小结 完成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和《一着惊海天》,了解新闻特写和通讯体裁的特征。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写法和特点,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别。

【教学流程】

一、学习《“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概括事件内容,感受写法特征

——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的事实。

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她跳水动作的“妙极”。

2、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

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结合,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

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

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3、什么是新闻特写,与消息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

而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而且现场感强。

    同时由于新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真切细致的,它能与消息通讯,互相配合,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加丰满立体。

因此,新闻特写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二、学习《一着惊海天》

1、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依次记叙了哪些内容?

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依次记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主要叙写了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完整展现在读者面前。

2、比较通讯与消息有哪些区别。

——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则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3、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儿?

——①很有价值感:

舰载战斗机着舰是能够反映时代主题并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不言而喻;

②很有层次感:

ɑ.叙事完整,铺排有序;b.重点突出,主次分明;c.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③很有美感:

ɑ.动态美,对海天环境的全景描写,具有宏观上的壮美;对着舰细微动作的描写具备了微观上的细节之美;b.情感美,“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展现出了官兵的家国情怀;c.语言美,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比较阅读:

1、通讯的三个显著特征:

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2、比较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异同点。

——相同点:

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还有文学性(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

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片段,通讯要求交代事件完整的来龙去脉。

四、学生小结 归纳文体知识。

落实任务二 新闻采访指导与实践

(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新闻线索,选取新闻事实的新闻敏感。

2、学会新闻采访技巧,练习采访提纲,为新闻写作做准备。

3、关注社会生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各类媒体上发布信息,分享资讯。

【教学流程】

什么是新闻采访 

——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成在写作,功在采访”。

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写作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

四、采访前的4点准备:

——1. 确定采访目的:

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想让读者知道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

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 确定采访人选:

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 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

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 认真设计问题:

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

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五、采访时的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3.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4. 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5. 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6. 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7. 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8. 将完成的采访稿寄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9. 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六、采访示例分享P13页

七、布置采访任务,并要求学生写出采访提纲。

八、分享采访作业,评比出优秀的采访提纲和素材。

落实任务三 新闻写作指导与交流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基本特点,掌握新闻的要素和结构 。

 2、运用新闻写作的技巧,学习多种形式的新闻。

  3、学会通过新闻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时代风貌。

【教学流程】 

一、回顾归纳

(一)新闻常识

1、新闻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

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4、“倒金字塔”式消息结构:

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

消息的核心内容放在导语中先讲然后逐次递减安排。

(二)学列标题

1、回顾本单元新闻标题,归纳标题特征。

(1)标题要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2)标题要准确的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3)消息标题还要能吸引读者。

2、标题是消息的眼睛。

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

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3、标题的四种形式:

(1) 主题式

(2) 主题加肩题式

(3) 主题加副题式

(4)完全式(主题加肩题、副题)

(三)学写导语

1、指导学生朗读课本上四篇消息的导语分析导语的特点。

2、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出消息的主题思想,是消息标题的扩充。

3、导语的写作要求:

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二、文题展示 

1、必做任务;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

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

2、自选任务:

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新闻花絮。

3、拓展任务:

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成报纸,或制作成新闻网页。

三、写法指导

1.根据课本“任务二”所提供的素材,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搜集相关资料,尝试写作。

2.所选取的报道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正能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3.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是,一用事实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