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845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docx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1项目名称和主要内容

1.1项目名称

米易县南部新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2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包括城南片区部分市政道路工程、防洪堤工程及与道路和防洪堤配套的雨污水管线、给水管线工程、电缆沟、绿化工程。

主要工程内容详见下表:

工程内容

道路工程

(m2)

防洪堤工程

(m)

雨污水管

(m)

给水管

(m)

电缆沟

(m)

77114

1450

20061

7154

7196

图1.1项目内容示意图

3城市基本概况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米易县位于攀枝花市境内东北安宁河两岸,地理位置北纬26°42'—27°10',东经101°44'—102°15'。

县境东西宽约为52.5公里,南北长约73.2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153平方公里。

北邻德昌县,东界会理县,西与盐边、盐源隔雅砻江相望,南与盐边县接壤。

项目所在地攀莲镇是米易县城所在地,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

3.1.2地形地貌

米易县县境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

东临龙肘山,西滨雅砻江,中有白坡山,安宁河纵贯县境南北。

县境地域俗称“两山两谷三面坡”,两山即龙肘山、白坡山;两谷是指安宁河谷东、西部和雅砻江东岸谷地;三面坡为安宁河谷东西坡,雅砻江东坡,全县平均海拔1836.2米,最高为3447米,最低为980米。

境内谷岭交错,高低悬殊,是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山区县。

海拔1500米以下河谷低山占幅员面积28.69%;海拔1500-2000米的低中山山地占46.67%;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中山山地占24.64%。

3.1.3气象水文

米易县气候属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低山河谷区为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南亚热带、亚热带生物适生区;中山地区为亚热带,温带暖润气候,相似于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动植物适生环境,有利于农林牧果药各业发展;中高山地区为温带和寒带凉湿气候,适宜发展林牧业和林副土特产品。

米易气候特征:

年均气温变幅小,四季不分明,气温日变化大。

年均气温在19.2~20.3℃,最热月一般在5月,最冷月在12月或1月;年均日温差达13.1℃,最大日温差可达20℃以上;海拔1400米以下,全年基本无冬,秋春相连,夏季长达半年,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2℃,无霜期300天左右。

干雨季分明,多夜雨、雷阵雨,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年雨量地区分布差异大,多日照,太阳辐射强,气候干燥,年日照可达2300~2700小时,年太阳辐射140.5千卡/cm2。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小气候复杂多样,一般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降雨量增多的趋势。

米易境内水系有雅砻江,安宁河两大江河,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

雅砻江流经县境85公里,流域面积767.09平方公里;安宁河在县境内河段长76公里,流域面积1727.51平方公里。

米易县行政区划范围,包括七镇(攀莲、丙谷、撒莲、垭口、得石、白马、普威)、五乡(湾丘彝族乡、草场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其中少数民族乡镇5个。

全县有88个村(其中少数民族村35个)、855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村民小组194个)、7个社区居委会、108个居民小组。

总人口2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17%。

3.3城市性质及基础设施规划

3.3.1城市性质

米易县总体规划中对米易县城市性质的定义为:

米易县县城(攀莲镇)是米易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攀西地区的二级城市,攀西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中心,以发展商贸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矿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职业教育基地和宜居养生的城市。

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加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极具优势的各种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米易,带来人口的大量机械增长,必将推动县城规模迅速扩大,实现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5)中人口达10万,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目标。

3.3.2城市道路规划

结合拟建的雅攀高等级公路,改善对外交通的联系,消除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和污染;结合新城区的建设、改造、调整、疏通现状道路中不合理的地方;结合安宁河防洪大堤的建设,修建滨河道路;新区道路以方格网形式布局,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

总体规划中,米易县城市道路建设的技术标准如下:

1、城市道路级别:

分两级(即干道和支路)

2、红线宽度及横断面形式:

(1)干道

(一)35米(车道16米,绿化带各1.5米,非机动车道各3.0米,人行道各5.0米)

(2)干道

(二)25米(车道16米,人行道各4.0米)。

(3)支路15米,(车道8米,人行道各3.5米)。

(4)滨河路15米,(车道8米,人行道5米+2米)。

(5)过境路18-22米(车道14为,人行道各2-4米)

(6)最大纵坡:

5.5%

道路广场总用地147.8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5.68%,人均15.56m2/人。

3.3.3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

取自山泉水,由广东山后引入,目前已建成引水渠。

2、水厂建设:

现状水厂供水能力12000吨/日,目前日供水量8000吨,因城市发展已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要,规划扩建大坪子山水厂,远期水厂规模30000万吨/日,作为城市主要供水系统。

3、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采用水厂,高位水池联合供水方式,由于广东山与县城地势有一定高差,可采取分压供水形式,以减少城区用户管网爆裂。

管网布置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布局,最不利点水压应不低于0.32Mpa进行配水管网设计。

3.3.4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汇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生活污水经污水管收集,排入污水厂,经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方可排入水体。

1、雨水排除

米易县城沿安宁河东、西两岸布置,雨水排除方便,按山区狭长城市特点,各分区地块建立独立的雨水排除系统,干管沟渠沿主干道布置,横向截流,纵向排入安宁河。

在广东山及西山坡脚,城市用地外侧,修建截洪沟。

设计暴雨强度,采用攀枝花市暴雨强度公式:

q=2422(1+0.614lgp)/(t+0.13)0.78

主要参数:

重现期P=1年,综合迳流系数Φ=0.65,地面集水时间t=10分钟,沟内延缓系数m=2。

2、污水排除

生活污水排除经污水管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干管布置沿主干道,和滨河路布置。

最小纵坡5‰,埋深大于70cm。

局部无法回收的生活污水可修建化粪池处理。

工业废水排除,原则上工业企业需自建污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少量农副产品加工废水,污水性质与生活污水相近时,经城建部门同意,可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

3.3.5管线综合规划

规划在城市道路上,通信管线及有线电视光缆、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同侧,布置在道路的东、北侧;给水管道、电力线、雨水管道同侧,布置在道路的西、南侧。

规划要求管线的竖向综合以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为原则,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垂直净距。

在建设城市道路的同时应考虑各种管线的敷设要求,应同步敷设,避免重复建设。

3.3.6城南片区概念规划

城南片区将是攀莲镇下一步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必将成为向外界展示米易旅游休闲、宜居养生、山水园林生态小城市的重要窗口之一。

美国SWA公司对城南片区所作的概念性规划也正是以此为主题,并提出了将城南片区建设成为安宁河休闲核心区的概念。

下图即为概念展示图:

3.4城市规模

米易县城(攀莲镇)城镇人口3.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7万,近郊入城农业人口1.6万,常驻流动人口0.3万,草场组团人口0.2万,根据米易县城总体规划,至规划期末2025年,县城城镇人口为9.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40%。

城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约3.0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约80m2/人,至规划期末2025年,城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4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约88.7m2/人。

3.5城市经济及财政状况

2007年,米易县域生产总值完成31.56亿元,比2006年增长16.6%。

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6.34亿元,较2006年增加0.89亿元,增长8.8%;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加3.35亿元,增长2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税利2.15亿元,增长11.82%,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57.16%;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34亿元,增加1.27亿元,增长14.4%。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0.1:

50.3:

29.6,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提高,实现增加值142081万元。

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131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243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420万元。

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个、履约项目39个,引进协议资金73.52亿元,增长19.1%;到位资金24.12亿元,减少1%。

2008年,米易县域生产总值40.32亿元,比2007年增长1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8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9:

54:

27。

地方财政收入4.0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800万元。

3.6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道路骨架已初步形成,但仍不完善。

米易县现状道路分三级,主干道16-18米,支路13米,小路8米,道路骨架呈扇形,面积6.43万平方米,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3.53%,人均道路面积5.66平方米。

县城有自来水厂2座,水源经引水渠由广东山后引入,采用水厂、高位水池联合供水方式,供水管道总长32公里。

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1.3万m3/d,目前平均供水量约8000m3/d,供水人口约3.5万人,完全覆盖城区和部分城郊。

县城有垃圾填埋场2座(其中已建成1座,日处理垃圾25吨;在建1座,设计日处理垃圾80吨)。

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规模1万m3/d,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规模0.5万m3/d,已进入施工阶段。

老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城北、河西新建区域为雨污分流制),原街道两边都建有矩形排水沟,埋深较浅,沟渠坡度不足,不利于建筑排水。

由于城区内尚无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在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安宁河,对水体有一定污染。

县城位于安宁河两岸,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加之防洪堤未全部建成,部分为简易河堤标准低质量差,在近20年间连续发生过多次特大洪水,严重影响了县城人民的生活,对县城经济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对县城发展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米易县城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与米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道路分工不明确,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功能不分,严重影响车辆通行;

2、各片区之间基本只有一条道路联系,且道路等级较低,影响了片区功能的发挥,如干道向城南新区延伸力度不够,影响新区开发,过境道路,乡道穿越县城,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3、城区缺乏社会停车场,各类车辆沿街停放,车辆占道停车问题严重,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4、现状道路人行道普遍偏窄,加之非机动车占道,影响行人的正常出行。

5、由于污水干管尚未形成,且旧城区排水明渠较多,导致许多道路的污水支管无法接入,特别是地势过低的支路上的污水接入较为困难;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还未建成,安宁河为整个城区的雨污水受纳水体,现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城市周边水体环境影响极大。

6、由于防洪堤修建不够完善,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项目现状

本项目实施地位于米易县城南面,属于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南片区。

区域内除城南电站大坝以北为建成区外,其余区域现状均为农田,安宁河从城南片区中心自北向南穿越而过。

图4.1城南片区区域现状图

图4.2城南片区区域示意图

安宁河作为米易县城生活、工业污水的受纳水体和城市排洪河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增容,人口急剧增加,会导致排入安宁河的污水越来越多。

安宁河为季节性河流,11月至翌年5月为枯水段,多年平均流量为80.8立方米/秒,仅占年径流量的20.4%。

由于枯水期河内水量小,流速低,水体自净能力弱,枯水期污水排入安宁河后会使得河内水质极易变差,将严重影响城市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图4.3安宁河现状

安宁河干流米易河段防洪堤现只修建至城南电站大坝处,大坝后的堤防工程还是在60~70年代修建的,其建设标准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城南片区的逐步开发,洪涝灾害带来的安全问题将凸显得更加严重。

图4.4安宁河防洪堤现状

图4.5改造前后的安宁河防洪堤对比

4.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是整个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

建设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南新区近期建设范围内的区域路网骨架,防洪堤的建成也将保障城南新区建设的安全性,对城南新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完善城市交通功能的需要

交通是城镇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标志着城镇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的高低,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随着米易县城规模的扩大,规划中的城南新区必将成为城市新的发展热点。

但目前城南新区的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河东的214省道(北接西昌,南到攀枝花),对内交通尚未形成路网,这必将制约城南新区的发展。

而本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建成该片区近期发展范围内所需的主要道路,为城南新区路网骨架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项目的修建必将为片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从而带动城南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2、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地区环境的需要

随着城南新区建设力度的加大,给排水系统以及其它公用设施系统也应逐步完善。

本项目中拟建道路均为新建市政道路,沿线无市政公用设施系统,配合本次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沿线将敷设给排水管道和其它公用管线设施。

建成后不仅能带动该片区规划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解决地区雨、污水出路,做到统一收集、统一排放。

同时将路上架设的杆线迁改入地,到达改善地区环境的目的,改善沿线的交通环境,推动片区市政配套设施的完善,充分发挥市政工程的总体效益,从而达到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善地区环境的需要。

3、城市防洪要求的需求

米易县城(攀莲镇)位于安宁河两岸,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安宁河穿城而过。

安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雨季水流量较大,最高可达3500m3/s。

据记载:

在不到20年时间内,米易县城连续发生过多次特大洪水。

在县城公园处断面,1981年洪水位为1076.96米,流量3300m3/s;1998年7月最高洪水位达1081.28米,流量3500m3/s,洪灾使县城北部平均淹没深度约0.8米,严重影响了县城人民的生活,对县城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延缓了县城的发展进程。

为了保护米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米易经济的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规划在米易县境内新建长39.15km的防洪堤,其中县城所在地攀莲河段新建堤长约8km,但城南片区目前防洪堤只修建了很少一段,由于资金缺乏,还有很大部分的防洪堤未修建,现有堤坝还是60~70年代修建的简易堤防工程,不能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的侵害。

随着城南片区进一步发展,防洪问题日益凸显,为保护国家和县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南片区安宁河两岸防洪堤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因此,从解决米易县城洪涝灾害的目的出发,实施米易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4、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攀西地区矿产、阳光等资源富集,国家、省委、省政府把攀西地区作为重点资源开发经济区域进行打造,把“攀西城市群”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四大城市群之一。

为此,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米易建成攀枝花的“迎宾厅、后花园”,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县级市和“闲适米易、诗居小城”的城市发展目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县城北部新区、河西新区预计将在近年内全部建成,县城发展的方向即将转向城南,而本工程的实施,将为下一步城市发展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根据四川省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米易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城南片区被定位为“由城市商业贸易、文化、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等功能组成,并担负对外联系功能,也是城市主要生活区之一”。

因此为推动米易县城的发展,加快城南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是十分迫切。

综上所述,米易县县城(攀莲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5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5.1项目建设内容

米易县县城(攀莲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城南片区部分市政道路工程、防洪堤工程及与道路和防洪堤配套的雨污水管线、给水管线工程、电缆沟工程等。

5.2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完成后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加快米易县城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米易经济的发展;

2)通过对米易县城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以增强其核心城市机能,推动经济增长。

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

3)修建防洪堤,使其能够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保证城市安全;

6项目建设规模、初步选址及建设条件

6.1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206亩,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

道路工程,长度为6687m,车行道面积为77114m2;雨污管道工程,长度为20061m,管径为DN400~DN800;市政人行道及绿化工程,面积为60149m2;防洪堤工程,长度为1450m;给水管道工程,长度为7154m;电力电缆沟工程,长度为7196m。

6.2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于米易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城南片区(见附图),位于米易县城老城区的南面,安宁河两侧。

工程占地面积约206亩,现状大部分土地为农业用地(河东已为城市建设用地,河西现正申请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80%;少部分为居住、公共设施、村镇建设用地、以及几家加工厂,约占总用地的20%。

现有农民自建住宅多为一、二层砖混小楼,瓦屋面,布局散乱。

6.3项目建设条件

一、成立了强有力的保障机构

本项目的实施是改善米易县城人居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米易县委政府特别关注和重视本项目的建设。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世行贷款四川小城镇发展项目米易县城(攀莲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先伟同志任组长,副县长董明远任副组长,发改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环保局、攀莲镇等单位为成员。

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项目实施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建设局,项目法人由规划建设局担任。

二、工程特点

本项目工程量集中在城南片区,由于现状大部分为农田,拆迁量仅有8000平方米,约占工程总面积的5.6%。

工程量集中,工程便于管理和实施,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世行贷款的效益。

三、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所在地位于县城安宁河一桥南部,基本属于新开发区,地势平坦,施工条件较好。

工程区域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区域构造以南北向及次级北北东向张扭性断裂为主,南北向构造以安宁河断裂为代表,该断裂形式形成于晋宁期,历史上曾多次活动。

北北东向张性构造以树河-普威断裂为主,均有较长的发育史。

虽然工程所在地附近断裂构造发育,但工程场地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距工程所在地最近强度较高的地震有1955年鱼鲊6.7级地震;1955年华坪6.0级地震,1995年云南武定6.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工程所在地均有震感,但未发生破坏作用。

工程场地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工程地质条件适于进行工程建设。

四、社会环境条件

由于本项目建设涉及区域多为农田,征地拆迁较为容易,需拆迁的工程量很少,拆迁难度不大。

需拆迁房屋面积约4960平方米;拆迁安置房2460平方米。

我县实施了西攀高速公路、攀钢白马铁矿开发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征地拆迁经验。

城市征地拆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安置补偿办法(米委办发【2003】18号),采用现金补偿安置(购买优惠房人均25m2和商业铺面人均6m2)和转产再就业结合养老保险安置两种方式对征地拆迁内农民进行妥善安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和拥护。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设施条件均已相当成熟,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项目建设方案

7.1道路建设方案

7.1.1建设原则

道路工程的建设应整体考虑新沿线的交通流量特征,并考虑用地条件的制约,根据国内新区道路设计的实践经验及教训,使交通流在空间上均匀分布。

充分考虑利用路网中其他规划道路,确保新建道路能满足规划上其功能定位要求。

道路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如下:

1、功能协调

协调本次项目中建设道路与片区规划内其他道路的功能,按路网整体功能分析开展建设,合理利用相关道路实现网络分流;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综合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行人、公交站点、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设计,以人性化设计提高交通秩序和效益。

2、定位合理

做城市内部道路,在建设时应既考虑满足交通量的需求,又不形成过大的通行能力,形成一种“通而不畅”的格局,避免产生过大的吸引流量,以与周边区域相协调,避免成为通过性的干道。

3、经济高效

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力图做到投资最省,效益最好。

7.1.2建设方案

本工程包含的道路工程如图7.1所示

图7.1道路工程范围

市政道路基本建于现有农田上,建设难度相对较低。

主干道宽22~28m,双向四车道,次干道9m~14m。

道路等级为城市道II级,路基就近挖方回填,采用级配石回填碾压,7%水泥稳定层,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满足20年内交通增长的要求,道路两边设置雨污排水系统,安设路灯及市政管网等设施(各线入地),人行道采用天然花岗石铺设。

7.2道路配套雨污水管建设方案

与道路配套的雨污水管平面布置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雨污水自流排出。

雨污水管均单侧布置于道路两侧的慢车道下。

在污水管方案设计中,考虑到整个县城北高南低,污水处理厂位于县城西南面。

为了尽量使污水以自流的方式进入污水厂,并尽量减小管道埋深,污水管的大致走向也是自北向南敷设,接入污水厂的截污干管中。

管材选用II级钢筋砼管,承插式接口。

在雨水管方案设计中,由于建设区沿安宁河两侧修建,因此在考虑雨水排水时应考虑就近收集雨水排入安宁河。

管材选用II级钢筋砼管,承插式接口。

7.3道路配套给水管建设方案

管网布置以经济、合理为原则。

给水管网形成环状,保证供水安全。

给水管线主要铺设在人行道下,与其他管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以保证给水水质安全。

在给水管竖向设计中,原则上应严格控制管线埋深,减少土石方开挖量,节约工程造价。

在给水管管材的选择上,当管径大于200mm时选用球墨铸铁管,当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选用给水用PE管。

市政消火栓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20m;但在道路交叉口处为便于消防队员的使用,应适当增设消火栓。

7.4防洪堤建设方案

防洪堤建设范围如图7.2所示,城南电站大坝以南为新建防洪堤,大坝与安宁河一桥之间为需要改造的防洪堤。

图7.2防洪堤及堤岸绿化工程范围

防洪堤按50年一遇洪水位标准进行修建,实体护岸顶高出设计洪水位1米以上。

堤坝用级配石回填夯实,堤坝护坡用100厚C25砼,坝顶用200厚C25砼浇筑。

8项目实施进度

工程计划从2010年3月开工,2011年9月完工,预计工期一年半(不含前期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