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79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docx

牧马山降水措施二期一批次

牧马山工程凿井降水

 

二0一0年十二月

 

成都江龙投资有限公司新津牧马山工程二期一批次工程凿井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负责人:

编制人:

审核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编制日期:

 

目录

 

一、工程简况

二、技术标准

三、场地工程条件

四、降水设计

五、降水井施工工艺

六、降排水方案

七、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评价

八、施工布置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附:

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一、工程简况

由成都市江龙投资有限公司兴建的牧马山工程位于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杨柳村二组,牧马山附近。

场地中的拟建建筑物为联排别墅及独栋别墅组成,均带有1层地下室,基础砌置深度为6M。

二、采用的技术标准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98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区域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处成都坳陷盆地,西距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km。

成都坳陷呈东北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运动的地质内力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褶皱带相对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积地层,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目前的冲积平原地貌。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蒲江──新津和新津──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走向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

从区域地质构造来看,该场地属于稳定场地。

3.2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杨柳村二组。

地形比较平坦,孔口高程为465.61~469.87m,相对高差为4.26m。

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3.3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

据钻探揭露,场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

<1)素填土

灰褐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粘性土构成,含较多植物根茎,层厚0.40~4.90m。

<2)粉土

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粉粒物质及云母粉等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粘粒含量较重。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40~3.90m。

<3-1)粉砂

褐黄色,湿~饱和,松散。

主要由长石、石英颗粒组成,含云母碎片。

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顶板或卵石层中,层厚0.30~2.50m。

<3-2)细砂

浅灰色、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见少量云母碎屑和其它黑色矿物。

以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中,层厚0.40~3.00m。

<4)卵石

黄褐~褐灰色,饱和,卵石成分多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等~微风化,个别呈强风化,亚圆形,分选性较好,卵石含量50%~75%以上,孔隙间充填圆砾及中砂,连续分布。

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碎石土的密实度划分表2.3

密实度

动力触探类型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N120

N120≤4

4<N120≤7

7<N120≤10

N120>10

<4-1)松散卵石:

卵石含量50%~55%,卵石粒径一般为2~4cm,卵石分散排列、不接触,钻进容易。

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2.2~3.3击,标准值为2.4击。

<4-2)稍密卵石:

卵石含量60%~65%,卵石粒径一般3~5cm,最大粒径大于8cm,卵石排列部分接触,钻进较容易。

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4.2~6.8击,标准值为4.1击。

<4-3)中密卵石:

卵石含量70%~75%,卵石粒径一般4~6cm,最大粒径大于10cm,卵石排列大部分接触,钻进较困难。

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7.2~9.8击,标准值为8.2击。

<4-4)密实卵石:

卵石含量大于80%,卵石粒径一般5~8cm,最大粒径大于15cm,卵石交错接触,钻进困难。

N120动力触探修正击数为4.9~17.3击,标准值为14.8击。

3.4气象与地下水

3.4.1气象

成都市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市气象特征为:

a.气温:

多年平均值16.2°C,极端最高值为37.3°C<1953年5月18日),极端最低值为-5.9°C<1975年12月15日)。

b.降水量:

多年平均值947.0mm/年,日最大值为195.2mm<1959年7月15日)。

c.蒸发量<蒸发力):

多年平均值1020.5mm/年。

d.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值82%。

e.日照时数:

多年平均值1228.3小时/年。

f.风速风向:

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多风向为NNE,出现11%<连续23年平均值),该最多风速方向的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4.8m/s,其风向为NE;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日>,其风向为SSE。

3.4.2地下水

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

勘察期间在钻探孔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水位埋深3.80~5.70m,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在1.00~3.00m之间。

卵石层的渗透系数值取k=20m/d。

 

四、降水设计:

一﹑计算参数取值

基础埋深:

6m

地下水埋深:

h0=3.5m

含水层厚度:

H0=15m

地下水降深:

S降=3.5m

井内降深:

S井=10m

地下水渗透系数:

K=20m/d

二、井数确定计算公式

1、基坑涌水量计算

设施引用半径ro=

设施引用影响半径R1=2S降

+ro

基坑总涌水量Q总=

2、降水设计及降水深度验算

设计井径dw=0.56M;rw=0.28M

降水井影响半径R2=2S井

降水井引用影响半径R3=R2+r0

单井出水量Q=

其中:

N为井数。

降水深度h

=

=6m

降深值验算公式

水头值HA=

降深值SA=Ho-HA

群井干扰抽水的有效疏干率

a=Q干/Q总×100%

3、确定井数、井深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在自然地面下4.50m,要求降低地下水位到基础垫层以下0.50m,即自然地面下5.00m左右。

根据此公式H=h1+h2+h3+iL可大致估算降水井深度:

H≥h1+h2+h3+iL=14.00m

H——井点管的埋设深度;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2——基坑中心处基坑底面<单排井点时,为远离井点一侧坑底边缘)至降低地下水后的距离,一般为0.50~1.00m,取1.00m;

h3——过滤管长度,取2.5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

环状井点1/10,单排线装井点为1/4,取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取22.00m

故因现场施工需要,施工场地共布置59口15M深的降水井,能够满足降水要求。

三、降水沉降预测分析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S∞=∑

式中S∞——固结沉降量,mm;

ail-2——第i层土100~200kPa的压缩系数,kPa-1;

e0i——第i层土的初始孔隙比;

ΔPi——第i层土的因降水产生的附加应力,kPa;

Δhi——第i层土的的厚度,mm。

根据该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相关参数经计算分析:

该降水沉降量均符合规范要求,且不会对周边建筑造成影响。

四、降水井布置及数量

根据开挖深度特点,将降水井布置到基础平面图上,并进行危险水位验算,基坑各点验算水位埋深均满足降水设计要求。

由此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场地如图布置30口降水井,井深15M就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毫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井结构为:

每口井上部4根砼井壁管,下部3根缠丝砼条缝过滤管<注:

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M)。

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填砾规格6~12毫M砾石。

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成井质量,达到出水含砂率小于1/1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

 

5、抽水设备选择:

根据设计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QS型潜水泵,流量30/h,扬程不小于25.00M。

沉砂池及排水管道设计:

降水的地面排泄通道及沉砂池由施工单位设计、施工。

地下水经沉砂池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河道.沉砂池位置根椐施工现场定位.

五、降水井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放线、定井位、埋护壁管→冲击成孔→吊安井管→洗井)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单井交验、钻机移至下一井位。

1、测量放线:

由施工方现场给定基槽边线,并按经甲方审定的“降水井平面图”测放出各井点中心位置,打入固定木桩作为井位标记/

2、成孔

钻机就位安装后,核对井位。

确认无误后,人工开挖0.5M深

,埋设护壁管。

管径700毫M。

护壁管埋设完毕后开始钻进成孔。

采用泥浆护壁管钻进,钻进中保持孔内泥浆高度密度,防止垮孔。

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

3、吊安井管:

钻孔经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后,用抽筒清孔。

清孔结束后开始吊装井管。

按井结构设计顺序,先下滤水管,然后下井壁管。

做到井管之间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4、填砾:

在井管外填入规格为6~12毫M的砾石滤料填至地下面1~1.5M:

地面下1~1.5M范围内采用粘土夯实封闭。

5、洗井:

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

空压机、活塞交叉洗,洗井过程中若发现砾石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

按规范定时观测流量及井内降深变化,以确定最佳洗井时间,确保洗井质量。

6、注意事项:

(1)冲击速度均匀,控制好井内泥浆浓度,保持钻孔中浆液高度。

防止井垮塌。

(2)井管焊接牢固、居中。

(3)滤料采用6~12mm砾石均匀填实。

(4)洗井彻底,直至水清砂净达到规范要求为止。

六、降排水方案

1、基槽开挖前应完成抽排水系统的安装。

为确保降水持续不间断进行,现场应配备一套备用抽水用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小于200Kw.并现场准备6台备用泵更换。

2、根据现场条件在适应位置设置沉砂池。

井内抽出的地下水经过沉砂池后流入附近排水口,地表排水系统保证无泄露。

3、降水期间,现场必须安排专业人看守,负责降、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施工记录和日常维护。

七、基坑降水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评价

1、施工降水和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地下水降低,由于渗透产生的潜蚀和有效压力增加引起的地层压密,可能造成地面变形、地面沉降及地基压缩变形量增加,需对此采取响应的施工措施。

本区域内的诸多工程实例证明,在降水井施工中,填充的滤料质量、施工质量和方法控制得当后,由此造成的上述环境影响将能控制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

2、相邻建筑的变形观测

由于基坑开挖和人工降水可能引起场地周边地面和建筑物发生变形,为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在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后,仍应对周边边坡,地面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

八、施工布置:

1、机械设备:

CZ—22型钻机1台

电焊机1台

6/7空压机1台

配电盘设备1套

钻具1套

电缆100M

洗井设备1套

2、人员构成:

工程负责人1人

机长<兼现场技术负责人)1人

机修工1人

技工1人

以上为一台机器人员,视实际情况可相应调整人员。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遵守安全法规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安全作业须知的各种规定和各工序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4、服从甲方对于施工现场的统一安排。

5、严禁酒后作业。

严禁穿拖鞋上班。

6、文明施工,严禁随地大小便。

7、搭接电源应通过专职电工,任何人不得私自乱接乱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