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76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透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平行透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行透视教案.docx

《平行透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透视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行透视教案.docx

平行透视教案

项目教学电子教案

【项目群名称】透视基础知识

【子项目名称】:

透视规律

(一)

课时安排:

课时(共4课时,本节第1-4课时)

【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绘画,了解绘画的艺术形式。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项目准备】

教师准备:

项目实施前:

(1)课件

(2)搜集资料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3)各种考核表格

项目实施过程中:

播放多媒体或视频图

项目结束后

1布置下节课需要的准备工作

学生准备

1、准备三角尺、圆规、纸、笔等。

2考虑如何学好本课内容,提出学习方案。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任务引领、观察学习、练习、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项目一透视规律

※认识透视规律在职业角色中的作用

小张在形象设计店做后期制作,经常用PS做一些立体物件,或者画一些3维场景,却苦于形体不准或者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与没有良好的空间感特别是缺乏透视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当你睁开眼睛,看着美好的世界在你眼前呈现,可能你并没有感觉到透视的无处不在,而当你了解了透视的规律,你才会猛然觉悟,“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只在于是否发现”。

※透视规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图1—1-1

通过威海一景“幸福门”(图1—1-1)我们来分析这样几个问题

1幸福门在建造的时候,左右高度,上下宽度是否相等?

2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门”,左右高度、上下宽度是否相等?

3幸福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通过扶梯可以向上攀登,近的一侧看的清楚?

还是远的一侧看得清楚?

4以上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是的,图片上的“幸福门”在建造的时候高度是等高的,宽度也是等宽的,但是呈现在图片中的建筑,高度和宽度却是不相等的,距离眼睛近处的高,远处的矮;近处的宽,远处的窄;近处的清楚远处的模糊,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

物体根据空间的远近关系,呈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图1—1-2图1—1-3

图1—1-4图1—1-5

图1—1-6

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

※透视的相关概念及术语

一透视与透视学

生活中我们说起透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通过一种透明的表面可以看到实物的内在,例如浅色玻璃瓶内的物体,塑料容器内的可见物,或者通过射线的x光可见人体内部脏器等等。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透视是绘画法理论术语。

“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平面上再现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我们知道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3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

依据这种透视现象,设计者们更好地诠释了自己的作品表达。

(摘录自XX名片)

二透视术语:

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

术语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一个概念,可以更便捷地交流与学习。

透视术语主要有:

1.视点:

人眼所在的位置;(图1—1-7)

2.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图1—1-8)

图1—1-7图1—1-8

3.主点(心点):

视点在视平线上的垂直落点;(图1—1-9)

4.视垂线:

过主点的垂直线,与视平线互相垂直;(图1—1-10)

5.视距:

视点到主点的垂直距离1—3;(图1—1-10)

图1—1-9图1—1-10

6.距点:

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主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图1—1-11)(左侧A点为左距点\右侧B点为右距点)

7.天点、地点:

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垂线上主点的上下两边所得的两个点;(图1—1-11)(上边C点为天点\下边D点为地点)

图1—1-11

由此可以推断出A、B、C、D四点至主点的距离相等。

即:

左距点至主点的距离=右距点至主点的距离=天点至主点距离=地点至主点距离

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图1—1-12)

9.可见视域:

两眼平视,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可见视域,可见视域为188度;(图1—1-13)

图1—1-12图1—1-13

10.正常视域:

可见视域中心60度范围内能够精确识别、不变形的空间范围,也称为60度视域圈;(图1—1-14,图1—1-15)

图1—1-14

图1—1-15

11.视高:

视点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12.原线:

与画面平行的线称为原先;(图1—1-16)

13.变线:

与画面不平行的线(与画面会形成交点的线)称为变线;

(图1—1-17)

图1—1-16图1—1-17

14.灭点:

变线在视平线或视垂线上的消失点,因此灭点也叫消失点。

(图1—1-18)

图1—1-18

※透视的分类

人们在观看物体或进行设计时会由于不同因素而产生不同的透视图

(一)根据物体与画者的角度关系可分为

1.一点透视:

 

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消失线消失于主点上,只有一个灭点的透视图,也称为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

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

(图1—1-19) 

 2.二点透视:

 

有一条棱线与画面平行,视平线或视垂线上有两个灭点的透视图,也称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

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图1—1-20)。

 

 3.三点透视:

 

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也称斜角透视。

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图1-1-21)。

图1—1-19图1—1-20

图1-1-21

(二)根据视高可分为

1平视:

物体位于视平线上(图1—1-221)

2仰视:

物体位于视平线的上方(图1—1-221)

3俯视:

物体位于视平线的下方(图1—1-221)

图1—1-22

(三)根据视线方向可分为

1A正平视,B斜平视(图1—1-23)

2A1正仰视,B1斜仰视(图1—1-23)

3A2正俯视,B2斜俯视(图1—1-23)

图1—1-23

※正方体平行透视图

画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首先我们要懂得平行透视的一些规律:

(图1-2-1)

1正方体有几个面?

多少条边线?

距离我们近的线长还是距离我们远的线长?

2正方体平行透视图中有几个面的尺寸是没有变化的?

3与视平线平行的线有几条?

与视垂线平行的线有几条?

也可以说有几条垂直线?

这些线是原线还是变线?

4余下有几条线?

这些线是原线还是变线?

它们的灭线消失于哪里?

5平行透视有几个灭点?

分析出上面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正方体平行透视图的绘制

※正方体平行透视图绘制方法

绘制正方体平行透视图首先要考虑我们画平视图、仰视图、俯视图?

我们是画正视图、斜视图?

依据我们的绘画习惯小型物体一般多绘制俯视图,现在我们绘制一幅俯视斜视图:

正方体边长15厘米,视距为150厘米,按照1:

10的比例制图。

1在纸上确定一点为主点,过主点绘制一条视平线和一条视垂线,两条线互相垂直;(图1-2-2)

图1-2-2

2依据视距150厘米,以主点为圆心,左距点距离主点为150厘米,以此为半径,绘制一个60度视域圈,于视平线与视垂线上产生四个交点,分别为左距点、右距点、天点、地点(图1-2-3)

图1-2-3

3在视域圈内绘制一个15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图1-2-4)

图1-2-4

4由正方形的四个角向主点引出四条变线及灭线(图1-2-5)

图1-2-5

5由正方形上边线的两个端点分别向左、右距点引出交叉线,两条上变现形成两个交点,连接两个交点,正方体的上面透视面完成(图1-2-6)(图1-2-7)(图1-2-8)

图1-2-6

图1-2-7

图1-2-8

6由正方体右边线的两个端点分别向天点、地点引出交叉线,与两条右侧变现形成两个交点,连接两个交点,正方体的右侧面透视面完成,这里有两个交点重合。

(图1-2-9)(图1-2-10)

图1-2-9

图1-2-10

7找出四条水平线与四条垂直线,完成正方体俯斜视平行透视图(图1-2-11)(图1-2-12)(图1-2-13)

图1-2-11

图1-2-12

图1-2-13

※知识链接

请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大脑而不是眼睛。

在自然界中很多有形或无形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亦或者子虚乌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大脑来思考问题。

但往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眼睛在欺骗着大脑,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相同物体的成像在人的视觉反射到大脑过程中形成的“近大远小、近明远暗”这就是在绘画中所说的“透视”,我们称作绘画透视。

透视是根据物理学、光学、数学原理,特别是投影几何的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来的专业技法理论。

※透视规律训练

将学生分组,组长带领组员,

1找一方形物体在视点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找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各能观察到几个面,有什么规律?

表1-1-1

姓名

日期

正六面体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平视

仰视

俯视

平视

仰视

俯视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最少能看到几个面

规律1

规律2

规律3

2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复习巩固,不断进步表1-1-2

3绘制正方体平行透视图

※课后实践

1搜集具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透视规律的图片;

2根据学习内容,参考课外自查资料为同学出一份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数为100分的模拟试卷,试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名词、简答等。

3完成9个方位的正方体平行透视

※能力评价表表1-1-3

【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一、项目任务: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方体的平行透视

二、项目要求:

准确绘制1,5厘米边长正方体平行透视在各个区域的画法

三、项目实施:

1、班级学生37人分为六组:

按纵排为一组,每组挑选组长。

2、确定方案:

第一阶段

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

第二阶段

学习透视术语

第三阶段

学习透视分类

3、实施方案:

1成果展示

能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知识进行正方体平行透视的制作,绘制精细、精确程度划分:

第一类:

优秀15甲++

第二类:

良好14甲+

第三类:

一般12甲

第四类:

较差10甲-

第五类:

及格8乙+

第六类:

不及格重做乙

『项目总结』

本堂课同学们都很用心地进行学习,基本完成任务,课堂气氛非常好

『项目作业』

搜集具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疏远密”透视规律的图片;

【教学后记】

出现问题:

1四线段不等长

2正方形不标准

3消失点不精确

4找点连线不准确

5不精确、不精致

6虚实关系没有强调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