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71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docx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防概述:

第一节国防的基本涵义及要素

一、国防的基本涵义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职能

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

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1、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

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将国防划分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类型。

2、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形式的角逐

(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

(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

二、国防的要素

归结起来,不外乎是与战争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和军事等国防要素。

(一)政治要素

国防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一种社会活动,国家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其建设的方方面面无不与各种政治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经济因素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他对国防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

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

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

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认可状况等。

自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方向、重点、规模和程度。

(五)军事因素

军事要素包括武装力量、国防政策、国防制度、国防预算、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科技、国防教育训练和军事法规等。

军事要素是显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复习思考题:

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

国防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

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

第二章国防法规:

第一节国防法规体系

国防法规是规范公民行为国防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依法治军,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国防法规概述

(一)国防法规的含义

国防法规是国家加强国防建设,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而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主体和权限

1、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主体

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主体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军事机关。

2、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权限

(1)全国人大制定和完善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2)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完善国防法律

(3)中央军委制定和完善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和完善国防行政法规

(4)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军区制定和完善军事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单独或与中央军委各总部联合制定和完善国防行政法规

(5)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和完善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二、我国国防法规体系

我国国防法规体系是由各个层次和各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资产的有机整体。

(一)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特征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二)主要国防法规简介

《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其他军事法规。

《国防法》是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

《兵役法》是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大法。

第二节公民国防权力和义务

公民的国防权力和义务,是指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参加国防建设中应承担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以及在承担国防义务中应享有的权力。

一、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和权力

我国《国防法》规定公民、组织履行的国防义务有:

依法服兵役、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支持国防建设和协助军事活动。

(一)公民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规定: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但根据不同情况,兵役法分别作出了征集、不征集、缓征、免服兵役和不得服兵役的规定。

(二)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学生军训。

1、服现役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都是服现役。

服现役的途径有:

应征服现役、报考军事院校和应招为国防生。

2、服预备役

服预备役的途径有:

经过登记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服预备役和编入预备役部队赴预备役。

3、参加学生军训

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是:

(1)学生军训是履行法规的一种形式

(2)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

(3)学生军训是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三)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

深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其意义在于不断强化公民的国防观念,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

1、国防教育的意义

(1)可以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忧患兴邦”的思想意识

(2)可以使全民族的国防精神得以发扬,增强公民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对于加速培养国防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2、国防教育的内容

国防教育的内容包括:

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和国防技能教育。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国防法规?

2、我国有哪几种主要国防法规?

3、我国公民的国防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4、公民接受国防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国防动员

第一节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含义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二、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和基础

(二)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动员是遏制战争的威慑形式

(四)国防动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五)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按规模可区分为总体动员和局部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按时机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

动员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和政治动员等。

一、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将现役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由平时编制体制迅速扩大为战时体制的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包括现役部队动员、预备役部队动员和民兵动员。

此外,还有武器装备动员和后勤物资动员。

(一)现役部队动员的主要内容是:

进入战时状态、执行战时编制、扩建现役部队和创建新的部队。

(二)预备役部队动员的主要内容是:

补充不满编的现役部队、补充部队战斗减员和补充扩建和新组建的部队。

(三)民兵动员的主要内容是:

情报侦察、通信保障、信息作战、装备维修和卫勤保障。

(四)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经济动员是国家为了保障战争的物质需求和稳定战时经济秩序,促使企业、经济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转入为战争服务的轨道,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质生产所进行的活动。

国民经济动员包括工业、农业、商业贸易、财政金融等领域的动员。

三、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四、交通运输动员

交通运输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组织和利用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设施和工具,进行人员、物质、装备输送的活动。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国防动员?

2、国防动员包括那些内容?

3、武装力量动员包括哪些内容?

第五章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军事思想研究的内容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就是战争及军事活动。

三、军事思想的特征

1、阶级性2、时代性3、继承性4、指导性

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含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和政治集团以及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

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著作——《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五、《孙子兵法》简介

1、《孙子兵法》的作者

2、《孙子兵法》内容简介

3、《孙子兵法》的影响

(1)中国历代兵家名将无不重视对其研究和应用

(2)《孙子兵法》在国外久负盛名

(3)《孙子兵法》在社会许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4、《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

(5)“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第三节近代军事思想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是资产阶级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战争本质、战争目的,战争性质、战争规律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等诸方面的认识及作战原则、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理论。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拿破仑、克劳塞维茨、若米尼、毛奇、杜黑、马汉、富勒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军事思想具有那些鲜明的特征?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简述《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

5、简述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与著作

第六章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概念的提出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战争,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

即产生时期、形成时期和丰富发展时期。

(一)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

(二)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

(三)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年至今)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内容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一、战争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战争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是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战争本质等问题所做的正确回答,是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原理所做的科学揭示。

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1、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毛泽东对战争的起源和根源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根本态度就是反对非正义战争,拥护正义战争。

3、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必由之路

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就不能解决。

(二)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把握战争规律,正确指导战争

2、研究和指导战争,要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4、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发挥自觉能动性

二、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成功地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1、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从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和阶级压迫的工具这一原理出发,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的论断,指明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人民军队的宗旨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这一宗旨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源泉,是我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以及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毛泽东对人民军队规定了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大任务。

这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区别,体现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

(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1、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是毛泽东在人民军队建设上的又一伟大创举。

这种军队内部民主制度主要通过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

2、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3、人民军队铁的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在毛泽东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我军纪律的集中概括,是统一全军的革命纪律。

4、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

毛泽东要求人民军队需要培育的硬骨头精神和养成过硬的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三、人民战争思想

(一)人民战争的思想含义与精神实质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属于人民战争性质的战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属性:

第一,正义性;第二,群众性;第三,组织性。

(二)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

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战争的正义性是唤起民众、激发民众参与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近百年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表明,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由于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最终的胜利。

3、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是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源泉,而且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4、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毛泽东指出: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这是毛泽东关于人和武器关系的一个著名的观点,它科学地阐明了人和武器各自在战争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来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人只有借助武器,才能从事战争来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

最后,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和武器的结合。

只有二者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克敌制胜。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其基本精神至今仍具有指导作用。

这里概括地讲述三点内容: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灵活用兵可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

⑴因时用兵⑵因地用兵⑶因敌用兵⑷因己用兵⑸因势用兵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毛泽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的奥妙具体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重点用兵二是后发制人三是击其要害四是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五、国防建设思想

毛泽东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主要强调建设一个以先进的国防理论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的国家防卫系统,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人民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工业、国防动员体制、国防理论、武器装备、战略储备和战场建设等。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什么?

3、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4、为什么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5、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章战略环境概述:

第一节战略的基本要素

一、战略目的和任务

战略目的和任务是国家为了实现总的政治目标而赋予军事斗争的基本历史使命,是在一定时期内军事斗争的基本走向。

战略目的通常分为最终目的、直接目的和具体目的。

中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权益。

二、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军事斗争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

即关于战争全局方面的的指导方针,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思想在战争行动中的具体体现。

他主要规定完成战略任务,实现战略目的的基本途径,明确斗争的重点,主要战略方向和相应的战略部属,是一定时期内或一次战争中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实施的行动准则,是战略的主题和核心。

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加速人民解放军的质量建设,提高应急作战能力。

三、战略手段

战略手段是为了达成战略目的而运用军事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决用什么进行军事斗争和怎样进行军事斗争的问题。

第二节战略与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是国家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

一、战略

(一)战略的含义与制定战略的原则

1、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

2、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二)战略的特点

立足于威慑、立足于常规战争、立足长期竞争

二、战略环境

(一)战略环境的含义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二)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

战略环境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战略环境两个方面。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国际战略环境应研究和考察的内容包括时代特征、世界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和周边安全形势。

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主要有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制定战略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战略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3、中国军事战略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4、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什么?

5、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战略环境?

第十二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第一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与现状

一、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中国具有特殊的地缘环境,周边邻国多、关系杂、热点多,而且是人口最密集、核分布最广、大国最集中,民族宗教矛盾最突出。

这种特殊的地缘环境无时不在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安全观念、防务政策和军事战略。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是好的,缓和的,主要表现为:

世界大国与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边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另外,还面临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和潜在的威胁与挑战。

总的来说,周边情况较为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美、俄、日等大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国周边热点问题多,与邻国存在着领土争端的问题,台独、疆独等分裂势力以及所处的地区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发展水平不一等问题。

由于周边边情的特殊、复杂、差异性,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多元性、综合性新挑战,即由过去单一的军事性威胁向综合性挑战转变,周边地区不确定因素、不稳定因素增多。

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2、我国地缘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第十三章军事高技术概述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一)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二)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目前,军事高技术主要分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六大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包括两个层次的技术:

一是支撑高技术武器发展的共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二是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特定功能的军用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与信息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等

二、军事高技术的特征

军事高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速度和高战略等。

第二节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电子信息(C4I)系统:

将具有更强大的实战能力及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抗毁能力

二、信息战装备:

重点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各种计算机病毒武器

三、远程精确打击兵器和精确制导弹药:

前者的新型号层出不穷,后者正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四、作战平台:

正向信息化、隐形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五、防空和反导武器:

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六、新概念武器将于2010年前后开始用于实战

第三节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侦察立体化二、打击精确化三、反应高速化四、防护综合化

五、控制智能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它主要包含哪些技术领域?

2、军事高技术有哪些特征?

3、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四章军事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第一节精确制导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

按照导引系统工作原理的不同,精确制导技术可分为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和复合制导四大类。

(一)自主制导

自主制导是指完全依靠飞行器自身设备,能自主地按预定方案完成制导任务的制导方式。

自主制导包括惯性制导、天文制导、图像匹配制导和卫星定位制导等。

1、、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器材测量和确定导弹运动参数的自主式制导。

2、地形和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和景象匹配制导是通过遥感地面特征图像与弹上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