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70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docx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概述60页

3.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3.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3.1.1.1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涵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运用组织、管理、技术、经济及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预测、优化、控制、分析、监督等,实现成本、工期、质量的统一,并最终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建设工程项目最大的投资效益。

(2)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工程建设增值。

具体如图3.1所示:

图3.1工程建设的增值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泛:

1)项目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过程,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与配合性,成为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项目管理涉及的单位主要有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项目使用期的管理方。

2)项目管理是全过程或全阶段的管理,且各阶段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各个阶段细分为下图3.3所示,其中,将保修期列为项目实施阶段的理由为:

在保修期内许多施工与材料设备供应合同尚未结束,在合同内还有可能产生费用、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图3.3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组成

3)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可如下图3.3所示。

 图3.4项目管理流程图

3.1.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内涵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理念:

1)可持续发展观。

2)以人为本。

3)新的价值观。

(2)新的项目管理方法

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主要有:

1)全寿命的集成化管理。

2)社会公众的全员参与。

3)新的承包方式。

(3)信息技术的应用

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以下简称BIM)。

2)虚拟施工。

3)基于网络的项目管理。

3.1.2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目标施工阶段的管理目标主要有:

施工成本目标、施工进度目标、施工质量目标。

3.1.2.1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目标

(1)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目标的内涵:

施工方作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主要参与方,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确定的各项成本控制目标,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纠正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偏差,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为防止“三超”现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的出现。

3.1.2.2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目标

(1)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目标的内涵:

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施工方,故可从施工方的角度去谈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目标。

它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施工方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建设项目按期交付使用,这是进度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建设项目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特点决定了这一最终目标是由多个分目标构成的,故施工方需采取措施保证各分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终极目标。

(2)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

按照合同的约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交付使用。

3.1.2.3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目标

(1)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目标的内涵:

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各级的检查机制,在满足成本与进度的要求下,生产出满足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建筑产品。

(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目标的表现形式:

既要满足设计要求、行业的规范、国家的规章制度,也要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要求,生产出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3.1.2.4各管理目标之间的关系

(1)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相互影响,存在着矛盾与对立的关系。

(2)三者之间还存在统一的关系。

 图3.6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关系图

3.2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3.2.1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3.2.1.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内涵

(1)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全部活动。

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存在的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理论、方法,通过法规、政策、技术、组织等有效的手段,对项目实施具体的安全状态进行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实现施工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资、环境的和谐,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的出现,达到施工安全生产的目的,并最终实现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益目标。

(2)目标

“两个确保”——确保施工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确保各项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标准。

(3)基本对象

各参建单位,其中包含各参建单位下辖的机械设备、材料等供应商、劳务分包单位。

其中,业主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效应——全面协调与凝聚各方。

3.2.1.2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2)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流动性。

(3)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非标准化。

(4)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动态性。

(5)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性。

3.2.1.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1)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安全投入意识不强;②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程度不深;③业主安全文化建设薄弱。

(2)分包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不善。

(3)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①安全管理配备资源的不足;②建筑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③安全奖惩考核制度不完善。

(4)安全管理要素控制不足。

主要体现在:

①招标阶段安全控制不足;②合同文本缺乏安全条款;③违法处罚不能落到实处。

(5)安全管理环境还需改善。

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对业主安全管理监管不足。

②安全管理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

③安全研究与投入相对不足。

3.2.2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

3.2.2.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内涵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和解除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或争议进行处理,以确保合同依法订立和全面履行。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合同签订、履行到合同终止直至归档的全过程。

3.2.2.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1)合同管理周期性长。

(2)合同管理与效益、风险密切相关。

(3)合同变更频繁。

(4)合同管理具有全面性、复杂性的特点。

3.2.2.3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2)合同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无正规的合同管理机构。

(3)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滞后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

(4)合同的相关法律条款不够完善。

(5)应当变更的合同条款没有变更,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没有及时发,应当签证确认的没有及时办理签证。

(6)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

3.2.3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

3.2.3.1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内涵

(1)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2)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旨在通过有效地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与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3)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对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3)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并充分满足各自的个性化需求。

以社会信息化、行业(建筑业)信息化、(建筑)企业信息化潮流为大背景,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推动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新概念应运而生。

(4)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新含义

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是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发展的新内涵。

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手段、以集成原理为主要思想路线,从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实现项目各参与方、项目涉及的各要素、项目涉及的各阶段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的集成管理,建立一套有效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保证项目信息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管理模式。

具体如下图3.8所示。

3.2.3.2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点

(1)信息孤岛现象普遍。

(2)信息传递过程的漏斗效应。

3.2.3.3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实施办法

(1)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实施

1)质量目标的信息化管理。

2)安全目标的信息化管理。

3)成本目标的信息化管理。

4)进度目标的信息化管理。

5)社会目标的信息化管理。

(2)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

1)构建扁平网络状的组织管理模式。

2)建立智慧型的学习型组织。

3)打破组织边界。

(3)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文化建设

1)加强人员培训,促进项目信息化管理文化的建设。

2)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管理的成功实施。

3.2.4全面协调管理

3.2.4.1全面协调管理的内涵建设项目全面协调管理是协调管理理论中较新的理论成果,它是指项目全员和全部门参与,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分析影响建设项目顺利完工的各个因素,并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系统管理活动。

3.2.4.2全面协调管理的特性

(1)管理目标的全面性。

(2)参与人员的全面性。

(3)管理过程的全面性。

(4)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3.2.4.3全面协调管理的范围

(1)内部关系的协调。

(2)近外层关系的协调。

——协调管理的重点

(3)远外层关系的协调。

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新闻单位、融资单位、社会团体、服务部门、社区组织等的关系。

具体如图所示。

图3.10项目协调管理的范围

3.2.4.4全面协调管理的内容组织协调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供求关系、协作配合关系和约束关系等。

3.2.4.5全面协调管理的作用与目的

(1)全面协调管理的目的

工程项目涉及方多,各方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各自的目标;既有整体利益,又有各方利益,项目协调的目的就是取得协助,使协作各方协同一致、齐心协力,在合作、和谐的项目工作氛围中实现目标。

(2)全面协调管理的作用

1)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2)加强协作,最大限度减少冲突。

3)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3.3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

3.3.1工程项目全寿命的集成化管理

3.3.1.1集成化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集成化管理系统

传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从“三管分离”到“集成化管理”的变革,如图3.11所示。

 图3.11传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变革

(2)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应用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式,集成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形成了如下图3.12的管理体系。

图3.12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集成化管理系统

3.3.1.2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是工程管理前沿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其组织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的组织模式可采用线性组织结构(如图3.13)或者矩阵组织结构(如图3.14)。

图3.13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线性组织结构

图3.14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矩阵组织结构

3.3.2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化管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度,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工程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念: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一种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数据化工具。

(2)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特点:

可视性、模拟性、关联性、协调性、完备性、一致性。

(3)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价值

1)解决了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研讨时的“信息孤岛”问题。

2)解决了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专业碰撞”问题。

3)解决了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效率低下”问题。

4)实现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模拟施工”和“4D施工”。

3.3.3社会公众全员参与项目管理

3.3.3.1社会公众全员参与的内涵含义:

他主要是指利益相关和感兴趣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参与到项目评价、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总结验收等过程中去,制衡各方的利益,为工程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减少腐败。

参与主体:

利益相关的群体或个人;能为决策或项目提供重要知识或信息的群体和个人;能够有权利影响决策或项目实施的群体或个人;对决策感兴趣的群体或个人。

3.3.3.2社会公众全员参与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从公众及其他渠道获得技术经验;2)应用专家所不了解的当地经验;

3)多视角观察以界定问题;4)促进公众对于项目更好的理解;

5)应用公众的热情及积极性;6)确保问题得到更好的评价。

(2)劣势(Weaknesses)

1)时间、资金、人员等资源的缺乏;2)法律框架的不充分;3)参与意识及经验的缺乏;

4)获得相关信息的困难;5)公众缺乏技术支持;6)参与结果未得到充分重视;

7)公众参与的广度不足。

(3)机会(Opportunities)

1)构建信任及能力;2)改善环境、组建团队以及避免浪费资源;

3)通过开展对话和增进开发以赋权给人民;4)通过共同解决问题以增进理解;

5)通过早期的公众介入以避免冲突;6)通过减少异议以节省整个决策过程的时间。

(4)威胁(Threats)

1)公众认为参与过程仅仅是一个形式;2)少数强势群体在公共会议中占据主导地位;

3)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针对方案进行讨论或决策;

4)如果短期利益优于长期利益,长期利益则不会被认可。

3.3.3.3社会公众全员参与的目标公众参与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的特征,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

公众参与的目标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提升项目决策质量;

(2)提高项目实施效率(3)改善项目管理环境

3.4工程总承包管理

3.4.1工程总承包概述

3.4.1.1工程总承包的含义

3.4.1.2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模式

(1)设计—施工总承包(D-B模式)

D-B总承包模式是采用单一合同的管理办法,将建设项目交由一家有资格和能力的承包企业,该承包企业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

而对于项目中使用到的主要材料及设备,业主通常会委托专业的设备材料供应商或者业主自行进行采购。

D-B总承包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地铁、桥梁、高速公路、码头,机场等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中。

图3.15,是D-B承包模式的示意图。

图3.15D-B承包模式

根据对项目承包起始时间不同,D-B工程总承包可分为四种类型,如图3.16所示。

 

    图3.16 D-B承包模式类型

(2)EPC总承包模式

EPC主要是指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全过程服务,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

图3.17是EPC承包模式的示意图。

EPC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有了明显不同的责任划分。

一般用于EPC的都是大型复杂的项目,实行“总价包干、风险自负”的原则。

 图3.17EPC总承包模式

其次,承包商在EPC模式下的报价要比在传统模式下的报价高。

再次,EPC模式对业主而言,由单一承包商牵头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管理相对简单,减少了业主对各方的协调工作量,同时也减少设计与施工的协调与推诿。

再次,EPC模式采用的是总价合同,如果业主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提出变更预期目标及功能标准的情况下,基本上不用再支付索赔费用及追加项目费用。

最后,对工程总承包商而言,EPC模式提供了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总承包商可以通过调整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来降低成本,但是,承包商获得业主变更而增加费用的弹性也很小。

(3)PMC总承包模式

PMC模式是指业主选择工程管理经验丰富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面及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承包。

PMC模式经常在以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采用:

①业主的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以担当该项目的管理;②项目庞大,工艺装置多而复杂的项目;③由不同国家的公司同为业主进行管理的项目;④业主追求项目的最佳目标的项目。

与传统的项目实施模式相比,PMC模式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1)有利于提高建设期整个项目管理的水平,使项目建设更加顺利和成功。

2)有利于帮助业主节约项目投资。

3)有利于精简管理机构。

3.4.2我国工程总承包的现状

(1)管理模式的转变。

建筑企业从开始单一的施工分包,逐步发展到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

(2)承包能力不断增强。

由初期的大部分企业只能承包上千万的工程转变为不少企业有能力承担几亿至几十亿总承包项目。

(3)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4)被重视程度得到提高,总承包额不断增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5)我国工程建设市场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工程占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比例远小于发达国家建筑市场近一半的规模,承包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优势还远未体现。

3.4.3我国工程总承包存在的问题

(1)设计单位的体制尚未彻底转变。

(2)组织体系不健全。

(3)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4)缺少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

(5)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落后。

(6)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缓慢。

3.4.4我国工程总承包未来的发展趋势住建部于2015年1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设函[2015]10号文),明确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重要意义,倡导建设单位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要求的越来越高,EPC总承包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EPC总承包能将项目的各个有机联系的阶段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与传统的建设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能实现对设计、采购、施工进行集中控制与管理。

(2)能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3)缩短工期。

(4)保证质量。

(5)有效控制成本。

3.5工程承发包的其他模式

3.5.1BOT承发包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转让,这是对该类型项目工程投资建设-经营回报-无偿转让的精辟概括。

3.5.1.1BOT模式的特征BOT指一国政府或其授权的政府部门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签订特许协议将专属国家的、特定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或工业项目的筹资、投资、建设、营运、管理和使用的权利在一定时期内赋予给本国或外国民间企业,政府保留该项目、设施以及其相关资源的永久所有权;由民间企业建立项目公司并按照签订的特许协议,对特许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并以运营所得清偿项目债务、收回投资、获得利润,在特许期限届满时将该项目或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具体含义如下图3.18所示:

图3.18BOT概念的模型

利用BOT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工程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工程周期长、特许经营期限长等。

BOT模式本身也具有一些特征,主要有:

(1)特许权的先决性;

(2)投资客体的特定性;(3)投资回报的长期性;(4)项目产权的特殊性;(5)参与主体的多元性;(6)项目风险的分散性;(7)融资追索的有限性;(8)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3.5.1.2BOT模式的适用范围BOT模式主要适用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例如(按融资的易难为序):

采矿、油、气项目;处理厂、输送管、储存库等(产品供出口);电厂、供水或废水处理厂(政府购买产品与服务);通讯(主要靠国际收益);公路、(城市)隧道或桥梁;铁路、地铁;机场、港口或集装箱检测。

此外,制造业(如大型轮船、飞机制造等),文体设施、医院、政府办公楼、警岗、监狱等也使用。

3.5.1.3BOT模式的优缺点BOT模式存在以下优势:

(1)有利于缓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有利于转移和降低投资风险。

(3)投资回报率和回报方式明确,有利于减少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间的纠纷。

(4)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5)可以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6)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7)有利于吸引本地资金与外资。

但是,BOT项目也存在一些缺点:

(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需要经过长期调查了解和谈判磋商,才能在项目的委托建设和特许经营方面达成协议,这使得项目前期工作过多,工程的建设周期更长、投标费用更高。

(2)私营机构承担了项目的大部分风险,从而造成了融资费用较高。

(3)可能导致大量税收的流失。

(4)可能造成对基础设施的掠夺性经营。

(5)BOT运营模式可能导致政府失去对项目关键环节的控制。

因此,选择是否采用BOT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要将BOT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3.5.2BT承发包模式

3.5.2.1BT模式的特征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一种项目融资方式,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或其他主题作为BT模式的业主经过法定程序选择BT方,由BT方组建BT模式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管理,在工程竣工后按照合同的约定由业主进行回购并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的资金回报。

在我国,BT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但BT模式的运作过程一般包含六个阶段,依次是:

确定项目阶段,项目准备阶段,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组建BT项目公司阶段,工程融资建设阶段,竣工移交和回购阶段,如图3.19所示。

图3.19BT模式的运作过程

在国际上,BT模式的兴起,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成熟,为BT模式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支持。

BT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与国际上BT模式不一样的、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如下:

(1)BT项目主体与客体的特殊性;

(2)BT项目融资成本的特殊性;

(3)投资建设控制过程的特殊性;(4)管理风险特殊性。

3.5.2.2BT模式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适用于BT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有以下几类:

(1)不适宜于由市场进行商业化运营的非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2)项目没有现金流或现金流不充分的非经营或准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3)投资方不愿意经营的纯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4)投资额较小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3.5.2.3BT模式的优缺点

(1)从政府角度分析

1)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升了项目运作的效率、提高了质量。

2)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了地方政府所受的财政资金压力。

3)有助于政府防范融资风险。

4)多方共同承担风险,优化资源配置。

(2)从企业的角度出分析

1)创新了投(融)资渠道。

2)风险可控,投资收益可观。

3)以政府信用为基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提高融资能力。

4)有机的融合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

(3)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1)BT模式能够将大量的非政府资金引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营造招商引资的氛围。

2)促进推动市场信用体系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