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1695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docx

物理第九章编写稿

第1节 压强

执教者:

设计意图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型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

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实验的探究与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海绵、小桌、气球、铅笔、橡皮泥、细线、砝码、钩码、硬纸片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最好4---6人)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在电视上看过“胸口碎大石”的表演吗?

气功大师躺在床上,身上再压块石板,一个大力士抡起铁锤,这时我们忍不住要闭上眼睛,为气功大师捏一把冷汗,轰的一声,石板破碎了,气功师却安然无恙。

师:

同学们想想,难道是气功师有特异功能吗?

生:

不是。

师: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对上面的两个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

出正确的解释,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

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

用两个看起来较神秘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

2.压力与重力。

师:

前面我们学了很多力,如:

弹力、重力、摩擦力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

一种力。

大家观察第一张图片(出示课件),回答小孩对地面有压力吗?

方向如

何?

与地面有怎样的关系?

生:

有;竖直向下;垂直于地面。

师:

观察第二张图片(出示课件),回答图钉对墙有力吗?

方向如何?

与墙面有怎样的关系?

生:

有;水平向左;与墙面垂直

3、师:

观察第三张图片(出示课件),回答木块对斜面有力吗?

方向如何?

斜面有怎样的关系?

生:

有;垂直于斜面向下;与斜面垂直。

师:

通过这三幅图,我们把这样的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师:

看大屏幕,观察这三幅图,找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展示课件)

学生讨论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并出示课件,讲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不需要知道压力的定义,但要明确压力与重力的

区别。

通过三幅图的对比教学,让学生对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一目了然。

3.压力的作用效果

师:

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要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观察和亲身的体验。

下面就请每一位同学亲自动手,来体验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体验)

1)试一试,用手指压笔的两端,有什么感觉?

再用大一些的力又有

什么感觉?

(体验

2)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

察气球如何变化?

启发学生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思考,

进行猜想。

师:

光有猜测不行,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

我们先来完成探

(一)。

实验过程提醒学生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并对实验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完成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找小组代表演示;学

生完成探究

(二),小组讨论,找小组代表演示。

设计意图:

本环节要求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尊重

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和小组同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

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

(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

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四、小结

教师出示电脑课件,让学生比较①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下压力的作用效果;②相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得出结论。

接着马上提出问题③不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5、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1、2、4

6、板书设计

   1.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

P=F/S

单位:

Pa

   1Pa=1N/m2(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办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执教者:

设计意图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与知识并重。

教材分析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

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

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知识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让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

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

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

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连通器的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建议教师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准备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最好4---6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

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

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

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个个的液滴,被装容器中。

而你是要流动的,旁边在阻碍你的流动。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三)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四)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

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五)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三、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1.如图3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一个瓶子,内部剩有饮料,瓶口塞紧倒过来时,液体对瓶塞的压强比对瓶底的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也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面下某处水产生的压强是2.94X105Pa,此处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某液面下0.1m深处液体压强是784Pa,求:

(1)该液体密度是多少?

(2)0.5m深处液体压强是多少?

四、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1、2、3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液体压强

一、产生原因:

受重力影响并具有流动性。

二、特点:

1.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5.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大小:

1.只由液体密度与深度决定

2.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4、测量仪器---------压强计

五、应用-----连通器

 

第3节 大气压强

执教者:

设计意图

大气压强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

从理论和实验出发,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并还原转换法测压强大小的实验思想,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课文提出:

大气压究竟有多;这里还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和大气压随高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现象。

2.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知道大气压与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

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教具准备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最好4---6人)

教学方法

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一:

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

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

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

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

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

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

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2.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

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

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

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

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

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

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学生阅读:

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

(可以参考课本)

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三、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1、、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

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敞口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射到肌肉里。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哪一项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

A.玻璃管倾斜B.玻璃管的粗细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D.玻璃管内漏进空气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5、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强时,如果玻璃管倾斜了则()

A.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不变B.管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改变

C.

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不变D.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不变

6、关于大气压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A.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是固定不变的B.在不同的地点大气压强的值一定不同C.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D.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7.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在水中,如图所示,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部分()A.充满水;B.有水但不满;C.没有水;D.依次出现上述过程

8、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

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担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空气,在管外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

教师出示电脑课件,让学生比较①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下压力的作用效果;②相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根据刚刚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得出结论。

接着马上提出问题③不同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4、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

它有什么特点?

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

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

有哪些方法?

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1、2、4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值----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约等于1.0×105Pa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五、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执教者:

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通过参与大量探究活动,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的科学规律。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其基本思路是:

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自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4节,是第九章《压强》的最后一节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释飞机升力产生原因及其他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

”本节内容是压强和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延续,也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应在教学中牢牢把握“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引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八个章节的物理学习,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深入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习惯的良好契机。

初二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强,尤其对神奇的物理实验充满兴趣。

针对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在课堂中以大量的实验和生活例子作为主体,引导学生针对现象进行探究思考,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简单解释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