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7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docx

初三物理专题五综合题1

专题五综合题

题型特点

在同一道试题中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计算或其中两、三种形式的,可归为综合型试题。

这类试题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以及分析、推理、计算、阅读和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这类试题命题方式灵活,形式多样,试题本身还包含难度层次,往往有较好的区分作用,能较方便地实现不同的考查目标,但评分过程容易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这类试题的解答往往包括多个步骤,若试题设计得不好,学生在前面理解题意的程度会对后续的解答产生过大的影响,从而出现被重复扣分的情况。

典题解析

例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将适量的某固体粉末装在

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

(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则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

(3)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在第3min末开始出现液体,第6min末全部变为液体。

记录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物质吸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

(4)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理由是:

评析该题以常见实验“固体熔化”为素材,在题目的设置、问法上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教材的探究题目是“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两种固体做实验,该题探究的是“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的问题是熔化时,但实验过程要观察熔化前、熔化时和熔化后的过程,所以设计题时没有直接问熔化时,而是问整个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第3问)。

其中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一个潜在的信息,学生要通过这个信息分析(4)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

(2)问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如果该实验不动手做,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就无法准确回答这两个问题。

答案

(1)使试管中的固体均匀受热

(2)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且试管不碰烧杯底

少第61页

专题训练

一、光学

1.小明为了探究“光的传播特点”,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在暗室里,用激光笔照射加有适量牛奶且混合均匀的水,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1)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牛奶?

 

(2)水中加入的牛奶过多或过少,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3)如果小明要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需要在空气中喷洒适量的。

2.一位同学用某种方法,在长方体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他用激光笔从玻璃缸

的外侧将光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激光在白糖水中的路径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解释这个现象。

3.某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

(1)请在图中画出蜡烛AB的像A’B’。

(2)实验中,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纸上的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多个像距和所对应的像高,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关系是:

(4)实验中,如果将小孔做得太小,将对实验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所用的实验装置。

(1)要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

 

(2)某实验小组测出人射角为40º时,所对应的反射角也为40º,由此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他们的做法是否科学?

为什么?

 

(3)让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探究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选择和放置玻璃板有什么要求?

(3)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不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个蜡烛的要求是,其目的是。

(4)移动蜡烛B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哪一侧观察?

(5)如图乙是某小组经过三次实验后,在自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位置。

怎样分析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

(6)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什么?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A的像。

(1)在玻璃板后面的纸面上移动蜡烛B时,无论移到什么位置,都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

两者之间总是有一个角度,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2)由玻璃板一定的厚度,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较清楚的那个像距离玻璃板较近,这个像是由玻璃板的哪个表面反射而形成的?

(3)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各个的实验小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1)小红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子的像。

请你帮助她想个办法使跳棋子的像能看的清楚一些。

(2)小明在桌面止放亠个围棋盘代替白纸,在围棋盘上放两颗棋子,则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3)、用围棋盘代替白纸的好处是什么/

8、在探究“光的色散”实验中,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在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甲所示。

(1)该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光混合而成

(2)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最大的是光。

(3)如果在白屏和三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都消失了,只剩

下红色光,如图乙所示。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绿色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5)受光的色散现象的启发,有的同学想:

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图丁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来测量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为什么?

9、某同学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此时光斑最亮,如图所示,则光斑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1)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没有仔细调节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光斑就不是最小,此时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则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

C.一定等于L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3)换一个扁平一些的凸透镜做该实验,测出的焦距比原来凸透镜的焦距一些。

10.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A.与凸透镜的材料有关

B.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C.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1)如果要研究“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的关系”,应该怎样选择凸透镜?

(2)某同学选择材料和直径都相同、凸起程度不相同的两个凸透镜,利用太阳光测出它们的焦距,凸起程度大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起程度小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此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和光屏,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大致在同一高度。

(3)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4)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某点,移动光屏找像,可是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接收不到像,这说明

(5)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的某点,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光屏上应得到一个立、的实像。

(6)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从二倍焦距以外的a点,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到b点,为了再次找到蜡烛的像,应将光屏向的方向移动,则蜡烛在b点成的像比在a点成的像要一些。

1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实验用的光具座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果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图中C位置上放置的是。

(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果只调节蝽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调节。

(3)某同学要用画像代替蜡烛做实验,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尺寸如图乙所示。

把玻璃板有画像的这一面面向凸透镜,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

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哪一个?

()

(4)某实验小组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偶然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大致是环状的暗区,如图丁所示,这个暗区是怎样产生的?

(注:

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没有边框)

 

13.在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某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被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和光具座等,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

当向水凸透镜内再注入一些水后,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变得模糊,此时相当于眼。

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的像,应该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个

透镜。

(2)将水凸透镜中的水抽出一些,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变,使水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使像点向移。

二、热学

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直管内有一段液。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管中的液柱怎样移动?

(3)制作该温度计时,怎样确定O℃的位置?

(4)大气压的变化对该温度计的测量有什么影响?

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从数据中可看出水的沸点是℃。

(2)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一个小孔,它的作用是什么?

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4)实验时,什么现象能够说明“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在剧烈的汽化”?

(5)正确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发现水还能沸腾一段时间,请解释这个现象。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为什么?

(2)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试管放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实验中判断“深度适当”的标准是什么?

(4)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什么?

(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①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固体是体。

②从图象中可看出,在0~t1段时间内,单位时间内固体的温度变化越来越小。

请对这个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把某固态物质加热成液态后,停止加热。

液体降温过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图象。

(2)该物质是体,理由是。

(3)在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态。

(4)在8~14min是过程,该物质的内能不断。

5.汽车行驶时,为了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通常用水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水中往往还要加人防冻液。

加人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的比例不同,混合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也不同,具体数值如下表。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要求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也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的凝固点()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区最低气温为一15℃,那么该地区汽车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是()

A.30%B.40%C.60%D.90%

(4)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混合液的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防冻液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为℃。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水会减少。

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会,其原因是

6、某同学从早上8:

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大连儿童公园的气温和明泽湖的水温进行测量,画出的温度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

(1)图象中的实线是的关系图象;虚线是的关系图象

(2)当天,湖水的最高温度大约是℃;空气的最高温度大约是℃

(3)在城市中大面积修建人工湖,会对环境气温产生什么影响?

 

7、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分别测量并记录每个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要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2)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40min时.泡沫塑料组的水温降低了℃,棉絮组的水温降低了℃,由此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辩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怎样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8.为了探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宴验:

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1)分析比较号和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比较1、2号或3、4号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

(1)中的结论,可初步归纳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

9.如图是研究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其中一个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中是空气。

(1)组装器材时,A瓶中应装什么气体?

为什么?

 

(2)抽掉玻璃板后,过一会儿,发现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内气体颜色变,最后,两瓶内的气体颜色基本相同。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3)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气体的温度关系是:

10.如图是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瓶子里装有适量的水,不断向瓶内打气,当瓶塞突然跳起时,看到瓶内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1)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怎样变化?

为什么?

(2)瓶塞突然跳起时,瓶内的白雾是怎样产生的?

(3)某同学认为,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一定会减小。

请你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角度分析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4)打气前,将瓶子晃动几下,使瓶壁各处都沾上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一些,这是为什么?

11.为了比较自纸和黑纸的吸热性能,小明将初温相同、质量都是1kg的水,分别倒人两个完全相同的瓶中,再用大小、形状和厚薄都相同的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来,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min测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纸的吸热性能较好。

为什么?

(2)、27min时,黑纸瓶中水的内能增加了J。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2.某同学将冰块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后,用稳定的热源加热,实验获得的冰块熔化曲线如图所示。

(1)这块冰的初始温度是℃。

(2)这块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3)0℃时,冰块的状态是。

(4)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c水和冰的比热容c冰的大小关系是()

A.c水=c冰B.c水=2c冰

C.2c水=c冰Dc水=16.5c冰

(5)实验中,如果要改变冰的熔点,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制作冰时,在水中加一些盐B.用旺火对冰加热

C.延长加热的时间D.增加冰的质量

13.小明猜想“液体的密度越大,其比热容也越大”,他查到的一些液体的密度值如下表。

由于不知道表中各种液体之间比热容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实验方法得到。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温度计、细线、火柴、烧杯、秒表、天平和砝码(以上每一种器材数量足够、规格相同);火焰相同的酒精灯若干;密度表中所给出的各种液体足量。

实验中,小明选取的三种液体分别是煤油、植物油和水。

(1)请完成以下实验要求:

①实验原理是:

②实验中应该测量哪个物理量来间接知道液体的比热容大小?

 

③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

液体的质量和。

④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烧杯在单位时问内吸收的热量都相同?

(2)如果测量的结果与小明的猜想相矛盾,则测出的三个比热容大小关系会有很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

(3)如果小明选取煤油、酒精和水这三种液体做实验,会存在什么问题?

 

三、电学

1.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安装在木板正面的部分电路,其中a、b、c、d是接线柱,木板背面的部分接线柱之间有导线相连,使木板正、背两个面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闭合开关后,两灯都正常发光。

(1)小明为了判断两灯的连接方式,用手将其中一个小灯泡取下,若另一灯泡仍发光,则说明两灯的连接方式是,否则是另一种连接方式。

(2)小丽在电源和开关之间接人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两灯都亮,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L1灯的电流可能是A,也可能是A。

(3)小聪先后将电压表分别接在ab、cd和ad之间,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V,这表明两灯的连接方式是的。

2.小刚和小丽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时,所用的器材是:

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个学生电源(有多个电压挡位)、四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和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小刚按照电路图正确地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见表1。

从数据的特点可看出,小刚在实验中是通过改变而得到三组实验数据的。

(2)小丽也用同样的器材和同样的电路进行了实验,却得到了表2中的数据。

从数据的特点可看出,小丽在实验中是通过改变而得到三组实验数据的。

(3)实验结论是:

(4)小刚和小丽的实验方案有所不同,哪个方案比较科学?

3.如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电路图。

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

(1)电流表A2的示数是A。

(2)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的角度比A2小,所以他认为:

“串联电路中,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小一些”,他的判断是否正确?

为什么?

(3)、另一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丙所示,他认为:

“实验中,如果两灯的亮度相同,则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如果两灯的亮度不同,则串联电路电流各处不相等”。

请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

4.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

(1)则故障原因可能是或

(2)为了具体确定故障属于哪一种情况,小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源和开关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原因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故障原因是。

(3)为了具体确定故障属于哪一种情况,小华同学将图中的电压表改接到灯泡两端。

他能否根据电压表的示数来确定电路故障所在?

为什么?

 

5.小明和小华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所用的电路如图所示。

他们准备在图中的A、B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待用电阻丝的规格见下表。

(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和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将所选的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A、B两点问,闭合开关,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第二次实验电流表的示数小于第一次实验电流表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

同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时灯泡很暗,说明灯泡的实际功率。

6、小明和小亮在测量阻值约为5Q的定值电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阻变小。

(2)小明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立即都有较大的示数。

则他实验操作中的两处错误是和。

(3)改正错误后,小明进行了三次测量,其中两次测得的电阻值分别为R1=5.1Ω,R2=5.3Ω

第三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3=Ω,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

(4)小亮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突然出现了故障,不能继续使用了,但他还想继续进行实,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定值电阻R0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加上原来的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

实验时,他闭合S1,将S2拨到l,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将S2拨到2,读出电表的示数为I2,则待测电阻Rx=RoI1/I2。

那么小亮的实验方案存在什么问题?

7.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在右侧空白处画出实验用的电路图。

(2)该实验的原理是。

(3)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把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某特定位置,其目的是

(4)闭合开关,把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某适当位置,电压表的示数是2V,电流表的示数是

A,则待测电阻的阻值是Ω。

(5)该实验方案存在什么问题?

8.在探究“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串联电阻的关系”时,小强和小刚想利用变阻器(20Ω1A)、两个定值电阻(5Ω;10Ω)、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和开关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1)闭合开关前,应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端。

(2)上表是该实验记录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若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断路B.R1被短路

C.R2被短路D.电压表接线柱接触不良

9.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请在右上的空白处,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电路连好后,首先进行了如下操作:

闭合开关,缓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阻值最大端移到另一端,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①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是为了

②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是为了

(4)如果该实验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有“10Ω2A”“50Ω1.5A”两个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哪个滑动变阻器?

理由是:

 

10.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阻值最大端缓慢移向最小端,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从0.4V升到2.8V,电压测量点的选择有以下三种方案:

甲方案:

0.6V;1.0V;1.4V;1.8V;2.2V;2.6V

乙方案:

0.6V;1.0V;1.3V;1.5V;2.0V;2.6V

丙方案:

0.6V;1.6V;2.6V

你认为哪个方案正确?

理由是:

 

(2)某实验小组做实验时,所用导线完好,导线与器材接触良好。

但在将变阻器的滑片沿某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忽大忽小,则故障的原因是:

11·在“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

(1)请将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