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34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辅导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辅导  

知识梳理

一、东方文明的出现(奴隶社会的东方) 

  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说,沿用至今。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是公认的古代东方文明的四大发源地。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所以东方文明是大河文明。

 

  1.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沿岸。

古埃及曾实现统一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后来国家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埃及代表文明成就有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规模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它的代表文明成就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这些早期印度文明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被称为“印度的毒瘤”。

 

  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代表文明成就。

乔达摩·悉达多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古代中国文明。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古代中国文明代表文明成就有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等。

 

二、西方文明的源头(奴隶社会的西方)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如果说东方文明是“河生”,那么西方文明则是“海育”,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1.希腊城邦 

  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这里山岭纵横交错,平原支离破碎,环海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

古希腊地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城邦,雅典是其中之一。

这些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

參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伯里克利通过改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

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全体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等。

 

  3.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征服 

  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一代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古罗马也取得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文明成就,如罗马式建筑、罗马法、拉丁字母等,但最引人瞩目的是古罗马人在军事上的成就,他们取得了布匿战争等对外战争的胜利,罗马城邦最终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地中海也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古希腊不仅开创了民主政治,古罗马也不仅缔造了横跨三洲的罗马帝国,它们在文学、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建树颇丰,代表成就有《荷马史诗》、《掷铁饼者》、《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等,涌现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众多思想家、科学家。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西方) 

  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侵扰下走向灭亡,落后战胜了先进,野蛮战胜了文明,西方文明发生了大倒退。

欧洲人用“千年黑夜”来形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文明倒退。

1.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王国的版图大大扩展,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查理支持基督教的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2.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1世纪,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遭到血腥镇压。

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原罪观与救赎论。

早期基督教是穷人的宗教,教徒长期遭到迫害。

后来,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具有合法地位。

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对政治有着独特的理解。

它主张基督徒一方面要服从代表上帝权威的教会,另一方面也要服从世俗国家的权力,即“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对欧洲法律、政治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教权与王权在冲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立的局面,集中表现为“授职权之争”。

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订《沃姆斯和约》,教皇获得了对高级教士的任命权。

同时,划定了教权与王权各自的管辖范围。

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极端的神权政治或绝对的君主专制的出现。

 

  3.西欧庄园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典型的庄园中有一幢大屋或城堡,由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庄园都能自给自足。

庄园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庄园的主人是领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农民和农奴。

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接经营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公用地”。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的统治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他们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手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自治对中世纪大学的生存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5.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约一千年,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继位后,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织人员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四、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东方) 

  500年—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这一千年西方文明黯淡无光,宛如漫漫长夜。

与此同时,东方文明却大放异彩,中国经历了隋唐宋元四个强盛的王朝,东方还出现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1.古代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攽给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豪强为了自保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團击败平氏武士集团,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

武士道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其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2.阿拉伯帝国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

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繁荣的阿拉伯帝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在数学领域,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在医学领域,《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更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拓展提升

一、东西方的划分与差异 

  世界历史上的东方和西方的划分开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

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帝国在希腊城邦的东边,于是古希腊人就把他们敌人所在的地方称为东方,自己则是西方。

希波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同时它也打破了东西方近乎隔绝的局面,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随后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可以说是西方对东方的第一次征服。

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东方和西方涵盖的地理区域越来越大。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后来西方成为欧洲的代名词。

1776年美国诞生,它和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今天再讲到西方时,已经指的是欧美国家了。

学习世界史时提及的东方,地理区域涵盖了整个亚洲地区,还包括非洲的埃及。

 

  东方文明是大河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

东方文明产生在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的大河流域,以农耕为生。

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古希腊地区则是山岭纵横交错,平原支离破碎,土地干旱贫瘠,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主要经济活动是商业和贸易等。

其实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衣、食、住、行、用、节日、娱乐、习俗等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在语言、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迥然不同。

就中国和西方在衣、食、住方面的差异来说,中国传统服装特点是宽松肥大,西方的特点则是量体裁衣;中国传统饮食是馒头、米饭、粥等,西方则是面包、牛奶、啤酒等;住的方面,中国古建筑是木头的艺术,西方古建筑是石头的艺术。

 

二、雅典、希腊和罗马的关系 

  今天的希腊是一个主权国家,古希腊是一个地区,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出现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邦,这些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国家,雅典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

 

  今天的罗马是意大利国家的首都,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它从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城邦国家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从时间顺序来看,古希腊文明出现在前,古罗马文明发展在后,希腊人是罗马人的老师,古罗马文明是在向古希腊人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具体来说,古希腊文明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4世纪,先后经历了爱琴文明时代(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和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罗马文明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的两大特点 

  欧洲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世纪或中古时期(500年—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这一千年西方文明黯淡无光,宛如漫漫长夜。

 

  这一千年间的欧洲,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查理曼帝国曾短暂地统一了欧洲)。

四分五裂的另一面,是罗马教会的“一统天下”,教皇和教会的权力笼罩了整个西欧。

经济上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庄园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石。

 

四、中西文明同时空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的历史书,基本上将历史孤立起来,即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分开。

其实,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各地互为关联,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对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和世界进行横向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世界史的理解。

 

  春秋战国VS城邦时代: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和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

政治上,这一时期的中国诸侯并立,古希腊则是城邦林立。

思想文化上,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古希腊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成就斐然。

 

  秦汉VS罗马帝国:

公元前后,东西方都出现了强大的帝国,而且汉王朝和罗马帝国还通过丝绸之路友好交往。

罗马帝国在中国的古书里被称为“大秦”。

 

  唐朝VS阿拉伯帝国:

公元7世纪,中国进入隋唐盛世,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建立并发展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日本的大化改新和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也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典例解析

例1.“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祭祀、贵族是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国王、武士、官吏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属于第四等级首陀罗。

故选C。

 

  例2.“城邦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选出,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出任城邦公职,行使作为城邦主人的职权。

”材料中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城邦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选出,每个公民都有同等机会出任城邦公职”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在雅典,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伯里克利时期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并且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故选C。

 

  例3.下列关于儒略历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儒略历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B.儒略历由伯里克利命人编制 

C.现行的公历由儒略历改革而来 

D.闰年时在2月份增加1天 

  解析:

儒略历是古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这一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现行的公历即由儒略历改革而来。

儒略历由凯撒命人编制,儒略是凯撒的姓。

历法规定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

故选B。

 

  例4.“(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 

A.封建国王是愿意市民阶级重获自由的 

B.市民阶级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市民阶级争取自由的道路是很曲折的 

D.市民阶级要定期向封建国王赠送礼品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有关的知识。

城市的兴起与城市自治运动密不可分。

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正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公社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可知市民阶级争取自由的道路是很曲折的。

故选C。

 

高效演练

1.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种姓制度、佛教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基督教 

  2.“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因为他们()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3.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4.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称霸意大利半岛

B.称霸欧洲 

C.维护民主制度

D.争夺地中海霸权 

  5.列宁指出:

“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查理曼帝国建立 

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中古西欧城市兴起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城市自治运动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6.“领主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

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

”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主的基础是() 

A.人口B.土地 

C.血缘D.忠诚 

  7.“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

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

”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发生于() 

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C.中世纪初期的东欧

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 

  8.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城市的复兴②商品经济的活跃③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④教会为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中写明:

……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以市民身份居住于林肯城中。

 

  材料二德国谚语: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材料三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1)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理解。

 

  

(2)试从中世纪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谈谈如何理解“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

 

  10.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前几单元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东方、道西方。

 

  

(1)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东方文明的代表是哪四个?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什么?

 

  

(2)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征服了东方大片土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此之后,西方征服过东方,东方也征服过西方,结果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请写出这样的两个帝国的名字。

 

  (3)中古时期(500年—1500年)被欧洲人称为“千年黑夜”,这一时期东方领先于西方。

试从政治、文化、科技三个方面简要论述。

中古时期的哪些事件推动了欧洲的发展,被称为“黑暗中的花朵”?

 

  (4)列举古代东方和西方的文学作品各一部,古代东方和西方的建筑各一座。

 

  参考答案:

 

  1.A2.B3.A4.D5.D6.B7.B8.D 

  9.

(1)经过斗争,中世纪的城市获得了相对独立和自治;在城市中的居民哪怕原本是农奴,符合一定条件后,也可以成为自由人,摆脱领主的奴役,并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2)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①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②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濟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变成了人身自由的佃农。

③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

④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10.

(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

古希腊。

 

  

(2)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3)政治上,中古时期的欧洲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东方则出现了唐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统一强盛的国家。

文化上,罗马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垄断了文化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