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0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docx

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7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1一、海淀区二模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

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

地名。

临圻:

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分)

  ③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2.①(2分)送别杨柳(2分)

  ②(2分)明快;低沉。

(意思对即可)

  ③(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

(意思对即可)

  二、西城区二模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10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

  (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C

(2)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

(3)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期间;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的怡然情感相融。

  三、东城二模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题。

(10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

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

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

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

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

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

梁武帝。

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

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

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

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

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

(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

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方法中任选一角度,具体说明。

(3分)

  参考答案:

(1)AE

(2)答案示例:

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去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3)答案示例一:

萧诗前两句连用两个“高”字,用最直白的语言,将高台的雄大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示例二:

萧诗首句用夸张手法写高台高耸入云,第二句再补充说明高台决然望不到尽头,极言高台之高。

  四、宣武二模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10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①。

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

①后期:

日后的约会。

记省:

记得清楚。

  ②并禽:

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这首词上阕写“午醉醒来愁未醒”,此中意味,与柳永《雨霖铃》中“  ”二句的感受相仿佛,令人生出“酒过愁肠愁更愁”的感叹。

(1分)

  

(2)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3)结合全词。

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6分)

  参考答案:

  

(1)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

  (3)(示例)这首词写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五、崇文二模

  12.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①—③题。

(10分)

  四块玉闲适①

  关汉卿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⑤耕,东山卧⑥,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注释】①《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以上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

②投:

再酿之酒。

③醅(pēi)泼:

未滤过的再酿酒。

④老瓦盆:

粗陋的盛酒器。

⑤南亩:

语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

⑥东山卧:

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

  ①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选第一首小令,写作者和友人喝酒、吟诗、欢宴的场景,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脱俗。

  B.所选第二首小令中的“他”,不是单指某一人,而是指像陶渊明、谢安这一类的贤达人士。

  C.小令题为“闲适”,但并无消极情绪,在闲情中表达的是洁身自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操。

  D.作者用“争什么!

”反问一句,其力量决不亚于慷慨激昂的作品,同样表现了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②作者在《窦娥冤》中大呼“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四块玉·闲适》中却道“贤的是他,愚的是我”。

这两处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③王国维评价关汉卿的戏曲语言“字字本色”。

明代评论家王骥德说:

“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人众耳,此即本色之说也。

”请从上在面第一首小令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

(3分)

  参考答案:

  ①B评分:

3分

  ②前者直抒胸臆(直接呼告),后者以退为进(反讽、正话反说);(前者)对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的愤嫉;(后者)对官场的厌倦、蔑视和憎恨,对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③“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一句,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和山僧野叟凑菜肴欢宴的景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切,自然,通俗易懂,表现了作者不俯仰随俗,追求安闲自适生活的志趣。

  六、丰台二模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10分)

  行香子(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杉、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注释:

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曾与好友知府陈襄同去杭州郊游。

  ①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3分)()

  A.“梅雪飘裙”,梅花似雪,飘沾衣裙。

  B.“处处消魂”,无论何处,伤心断魂。

  C.“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诗人游览过的名胜。

  D.“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诗人欣赏过的美景。

  答:

  ②简析“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③说说这首小词抒发了怎样一种情感?

(4分)

  答:

  参考答案:

  ①(3分)B

  ②(3分)答案示例:

这是留在诗人记忆中的杭州美景,借以抒发对美景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紧承前文的“何人”“相忆”,这里巧用景物作了形象的回答,使“何人”落到了实处,使情感有了附丽,别说那里的好友了,就连美景也在思念自己;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

  ③(4分)答案示例:

本词抒发了对友人的珍重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美景的热爱之情。

本词既追念了与友人“携手江村”共赏美景、吟咏酬唱的欢乐情景,又抒写了“故人不见”,即分别以后的相忆相思;从而具体抒写出挚热的真情。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