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326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中考复习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6、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7、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影响声速的因素:

介质和温度。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

声源振幅的大小;

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

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

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

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

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

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

声源处

传播途中

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

消声

吸声

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

定向性好

穿透力强

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

传得很远

容易绕过障碍物

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

声纳系统

B超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

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次声武器

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

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

测量范围。

7、分度值:

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

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

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

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

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

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

量程:

35℃——42℃

分度值:

0.1℃

(3)使用:

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越高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要吸热

不同

(1)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2)任何温度下进行

(3)缓慢的汽化现象

(4)液体温度降低

(1)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2)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3)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体温度不变

9、沸腾实验:

(1)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

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加大气压(如:

加盖子)

少放水

(3)实验现象:

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

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

密封口部(加大气压)

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不变

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

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

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

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

光的色彩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

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

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介质

8

光速

真空

8

3×10m/s

空气

稍小于3×10m/s

约为空气中的3/4

玻璃

约为空气中的2/3

平面镜成像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

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

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

点燃圣火的装置、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

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

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

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

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5、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6、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2、实验数据:

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

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放映机、幻灯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u=f

无法成像

可得到一束平行光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有:

①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

速度s:

路程t:

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

“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

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

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kg,常用单位:

tg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

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

A.“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质量方法B、特殊测量:

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2.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m/VV=m/ρm=ρV

(3)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4)理解密度公式:

ρ=m/V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5)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

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图象:

如右图所示:

ρ甲>ρ乙

(7)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

“看”:

单位:

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8)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

ρ=m/v

①方法:

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C.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D.得出固体密度ρ=m/(V2-V1)

②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9)测液体密度:

原理:

ρ=m/v

①方法:

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10)密度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求质量、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可用公式m=ρV和V=m/ρ算出它的质量和体积。

③判断空心实心:

总体积等于空心体积与实心体积之和为解题关键思路。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快。

④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使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②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③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电荷: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A.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B.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

A.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B.实质:

物质失去了电子

②负电荷:

A.规定: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B.实质:

物质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中性:

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6)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原子不带电是因为组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7)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

(8)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3.宇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我们称这些星为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运动的。

(3)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与银河系紧靠的是仙女星系,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4)光年(l.y)是长度单位。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我们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距离(1AU)。

(5)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第八章力

1.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

A.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

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

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弹力:

(1)弹性形变: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2)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3.重力:

(1)重力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2)重力大小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①静摩擦;②滑动摩擦;③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例如人走路时的摩擦。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