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258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二)

(本卷在120分钟内完成,满分120分)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1分)

(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2分)

(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进仕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下片默写完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山lǎng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yīxī(    )的赵庄。

(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mǎgéguǒshī(      )的战场。

(4)在他míliúzhījì(      ),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删除“不要”)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

(将“健壮”改为“充沛”)

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把“姚明”和“我”互换位置)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删除“通过”)

4.从下面的A组中至少选用至少两个词语,B组中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不少于三句)关于初中生活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A组:

茁壮 鞭策 丰硕 津津乐道 春华秋实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抑扬顿挫 神采飞扬

B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 无论……都…… 既……又…… 虽然……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4分)

同学们,生活如同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潮起,时而潮落。

也正是因为有了跌宕,生命才更显精彩。

但是有的同学能面对成功、鲜花和掌声,却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和眼泪。

华英学校九(9)班开展了“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也请你微笑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学会微笑】为了让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挫折,微笑面对生活,华英学校要求各班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请你给大家提供两种方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人面对失败】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能够微笑地面对挫折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请你举出一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2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3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4段写潭四周的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10分)

请敬畏规则

罗 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

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

“看到红灯了没有?

”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作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

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

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

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

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

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

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

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

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作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

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

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⑦段引述的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作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D.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两句话。

(三)(15分)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

又寻春的什么呢?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

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

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

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

(1)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

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2)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3.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下面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分)

(1)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⑫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8分)

当他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船只,他被扔到一个荒岛上。

格列佛上岸后,被一群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所包围。

正在危急之际,来了一匹灰色的马,耶胡们害怕它,都跑散了。

接着,又来了一匹栗色的马。

它们“举动很有条理,很有理性”。

马们把格列佛带回家去,并用一捆干草和燕麦来招待他。

格列佛摇头表示他不吃这两样东西,马感到很奇怪。

刚好,这时有一只乳牛经过,格列佛指了指乳牛的乳,于是马领会了,便用牛乳来款待他。

马的院子里有许多供它役使的耶胡。

这些动物“脸又扁又宽,塌鼻子,厚嘴唇,咧着一张大嘴”,样子怪难看的。

马比较了格列佛和耶胡的形状,也把他叫作耶胡。

格列佛感到很羞愧。

格列佛向马主人谈起,在英国马是被人们用来骑坐和拉车的,马们听了很是气愤。

接着,格列佛又谈起百年来欧洲君主间发生的战争。

马问战争的起因和动机是什么,格列佛说:

“有时是因为君主野心勃勃,总认为统治的地面不够大,人口不够多;有时也因为大臣贪污腐化,唆使他们的主子进行战争,才好压制或者转移人民对于国内行政事务的不满情绪。

”马批评说,这是缺乏理性的行为。

格列佛还谈起法律和金钱的用处。

他说欧洲的耶胡们认为:

“不管是用钱还是攒钱,钱总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就是这样,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婪无厌。

富人享受着穷人的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

”马对这点感到很费解。

因为在马的国家里,虽然按马的毛色不同分贵贱优劣,但它们都很友爱,“仁慈和友谊”是这个国家的两种美德。

它们不懂什么叫罪恶,它们共同遵守的格言是发扬理性,并以理性来治理国家,教育下一代。

在这里,年青的马都要“学习有关节制、勤劳、运动和清洁的功课”。

每四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现哪里有困难,大伙便踊跃捐助,互相支援。

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

他愿意和这些“可敬的‘慧骃马’在一起过一辈子,对各种美德加以研究和实践“。

“慧马”们都很讨厌耶胡,认为他们生性恶劣,为了争夺一种闪光的石头(暗指财宝)彼此争吵不休,甚至引起内战。

在马的代表大会上,“慧马”们因发现灰色马养了格列佛这样的耶胡,它们责备灰色马,要它把格列佛放走。

于是格列佛自制了一只小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马主人,离开了“慧骃”国。

在海上,他遇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于一七一五年十二月返回英国。

17.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格列佛的性格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容颜转换,心态改变,梦想摇曳……曾经,生活再艰难,我们总会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曾经,怀抱着崇高理想的我们,信心满满地走进陌生的环境,只为一份寻觅一份向往。

请以“曾经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见:

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稽首:

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天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案

1.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有约不来过夜半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2.

(1)朗润 

(2)依稀 (3)马革裹尸 (4)弥留之际

3.B 解析:

B项应为“精力很充沛,身体很健壮”。

4.示例:

虽然初中生活只有短暂的三年,但是回首往事,我仍然难以忘怀。

在美丽的校园里,我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课堂上,老师沥尽心血地教授我们知识,我们心会神凝地听讲;课后,同学们热烈地讨论问题。

春华秋实,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在中考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5.

(1)示例:

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展览、作文竞赛、主题报告会、演讲比赛等。

(2)示例:

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用过许多材料,可结果都归于失败。

有些人因此而嘲笑爱迪生,但他坦然面对,最终走向成功。

6.C 解析:

A项第一个“记”是“记录,写下”的意思,第二个“记”是文体的一种。

B项第一个“见”是“看见”的意思;第二个“见”通“现”,“表现”的意思。

C项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D项第一个“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第二个“许”是“处所”的意思。

7.面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蛇”、句意各1分)

8.乐、悲(由乐到悲)。

寓情于景(或:

情景交融)。

9.B 解析:

“源头”错。

10.中心论点:

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和事例论证。

11.写了澳大利亚车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事作为事实论据,与上文形成对比,阐明人们能自觉遵守规则是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12.B 解析:

应是为了反衬规则定下来后的严格执行。

13.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14.

(1)“飞”是“轻盈地飞翔”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2)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这一抹新绿让“我”精神振奋的样子,表达了“我”此刻的惊喜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5.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16.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17.从格列佛的经历发现他喜欢航海,是一个敢于冒险的航海家。

同时,他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把人性的反思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选段中,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

从中可以看出格列佛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理性思维,正义勇敢,富有智慧的人。

18.《格列佛游记》主要的写作艺术体现在:

①奇异的想象。

例如在慧骃国里慧骃是统治者,耶胡(像人类一样的动物)是畜类。

②辛辣的讽刺。

例如选文通过格列佛和慧骃的对话讽刺和批判了人性的弱点——凶狠残暴、伪善贪婪、嫉妒阴险。

19.略。

附加题

1.

(1)拜见。

 

(2)叩头。

2.不但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3.牧童认为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