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04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组卷6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蜡烛燃烧C.矿石粉碎D.青稞酿酒

2.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热水蒸发

B.

蜡烛燃烧

C.

滚摆上升

D.

影子形成

5.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灯泡发光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蓄电池放电

6.小冰所做的下列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属与合金互相刻画

B.

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取松花江水样静置沉降

D.

铜片放入稀硫酸

7.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B.放热C.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减少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导热性B.可燃性C.挥发性D.  

9.小明用电子秤进行如图所示的称量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活动1和活动2的电子秤示数都减小了。

两个活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而导致电子秤示数减小的是  (填“活动1”或“活动2”)。

10.

(1)  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2)  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ƒ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百炼成钢    B.刻舟求剑    C.聚沙成塔    D.  .

12.2004年4月,南昌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得知:

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  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13.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2)煤气燃烧  ;

(3)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

(4)镁带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

1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熔化

E.白糖受热变成炭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酒精挥发

I.卫生球消失.

15.已知下列变化:

A.钢铁生锈;B.铁铸成锅;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E.木材燃烧;F.火药爆炸;C.蜡烛燃烧;H.食盐溶于水.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16.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17.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  .

18.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  

(2)汽油可以燃烧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  

(4)酒精易挥发  

(5)煤气燃烧  

(6)鸡蛋发臭  

(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8)铁的密度是7.86g•cm﹣3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蜡烛燃烧C.矿石粉碎D.青稞酿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青稞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

A、氧气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伸入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

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

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热水蒸发

B.

蜡烛燃烧

C.

滚摆上升

D.

影子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热水蒸发是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滚摆上升只是位置的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影子形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灯泡发光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蓄电池放电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小冰所做的下列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金属与合金互相刻画

B.

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取松花江水样静置沉降

D.

铜片放入稀硫酸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金属与合金相互刻划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铜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取松花江水样静置沉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现象中,能用于判断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火星四射B.放热C.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减少

【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据此即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

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

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所以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

 

二.填空题(共18小题)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A.导热性B.可燃性C.挥发性D. 氧化性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

导热性和挥发性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氧化性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填:

B;氧化性。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小明用电子秤进行如图所示的称量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活动1和活动2的电子秤示数都减小了。

两个活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而导致电子秤示数减小的是 活动1 (填“活动1”或“活动2”)。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活动1。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0.

(1)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的物质生成 ,

(2)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③④ 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 是化学变化; ⑧ 是物理性质, ①⑦ 是化学性质.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ƒ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分析】

(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②钢铁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灯通电发光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④冰雪融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是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性质方面的知识.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举例,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百炼成钢    B.刻舟求剑    C.聚沙成塔    D. 铁锅生锈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补充:

铁锅生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2004年4月,南昌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得知:

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 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AB (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 水或碱溶液 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

氯气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水或碱溶液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解答】解:

(1)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

氯气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故答案为:

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

有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故答案为:

AB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水或碱溶液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故答案为:

水或碱溶液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之一,填写下列空格.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 ;

(2)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

(3)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物理变化 ;

(4)镁带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化学性质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

(1)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2)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镁带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

(1)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4)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含义和区分方法.

 

1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DFHI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CEG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熔化

E.白糖受热变成炭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酒精挥发

I.卫生球消失.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电灯发亮只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属于物理变化;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白糖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E.白糖受热变成炭有新物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F.铜铸成铜器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G.铜器生锈生成了碱式碳酸铜,属于化学变化;H.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I.卫生球消失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ADFHI;BCEG.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

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5.已知下列变化:

A.钢铁生锈;B.铁铸成锅;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E.木材燃烧;F.火药爆炸;C.蜡烛燃烧;H.食盐溶于水.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BCDH ;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EFG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B.铁铸成锅;C.电灯通电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H.食盐溶于水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A.钢铁生锈;E.木材燃烧;F.火药爆炸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

BCDH;AEFG.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6.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① 是物理性质; ② 是化学性质; ③ 是化学变化; ④ 是现象; ⑥ 是用途.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属于结论;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填:

①;②;③;④;⑥.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7.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煤气燃烧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 铁生锈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补充D、铁生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 A 

(2)汽油可以燃烧 D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 A 

(4)酒精易挥发 C 

(5)煤气燃烧 B 

(6)鸡蛋发臭 B 

(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D 

(8)铁的密度是7.86g•cm﹣3 C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