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97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1

阶段性测试题十一(必修三第三、四、五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威海)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

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C.统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造近代军舰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统治集团对林则徐的反对只能说明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当时尚未出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所以谈不上统治者的重视问题。

所以答案选D。

2.(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某学者曾说:

“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

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故①、②正确;魏源深感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清王朝已经“日之将夕”,但是又不愿推翻它,而力求炼石补天,因此形成政治思想上的矛盾,③也正确;魏源的思想虽有局限,但是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迪作用,排除④。

故选B项。

3.(2015·泰州)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答案]B

[解析]“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开展的社会背景,“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肯定“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洋务运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4.(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以及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这是君主立宪派的主张。

故选B项。

鸦片战争中未提出限制君权、主张民权的内容,排除A项;C、D两项出现在维新派之后。

5.(2015·孝感)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思想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说明维新派已经放弃了“中国是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观念,并以此思想为前提鼓励人们进行变法维新,答案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含义的主旨不符。

故选D项。

6.(2015·湖北联考)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钱穆意在强调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国情。

而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中国的水土不服。

故选C项。

7.(2015·双鸭山)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

A.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是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打着传统文化外衣的旗号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足够“高明”的做法。

8.(2015·北京重点高中)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因此排除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发展近代军事和教育,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②。

维新变法发生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之际,高举“变法图存”的旗帜,因此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③正确;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思想,是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④正确;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潮流,⑤正确。

因此③④⑤符合题意,选D。

9.(2015·南昌十九中)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

其主要观点是(  )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以及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会导致社会贫富不均、发展国家实业能使国民共享。

A项错在“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这与材料意思不符。

C、D两项材料没有提及。

故选B项。

10.(2015·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所谓民道即指民主制度,天道即指君主专制。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故应选B。

A项错误,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的统治;C项错误,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并未进行政治革命;D项明显错误。

11.(2014·辽宁师大附中)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③“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指的是十月革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④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属于地主阶级的观点。

上述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C。

12.(2015·温州八校联考)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

“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

”“这时期”指(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材料信息“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表明此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指新文化运动。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13.(2014·吉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

他最可能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该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这与胡适“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思想一致,故选C。

14.(2014·重庆)1916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

“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

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

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  )

A.应彻底否定儒学B.移风易俗应先行

C.批判儒学之糟粕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材料体现了对儒学糟粕的批判,A不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选择C。

15.(2015·上饶)陈独秀曾说:

“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

”这表明陈独秀(  )

A.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

C.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D.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是梁启超而不是陈独秀。

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和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是矛盾的,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只不过是一定要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

16.(2015·长春十一中)《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吧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及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等,可知,一般民众对革命者都采取“鄙夷”的态度,说明民众尚未觉醒,鲁迅最主要用意在于:

还需唤醒民众觉醒,故A项符合题意;而B、C两项表述有一定合理性,但体现不了“最主要用意”;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综上,正确答案选A项。

17.(2014·河南五校)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作用。

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应该从属于思想上的变革,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从属于反封建这个目标,C为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A错。

B、D是客观影响而不是目的。

故应选C。

18.(2014·江西奉新)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四个选项均是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价值的重建”,其实也是在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点。

19.(2015·四川)毛泽东曾著文指出:

“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

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

因为日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史、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该文章发表最早是在(  )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的提出最早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正确的,故选B项。

解题时应重点理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等信息。

20.(2015·武汉调研)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

……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  )

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

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

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A项错误,孙中山“耕者有其田”主张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B项错误,本质不同,新三民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C项错误,不符合题干信息“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1.(2015·衡阳八中)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选C项。

22.(2015·南京摸底)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中美还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法德等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1964年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3.(2015·唐山模拟)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

据“1995年”和“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

24.(2015·山西四校联考)在建国后的某个时期,中央要求,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

先由中学根据政审标准、健康标准和平时成绩,经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组织评议推荐,县市招办审查后由省招办择优录取。

此规定说明当时招生(  )

A.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B.遵循了“双百”方针的思想

C.群众路线确保了公平招生D.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

从材料中“在建国后的某个时期,中央要求,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是文革时期,取消高考。

“中学根据政审标准”说明当时的招生适应了政治形势。

25.(2015·湖北)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政府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排除C项,因此C项与“双百”方针无关;B项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无关,排除;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的,D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A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

共50分)

26.(2014·重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

”丁汝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

“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

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

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

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

(4分)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

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

[解析]

(1)问,本问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出版数目很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闭关锁国,造成国人盲目自大,与世界隔绝,不知道世界发展趋势,传统的华夷观念,使人们无法接受新的思想。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

”说明当时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洋务运动开展。

(2)问,注意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回答。

“文明史观”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

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文明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可见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

结合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商人地位低下,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因此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第(4)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中国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

在这两大任务中,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解放。

实现民主、自由、平等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在中国,这一规律被列强侵略所打破,中国人当务之急不是实现“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而是挽救民族危亡,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正基于此。

27.(2015·黑龙江)“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不断求索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整个21世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