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95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6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8401或040110授予理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备能独立地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4.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毕业生可在教育研究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中小学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企业从事培训教学系统和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在从事教育软件与资源设计与开发的公司从事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形成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系统设计与绩效评估、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政策、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知识服务&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技术等研究方向。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育技术学内涵、外延及研究范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技术、教育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及教育技术哲学思考;教育技术学发展史与学科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技术引发学习方式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

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策略、模式、评价等基本问题;新媒体支持下的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方法;绩效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企业或组织中的学习、培训或训练中的应用。

3.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决策:

本方向主要进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比较研究、教育信息化智能评测与决策系统研究、我国不同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策略和机制研究、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型和方法学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资源与组织体系等建设理论研究。

4.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

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化(多媒体及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方法,研究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有关开发技术,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方法与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5.知识服务&智能教学系统:

本方向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研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的描述、检索、获取、保护、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理论和方法;面向学科的个性化教学工具、智能教学代理、专家系统等;以及教育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

6.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模式、支持服务及管理与评价等基本问题,探索新理念、理论指导下的满足学习对象需求的“资源设计与开发、系统设计与集成、项目规划与指导”等策略和方法。

7.数字化学习平台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以学习管理系统LMS为中心的开放式技术架构,包括学习内容开发软件、LMS以及基础网络环境等几个方面。

规划和建设可升级、模块化、有弹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研究以学习管理系统为核心,集成各种可应用于学习的其他技术手段。

8.信息技术教育:

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模式、方法、策略、评价等问题;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的理论模型、策略和方法;探索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9.新媒体教育应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媒体教育应用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跟踪新媒体发展及其教育应用的趋势,探索媒体与认知交互的机制,研究教育媒体环境与新媒体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探讨新媒体支持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基准学制为3年,最长年限4年。

其中课程学习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1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6-38学分(16学时/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32-34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3门,7学分,其中外语课程4学分,政治课程3学分。

2)一级学科必修课程4选3门,8学分,为全院研究生必修课。

3)二级学科必修课程3-5门,7-10学分。

按专业设置,本专业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专业学生视为选修课。

4)选修课程,每名硕士生可选修6门左右课程,共12学分。

5)实践环节4学分,其中教学实践2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社会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6)补修课0学分。

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两大类:

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程、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和二级学科必修课程。

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要求总学分达到3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2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表1硕士学分分布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全校公共必修课

政治2门、外语1门

7学分

一级、二级学科必修课

7门左右

15学分

选修课

6门左右

12学分

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

2学分

学术活动

2学分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五、实践环节

1.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必修环节,内容包括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各占2学分。

2.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与否,将作为其能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审核条件之一。

3.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生,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6学时,硕士研究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

已有3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4.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

六、科学研究

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本学科有较重要的学术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

1.硕士研究生应于第4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详细阐述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方案、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导师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

2.第5学期末,导师组对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中期评估检查。

3.学位论文必须对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综述,清楚地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论文应论点明确、论证较为严密、方法恰当、结构合理、实验和相关数据可靠、结论符合逻辑、具有新的见解、原型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字句通畅、格式规范等,并符合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的其他规定。

4.论文答辩前1个月,导师组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参与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后,应按照正规的科研管理模式,定期参与科研团队的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导师有责任组织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九、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详见《教育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其他规定

1.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2.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价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执行。

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4.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5.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阅读“必读文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应定期检查硕士研究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平时成绩。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全部方向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全部方向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全部方向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3

1

选择3门课程

教育学原理

48

3

1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48

3

2

教育技术理论与学科发展研究

32

2

1

二级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软件开发技术及应用

48

3

1

方向1-4,6,8,9

现代教育信息处理

32

2

2

教学设计与教育系统设计

32

2

2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

48

3

2

方向5,7

软件工程

32

2

2

人机交互:

理论与实践

32

2

2

计算机视觉

32

2

1

文献选读与论文写作

32

2

1

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

32

2

1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与应用

32

2

2

WEB技术及其应用

32

2

2

数字视音频压缩与编码

32

2

2

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2

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

32

2

2

学习科学与技术

32

2

3

现代计算机网络

32

2

3

教育数据挖掘

32

2

3

远程教育原理与实践

32

2

3

人工智能及应用

32

2

4

信息检索技术基础

32

2

4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设计

32

2

4

移动学习技术基础

32

2

4

游戏开发技术基础

32

2

4

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32

2

3

媒体与认知

32

2

2

多媒体学习

48

3

3

教育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

32

2

4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研究

32

2

2

数字化学科教学设计

32

2

1

数字化教学系统开发

32

2

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2

2

2

信息安全工程

32

2

2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数字化学习装备

32

2

2

虚拟现实与交互技术

32

2

1

数字化学习研究前沿

32

2

2

教育云计算

32

2

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与评估

32

2

2

计算机图形学

32

2

1

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

32

2

1

数字化学习:

从理论到实践

32

2

2

自适应智能学习系统与技术

32

2

1

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

2

3、4、5

全部方向

学术活动

2

1234

全部方向

补修课

计算机网络

1、2

多媒体技术基础

1、2

教学系统设计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2

说明:

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必修不少于3门,8-10学分。

2.每个二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7-10学分。

3.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6门,8-14学分。

4.“备注”栏标明各门课程的修读对象。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

1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教育学科出版社

必读

2

《教学技术学:

过去、现在和未来》

安格林主编

必读

3

《教育技术:

定义与评析》

艾伦.贾纳斯泽乌斯基等主编,程东元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必读

4

《教学技术:

定义、术语和范畴》

巴巴拉·西尔斯等著

必读

5

《世界是开放的》

柯蒂斯.J.帮克等著,焦建利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必读

6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必读

7

《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必读

8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教学理论的新范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必读

9

《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

BruceJoyce等

必读

10

《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必读

11

《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必读

12

《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必读

13

《剑桥学习科学研究手册》

教育学科出版社

必读

14

《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丛书》

教育学科出版社

必读

15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学科出版社

必读

16

《教学设计基础》

教育学科出版社

必读

17

《学习心理学》第1版

王小明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必读

18

《组织行为学》第12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李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必读

19

《教育心理学》第4版

皮连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必读

20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上下册)

杨国枢等.重庆大学出版社

必读

21

TheCambridgehandbookofmultimedialearning.

Mayer,R.E.(Ed.).(2005).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必读

22

TheCambridgehandbookofsituatedcognition.

Aydede,M.,&Robbins,P.(Eds.).(2009).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必读

23

Handbookofhuman-computerinteraction.NorthHolland.

Helander,M.G.,Landauer,T.K.,&Prabhu,P.V.(Eds.).(1997).

必读

24

Th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andbook:

fundamentals,evolvingtechnologiesandemergingapplications.

Sears,A.,&Jacko,J.A.(Eds.).(2007).CRCPress

选读

25

Internationalhandbook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

Voogt,J.,&Knezek,G.A.(2008).Springer.

选读

26

教育研究

ISSN1002-5731

必读

27

电化教育研究

ISSN1003-1553

必读

28

中国电化教育

ISSN1006-9860

必读

29

开放教育研究

必读

30

COMPUTERS&EDUCATION

ISSN:

0320-1315

必读

31

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

ISSN:

0007-1013

必读

32

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

ISSN:

0266-4909

选读

33

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

ISSN:

1432-4522

选读

34

TR&D-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

ISSN:

1042-1629

选读

35

《Web应用开发技术》

高屹、齐东元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36

《教育信息处理》(第二版)

傅德荣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必读

37

PrincipleofInstructionalDesign(5thEdition)

Gagne,R.M.,Wager,W.W.,Golas,K.C.,&Kelle,J.M.

必读

38

《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

刘清堂,北京大学出版社

必读

39

《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

吴砥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0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冯博琴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1

《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

孟祥旭,李学庆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2

《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马颂德,科学出版社

必读

43

《ASP.NET4.0从入门到精通》

张正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44

《软件工程》(第二版)

张海藩,人民邮电出版社

选读

45

计算机学报

科学出版社

选读

46

软件学报

科学出版社

选读

47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科学出版社

选读

48

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

Springer-Verlag

选读

49

JournalofAlgorithms

Elsevier

选读

50

《算法导论》

CormenT.H.等著,潘金贵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选读

51

《Web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王成良,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52

《数字视频编码技术原理》

高文,科学出版社

选读

53

HandbookoftheLearningSciences.Cambridge

K.Saywer.MA: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选读

54

《计算机网络》(第5版)

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选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编号

120107840101

课程负责人

邓鹤

教学团队成员

魏艳涛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48

0

0

0

0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概率统计基本知识素养,掌握探索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教师要注重基本原理、理论、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前沿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学生要大量阅读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关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实际应用问题。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包括概率论的随机事件与概率概念及性质、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论、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论。

(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包括数字期望及其性质与计算,函数的期望、方差及其性质与计算,切比雪夫不等式、矩、协方差与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

(3)极限理论:

包括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应用。

(4)参数估计:

包括参数估计概念、点估计:

矩法与极大似然法、估计量的评选准则:

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两正态总体均值差与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5)假设检验:

包括假设检验概念、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假设检验与方差估计的关系。

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讨论、作业

参考书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盛骤,谢式千,潘承毅

《教育学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

课程编号

120107840102

课程负责人

涂艳国

教学团队成员

岳伟、田友谊、王帅

课程类别

一级学科必修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10

0

10

4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讲授与研讨,让学生深化对现实教育问题的认识,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教育规律。

教学要求:

教师要注重基本原理、理论、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前沿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学生要大量阅读教育学原著,同时密切关注实际,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内容简介】

1、教育论:

主要探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和教育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实质和特点;

2、学校论:

主要探讨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学校组织的性质、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的类型和结构、学校变革的目标和机制;

3、教师论:

探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4、学生论:

探讨学生观的类型、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发展与教育;

5、目的论:

探讨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与特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

参考书目

1.涂艳国主编:

《教育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柳海民主编:

《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胡德海著:

《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叶澜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范国睿:

《多元与融合:

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范斯科德等著:

《美国教育基础:

社会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120107840103

课程负责人

张屹

教学团队成员

张屹、李文昊、周平红、黄磊

课程类别

必修课程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