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740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docx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

 

2008-02-1408:

51:

24

按语: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着眼于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东北三省部分农业企业家赴美国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

美国作为发达的农业大国,在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以及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已经非常完善和市场化程度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联邦政府仍将发展农业放在战略优先的地位,倾力给予支持和保护。

我国农业处于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现将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赴美国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报告转载,供参阅。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与建设需要,为借鉴美国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在国家外专局和国家发改委支持下,组织东北三省振兴办、部分农垦农场负责人、农业企业家等一行19人,于2007年11月10-30日赴美国进行了农业产业化培训与考察。

培训团听取了美国农业专家、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机构管理人员关于美国农业产业化管理、生产经营、农业政策、农业教育、科技与推广等方面的讲座;访问了美国联邦农业部国际服务局、全美农户联盟组织、美国农业保险公司、速冻食品协会、加州农业协会、洛杉矶郡、县(市)政府农业委员会、加州赠地大学农业科研推广中心等机构;在加州实地考察了部分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

通过培训考察,深切感受到美国作为世界上发达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组织、农业专业化服务、农产品营销网络、贸易及市场管理、发展农业教育、科研及成果推广等方面已经建立高度发达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借鉴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特别是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一、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具备现代农业基础。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南部以墨西哥为邻,北与加拿大接壤。

国土面积937多万平方公里。

全国50个州,一个特区,其中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两州外,其余48个州连成一片。

美国本土以西经100度为界分为东西两半。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2000公里范围内几乎是一片平原,西部大草原区大部地势平坦,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其国土面积的55%。

美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西岸冬暖夏凉,北纬42度以北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多雨,秋季降水相对集中,年降水量为1500-2500毫米;北纬42度以南,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北纬40度以北年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北纬40度以南增至1000-2000毫米。

美国全年的平均降雨量为760毫米,良好的地理特点、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使美国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其现代农业建设与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农业按功能区布局,实行产业规模经营。

俯瞰美国现代农业结构,其主体宏观格局按照功能特征进行大区划分,微观基础为大规模农场生产,以商业化经营为主轴,政府、企业和农户协调联动,形成了功能强大、高度组织化的体系。

农业生产功能区划分。

自19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步入商品化进程以来,在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功能明确的8大农业区域。

分别为牧草奶牛区、玉米带、棉花带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地放牧区、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以及亚热带作物区。

在东北部、北部、中部的牧草奶牛区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在其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分布着全美50%以上的肉牛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

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的四大蔬菜产区产量约占全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

农业规模化经营。

最早从17世纪开始,因土地资源丰富、鼓励大量移民,加之19世纪初农业转向商业化经营需要,美国农业最终发展演化为今天的现代农场规模经营基础。

目前美国有190万个农场,平均规模约220公顷,形成了以土地投入为最大优势的种植农业。

20世纪80年代后畜牧场规模化迅速发展,目前生猪饲养规模在2000头以上的猪场占75%

;蛋鸡场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达到1800万只;三家最大肉鸡公司的产量占总产量的42%,最大饲养规模近亿只;万头以上的奶牛场比较普遍;肉牛场多数规模在10万头以上,最大的达到30万头以上。

美国是畜牧产品生产大国,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近50%。

美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方式,使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产业规模程度和经济效益达到空前的水平。

农业功能区划分与规模化经营,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资源配置、农业商品生产组织、专业化发展及农业生产率稳步提高提供了保证,成为美国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005年美国稻谷、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籽棉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438公斤、9286公斤、2909公斤、43494公斤和2305公斤,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28、1.95、1.24、2.51和1.19倍;与1991年相比,单产分别提高了16%、36%、26%、22%、28%、25%、19%和24%。

农业生产率增长保证了农产品总产量的增长。

2005年美国主要谷物种植面积为5570万公顷,与1991年相比下降了4.1%,但总产量达到3.57亿吨,增长了35.2%。

美国人口占世界的4.5%,谷物产量长期保持在世界谷物总产量的20%左右,谷物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1/3。

2006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35亿美元,占农业收入的21%,占美国出口商品总量的8%。

美国连续半个多世纪保持了最大的世界第一谷物与农产品出口国地位。

(三)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农业结构不断完善。

美国农业主导产品生产体系经过长期建设和用心经营,始终处于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为进一步巩固地位,美国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经营、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等得到长足发展。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美国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蔬菜、果树等经营生产,注重农业多样化,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效益持续提高,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使美国农业在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的活力不断增强。

近十多年来,美国特别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年均增长达到20%左右。

1992年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为38万公顷,产品销售额为10多亿美元;2005年达到150万公顷左右,销售额达到222亿美元,分别增长近3倍和20多倍,成为世界第一大有机产品生产和销售国。

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其农业产值不仅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约10%,而且农业经营品种多样化的程度达到世界之最。

借助于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完备、科技进步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粮食生产比重逐步减少,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发展起的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比重迅速提高,加州农业由单一从事粮食生产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一个生产农业产品门类多样化的现代产业。

加州利用丰富的物种资源,培育和建成规模生产的特色农作物有250种,其中水果、坚果和蔬菜产品已经占美国总产量的50%左右,有77种产品领先于美国各州;有机农业及绿色食品发展迅速,形成了优质、高效、多品种的独特农业产业结构,成为美国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的典范。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美国现代农业的强大,还体现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和发展加工业上。

二战之后,结合大规模农产品原料生产特点,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场国际化发展形势,美国建设成了真正意义上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综合体。

农业生产趋向于工程化、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摆脱或减轻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劳动力、经济效益分布向产后加工业和商业环节转移,产业向下游延伸、加工向深度渗透。

美国农产品很少直接上市,一般都要经过几次加工,通过加工过程使农产品增值,产品价值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倍增。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产品加工保鲜率达到70%以上,80年代加工食品占到饮食消费总量的90%左右;农场占有劳动力250万人,产后环节则达到1890万人,是生产环节的7.6倍。

1985年,美国农场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重为2.2%,2005年进一步减少为1%,产后加工商贸比重进一步增加。

近期美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为3.7:

1,远高于我国1.4:

1的水平,是我国的2.6倍。

个别行业其产后比重更高。

最典型事例为市场价格1美元的面包,只有1美分在农场完成,其余99%为产后加工及销售。

美国的农业已经从传统农业走向了现代农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更大规模、覆盖所有农产品、加工业综合化、产品多样化、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五)农业科教体系健全,科技成为发展动力。

农业教育体系。

美国的农业教育受益于摩里尔法。

该法规定将部分国有土地按议员人数赠给每个州,土地出售收入用于建立以农科为主的赠地大学,从而把农业教育落到了实处,使美国很快就建立了100多所农业大学,目前大都已成为综合性大学。

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美国以赠地大学为主的农业教育已十分完善,培养大批高级农业人才,不断充实到政府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和科研、推广机构及涉农企业、商业等部门。

农业成为高素质人才就业岗位,当农场主不仅需要高学历,而且还要考取资质。

美国从事农业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部门和在涉农企业、商业部门工作的职员大都具有硕士和学士以上文化程度。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稳定的就业岗位,为美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体系。

美国汉奇法作为摩里尔法的补充,规定在每个赠地大学要建立农业试验站,从事农业领域科技研究,为农民提供各种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从而保证了每州都有农业研究机构。

美国农业科研体系,主要由联邦农业部、州立赠地大学和私人企业的科研机构三个层次组成。

一是联邦农业部设有农业研究局,下设农业研究和实施中心,全国不仅设有8个农业科研中心,从事农业重大问题研究,而且分别在不同生态区设有地区农业研究站,其研究内容各有侧重。

二是州美国赠地大学,是各州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综合机构。

大学内设有农业实验站,校外按专业或区域划分设有实验农场,大学与所在州合作建立农业推广中心,指导每个县农业推广站。

三是美国有数百家从事农业研究的私人公司。

特别是大型种子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农业化学公司和食品公司大都设有研究中心、实验室或试验站,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农业新产品开发及商业化应用。

私人企业科研机构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对美国农业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个研究层次相互补充和完善,确保农业科研成果源源不断,推动商业化应用,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美国实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

美国农业部设有教育和经济办公室,主要是协调各州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关系以及涉农经济政策研究,负责对州赠地大学和研究机构下达科研及成果推广的专项经费。

各州赠地大学农学院(系)为农业教学、科研和推广的中心。

联邦农业部设有合作推广局,并与州赠地大学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机构,即州合作推广站,县设有农业推广中心。

其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各种培训,将农业科研成果和新技术迅速推广给农民。

州赠地大学农学院(系)教授必须兼有教学、科研和推广两至三个方面的工作,并作为考核、加薪和提职的重要依据。

在工作量分配上,一般为科研或推广与教学各占50%或75%与25%,有的三者比例为50%、25%和25%;只教学而不承担科研或推广工作的教授,获得晋升的机会特别少。

这种机制保证了把最新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推广给农民,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又能及时反馈给科研机构,彼此良性互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应得益于具有完备的农业教育基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体系。

1950-1987年,美国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了30%左右,但单产提高了1.98倍,总产量由1.3亿吨增加到约2.8亿吨,增长了112%。

目前,美国农业科技和科研成果转化对农业的贡献率分别接近80%和70%左右,科技进步成为美国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的真正发展动力;而强大完备的农业教育、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体系,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根本所在。

美国主要农产品单产居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生物技术产业引领世界潮流,转基因作物迅速发展,谷物、大豆、畜禽产品出口长期位居世界第一,无一不与其高速发展的科教体系相关联。

(六)实行产销联合经营,形成跨国贸易体系。

农业具有分布分散、经营主体众多、产品种类繁杂、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特点,美国以商业化经营为基础,联系所有相关环节,形成了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

概括起来,主要由各类公司、合同经营制联合企业和联合投资型合作社三种形式组成,并对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产资料服务类公司。

一般由工商或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兴办,规模较大,产供销一条龙,为工厂式的农业企业,是完全一体化垂直联合企业。

这类企业虽历史不长,数量也不多,但资本集中,高度垄断,拥有销售网络,或直接同农场主签订生产供应合同,近期对美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目前如美国的农业机械、化肥生产联合企业的经营规模占农业部门农机、化肥总量的近30%。

合同经营制联合企业。

这类企业是不完全的垂直一体化,实质为合同经营。

一般由工商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协作合同,将产供销联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近年来这种形式在畜禽业、果蔬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美近60%的蔬菜农场、1/3的果木农场都实行了合同制。

合同制主要是由预约单位提供种子、栽种、农艺和田间作业等技术帮助,在收获季节保证劳动力供应,甚至提供信贷保证等。

联合投资型合作社。

由农场主联合投资兴办的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没有农业外垄断资本的渗入。

大多是拥有众多的农场主或生产多种产品具有若干个生产线、快速冷冻、产品包装、运输工具和保鲜仓储的大型合作社。

合作社与农场主订立合同,规定各种条件和双方承担的义务,确定产品数量、质量、价格等;从农场主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营业开支,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农场贷款,以及帮助新农户生产经营等。

合作社在美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强大的跨国贸易网络。

美国农业从生产到销售、从国内到国外实行一体化经营,依靠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基础,构筑起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强大的跨国公司贸易控制网络。

全球约2万亿美元的农业食品贸易受控于10家跨国公司,其中6家是美国公司。

全球85%的谷物贸易由4-6家公司控制,83%的可可贸易由3家公司控制,55-60%的咖啡贸易由8家公司控制,发达国家90%的茶叶消费由7家公司控制,其中大多是美国与欧洲公司。

跨国性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垄断,正在向从生产到消费的多环节、多品种方向迅速延伸,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七)农业行业协会发达,促进发展作用明显。

完善的行业协会组织及各种联盟,是维护美国农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美国,不论行业大小都有相关的行业协会或联盟等,组织形式健全,功能完善。

大多是由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自愿基础上共同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民间机构。

主要任务是保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为协调政府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各种服务。

美国农业行业协会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维护会员利益。

协会主要通过利益机制,以发展业务来增强吸引力,将会员紧密联系在协会周围。

对内维护行业利益。

在美国行业的利益与新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密切相关,拥有众多会员行业协会有能力将行业的意见反映给立法机关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左右法律的制定和政策的取向,给行业带来实际利益。

对外保护行业利益。

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行业经济利益。

当进口商品对相关商品造成严重损害或形成威胁时,或者低价销售农产品损害到生产者利益时,协会便会对生产成本进行调查,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诉讼,协会采取联合行动,增强会员对抗反倾销能力。

同时协会代表行业提出报告,建议采取临时性的限制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提供优质服务。

协会主要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

一是开展劳务、技术、行业标准培训,并介绍业务动态和开展学术交流。

二是提供海外农产品市场服务,利用海外分支机构,推销本国产品,代表会员利益开展国际贸易,为本行业农产品争取驻在国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提供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迅速反馈给协会总部,据此确定年度种植计划并向会员下达订单。

有效协调机制。

为避免会员采用低价格战略竞争国际市场,从而遭到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协会通常采取最低限价的保护措施,不但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而且维护会员的基本经济利益。

协会始终坚持"价格统一"原则:

即同一地域根据关税水平实行统一销售价,从而消除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同时协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价格调整,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制定行业标准。

制定行业标准是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行业标准是规范会员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协会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最终质量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从产品的选种、栽培、跟踪、采摘、果品等级筛选、包装等实行一系列标准化生产过程,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八)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政府长期实行支持政策。

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美国长期以来将农业放在国际竞争的战略优先地位,通过政府补贴、贷款扶持、市场扩张、调节供应、支持生产、鼓励科技成果推广等政策,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实施保护。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安全与农村发展法案》进一步集中体现了美国农业政策,通过稳定农产品价格、扩大农业财政支出、增加对农户补贴等多方面措施,增强农业竞争力,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主要有:

生产经营支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多数农产品生产都给予支持,具体方式和程度随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是农业产品补贴。

法律规定了享受政府直接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的农产品,对没有列入法律规定的农产品,如果出现灾害等情况,也会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2007年新农业法案,规定未来5年农业补贴比上个5年年均增加92亿美元、高达572亿美元。

二是农业信贷优惠。

为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政府事先制定出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收获后按此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

在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高于支持价格时农场主出售农产品,再偿还贷款本息。

其贷款的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农业生产者从而以低成本得到获取高收益的机会。

即所谓"无追索权贷款"。

三是目标价格补贴。

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差价补贴。

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差额补贴,填补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从而保证了生产者的最低收入水平。

此时的目标价格,也就成为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

四是储存计划。

自1977年起,美国实行鼓励农产品储存政策,政府付给生产者一定储存费用,由其储存农产品并对谷物等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号令价格。

当农产品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号令价格时不再支付储存费用,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号令价格时农户必须出售其农产品,并归还无追索权贷款。

这项政策起到了缓解政府库存压力,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平抑物价等三方面作用。

五是生产控制。

采用诸如种植面积、限额生产及休耕补贴等多种办法,使其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水平,以减少政府的农业预算开支及保持国内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标。

进出口贸易支持政策。

美国农产品生产始终着眼于全球市场,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农业法案,要求农业部制订农产品外贸长期战略,明确出口增长目标,确保政府不同部门资源、项目和政策相互协调。

一是加强出口计划。

为鼓励美国农产品出口,政府制订一系列旨在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出口农产品价格补贴,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扩大出口需求计划,采用非价格手段开发国际农产品市场;为出口商提供信贷担保,增加农产品销售机会和扩大出口规模。

二是贸易控制计划。

为使美国农产品不受外国冲击,政府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进口限制免除条款,对农产品数量制定产地进口总量限制,控制外国农产品进入,达到保护市场对国内农产品需求的目的。

三是食品援助计划。

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美国长期以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援助,食品援助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食品短缺问题,食品援助极受欢迎;另一方面,美国农产品剩余矛盾也得到缓解,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农业、加强其国际政治地位的效果。

食品援助是美国国际交往屡试不爽的利器。

农业金融和保险政策。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和保险作为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农业的高度发达离不开农业金融和保险体系的支持。

一是完备的农业金融体制。

由政府主导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业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业商业性金融体系形成三位一体,多层次、全方位覆盖了整个美国农业领域。

通过政府补贴、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业贷款和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等渠道,为满足农业发展融通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美国农业保险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农作物保险业务,保障水平和农户参与率不断提高,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户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农业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理,政府对农业保险机构提供经营管理费和保费补贴,降低农户的投保费用。

1990年修订后的农业法律规定,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作物,在遇灾害时可获得较高的赔偿;即使没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遇灾害时也可获得按规定产量40%的赔偿。

目前,美国农作物保险种类已达100余种。

2000年,农作物承保面积占可保面积的76%,投保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5%。

1981-2000年,累计收取保费198亿美元,累计赔付为202亿美元,平均赔付率超过100%,可谓取之于农,又用之于农。

其他农业支持政策。

实施农业基础投入政策,包括草场资源保护、畜牧科技和农牧场的财政支持;提供收入支持政策,包括牛奶收入损失合同、牲畜补偿和家畜援助项目等;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对牛奶及其制品实行保护价格,用以补贴生产者成本;实施促销计划政策,在整体农产品出口促进计划之外,政府对畜牧产品出口制定了专门出口促进计划,包括市场准入、外国市场发展、奶制品出口激励计划等。

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美国国会先后通过若干法律,对垄断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将非股份制、非盈利性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来。

为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确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交易环境,为入市交易的经营者规定了经营行为标准,进而保证农产品运销加工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此外,政府努力提供多种服务。

美国农业部是联邦政府最大管理机构,它既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参加者,又是协调者。

作为参加者,通过科学研究和信息传播系统向农场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作为协调者,利用独特的地位与身份从总体上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二、美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东北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