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07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docx

最新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山

山东省莱芜二中

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模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数落(shǔ)传记(zhuán)多财善贾(gǔ)杳无音信(miǎo)

B.毗邻(pì)侍候(shì)前后相属(zhǔ)洁身自好(hnà)

C.便笺(jiān)静谧(mì)人才济济(jì)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徜徉(cháng)信手拈来(niān)稳操胜券(quàm)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标识宣泄不径而走蛛丝马迹

B.松弛追溯食不裹腹不落窠臼

C.精粹即使美仑美奂矫揉造作

D.重叠痉挛天翻地覆再接再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城的广场边,突然冒出许多地摊来,一溜儿排开的,全是首饰,镶了珠的手镯,挂着银铃铛的项链,有着美丽花纹的石头、牛角等。

B.“人生到处知何似”?

大半辈子过去了,到过不少地方,许多人事,回首已茫然,唯有当年那位房东,却是教人终生难忘。

C.还有一棵种在瓷瓶中的、不知树名的盆栽(中国叫盆景,多种于盆中,不知为何这株用瓶),想是日本人走时扔弃的,已在园中多年。

D.在这次画展上,舒明洗先生展出他二十幅瓷板画《水乡石桥》系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赵柯的定妆照有恰到好处的美,有些青涩,又带些害羞,更有些期望,与小乔的年

龄、心理相符。

B.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的门扇,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人,贵客莅临才开启。

C.雨中逛南山,游人热情倍增,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谈笑自若中感受生态文化、福寿文化和佛教文化,体验着别样的乐趣。

D.明代官员或百姓要在朝中求得一个职位或一份差使,盛行行贿请托,一旦出现肥缺,请托人如同过江之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七”纪念金币以大克重纯金制作,仅以2018套的发行量留世,给收藏者以10倍、100倍甚至50倍的升值空间。

B.当时房地产刚出现不理性的苗头,如果能按照各部委拟定的政策框架实施,也不至于如此严重的后果。

C.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众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焕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

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

观其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教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

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

“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

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来就应当受到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

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统一于某一宗教,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教道德系统;二是统一于某种意识形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一于宪政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

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而且在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邪恶的,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专制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

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

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

包括提倡儒家在内的任何药方,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6.不属于“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的原因的一项是()

A.“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

B.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家文化的伦理资源,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

C.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

D.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7.对“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不读“四书”,因而对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

B.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本来是任何公民都应当严格遵守的。

C.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奉行的是一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危害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观念。

D.当前的中国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从而导致道德水平普遍下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的绝大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B.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合而为一,共同诉诸人类共有的宗都感,因而深刻持久。

C.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从而形成了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

D.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依靠的就是统治者的支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

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

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

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

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

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

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

“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

“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

”陆贾曰:

“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

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

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

吕太后惭,不可以言。

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平原君辞曰:

“狱急,不敢见君。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

“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

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

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

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於帝?

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

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於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

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

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於诸吕至深,而卒不诛。

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

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

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

诸子及吏皆曰:

“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

”平原君曰:

“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遂自刭。

孝文帝闻而惜之,曰:

“吾无意杀之。

”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辟日阳侯欲知平原君知:

结交

B.往税凡五百金税:

关,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害:

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狱:

案子,案件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②余船以次俱进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②公为我献之

D.①用其成功出之,乃大惊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组是()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②行不苟合,义不敢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

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

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的母亲对儿子管教甚严,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

(5分)

译文:

(2)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回答问题。

(8分)

又寄升庵①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②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①升庵:

诗人黄峨的丈夫杨慎,他因直言进谏,被遣戍云南永昌县。

在两地分居期间,黄蛾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

②自是:

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答:

(2)结合诗歌第三、四句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无边落水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五、(12分)

16.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