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32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q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q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q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q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docx

《q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docx

qc

简介

QC可以是英文QUALITY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9000:

2005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同时也是QualityCenter的简称。

  “QC工具”是开展主题活动必要的手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QC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整理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提醒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而且大家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讨论修订。

一般适合于工作比较单一的情况,或特定的课题活动,并不是每个小课题都这样。

  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质量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QC的工作主要是产成品,原辅材料等的检验,QA是对整个公司的一个质量保证,包括成品,原辅料等的放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等。

在质量管理发展史上先出现了“QC”,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QC职能为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管控及制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其它部门。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

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

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编辑本段质量控制

介绍

  QC-QualityControl  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

QC

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名词  “作业技术”是控制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活动”则是人们对这些作业技术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运用,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前者偏重于方法、工具,后者偏重于活动过程。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以预防为主,管因素保结果,确保达到规定要求,实现经济效益。

  质量控制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将各种质量变异和波动减少到最小程度。

它贯穿于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

除了控制产品差异,质量控制部门还参与管理决策活动以确定质量水平。

  质量控制中的见证点和停止点  在国际上,质量控制对象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和监督控制要求不同,可以设置“见证点”或“停止点”。

“见证点”和“停止点”都是质量控制点,由于它们的重要性或其质量后果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它们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也不同。

编辑本段QC成功的条件

  ●企业最高主管的高度重视  ●要有专门的品质管制技术人员  ●要有全员的品质管制普及教育,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要有健全的品管组织

编辑本段QC的基本要素(4M1E)

  ●人力Man  ——员工是企业所有品质作业、活动的执行者。

  ●设备Machine  ——机器设备、工模夹具是生产现场的利刃。

  ●材料Material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品质问题往往是现场品质异常的主要原因。

  ●方法Method  ——企业文化、行事原则、技术手段、标准规范等等构成企业的Know-How,也是同行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环境Environment  ——外部竞争、生存环境;内部工作环境、工作现场及氛围。

编辑本段QC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以下是QC旧七大手法跟QC新七大手法的内容:

  QC旧七大手法:

  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

  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1]

见证点与停止点

  见证点  见证点的运作程序和监督要求如下:

  

(1)施工单位应在到达某个见证点之前的一定时间,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说明将到达该见证点准备施工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现场进行见证和监督。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2)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在“施工跟踪档案”上注明收到该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监理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见证。

监理人员应对见证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见证表上作详细记录后签字。

  (4)如果监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到场见证,施工单位可以认为已获监理工程师认可,有权进行该项施工。

  (5)如果监理人员在此之前已到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写在“施工跟踪档案”上,则施工单位应写明已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具体意见。

  停止点  停止点是重要性高于见证点的质量控制点,它通常是针对“特殊过程”或“特殊工艺”而言。

凡列为停止点的控制对象,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方派人对控制点实施监控,如果监理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应停止进入该控制点相应的工序,并按合同规定等待监理方,未经认可不能越过该点继续活动。

通常用书面形式批准其继续进行,但也可以按商定的授权制度批准其继续进行。

  见证点和停止点通常由工程承包单位在质量计划中明确,但施工单位应将施工计划和质量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如果监理工程对见证点和停止的设置有不同意见,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要求予以修改,再报监理工程审批后执行。

七大手法

  介绍  管新七大手法,也叫品管新七大工具,其作用主要是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与原来的“旧”品管七大手法相比,它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构成  一、QC七大手法由五图,一表一法组成:

五图:

柏拉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特性要因分析图(鱼骨图)  一表:

查检表(甘特图)  一法:

层别法  二、介绍简易七大手法:

  1.甘特图:

  用途  ①工作进度安排  ②查核工作进度  ③掌握现况  ④日常计划管理用  是一种最容易、最有效的一种进度自我管理。

  2.统计图(条形图):

  用途  ①异常数据一目了然。

  ②容易对照比较。

  ③易看出结论。

  应用最普通报章、杂志均可看到的图表。

  应用到层别法。

  3.推移图(趋势图):

  用途  ①数据对时间变化管理使用。

  ②可以把握现状、掌握问题点。

  ③效果、差异比较。

  了解数据差异最简单的方法,应用很广。

  次品率、推移图。

  4、流程图:

  用途  ①工作内容之表示。

  ②容易掌握工作站。

  ③教育、说明用。

  工作说明、内容之简易表示方法。

  5.圆图:

  用途  ①用以比较各部分构成比例。

  ②以时钟旋转方向由大到小排列,将圆分成若干个扇形。

  ③直截了当的描绘各项所占比例。

  用到层别法。

  工具  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

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

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新七种工具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

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手法   

(一)介绍旧七大手法:

  1、查检表(CHECKLIST)  用途  ①日常管理用  ②收集数据用  ③改善管理用  帮助每个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必要之数据收集  2、层别法:

  用途  ①应用层别法、找出数据差异因素而对症下药。

  ②以4M,每1M层别之。

  ⑴借用其他图形,本身无图形。

  ⑵由大到小排列。

  3、柏拉图(计数值统计):

  借用层别图。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后数据,必须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是时下不可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所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为柏拉图。

  定义:

  1)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后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借以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后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之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ABC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之控制。

)  3)又因图后排列是依大小顺序,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4)柏拉图制作说明:

  A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

  a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b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

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悉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析,分析出问题产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B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C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

  a各项目按出现数据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积数。

(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b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累计数之影响度。

  c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其他重要要因需提出。

  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  影响度(%)=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D记入图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a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

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

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b横轴与纵轴应做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E绘累计曲线:

  a点上累计不良数(或累计不良率)。

  b用折线连结。

  F绘累计比率:

  a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b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度)。

  c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度是否>80%或接近80%。

  J记入必要的事项:

  a标题(目的)。

  b数据收集期间。

  c数据合计(总检查、不良数、不良率…等)。

  d工程别。

  e作成者(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绘图注意事项:

  1)柏拉图之横轴是按项目别,依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之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

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良数,且所表示之间距离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

有时,改变层别或分类的方法,亦可使分类的项目减少。

通常,项目别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

  5)改善前后之比较时:

  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须一致,且刻度应相同,则更易于比较。

作图

  管制图  1.何为管制图:

  为使现场之品质状况达成吾人所谓之“管理”作业,一般均以侦测产品之  品质特性来替代“管理”作业是否正常,而品质特性是随着时间、各种状况有着高低的变化;那么到底高到何种程度或低至何种状况才算吾人所谓异常?

故设定一合理之高低界限,作为吾人探测现场制程状况是否在“管理”状态,即为管制图之基本根源。

  管制图是于1924年由美国品管大师休哈特博士所发明。

而主要主义即是【一种以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与依过去经验所研判之制程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较,而以时间顺序用图形表示者】。

  2.基本特性:

  一般管制图纵轴均设定为产品的品质特性,而以制程变化的数据为分度;横轴则为检测制品之群体代码或编号或年月日等,以时间别或制造先后别,依顺序将点绘于图上。

  在管制图上有三条笔直的横线,中间的一条为中心线(CenterLine,CL),一般以蓝色之实线绘制。

左上方的一条称为管制上限(UpperControlLimit,UCL),在下方的称为管制下限(LowerControlLimit,LCL),对上、下管制界限之绘制,则一般均用红色之虚线表现之,以表示可接受之变异范围;至于实际产品品质特性之点连线条则大都以黑色实线表现绘制之。

  3.管制图原理:

  1)品质变异之形成原因  一般在制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多么精密的设备,环境,其品质特性一定都会有变动,绝无法做完全一样的制品;而引起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偶然(机遇)原因,一种为异常(非机遇)原因。

  2)管制图界限之构成:

  管制图是以常分配中之三个标准差为理论依据,中心线为平均值,上、下管制界限以平均数加减三个标准差(±3σ)之值,以判断制程中是否有问题发生,此即休哈特博士所创之法。

  4.管制图种类:

  1)依数据性质分类:

  A计量值管制图:

所谓计量值系指管制图之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量测而得;如长度、重量、浓度等特性均为连续性者。

常用的有:

  a平均数与全距管制图(X(—)-RChart)  b平均数与标准差管制图(X(—)-σChart)  c中位数与全距管制图(X(~)-RChart)  d个别值与移动全距管制图(X-RmChart)  e最大值与最小值管制图(L-SChart)  B计数值管制图:

所谓计数值是指管制图之数据均属于单位计算数者而得;如不良数、缺点数等间断性数据均属之。

常用的有:

  a不良率管制图(PChart)  b不良数管制图(Pnchart,又称npchart或dchart)  c缺点数管制图(Cchart)  d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chart)  2)计数值与计量值管制图之应用比较  计量值  计数值  优点  1.甚灵敏,容易调查真因。

  2.可及时反应不良,使品质稳定。

  1.所须数据可用简单方法获得。

  2.对整体品质状况之了解较方便。

  缺点  1.抽样频度较高、费时麻烦。

  2.数据须测定,且再计算,须有训练之人方可胜任。

  3.无法寻得不良之真因。

  4.及时性不足,易延误时机。

  5.管制图之绘制:

  介绍:

计量值管制图(X-R)常用  1)先行收集100个以上数据,依测定之先后顺序排列之。

  2)以2~5个数据为一组(一般采4~5个),分成约20-25组。

  3)将各组数据记入数据表栏位内。

  4)计算各组之平均值X。

(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5)计算各组之全距R。

(最大值-最小值=R)  6)计算总平均X。

  X=(X1X2X3…Xk)/k=ξXi/k(k为组数)  7)计算全距之平均R:

  R=(R1R2R3…Rk)/k=ξRi/k  8)计算管制界限  X管制图:

中心线(CL)=X  管制上限(UCL)=XA2R  管制下限(LCL)=X-A2R  R管制图:

中心线(CL)=R  管制上限(UCL)=D4R  管制下限(LCL)=D3R  A2,D3,D4之值,随每组之样本数不同而有差异,但仍遵循三个标准差之原理,计算而得,今已被整理成常用系数表。

  9)绘制中心线及管制界限,并将各点点入图中。

  10)将各数据履历及特殊原因记入,以备查考、分析、判断。

  6.管制点之点绘制要领:

  1)各项工程名称、管制特性、测定单位、设备别、操作(测定)者、样本大小、材料别、环境变化…等任何变更资料应清楚填入,以便资料之分析整理。

  2)计量值变更管制图(X-R,X-R…等)其X管制图与R管制图的管制界限席宽度取法,一般原则以组之样本数(n)为参考,X管制图之单位分度约为R管制图之1/n倍。

  (纵轴管制界限宽度约20-30m/m;横轴各组间隔约2-5mm)  3)中心线(CL)以实线记入,管制界限则记入虚线;各线上须依线别分别记入CL、UCL、LCL、等符号。

  4)CL、UCL、LCL之数值位数计算比测定值多两位数即可。

  (各组数据之平均计算数则取比测定值多一位数)  5)点之绘制有[·]、[○]、[△]、[×]…等,最好由厂内统一规定。

  6)变管制图,二个管制图之绘制间隔最少距20mm以上,可行的话最好距30mm左右。

  7.管制图之判读:

  1)管制状态之判断(制程于稳定状态)  A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

  B少数点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

  C点子之分布与跳动呈随机状态,无规则可循。

  D无点子超出管制界限以外。

  2)可否延长管制限界限做为后续制程管制用之研判基准:

  A连续25点以上出现在管制界限线内时(机率为93.46%)。

  B连续35点中,出现在管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1点时。

  C连续100点中,出现在管制界限外点子不超出2点时。

  制程在满足上述条件时,虽可认为制程在管制状态而不予变动管制界限,但并非点子超出管制界限外亦可接受;这此超限之点子必有异常原因,故应追究调查原因并予以消除之。

  3)检定判读原则:

  A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非单纯之点。

  B点子之动向代表制程之变化;虽无异常之原因,各点子在界限内仍会有差异存在。

  C异常之一般检定原则:

  8.管制图使用之注意事项:

  1)管制图使用前,现场作业应予标准化作业完成。

  2)管制图使用前,应先决定管制项目,包括品质特性之选择与取样数量之决定。

  3)管制界限千万不可用规格值代替。

  4)管制图种类之遴选应配合管制项目之决定时搭配之。

  5)抽样方法以能取得合理样组为原则。

  6)点子超出界限或有不正常之状态,必须利用各种措施研究改善或配合统计方法,把异常原因找出,同时加以消除。

  7)X-R管制图里组的大小(n),一般采n=4-5最适合。

  8)R管制图没下限,系因R值是由同组数据之最大值减最小值而得,因之LCL取负值没有意义。

  9)制程管制做得不好,管制图形同虚设,要使管制图发挥效用,应使产品制程能力中之Cp值(制程精密度)大于1以上  散布图  一、定义  为了了解两种不同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而将此两种数据以有序成对数据的方式在查角坐标上点绘成图。

  二、作用  用来测试变数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所以它适用于科学实验和验证。

  三、做法:

  步骤一.明确对像,确认调查目标.  步骤二.收集资料/数据(要因与特性;要因与要因;特性与特性)  步骤三.分别找出两组数据之间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步骤四.绘纵轴和横轴,原因为“X”,结果为“Y”.  步骤五.将成对数据于图上打点,  步骤六.记入必要事项  ------标题  -----数据之测定日期、绘制日期、制造者  -----样本数  -----产品名、制程名  特性要因图  一、定义  特性要因图又叫”鱼骨头”,也叫因果分析图,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日本的品管权威人士石川馨博士,所以它也叫“石川图”。

它是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的图.  二、作用:

  特性要因图是一种追溯原因的方法,主要用于异常分析、成本分析、研究事物、现场或军事上。

可以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原因明朗化,从而便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

可全员参与,以便集中、统一整理。

其用途可依目的分类:

  1.改善分析用:

以品质改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

  2.管理用:

发生抱怨、不良品或异常时,作为寻找原因,采取消除措施用。

  3.制定标准用:

为制定或修改作业方式、管理点、管理方法等的作业标准  4.品质管制导入及教育用:

导入品质管制,全员参与讨论时,用特性要因图整理问题,作为新进人员的教育,工作说明时用。

  5.特性要因图可以配合柏拉图、直方图、管制图连串起来活用。

  三、做法:

  1.脑力激荡  2.找准主题并提出为什么(WHY)  3.评介(重要、次要、无关)  4.分类(4M)  5.绘制“鱼骨头”  6、再补充要因  四、要素分析  做“鱼骨头”可以运用4M1W手法。

何为4M1W呢?

  即:

  4M1W  作业者-----Member  方法-----Method为什么------Why  材料-----Material  机器-----Machine  制作特性要因图,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因果关系。

抓重点、抓要因,要有中要因---分类的项目(结果),小要因---问题点(原因)。

  找原因要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运用脑力激荡。

尽量无遗漏的调查原因,发现原因较少时,要检查是否有遗漏。

  找出原因后,要分清楚原因大小、重要程度、需要解决的先后顺序等。

  五、注意事项  1.、特性(即主题)以标明“什么”、“为什么”较容易激发联想。

  2.、要实事求事。

  3.、尽量多的收集意见  4.、对过去的资料多加利用。

  5.、无因果关系,不需采用。

  6.、对原因要深入分析。

  7.、层别、主次地区分。

  8.、要标明做图者姓名、部门、作成日期等。

  六、“鱼骨头”与柏拉图和系统图的关系。

  建立柏拉图须先以层别建立要求目的的统计表。

建立柏拉图的目的主要是能从图表上掌握影响全局的重要少数项目,如果再利用特性要因图针对这些项目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采取改善对策,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得多。

所以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系统图为梯形图,“鱼骨头”可解析成系统图。

  柏拉图  一、定义:

  以项目别分类数据(如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位置等),而按其大小排列的图称为柏拉图。

它是在1897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VilfredoPareto)提出。

当时他在研究财富不均的现象,他在对意大利财富的分配调查中发现少数人掌握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