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228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环流指数88项.docx

大气环流指数88项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

1.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NorthernHemisphere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

球面面积:

地球表面上,网格点代表的实际面积,下同。

2.北非副高面积指数(NorthAfrican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副高面积指数。

3.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

4.印度副高面积指数(Indian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印度副高面积指数。

5.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80°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6.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Ea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7.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美副高面积指数。

8.北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Atlantic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5°W-25°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

9.南海副高面积指数(SouthChinaSea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00°E-12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南海副高面积指数。

10.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NorthAmerican-Atlantic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20°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

11.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PacificSubtropicalHighArea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15°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12.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NorthernHemisphere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

13.北非副高强度指数(NorthAfrican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非副高强度指数。

14.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指数。

15.印度副高强度指数(Indian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印度副高强度指数。

16.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80°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

17.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Ea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

18.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W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美副高强度指数。

19.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Atlantic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5°W-25°W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

20.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outhChinaSea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00°E-120°E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南海副高强度指数。

21.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American-NorthAtlantic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20°W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

22.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PacificSubtropicalHighIntensity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15°W范围≥5880位势米(gpm)的区域内,格点位势高度与5870位势米(gpm)之差乘以格点面积的累积值,为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

23.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ernHemisphere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4.北非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African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非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5.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6.印度副高脊线位置指数(Indian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印度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7.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5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8.东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Ea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东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29.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30.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Atlantic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5°W-2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31.南海副高脊线位置指数(SouthChinaSea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00°E-12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南海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32.北美-北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American-NorthAtlantic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20°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美-北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33.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PacificSubtropicalHighRidge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1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中心(即纬向风

=0、且

>0)位置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

34.北半球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ernHemisphere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半球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35.北非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African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非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36.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37.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Indian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38.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5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39.东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Ea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东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0.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American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1.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Atlantic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55°W-2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2.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SouthChinaSea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00°E-120°E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3.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American-Atlantic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20°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4.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PacificSubtropicalHighNorthernBoundaryPosi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15°W区域内,逐条经线上副热带高压北侧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所在纬度的平均值,为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45.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指数(WesternPacificSubTropicalHighWesternRidgePoint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90°E-180°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等值线最西端位置所在经度,称为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指数。

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siaPolarVortexArea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60°E-150°E区域内,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表1)以北所包围的扇形面积,为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表1500hPa层各月北半球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dagp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高线

548

552

552

552

560

568

572

572

568

564

556

552

该极涡面积指数可利用球面积公式计算如下:

=

其中,λ2和λ1分别为两经度值(单位:

弧度),ϕ为极涡南界的纬度,R为地球半径(其值取6378km)。

47.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PacificPolarVortexArea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150°E-120°W区域内,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以北所包围的扇形面积,为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48.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NorthAmericanPolarVortexArea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120°W-30°W区域内,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以北所包围的扇形面积,为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49.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tlantic-EuropeanPolarVortexArea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30°W-60°E区域内,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以北所包围的扇形面积,为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50.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NorthernHemispherePolarVortexArea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0°-360°区域内,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以北所包围的面积,为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51.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siaPolarVortexIntensityIndex)

北半球60°E-150°E区域内,由500hPa等压面与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中表1)所在的等高面之间的空气总质量,为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该极涡强度指数用下述公式计算:

其中,ρ为大气密度,R为地球半径,∆ϕ和∆λ分别为500hPa月高度平均图上相邻格点的纬度差和经度差,取经度格距为10度,纬度格距为5度,H0为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位势高度值,Hij为在特征等高线以北格点上的位势高度值。

ρR2可视为常数,为计算方便,取值为0.1。

52.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acificPolarVortexIntensityIndex)

北半球150°E-120°W区域内,由500hPa等压面与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中表1)所在的等高面之间的空气总质量,为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51.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53.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NorthAmericanPolarVortexIntensityIndex)

北半球120°W-30°W区域内,由500hPa等压面与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中表1)所在的等高面之间的空气总质量,为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51.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54.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tlantic-EuropeanPolarVortexIntensityIndex)

北半球30°W-60°E区域内,由500hPa等压面与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中表1)所在的等高面之间的空气总质量,为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51.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55.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NorthernHemispherePolarVortexIntensityIndex)

北半球0°-360°区域内,由500hPa等压面与极涡南界特征等高线(参考“46.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中表1)所在的等高面之间的空气总质量,为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可参考“51.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

56.北半球极涡中心经向位置指数(NorthernHemispherePolarVortexCentralLongitude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地区选取位势高度最低的一个低涡中心的经度位置,为北半球极涡中心经向位置指数。

取极涡中心附近最小的一个网格点上的高度值表示极涡中心强度。

当出现两个低中心值相同时,则选取中心闭合圈范围相对大及最小值点数多的低涡中心。

如两个低涡范围也大致相当时,则选取中心位置偏南的低涡中心。

57.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指数(NorthernHemispherePolarVortexCentralLatitudeIndex)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地区选取位势高度最低的一个低涡中心的纬度位置,为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指数。

极涡中心附近最小的一个网格点上的高度值表示极涡中心强度。

当出现两个低中心值相同时,则选取中心闭合圈范围相对大及最小值点数多的低涡中心。

如两个低涡范围也大致相当时,则选取中心位置偏南的低涡中心。

58.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NorthernHemispherePolarVortexCentralIntensityIndex)

根据所确定的“56.北半球极涡中心经向位置指数”和“57.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指数”,极涡中心附近最小的一个网格点上的高度值,为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

59.欧亚纬向环流指数(EurasianZonalCirculationIndex)

500hPa高度场,45°N-65°N、0°-150°E区域内,以30个经度为间隔划分为5个区,分别按照公式

(1)计算纬向指数

,然后计算5个区的平均纬向指数,为欧亚纬向环流指数。

(1)

其中,

表示计算

的纬度范围,

分别是在

两个纬圈上的高度值,

为分别在

纬圈上均匀取点的高度值的数量。

60.欧亚经向环流指数(EurasianMer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