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08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docx

中国区域地质复习题

1.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

一、阶梯状地形:

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1.第一台阶:

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第二台阶:

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

3.第三台阶:

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和渤海、黄海、东海浅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地;

4.第四台阶:

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绳海槽等,海深在2000米以下。

二、以贺兰山、龙门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

1.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主,夹持着近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反差强烈;

2.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北东-北北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地相间排列,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三、三条东西向山脉分隔了四大水系

1.阴山-燕山山脉;秦岭-昆仑山脉;南岭山脉。

2.松花江、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分水岭。

2.我国地球物理场特征与什么背景因素有关?

1.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与地形呈镜象反映;

2.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东部与地幔隆起有关,西部与活动断裂有关;

3.地震活动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地震带分布受活动断裂与基底性质制约;

4.地应力场图反映我国周边的构造环境

3.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什么?

1.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地台、蒙古-额霍茨克构造带,印度地台、喜马拉雅构造带,西太平洋构造带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俱在;

2.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3.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华夏大陆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4.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4我国构造演化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

一、太古宙-新元古宙

1.太古宙-古元古宙陆核-中朝板块基底

2.新元古宙Rodinia超大陆形成

二、新元古宙-印支期陆块飘移-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

三、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东部拉张陷落,地壳减薄;西部挤压隆升,地壳增厚。

5.太古宙典型岩石组合

1.太古代地壳

(1)高级变质岩组合

高级变质岩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组成,曾遭受一次或多次麻粒岩相或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以含紫苏辉石为特点。

由于重结晶作用和强烈变形,这类岩石组合中几乎找不到原生结构的残迹。

(2)花岗岩-绿岩组合

主要是镁铁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通常呈极不规则的线状陡倾向形条带,位于占优势的花岗质岩石中,其长度可达数百公里,一般已变质成绿片岩相。

  原生的结构、构造还能保留下来。

完整的绿岩带层序由下部超镁铁质、中部钙碱性火山岩和上部沉积岩等三部分组成,普遍具旋回性。

大洋环境

裂谷或边缘盆地环境

(3)克拉通盆地(变质极浅的表生碎屑沉积)

2.绿岩带成因模式

6吕梁运动:

发生于古元古代期的一场造就华北地台基底的重要运动,又是一场不均一的运动,地台基底形成的早晚和不均一性,决定了盖层发育阶段活动与稳定性的差异的运动。

7华北地台的演化特征(基底~盖层~活化)

华北地台大地构造演化

1.早前寒武纪(太古代-古元古代)

 基底形成演化阶段(Ap-m陆核孕育阶段;An初始克拉通化;Pt1结晶基底形成);

2.晚前寒武纪(中—新元古代)—三叠纪

-地台稳定发展阶段(Pt2-3大陆裂陷阶段;Pz稳定盖层沉积阶段);

3.中-新生代:

主要是侏罗纪——新生代

-陆内构造阶段(或“地台活化”阶段/西太平洋构造带活动阶段)

8华北地台基底形成与演化?

1.古陆核形成迁西期(Ae-Ap)

经历了3.2-3.0Ga迁西运动、鞍山运动,并伴随大规模钠质花岗岩(奥长花岗岩)侵入,在冀东、辽北形成一些以绿岩-花岗岩地体为核心的古陆核。

2.华北地台基底雏形形成阜平期(Am)

经历了2.9-2.8Ga阜平运动(全球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钾质花岗岩侵入,把孤立的古陆核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太古宙克拉通,使冀鲁与鄂尔多斯陆核联成一体,奠定了华北地台的基底的雏形。

3.中太古宙克拉通分裂,新太古宙裂陷槽、裂谷出现五台期(An)

经历了2.6-2.5Ga的五台运动引起了这些断槽内强烈的线性褶皱与变质并伴随钾质花岗岩侵入,使地壳增厚,稳定区进一步扩大,活动带逐渐缩小.

4.华北地台基底形成吕梁期Pt1

经历了1.9-1.8Ga为主幕的吕梁(中条)运动引起区域变质与钾质花岗岩侵入最终形成了华北地台的基底,奠定了中元古宙以后的沉积基础。

乔秀夫教授根据多种标志提出1.9-1.84Ga做为吕梁运动的时限,而且在空间上北早南晚,而华北南部豫西的西洋河群的变质年龄全都在1.78Ga,说明华北地台基底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由活动向稳定逐步转化的过程,即当时北方已进入稳定发展时,地台南部还受到吕梁运动余波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与岩浆侵入。

因此,吕梁运动既是一场造就华北地台基底的重要运动,又是一场不均一的运动,地台基底形成的早晚和不均一性,决定了盖层发育阶段活动与稳定性的差异。

 

9扬子地台演化的重要构造运动和关键地质事件

代表古陆核形成的龙川运动。

代表基底形成的四堡运动、晋宁运动(雪峰运动)。

代表扬子板块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的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并且板内开始褶皱。

晚古生代东吴运动引起川西(扬子地台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喷发。

印支运动使扬子板块周围碰撞带形成,板内褶皱广泛形成。

燕山运动将扬子板块带入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期。

10广西运动

广西运动代表在华南普遍存在的泥盆系与其下伏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所指示的一次构造运动。

通常认为,广西运动体现了加里东运动在华南的响应和具体表现,对华南大陆的演化和再造具有深远的影响。

 

11东吴运动

 东吴运动是引发华南二叠系海水进退、沉积旋回、岩相变化、生物变革及火山活动的一次地壳运动。

诸多证据表明东吴运动是存在的,位于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龙潭组与堰桥组、吴家坪组与茅口组之间,以假整合、整合或不整合而显现其不平衡性。

12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基本特征

一、秦祁昆阿造山系:

早古生代,南昆仑早古生代的万宝沟群、纳赤台群及晚古生代的布青山群,是洋壳俯冲消减过程的增生楔杂岩。

北昆仑为前锋弧。

北昆仑前锋弧以北,祁曼塔格、阿尔金、祁连山等地的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界地质历史,存在了多岛弧、弧后海底扩张、洋盆错列相间的时空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弧后盆地萎缩、俯冲消亡和弧-弧碰撞、弧-陆碰撞的构造过程记录。

受原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双重制约,其古构造格局与受控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双向俯冲的东南亚多岛弧盆系相类似。

  碰撞之后该区大部分地区于泥盆纪转化为陆地。

石炭-二叠纪时期在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裂陷或裂谷盆地。

晚古生代末-三叠纪东昆仑带受控于洋壳俯冲消减的陆缘弧造山岩浆弧。

印支运动结束洋陆演化。

二、羌塘-三江造山系:

唐古拉-他念他翁残余弧是晚古生代的前锋弧。

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在昆仑、北羌塘南缘、杂多-类乌齐、江达-德钦发育陆缘火山弧或火山岛链。

不同性质的岛弧控制不同成矿类型,消减板片的差异俯冲,导致南段中甸弧发育斑岩铜矿;斑岩铜矿应发育在多期侵位的中酸性斑岩体的酸性岩相内。

三、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

冈瓦纳型地块特征:

基底形成于泛非期(泛非运动),晚石炭-早二叠世具有冰川和冷水型动植物群:

含砾板岩.舌羊齿.冷水型动物

13.在全球大陆中,中国大陆有何特征?

中国陆块有哪些类型?

并逐一举例说明区别它们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何时期以何种增生机制形成古亚洲大陆?

中国大陆有何特征?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地台、蒙古-额霍茨克构造带,印度地台、喜马拉雅构造带,西太平洋构造带之间的“复式陆块区”。

中国陆块有哪些类型?

并逐一举例说明区别它们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1地台如华北地台,显生宙以前已成为陆壳的构造稳定区

2褶皱带如滇藏褶皱系一定时期曾经是被拉开的陆间洋盆或洋槽,包含着大陆边缘及其间的洋壳,当洋盆、洋槽闭合,陆-陆碰撞就形成了褶皱带(造山带)。

何时期以何种增生机制形成古亚洲大陆?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华夏大陆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14.简述中国I级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划分及基本特征。

中国I级构造单元的大地构造划分主要以地台和褶皱带划分

一、中国的地台(古板块)

1.华北(中朝)地台

1900-1800Ma吕梁运动形成基底,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

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非常稳定,统一升降。

下古生界以海相为主;大部分地区缺失上奥陶-下石炭统(O3-C1);上古生界-三叠系从海陆交互相到陆相。

2.扬子地台

850-800Ma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并基本为海相地层,但内部的活动性较大,裂陷槽发育。

震旦系有冰碛岩;上、下二叠统之间(东吴运动)西南部有峨眉山玄武岩。

3.塔里木地台

850-800Ma塔里木运动(相当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二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三叠纪-新生代发育为中-新生代盆地。

古生代期间其特征与扬子地台类似,也发育震旦系的冰碛岩和东吴期的玄武岩,很可能与柴达木,阿拉善共同组成西域地台(西北地台)。

4.南海-印支地台

包括印支,南海,海南岛南,东海陆架,台湾,大部沉没在海域的前寒武纪地台(消失的大陆),陆地仅存于闽浙的华夏地块。

5.印度地台北缘

雅鲁藏布江以南,高喜马拉雅带。

中寒武-渐新统都是一套浅海相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盖层,因为它发育C3-P1冰水堆积,舌羊齿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冈瓦纳大陆。

二、中国的褶皱带(造山带)

1、天山-兴蒙褶皱带

它是塔里木-华北地台以北,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带弧型褶皱带的一部分,主要是海西-印支褶皱带。

它包含了自北向南发展的西伯利亚地台南部陆缘带和自南向北发展的塔里木,华北北部陆缘带,二者之间是一条从南天山-西拉木伦河-延边的对接缝合线,保持了残留洋壳,标志着古亚洲洋的闭合。

2、秦-(祁)-昆褶皱带

它是界于我国北部塔里木、华北地台与南部扬子地台之间的海西-印支褶皱带,尤其是印支期南北大陆聚合的褶皱造山带。

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

3、华南褶皱带

这是扬子地台与南海-印支地台之间的加里东褶皱带。

4、滇藏褶皱带

这是昆仑山以南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它是印支期以来,冈瓦纳裂解陆块逐次向北拼合碰撞形成的褶皱带,其中包含着多个南来的拼贴微陆块(弧地块),如羌塘,拉萨地块等,也是我国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最发育的地区。

5、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由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自侏罗纪出现的NNE向横跨近EW向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它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晚中生代为安底斯型陆缘,形成巨大规模的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带;新生代由于边缘海的拉开,开始变为岛弧型陆缘带,它们的影响自东向西逐渐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