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84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docx

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剖析

2012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10’×6)

1、简述最低限价的含义及其影响。

答:

(1)最低限价的含义: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2)最低限价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用下图表示:

该图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

开始时市场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

以后,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0,由图中可见,最低限价P0大于均衡价格Pe,且在最低限价P0水平,市场供给量Q2大于市场需求量Q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或者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该产品的数量控制在Qe,除了农产品的支持价格以外,政府也会采取一些其他办法来扶植农业的发展。

2、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

(1)占优策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而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下面将分别举例说明:

在图(a)中,当乙选择合作策略时,甲若选择合作策略,得10分;甲若选择不合作策略,可得12分。

于是,甲肯定选择不合作策略(因为12>10)。

当乙选择不合作策略时,甲若选择合作策略,得6分;甲若选择不合作策略,可得8分。

于是,甲肯定选择不合作策略(因为8>6)。

即不管乙采取合作策略还是不合作策略,甲都会采取不合作策略。

于是我们说不合作策略是甲的占有均衡。

同理可得,不管甲选择合作策略还是不合作策略,乙都会选择不合作策略,因此不合作策略是乙的占优策略。

由参与者甲、乙双方的占优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不合作,不合作),即博弈中的占优策略均衡。

在图(b)中,对于甲的选择策略而言,当乙选择合作时,甲会选择合作,因为7>6;当乙选择不合作时,甲会选择不合作,因为8>3。

显然,甲没有占优策略,甲的最优策略随乙的策略的变化而变化。

类似的,对于乙的选择策略而言,当甲选择合作时,乙会选择合作,因为10>8;当甲选择不合作时,乙也会选择不合作,因为9>5。

显然,乙也没有占优策略,乙的最优策略随甲的策略的变化而变化。

尽管如此,在以上博弈中,对于(合作,合作)策略而言,只要甲选择了合作,乙就不会改变合作的选择;同样,只要乙选择了合作,甲就不会改变合作的选择。

因此策略组合(合作,合作)也达到了一种均衡的状况。

我们称这种均衡为纳什均衡。

(2)占有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区别:

1)由以上分析可知,占有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博弈均衡概念。

占有均衡概念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决策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

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策略也是最优的。

2)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

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在上面的例子中,图(a)的博弈均衡既是占有均衡又是纳什均衡。

图(b)中的两组均衡的策略组合都是纳什均衡,但都不是占优策略均衡

3、说明为什么边际转换率不等于边际替换率时,没有达到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

答:

(1)假设经济中只生产并消费两种产品X和Y。

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

,产出Y的变动量为

,它们的比率

衡量1单位X商品转化为1单位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定义为边际转换率MRT,亦即MRT=

边际替代率MRS定义如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设商品X的变动量为

,商品Y的变动量为

,则

(2)如果边际转换率不等于边际替代率,则此时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举例证明如下:

假定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2,边际替代率MRS=1,即边际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MRT=2意味着生产者通过减少1单位X的生产可以增加2单位的Y。

MRS=1意味着消费者愿意通过减少1单位X的消费来增加1单位Y的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减少生产1单位X,就能多生产出2单位的Y。

从多增加的2个单位Y中拿出1个单位给消费者即可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1单位Y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

同理可以分析边际转换率小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

(3)以上分析就说明了如果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则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仍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4、请画图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经济学含义。

答:

根据IS-LM模型推导,如图所示。

图(a)为IS-LM,图(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P1)与IS相交于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图(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D1点。

现假设P由P1下降为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LM(P2)的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E2点,又可在图(b)中找到D2点。

D2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对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图(b)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5、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

答:

(1)按照新古典经济模型,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而这种冲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的。

(2)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

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货币冲击首先影响到一般价格水平,经纪人得到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这种变化不是相对价格变化而是总需求变化,在这段时期里货币冲击的确能够影响产出。

但是理性预期的经济当事人能够利用有关货币政策规则的知识,很快形成对未来价格的正确预期,纠正错误的产量决策,使社会总产量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这就是说,只要货币当局的政策具有系统性,它就不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途径。

如果要长期影响产量,货币当局只能随机改变货币政策,不让经济当事人掌握其规律,其代价是产出的剧烈波动。

上述政策含义可以进一步用下图来加以说明。

在上图中,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0、总供给曲线SRAS0和LRAS三条线的交点。

在A点,价格水平P0被完全预见到,产出和就业在其长期均衡的水平上。

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发生变动。

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AD9向右移到AD1的效果被总供给曲线从SRAS0到SRAS1的向左移动所抵消。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A点直接移动到C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第一,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第二,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6、简述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西姆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答:

诺贝尔奖题具有时效性,同学们只要关注下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够了。

二、计算题(15’×2)

1、已知消费者对商品X,Y的总效用函数为U=2XY,现X和Y的价格都为4,消费者总收入为1440元。

问:

(1)均衡消费量和效用

(2)若X价格升为9元,求此时的均衡消费量和效用

(3)X价格上升为9元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各为多少?

解:

(1)有题可知:

该消费者的预算线为:

4X+4Y=1440

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可知:

X=Y

解得:

X=Y=180,此时的总效用为U=2XY=2×180×180=64800

(2)若X的价格上升为9元,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可知:

9X=4Y

又因为新的预算线为9X+4Y=1440

可得:

X=80Y=180,此时的总效用U=2XY=2×80×180=28800

(3)用补偿预算线提出收入效用的影响,可得:

,2XY=64800得出:

X=120

所以,当X的价格上升为9元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为180-120=60,所带来的收入效用为120-80=40.

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的经济体中,Y是收入,消费函数为C=1000+0.8Y,投资I=1000,(单位:

10亿元)。

问:

(1)求均衡收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求社会的非自愿存货。

并回答收入会如何变动?

并解释收入变化的原因。

(3)投资乘数是多少?

(4)若投资增加400,问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解:

(1)由Y=C+I可知:

Y=1000+0.8Y+1000,解得Y=10000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由于此时的均衡收入是10000,因此社会的非自愿存货为12000—10000=2000.这个时候的收入会下降,这是因为当存在非意愿投资时,企业要削减生产,从而使得供需平衡。

(3)投资乘数k=

=5

(4)由于k=5,所以当投资增加400时,相应增加的均衡收入是2000.

三、论述题

1、用图说明完全垄断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22’)

答:

(1)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固定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如图a所示。

由SMC与MR的交点E可得到均衡产量Q1和均衡价格P1,在短期均衡点E上,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为FQ1,平均成本为GQ1,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垄断厂商获得利润,总利润量相当于图中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P1HGF。

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0,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图a只是获得最大利润的一种情况,利润为0与最小亏损的分析参考上述分析。

由此可得,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

(2)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即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垄断行业排除了其他厂商进入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获得利润,那么,他的利润在长期内不会因为新的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垄断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保持利润的。

图中,在市场需求状况和厂商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先假定垄断厂商出于短期生产,尤其要注意的是,其生产规模是给定的,以SAC0曲线和SMC0曲线所代表,于是,根据MR=SMC0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厂商将短期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调整为Q0和P0,并由此获得的短期利润相当于面积P0ABC,下面,再假定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垄断厂商首先根据MR=LMC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长期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分别为Q*和P*,然后,垄断厂商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以SAC*曲线和SMC*曲线所表示),来生产长期均衡产量Q*,由此,垄断厂商获得的长期利润相当于图中的面积P*DE0F,显然,由于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而在短期只能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生产,所以,垄断厂商的长期利润总是大于短期利润,此外,在垄断市场上,即使是长期,也总是假定不可能有新厂商加入,因而垄断厂商可以长期保持其高额的垄断利润。

由此可得,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LMC=SMC,且利润大于0.

2、在汇率和利率由市场供求自发形成的情况下,请论证增加财政赤字会“人为”地使得本币升值。

(18’)

答:

(1)汇率由市场供给自发形成意味着该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利率由市场自发形成意味着资本完全流动,即BP曲线为一条处于国际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线。

财政赤字增加意味着该国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扩张,如下图所示:

假定经济最初处于A点,此时,如果政府增加政府购买(财政赤字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IS曲线的移动使经济在A’点达到内部均衡。

但国际部门的收支在A’

点处于盈余状态(A’在BP曲线的上方)。

但在A’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平,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即说明在汇率和利率由市场自行调节时,财政赤字的增加会“人为”地使人民币升值。

四、案例分析(20’)

中小企业目前面临严重的生存困难,2008年是融资难,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是用工荒,而今年则是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如果对中小企业来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2011年则是中小企业最纠结的一年。

请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小企业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

(1)2008年中小企业融资难使得企业生产所必须的资本要素短缺,影响企业的产出。

假设生产只需要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则生产函数的定义为F=f(K,L)。

在资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用劳动替代资本。

但是由于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企业用于替代1单位资本所需的劳动逐渐增多。

由于企业对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市场需求不变,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低,甚至变为0,越来越多的企业失去生存空间,不得不停产。

(2)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

市场需求严重萎缩。

中国是严重依赖出口带动国内生产的国家。

而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2009年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经济,使得国外市场的需求急剧减少,我国出口锐减。

在国内需求不旺盛的条件下,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不能很快转型,陷入困境。

(3)2010年用工荒给中小企业造成困境的原因与融资难相似,只不过用工荒是劳动要素供给的短缺。

同时在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依然困难,在既不能贷款购买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又不能雇佣到足够的劳动力的情况下,企业生产举步维艰。

(4)2011年,国内利率居高不下,在贷款难的前提下又增加了贷款的成本;工资法的颁布使得企业雇佣农民工的成本打打增加:

国外需求开始恢复,但由于工资法的实施,中国失去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国外外国开始将加工贸易转至东南亚等国;国内房价高涨,消费者都在储蓄买房,需求增长遥遥无期。

(5)政策建议:

1)专门建立给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机制,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限制;2)设立最低工资法的实施机制:

规定产值在一定数额以上的企业必须实施最低工资法;在此数额以上则可以不实施。

这样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同时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3)采取有效的住房政策,降低房价,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