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8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一、诗歌鉴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 “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 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垂钓碧溪上”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

“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

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②戴复古:

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

(1)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2)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分析】

(1)“小桃无主自开花”:

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

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

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反衬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凄凉,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战争的厌恶。

故答案为:

⑴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⑵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对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时要整体感悟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环境等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掩

冬蛰

虫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旷达                                  

B. 旷课                                  

C. 空旷                                  

D. 旷日持久

(4)“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______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

(1)遮;zhé;yǒng

(2)昭唤;召唤

(3)C

(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分析】

(1)“遮”不要写成“庶”,“蛰”不要读成zhí,“蛹”不要读成tǒng。

(2)“召唤”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召”指呼唤,用言语叫人来。

(3)“旷场”指空阔的广场,“旷”的意思是空阔。

A项,“旷达”指开朗,豁达。

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旷:

开朗,心境阔大;B项,“旷课”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

旷:

荒废;耽误;C项,“空旷”指空荡荡的,视野开阔,无阻挡物。

旷:

空阔;D项,“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

旷:

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

故选C。

(4)由“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等句子可知,描绘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

⑴遮;zhé;yǒng

⑵昭唤;召唤

⑶ C

⑷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

(1)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

(2)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诗人在困苦失意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解析】【分析】

(1)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

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故答案为:

⑴运用典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怅惘之情;

⑵这两句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

这是在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诗人在困苦失意中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⑵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

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

(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早”字来写。

“雾浓”“鸡未唱”“马频嘶”“树色遥藏”“泉声暗傍”都是因为“早”。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也都是写“早”。

(2)“如珪”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还很明亮。

诗人早起“独”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故答案为:

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⑵比喻。

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②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

通作“行”。

一桁,一带、一列。

②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

野草。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②“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③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④“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⑤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2)“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⑤正确。

(2)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解析】【分析】⑴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①正确;②错误,词人没有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只是写出自己的凄凉处境;③只有无奈和悔恨,没有不甘;④词人的心境始终是愁苦悲伤,没有随之变得明净、开阔;⑤正确。

⑵“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故答案为:

⑴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⑤正确。

⑵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

(1)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2)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握。

本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写景,表现了江水上涨,几与岸平,风势正好,船帆鼓起的画面。

再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显然第一幅图与诗中画面相吻合。

⑵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案为:

⑴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⑵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

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

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诗歌鉴赏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③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④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

①风标:

风度、品格。

②丹砂:

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

③鸬鹚(lúcí):

水鸟,俗称鱼鹰。

④唳(lì):

(鹤、鸿雁等)鸣叫。

(1)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两句作简要赏析。

(2)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解析】【分析】

(1)。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的意思是: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

由此可知,这是用了反衬的写法,突出了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意思是:

对风鸣叫想的究竟是什么呢?

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

故答案为:

⑴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和作者写作背景理解。

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你根据对本诗的理解,为本诗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中“残”字妙在何处。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相思。

理由:

本诗主要表现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故可拟题为“相思”。

(2)“残”字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

(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象征对爱人的真挚情感;借助“丝”与“思念”的“思”谐音,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4)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解析】【分析】

(1)可以从诗歌内容或诗歌的主旨这两个角度拟写标题,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据此可给这首诗拟写一个题目为:

相思。

(2)“残”,伤害。

这里指凋零。

“百花残”,意思是百花凋零。

“百花凋残”表示已经是暮春时节, 结合前一句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诗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3)“蜡炬”和“春蚕”相对,“成灰”和“到死”相对,“泪始干”和“丝方尽”相对,因此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4)尾联。

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据此可知,这两句话表达的感情是:

 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故答案为:

⑴相思。

理由:

本诗主要表现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故可拟题为“相思”。

⑵“残”字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

⑶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象征对爱人的真挚情感;借助“丝”与“思念”的“思”谐音,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⑷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诗歌拟写标题的能力。

诗歌标题的作用有:

①概括诗歌主要内容;②作诗歌线索;③作者诗歌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诗的诗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

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拟题皆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

修辞手法包括: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

答题的一般形式是:

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0.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诗歌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