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5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卷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江西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宇,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蜷伏甲醛怙恶不悛B.酗酒畏葸旭日嘘寒问暖

c.纰漏毗邻譬如匹夫之勇D.不啻鞭笞踟躇持之以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殄灭蛰伏口讷声名鹊起B.稗官尺牍佝偻竭泽而鱼

c.发轫惶悚凑和恣意妄为D.松弛亲睐岑寂义愤填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3)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日前该B.捐赠目前该

C.馈赠目前本D.捐赠日前本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

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

“《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

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

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

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尤米。

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咱淡的红光,微生物

一般都会发出淡淡的蓝光或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

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

一娄是被动

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尤,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

目前还足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

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

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

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

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紊酶的基因。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了。

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低而后者能级很高。

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当能量以先于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

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给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

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

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

在萤火虫体内,ATP(三磷腺峻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生氧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予产生,从而发出光束。

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

不过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抉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6.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电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田而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很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

反之亦然。

D.萤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侯。

随意抽书一快,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溃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予时映帘窥佘,得间始进,曰:

“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

内予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蜱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串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仑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予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

“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雕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遂笑应之曰:

“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泉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

不戴帽子。

②刘伶断饮:

刘伶戒酒。

《晋书·刘伶传》蚁,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

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

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

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

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

获取。

(1)纤纤擢索手,——。

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2)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料得年年肠断处,——,——。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问、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

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

”说完,就在闽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

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0l

便是:

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蔚平穗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

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

在这样豪华慷慨的赠予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予。

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

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大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

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

“呀!

”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

他用扫帚扫院子。

结果扫起丁一堆落叶。

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

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飘出一股佛家思绪。

这思绪带昔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盘的香味,醒人鼻脑。

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

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放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

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十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

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

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

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

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令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咸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

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

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

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T%——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4分)。

答:

——

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6分)

答:

——

18.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6分)

①童话

答:

——

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

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5分)

答:

——。

六、(12分)

20.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4分)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

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

地上的狮、虎,——

21.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

(不超过35个字)(4分)

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手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

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

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全出现不同的结果。

22:

给“写得好”加上—定的上下文,使它分ZDJ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

(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

例:

表达的是“赞扬”:

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

——

(2)表达的是“威胁”:

——

七、[60分)

2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

有趣的

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全减肥:

控制食物的植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

减肥之后,

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江西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2.A3.B4.A5.D

二、(9分,每小题3分)

6.D7.C8.D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10.C11.B12.B

四、(21分1

13.(9分)译文

(1)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

背。

14.(6分)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5.(6分)

(1)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月夜/短松冈

五、(21分)

16.(4分)

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

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

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17.(6分)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

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

作铺垫。

18.(6分)

(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2)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

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19.(5分)

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

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六、(D分)

助.(4分)

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

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21。

(4分)。

“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

22。

(4分)

示例:

(¨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看不懂。

(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

“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

七、(60分)

13.答案略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湖北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

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

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

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杂糅黯然失色不径而走既往不咎

B.熟稔戛然而止偃旗息鼓待价而沽

C.糟践不落窠臼沤心沥血变本加厉

D.荣膺为虎作伥豆蔻年华直接了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C.由于我国的国际影响和汉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D.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唐先生教宋词,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

把词“吟”一遍:

“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

真好!

”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

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

)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深海呼吸

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

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

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

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

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

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

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

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7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是,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次,下降了64%。

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3次。

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

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肮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

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

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机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

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

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

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

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行血液。

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6.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

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水压下变形后可迅速恢复。

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

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

7.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

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

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

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储存于肌肉中。

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

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

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

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

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