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835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修复的.docx

高低压加热器安装作业指导书修复的

 

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作业指导书

版本号:

1.0

状态:

执行

编号:

T320-HZTB--013

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B标段

#2机组高、低压加热器安装

作业指导书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工程部:

日期

质保部:

日期

安环部:

日期

批准:

日期

 

 

#2机组高、低压加热器安装

作业指导书

编号:

T320-HZTB--013

版本号:

1.0

状态:

执行

1.目的

2.适用范围

3.编制依据

4.作业项目概述

5.作业准备

6.作业条件

7.作业顺序

8.作业方法

9.质量工艺及计量要求

10.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1.附录

 

文件修改记录:

版本号

修改说明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目的

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高压加热器的吊装工作,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指导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2机组高、低压加热器的吊装和安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2机组#1、#2、#3高压加热器和#5、#6低压加热器的吊装和安装。

3.编制依据

3.1.《汽机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安徽电建二公司贺州项目部汽机分公司

3.2.《汽机房辅助设备安装图》40-F5091S-J0301中南电力设计院

3.3.《高、低压加热器设备图纸》(制造厂提供)

3.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

汽轮发电机组DL/T5210.3—2009

3.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DL5009.2-2002。

3.6.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2010)1020号

3.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4.作业项目概述

4.1.工程概况

华润贺州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2机组设计6台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和四台低压加热器。

#1A、#1B高加净重85.2t,#5低加净重35.6t,布置在除氧间17.00m层;#2A、#2B高加净重75t,#6低加净重38t,布置在除氧间8.60m层;#3A、#3B高加净重57.9t,布置在除氧间25.00m层。

#1、#2、#3高加和#5、#6低加均采用M18000、CC1000履带吊双机抬吊穿入除氧间滑道上,之后用两只5t链条葫芦将高加托运至安装基础附近,再用千斤顶将高加顶起,拆除滑道最后将高加降下就位至安装位置。

5.作业准备

5.1.施工人员配置(人员组织机构图见附录)

施工负责人

1人

技术员

1人

质检员

1人

安全员

1人

安装工

12人

起重工

4人

电焊工

3人

操作工

2人

架子工

4人

合计

29人

●应办理安全作业票,由汽机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施工人员熟知高加吊装程序和质量标准,掌握高加吊装步骤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全员签字认可。

●特殊工种施工人员(起重工、操作工、电焊工、火焊工、电工)须持证上岗。

5.2.机械配置

CC1000履带吊

1台

M18000履带吊

1台

4×200t千斤顶

1套

5t卷扬机

1台

电、火焊工具

各2台

直流电焊机

1-2台

3.6kg锤子

1把

扳手

10件套

φ67钢丝绳

1对

25t卸扣

4只

ØM18000履带吊工况:

主臂长度67.1米,主臂最大角度87°;副臂长度51.8米;工作半径46米,额定起重量为50t。

ØCC1000履带吊工况:

主臂长度54米,轨距7.25m,工作半径10米,额定起重量为102t。

Ø施工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

Ø钢丝绳、卸扣等电动工器具应经严格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3.测量器具配置

50m钢卷尺

2把

5m钢卷尺

2把

30mm铁水平尺

4把

塞尺

2把

30m水平管

1根

●计量器具必须经校验合格并报审,并贴好合格证及校验日期。

5.4.施工场地准备

5.4.1.设备材料堆场清理干净,无积水,运输道路畅通。

5.4.2.除氧间8.600m~25.00m层B、C排杂物清理完毕。

5.4.3.M18000履带吊和CC1000履带吊活动区域路基平整。

5.4.3.1.以扩建端A、B排和#20轴线为基准,清理出一块场地,作为设备停放和吊车停置、行走场地。

(详见M18000、CC1000履带吊平面布置图)

5.4.3.2.拆除吊装区域内影响M18000履带吊和CC1000履带吊停置、行走的障碍物。

5.4.3.3.设备停放及履带吊行走场地要求平整坚实,满足M18000和CC1000接地比压要求。

5.4.4.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照明。

5.4.5.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5.4.6.通讯联络需保持通畅。

5.5.文件资料

5.5.1.施工有关的技术资料及图纸到齐,能够满足高加安装需要。

5.5.2.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完毕,开工报告及相关作业票已经审核通过。

5.6.质量策划

5.6.1.设备到现场后按设备开箱检查程序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上报。

5.6.2.每道工序应经相关人员验收确认,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5.6.3.施工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5.6.4.施工班组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交给施工负责人。

技术人员认真收集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归档,施工完毕后,技术人员及时报验。

5.7.计划安装工期

5.7.1.高加拖运滑道制作安装8天(一层高加安装所需天数)

5.7.2.高加吊装3天

5.7.3.高加拖运3天

5.7.4.临时设施拆除2天

6.开工条件

6.1.施工所需通道已完善。

6.2.施工区域安全设施齐全,符合要求。

6.3.汽机房内照明充足,电源负荷满足安装要求。

6.4.现场消防设施配备充足。

6.5.人员资质和数量满足作业要求。

6.6.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措施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装工艺要求及危险源预控和环境保护措施。

6.7.所有参加作业的特殊工种人员(电焊工、火焊工、起重工、操作工、电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效合格证上岗。

6.8.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施工人员,应达到三级安全教育合格标准。

6.9.高空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应符合登高作业条件。

6.10.安装指导说明书及施工图纸已齐全。

6.11.作业指导书已编制并经审核通过;开工报告已经审核通过。

7.作业顺序(见附录)

8.作业方法

8.1.施工准备

8.1.1.技术准备,吊装方案的设计与施工作业文件的编写完毕并批准。

8.1.2.高加开箱清点,外观检查箱壁应平整,无显著凹凸现象,无划痕和机械损伤,加强筋焊接牢固,附件应齐全,壳体上所有接口、规格、位置应正确。

(设备在安装前,必须按本规范的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损坏或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检查。

对于设备制造缺陷,应联系制造厂研究处理。

由于制造质量问题致使安装质量达不到本篇规范的规定时,应由施工单位、制造单位、建设或使用单位共同协商,另行确定安装质量标准后施工,设备检查和缺陷处理应有记录和签证。

8.1.3.基础检查处理

8.1.3.1.检查设备基础的质量、无裂纹等缺陷,地脚螺栓预留孔位置应正确,基础上的油漆、油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8.1.3.2.基础的控制线(纵横中心线、标高线)应完整、清晰、规范。

纵横中心轴线允许偏差±10mm,基础标高±10mm,并做好记录。

8.1.4.滑道制作安装

8.1.4.1.#1、#2、#3高加布置在除氧间17.00、8.60和25.00米层,#5、#6低加布置在除氧间17.00和8.600米层;拖运滑道承重梁选用型号为60的H型钢,两侧用S=20mm钢板进行加固,并由滑道梁、水平支撑、连接槽钢等组成,滑道中心间距1800mm,滑道中心距B排3200mm。

8.1.4.2.滑道安装完毕后在滑道上平面焊接[300槽钢,作为重物移运器的导向。

8.1.4.3.滑道制造完毕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2.设备安装

8.2.1.设备吊装

8.2.2.

设备吊装顺序:

8.6米层#2A#2B#6低加;17米层#1A#1B#5低加;25米层#3A#3B

8.2.2.1.#1高加吊装

●#1高加钢丝绳配置及吊点见附图

●M18000主臂长度67.1米,主臂最大角度87°;副臂长度51.8米;工作半径46米,额定起重量为50t。

●CC1000工况为:

54米杆,轨距7.25米,工作半径10米,额定起重量102t。

●履带吊行走及停放位置铺设路基板。

M18000履带吊用1根6×37+1-170、Φ67mm×40m的钢丝绳空绕一圈分两股起吊#1高加;CC1000履带吊用1根6×37+1-170、Φ67mm×40m的钢丝绳空绕一圈分两股起吊#1高加。

(吊点位置见右图)

●将#1高加吊起离地100mm时悬停5分钟,检查起重机械性能及钢丝绳,待确定后方可吊装。

●M18000履带吊和CC1000履带吊缓慢同步抬升#1高加直至#1高加下底面高度高于高加滑道上平面,此时CC1000履带吊向固定端方向前行,M18000履带吊可适当变负荷辅助,将#1A高加送进滑道约2m。

●M18000松钩,此时用事先准备好的5t卷扬机分两股挂在高加事先安装的吊耳上,与CC1000履带吊配合将其拉至高加基础后CC1000履带吊松钩。

●高加拖运器具选用两只5t链条葫芦。

8.2.2.2.#2高加吊装

●#2高加钢丝绳配置及吊点见附图

●M18000主臂长度67.1米,主臂最大角度87°;副臂长度51.8米;工作半径46米,额定起重量为50t。

●CC1000工况为,54米杆,轨距7.25米,工作半径10米,额定起重量102t。

●#2高加吊装过程参照#1高加吊装

8.2.2.3.#3高加吊装

●#3高加钢丝绳配置及吊点见附图

●M18000主臂长度67.1米,主臂最大角度87°;副臂长度51.8米;工作半径46米,额定起重量为50t。

●CC1000工况为,54米杆,轨距7.25米,工作半径10米,额定起重量102t。

●#3高加吊装过程参照#1高加吊装

8.3.重量分析(#1、#2、#3高加和#5、#6低加中#1高加最重,以#1A高加为例):

本体自重:

87.2t

M18000大钩重量:

1.8t

CC1000大钩重量:

3t

吊索重量:

1.53t(单根重)

8.4.M18000履带吊和CC1000履带吊负荷校核

8.4.1.M18000履带吊和CC1000双机抬吊工况:

设起吊时M18000负荷F1距离重心a1,CC1000负荷F2距离重心a2。

则:

F1×a1=F2×a2;F1+F2=87.2t

选择a1=4.08m、a2=2.5m则F1=32.37t、F2=52.83t

M18000履带吊F1/=F1+G吊勾重量+G钢丝绳重量=32.37+1.8+1.53=35.7t

CC1000履带吊F2/=F1+G吊勾重量+G钢丝绳重量=52.83+3+1.53=57.36

8.5.起吊钢丝绳受力分析:

钢丝绳选用Φ67mm6×37+1-170

其破断拉力为Fp=231.63t

单根钢丝绳受力计算:

F=57.36/2×1.02=29.25

安全系数K=6FMAX=F×K=29.25×6=175.5t

FMAX

8.6.高加拖运牵引力计算

#1高加本体重量为87.2t,重物移运器最大摩擦系数取f=0.04,载荷系数K=1.2

牵引拉力:

F=G*f*K=87.2×0.04×1.2=4.1856

#1高加拖运器具选用1台5t卷扬机可满足要求。

8.7.强度计算

8.7.1.高加拖运过程中支座受力

8.7.1.1.拖运过程中,高加在滑道上时:

#1高加承重支座受力为:

341kN、531kN;#2高加承重支座受力为:

470kN、280kN;#3高加承重支座受力为:

221kN、358kN。

8.7.1.2.滑道强度计算(60型钢)

8.7.1.3.

滑道最大承重量为拖运过程中#1高加扩建端支座作用力,即531kN,每根滑道承重531/2=265.5kN,计算按照270kN计算。

●梁的静力计算概况

1、单跨梁型式:

简支梁

2、荷载受力型式:

见右图

3、计算模型基本参数:

L=4m

4、集中力:

标准值Pk=Pg+Pq270kN

设计值Pd=Pg*γG=270*1.2=324kN

●选择受荷截面

1、截面类型:

H型钢:

600*300*14*20

2、截面特性:

Ix=121448.53cm4Wx=4048.28cm3Sx=2288.8cm3G=155.74kg/m翼缘厚度tf=20mm腹板厚度tw=14mm

●相关参数

1、材质:

Q235

2、x轴塑性发展系数γx:

1.05

3、梁的挠度控制[v]:

L/500

●内力计算结果

1、支座反力RA=RB

2、支座反力RB=Pd/2=162Kn

3、最大弯矩Mmax=Pd*L/4=324Kn•m

●强度及刚度验算结果

1、弯曲正应力σmax=Mmax/(γx*Wx)=76.22N/mm2

2、A处剪应力τA=RA*Sx/(Ix*tw)=21.81N/mm2

3、B处剪应力τB=RB*Sx/(Ix*tw)=21.81N/mm2

4、最大挠度fmax=Pk*L^3/48*1/(E*I)=1.44mm

5、相对挠度v=fmax/L=1/2779.8

弯曲正应力σmax=76.22N/mm2<抗弯设计值f:

205N/mm2ok!

支座最大剪应力τmax=21.81N/mm2<抗剪设计值fv:

125N/mm2ok!

跨中挠度相对值v=L/2779.87<挠度控制值[v]:

L/500ok!

验算通过!

●#2高加、#3高加和#5、#6低加用同样滑道强度符合要求。

9.质量工艺及计量要求

9.1.质量工艺要求

9.1.1.质量记录

9.1.2.质量检验计划表(见附录)

9.1.3.施工技术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及时。

施工技术样表(见附录)

9.1.4.加热器安装完毕后,应符合设计图纸,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国家和部颁施工技术规范,工艺导则及技术文件要求。

9.1.5.高压加热器安全阀门经生产厂家做过冷态动作调整合格后出厂,有生产厂家提供安全阀调整试验报告及质量合格证明。

9.1.6.加热器安装完毕后,按设计院设计图纸为准,纵横中心线误差不大于10mm。

9.1.7.加热器安装完毕后,以设计图纸为准,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9.1.8.加热器安装见《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标准》汽机篇机8-3-3。

9.1.9.设备检查见《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标准》汽机篇机8-3-1,机8-3-2。

10.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0.1.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控制

10.1.1.在高加安装过程中存在触电伤人、起重伤人等伤人以及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中可能出现高处落物、高处坠落等不安全因素,我们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0.1.2.起重吊装作业

10.1.2.1.双机抬吊内容:

●办理相关安全作业票

●负荷分配检查

●起重指挥协调

10.1.2.2.不安全行为:

操作人员精神不集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使用不合格吊具。

10.1.2.3.不安全状态:

吊具损坏;吊物滑落;机械损坏。

10.1.2.4.可能导致的事故:

钢丝绳断裂伤人、吊件滑落伤人、机械毁坏。

10.1.2.5.预控措施

●钢丝绳、链条葫芦、卸卡等起重工具在使用前认真检查确认:

钢丝绳绳扣可靠,无严重磨损现象;链条葫芦无严重锈蚀、无裂纹、无打滑现象,开口销完整,吊钩无裂纹、无变形;卸卡丝扣良好,表面无裂纹。

●起吊物应绑扎牢固。

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得偏拉斜吊。

落钩时应防止由于吊物局部着地而引起吊绳偏斜。

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起重机严禁同时操作三个动作。

●起重作业区域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或通过;起吊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在起重机伸臂及吊物下方逗留或通过。

●起重机吊运重物时应走吊物通道,严禁从人员的头顶上方越过。

●吊起的重物必须在空中作短时间停留时,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均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起吊重物时,吊臂及吊物上严禁有人或浮置物。

●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起重机各机构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精力集中,未经指挥人员许可,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操作人员应按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

如指挥信号不清或将引起事故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并立即通知指挥人员。

操作人员对任何人发出的危险信号均必须听从。

●指挥人员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准确。

●多人绑扎同一负载时,应做好呼唤应答,确认绑扎无误后,方可由指挥人员负责指挥起吊。

10.1.3.高处作业及交叉作业

10.1.3.1.不安全状态:

安全防护不全;平台搭设不合理;交叉作业;高处行走;现场环境复杂;带病作业等。

10.1.3.2.不安全行为:

习惯性违章,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精力不集中;不走安全通道。

10.1.3.3.可能导致的事故:

坠落、落物伤人。

10.1.3.4.预控措施

●除氧间8.6m、17m、25m层两侧平台(B、C排)必须设置防护栏杆,8.6m、17m、25m层平台的孔洞必须封盖牢固,施工人员严禁私自移动孔洞盖板。

●高处作业的平台、走道、斜道等应装设由上而下两道防护栏杆(上栏杆高1.05-1.2m,下道栏杆高0.5-0.6m)并设防护网。

当高处行走区域不能够装设防护栏杆时,应设置1.05m高的安全水平扶绳,且每隔两米设置一个固定支撑点。

●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凡参加高处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经医生诊断患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水平活动在以垂直为中心的1.5m半径范围内作业时必须使用速差自控器;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

●高处作业地点、各平台、走道及脚手架上不得堆放超过允许载荷的物件,施工用料随用随吊,废料及杂物及时清理干净。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或孔洞的边缘,不得站在栏杆外作业。

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

●施工中应尽量减少立体交叉作业。

必须交叉作业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应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措施。

●交叉作业场所通道应保持畅通;有危险的出入口处应设围栏或悬挂警示标志。

●隔离层、孔洞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任意拆除;必须拆除时,应征得项目部和原搭设单位的同意,并采取临时的安全施工措施,作业完毕后立即恢复原状并经原搭设单位验收;严禁乱动非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及安全设施。

●交叉作业时,工具、材料、边角余料等严禁上下抛掷,应用工具袋或吊笼等吊运,严禁在吊物下方接料或逗留。

10.1.4.焊接切割作业

10.1.4.1.不安全状态:

电焊机未接地;带电外露部分未有防护罩;作业场地有易燃易爆物品;氧、乙炔瓶无防震圈、间距不够或漏气、有明火;氧、乙炔瓶内未留余气;表计不合格。

10.1.4.2.不安全行为:

未戴防紫外线眼镜或面罩;氧、乙炔瓶摆放不符合要求;皮管和表接头处漏气,皮管老化;氧、乙炔瓶混装运输、混处一室;使用未脱脂氧气阀门、表计,用割具照明;直接将带气源的割具放入工具箱内;在小雨中进行电焊作业。

10.1.4.3.可能导致的事故:

触电、电弧灼伤、火灾、爆炸。

10.1.4.4.预控措施

●电焊设备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且接地良好,并定期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检验。

●电焊设备的传动和带电外露部分必须设保护罩。

●氧、乙炔瓶应有防震圈,瓶距保持在8m以上,距明火10m以上。

●严禁使用不合格表计、焊割工具和已老化的皮管,作业时应拧紧表接头并用喉箍扎紧皮管等接头,杜绝漏气。

●每项作业结束,必须关闭气源、拆除焊具、割具,冷却后放入工具箱内。

●严禁用割具照明。

●高处进行焊接、切割应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防止火花飞溅。

10.1.5.施工用电

10.1.5.1.不安全状态:

三级盘内未装漏电保护器;导体裸露、接地、接零有缺陷;开关老化;电源线绝缘老化;电源线布置零乱;一闸多机;金属容器内工作未使用安全电压进行照明。

10.1.5.2.不安全行为:

过负荷运行;误操作;三相不平衡(多台焊机接线);先开用电设备,后送电;作业停止未断电源;电源线直接挂在开关上;非电工操作。

10.1.5.3.可能导致的事故:

触电、人员伤亡、火灾、电弧烧伤、爆炸。

10.1.5.4.预控措施

●三级盘柜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检查。

●所有用电设施必须做到导体不得有裸露,且接地、接零良好。

●及时更换已老化的线路、开关等。

●多台焊机接线必须保证线路的三相平衡。

●送电前应先关闭用电设备,送电后逐一开启。

●检修、安装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且挂有人作业警示牌。

●现场施工用电必须有专业电工操作。

●施工完毕后及时切断电源。

●使用36V以下照明电源进行照明。

10.1.6.使用电动工具作业

10.1.6.1.不安全状态:

无防护罩;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电源线破损。

10.1.6.2.不安全行为:

操作人员不使用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损坏;使用不合格砂轮片。

10.1.6.3.可能导致的事故:

触电、飞溅伤人、断指、划伤。

10.1.6.4.预控措施

●拖线盘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且接地良好,并定期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进行检验。

●角向砂轮机防护罩必须完好。

●更换砂轮片、修理、检查、调整或清扫时必须停机且切断电源。

●施工人员应戴防护眼镜和防尘口罩。

●在切割作业时,砂轮机不得倾斜。

10.2.文明施工

10.2.1.吊装工具及高加运输框架及时回收,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洁。

10.2.2.做好成品保护,严禁在墙壁柱头涂抹。

10.2.3.加强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

10.2.4.坚持日常文明施工检查,严格执行文明施工奖惩条例。

10.3.其他注意事项

10.3.1.高、低加吊装前办理安全作业票。

10.3.2.在高、低加吊装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吊装方案,如有特殊情况需进行调时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

10.3.3.在高、低加吊装过程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

10.3.4.在高、低加吊装过程中,吊装区域用警戒绳进行隔离,非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吊装区域。

11.附录

11.1.附录一:

高、低加安装流程图

11.2.附录二:

测量过程控制计划

11.3.附录三:

测量要求、计量要求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