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972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8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

初中化学推断题与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一.填空题(共1小题)

1.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属于单质,

D、E、F属于氧化物.B供给动植物呼吸;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G俗称纯碱;H和I能发生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E的化学式.

(2)E→H的反应能(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解答题(共29小题)

2.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均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甲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乙俗称消石灰.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乙在农业上的一种常见用途:

.

(2)①若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丁的化学式为.

②若丁是侯氏制碱法中制得的“碱”,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写出②中的丁转化为①中的丙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

A﹣I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纯净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参与转化的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省略.A常温下为液态,A→B放出大量的热;B、C为碱,A、H、I为氧化物,E、F、G为单质.

(1)A的化学式为.

(2)E→F、F→G的基本反应类型均为.

(3)写出I的一种用途.

(4)写出符合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F的俗称是.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④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有A、B、C、D、E、F、G、H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G的组成元素相同,A中只含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1:

16,F为紫红色.八种物质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F、G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F,G.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从微观解释D与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6.如图中的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A的饱和溶液加热后会变浑浊,B、C是氧化物;E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E、G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C的化学式

(2)在B和C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

(3)写出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G的一种用途.

7.如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C是氧化物,C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

8;G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H中不含氧元素,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H的名称是.

(2)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该基本反应类型是.

(4)写出G与F反应的现象.

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F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B、C、D是氧化物且D为黑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D和F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G→E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9.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与E、C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E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一种气体单质,C是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E的化学式是.

(2)写出①B→A的化学方程式;

②生物体内发生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

10.A~F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F是氧化物,其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

4.

(1)写出B的化学式;E的化学式.

(2)请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11.A、B、C、D、E、F、G、H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它们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B、C是气体,且B是单质;E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H的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

(1)A的化学式是,反应①属于反应;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A~H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有种.

1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

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②的现象:

.

13.如图中A、B、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A、B、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B、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将B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B.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65.3%.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丙的化学式;A的化学式

(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

(3)写出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A、B、C、D、E、F、G、H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它们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气体,且B是单质,E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G是一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建筑材料.C、D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生成A和B.

(1)B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A~H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有种;

(4)检验物质C存在的方法是:

.

15.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含C的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E是最常用的溶剂,F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

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2)D→C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A转化为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②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D的溶液中会变成红色

③F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

④C和F都属于盐.

16.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图1流程进行: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步骤Ⅰ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B.步骤Ⅱ、Ⅲ、Ⅳ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Ⅴ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该流程中采取的一种降低成本且减少污染的措施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碱式碳酸镁晶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式碳酸镁晶体可以表示为xMgCO3•yMg(OH)2•zH2O;②Mg(OH)2、MgCO3受热均能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物质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和吸收均进行完全.

装置C的质量装置D的质量

步骤③292.4g198.2g

步骤⑥296.9g207.0g

【进行实验】取23.3g碱式碳酸镁晶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打开活塞K,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右表).

④关闭活塞K,点燃酒精灯,使碱式碳酸镁晶体完全分解.

⑤停止加热,同时打开活塞K,通入空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数据见表).

【实验分析】

①装置A的作用为,装置D的作用为.

②反应后,装置B中的剩余固体是,质量为g.

③该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yMg(OH)2•zH2O]中,x:

y:

z=(写最简整数比).

17.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写化学式),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一定含有的离子(写离子符号)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

废液中含有(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

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溶液逐渐由无色变蓝绿色,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结论与反思】猜想(填“1”或“2”或“3”)正确.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B.只有O2C.只有CO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19.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

烧,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容易锈蚀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锈蚀除了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有关.

(3)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Ⅱ.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固体完全溶解,

      该固体样品中含有Na2O2,其质量为      g.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      .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实验和计算分析,该固体样品中所含物质有.

【拓展应用】过氧化钠(Na2O2)是供氧设备中常用的供氧剂.若将15.6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理论上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0.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2CuO+H2O+CO2↑;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③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Cu2O(氧化亚铜,红色固体)、铜.

【实验验证】

验证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可选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2)甲同学将装置按(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3)B装置中粉末完全变黑后,乙同学为确认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而不是碳粉,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黑色粉末均为氧化铜

      

【拓展探究】

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B装置(包括其中药品),探究CO还原CuO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过程

打开K,缓缓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加热.当黑色固体全部变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实验数据

反应前反应后

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铜粉末的总质量为62.0g玻璃管和内盛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61.7g

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3)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红色固体粉末为(写名称).

(4)表达交流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B.先通入一会CO再加热是为了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C.装置图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

D.排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中性.

21.某兴趣小组对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探究.

I.定性探究

实验一:

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鸡蛋壳中含钙元素.

【实验步骤和现象】取一些鸡蛋壳予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写出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二:

做无壳鸡蛋

【实验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

将一个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量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最后变成无壳鸡蛋.

【解释与交流】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多次的原因

Ⅱ.定量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做如下实验.取用2.00g鸡蛋壳样品,把20.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00g1.50g

第二次加入5.00g1.00g

第三次加入5.00g0.50g

第四次加入5.00g0.30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次样品中主要成分已完全反应.

(2)求鸡蛋壳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上述实验所得滤液中加30.00g水,加入g氢氧化钙能使溶液pH等于7.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体积为(保留一位小数).

22.“白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是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铁皮镀锌层的厚度,查阅了资料,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A.锌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溶液反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aOH+2H2O=Na2[Zn(OH)4]+H2↑

B.ZnCl2、FeCl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Zn(OH)2和Fe(OH)2.

C.Zn(OH)2既可以溶于酸也可以溶于碱,Fe(OH)2则只能溶于酸.

【问题讨论】在铁皮表面镀锌是为了.(填字母)

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

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

【设计实验】

(1)甲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将镀锌铁皮浸泡在盐酸中,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测量因产生气体而形成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如图1).但是乙同学回顾起上课时老师演示的“用足量盐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马上对甲同学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异议,乙同学的理由是.该实验中锌镀层已完全反应的标志是.

(2)乙同学拟通过称量镀锌铁皮和氧化铁的质量,计算锌皮的厚度.方案如图所示:

步骤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3)丙同学拟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某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装置如图2所示.

Ⅰ.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仪器A中盛放的是镀锌铁皮,仪器B中最好盛放.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C.浓盐酸D.稀硫酸

Ⅱ.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

Ⅲ.检查气密性后,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量气管中的液面位置;②待A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③由B向A中滴加足量某溶液;④上下移动量气管,使干燥管和量气管中液面相平.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

Ⅳ.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

23.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贫血患者补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糖衣片中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2)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先失去结晶水,高温继续分解产生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

(3)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乙烯(C2H4)等.

(4)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样品按图1装置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关系图.

【数据分析】

(1)图1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填化学式,下同);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

(2)T4℃时,硫酸亚铁晶体经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色固体是;

(3)兴趣小组的同学从理论上分析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写出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请根据上述实验及图2中有关数据计算FeS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讨论】

(1)反应完全后仍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值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硫酸亚铁糖衣片的糖衣除了用于包装药物外,还可能具有的作用是.

2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因发现烧杯底部有固体未溶解,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溶解后剩余固体为变质后的难溶性物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小华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进行猜想】猜想一:

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OH)2;

猜想二:

熟石灰样品成分是CaCO3;

猜想三:

你认为熟石灰样品成分还可能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小烧杯中的物质进行      (填操作名称),得到固体和液体.猜想三正确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加入适量      溶液;溶液变红

③向①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拓展与应用】

(1)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举一例)等也具有这样的性质,认识到这两种物质都应保存.

(2)小明想测定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0.5g样品,加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实验室用pH试纸和配制好的10%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g02.53.656

样品的pH121172

①当pH=2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②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