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678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docx

高考378山西省名校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

2016年高考(378)山西省名校2016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

山西省名校2016届高三年级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

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

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

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

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考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

少孤,兄弟皆早亡,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曰:

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刺史和演辟为主簿。

王浚领州,治中从事,忌而不能任。

石勒既克蓟城,问枣嵩曰:

幽州人士,谁最可者?

嵩曰:

燕国刘翰,德素长者。

北平阳裕,干事之才。

勒曰:

若如君言,王公何以不任?

嵩曰:

王公由不能任,所以为明公擒也。

勒方任之,裕乃微服潜遁。

时鲜卑单于段眷为晋骠骑大将军、辽西公,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

段辽与皝相攻,裕谏曰:

臣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辽不从。

出为燕郡太守。

石季龙克令支,裕以郡降,拜北平太守,征为尚书左丞。

裕以左丞领征东麻秋司马。

秋败,裕为军人所执,将诣皝。

皝素闻裕名,即命释其囚,拜郎中令,迁大将军左司马。

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皆豫其谋,皝甚器重之。

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阖,皆裕之规模。

裕虽仕皝日近,宠秩在旧人之右,性谦恭清俭,刚简慈笃,虽历居朝端,若布衣之士。

士大夫流亡羁绝者,莫不经营收葬,存恤孤遗,士无贤不肖皆倾身待之,是以所在推仰。

初,范阳卢谌每称之曰:

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

及死,皝甚悼之,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阳裕传》,有删改)

4.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B.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C.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D.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生蒙息肩之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

古代设有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C.左,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

左有卑下之意,如左迁指降职。

D.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

如韩愈《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曰事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裕出身悲苦,才干得到叔父认可。

他小时候命运悲惨,他的叔父认为他将来会成为栋梁之材。

事实证明,他的叔父没有看错他。

B.阳裕有干事之才。

石勒向枣嵩咨询幽州人才,枣嵩提到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阳裕,但石勒要任用阳裕时,阳裕却潜逃了。

C.阳裕参与决策,善于谋划。

他指挥军队,最终灭掉高句丽和宇文归,他很巧妙的构想,主持设计规划了都城和龙的城池宫阙。

D.阳裕位高权重,品德高尚。

他得到慕容健的亲近,官阶在旧臣之上,但是他谦恭简约,刚直仁慈,为人低调,被人们推崇。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

(2)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1,殷勤与说年华。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8.上片是怎样表现凄然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6分)

9.上片主要是实写,下片又是怎样进行虚写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

鞋匠菩子用老式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

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

这次还是让他打鞋掌。

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侧歪。

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都觉得不满意。

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

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

菩子的身体似乎歪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

你凑合着打个掌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

我有点替他着急。

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得的。

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

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

好了。

他把鞋子递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

他说,不用了,拿走吧。

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

他说,给两块钱吧。

我说,给你五块。

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

我没什么事,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1948年穿到1977年,我接着穿就是穿不坏。

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

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

现在的牛皮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料,看起来厚实一点,其实吃不住穿的。

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

好多皮鞋说是真皮鞋,其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

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腿根本伸不直。

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

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做的,用两代人都断不了。

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多年。

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要减少几倍。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菩子的老婆是个身强力壮的哑巴。

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建筑工程专业,是个能说会道的大块头,还在学校的业余拳击队里当队长。

菩子特别为儿子骄傲:

我们家原来有五口人,四个是残疾人,父母死了儿子长大了,我也老了,五十九岁了。

以后我们家再有五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

我拿起装着磨砂牛皮鞋的塑料袋起身离开。

走到小区门口时,想起什么,就又走了回来。

菩子坐在那里,埋头摇着修鞋机补鞋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影子。

多少年来,他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

菩子,你坐得偏一些,别让鞋摊柜挡住你的人。

菩子乐意接受我的意见。

我帮他把鞋摊柜往大广告伞的旁边移了几十厘米,对着马路现出菩子的身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题目鞋匠菩子不仅交代了作品的主人公及其职业,而且突出了主人公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

B.用试换翻找剪锉涂抹等动词,准确地描写鞋匠补鞋的过程,表现了其高超的技术。

C.作品对鞋匠的外貌描写惜墨如金,而对鞋匠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却用墨如泼,这与表现的主题有关。

D.写鞋匠个子矮,腿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是表现他的自卑心理,并交代他身子被鞋摊柜遮没的原因。

E.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刻画鞋匠的形象,用我来反衬鞋匠菩子的形象。

(2)小说中的两处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自然环境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是通过哪些主要情节来刻画鞋匠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写我帮鞋匠移动鞋摊柜,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分。

(25分)

1958年,茹志鹃写成了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终于在《延河》上发表了,就在小说发表三个月之后,茅盾向读者推荐了它,这——给她以起死回生的力量。

茹志鹃因《百合花》而成名,在荣誉面前,她考虑的是更艰苦的攀登。

她以茅盾的鼓励为动力,在创作园地里开始了更加辛勤的耕耘。

茅盾文章发表的第二年,是她创作丰收的一年。

六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风云变幻,文艺界的风浪也一阵紧似一阵。

对茹志鹃作品的评价分歧愈来愈大,否定意见在逐步升级,甚至要求她放弃自己的风格,去攀登重大题材的高峰,去描写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

在众说纷坛面前,她有点拿不准,感到无所措。

1960至1961两年,茹志鹃已离开编辑岗位,从事专业创作,却只写了四篇小说《三走严庄》、《同志之间》、《阿舒》、《第二步》。

1963—1964年,文艺界更加充满火药味,束缚乃至扼杀文学创作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多。

许多长于写重大题材的作家都遭到了批判,何况茹志鹃?

在这风风雨雨中,我惶惶然,茫茫然了,不知怎么奋斗才好了。

她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

两年间,只写了《月牙初上》和《回头卒》。

《回头卒》是她文化大革命前写的最后一篇小说,写得艰苦极了。

一篇作品不是发自作家心灵深处,还有什么生命力呢?

1964年以后,她除写小量散文外,就近乎搁笔了。

这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作家来说,是多么痛心疾首的事啊:

我内心是着急、焦虑的,但是无计可施。

因为当时形势要求的,正是我所不能的。

我不会处理尖锐的矛盾冲突,不善于写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也极少写过反面人物等等,我愿意克服这些弱点,来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当时称作时代的要求),可是秉性是难移的。

实际上茹志鹃创作上的荒芜,早在文化大革命前三年就已经开始了。

在动乱的年代,像她这样以写儿女情、家务事著称的女作家当然不能幸免,她被戴上文艺黑线的尖子、文艺黑线的金字招牌’等帽子,遭到了无情的批判。

乌云散去,晴空朗朗,茹志鹃终于迎来了百花争妍的春天。

她从上海人民出版社调到《上海文学》,任编委,同年被选为上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创作上空白,生活却在延续,感情是延续的。

一个在艺术海洋里顽强探求的人,是不会徒劳的。

茹志鹃的追求,果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收的硕果。

茹志鹃作品中的鞭挞,有其深度和力度,在同类作品中也是高出一筹的。

从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心在流血,眼中充满了泪水。

作家的鞭挞依然是属于她自己的。

她说:

我不知不觉地在作品中也使用起批判这一武器。

……我发现歌颂固然需要洋溢的热情,而鞭挞需要的热情则十倍于歌颂。

而且这种热忱,不是洋溢的、轻松的,它灼灼于内,到了使人心痛的程度,然后才流于笔端。

从歌颂到鞭挞,这一变化说明,一个作家的思想观点、观察社会的方式、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某一个人生的里程中不能为人们所强求。

茹志鹃文革后的作品,在艺术手法上除保留原来的精粹之外,也进行了一些可贵的尝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茅盾在逝世前几年,虽然已剩下不多的力气,却仍然关心茹志鹃的创作。

以其微弱的余光读了她的许多近作,称为由《百合花》般的清新、俊逸演变为耐咀嚼有回味的静夜的萧声。

茹志鹃沿着前辈作家为她指明的路,走过了荆棘丛生的沟沟壑;又带着无限的思念之情,走向新的生活。

(摘编自孙瑞珍《茹志鹃传》)

相关链接

我总感到,茹志鹃身上有一股正气,不骄不娇,无私真诚,对上从不媚颜,对下从不施压,她表里如一,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选自《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

进入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跟深邃,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存中透出辛辣,热情里蕴含冷峻,创作风格有所发展。

(选自XX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先后寄出去两次,都被退了回来,最后在茅盾的推荐下,起死回生,终于在《延河》上发表了。

B.因为要写重大题材,表现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1960至1961年间,茹志鹃特意离开编辑岗位,去从事专业创作。

C.在动乱的年代,很多善于写重大题材的作家都遭到了批判,像茹志鹃这样以写儿女情家务事著称的女作家自然无法幸免。

D.十年浩劫无法浇灭茹志鹃的创作激情,其间她依然能取得较大的成就,文革结束后,茹志鹃的处境有所改变,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E.从心灵的微笑到深沉的思索,茹志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文章记录了时代的变异和创作上的迂回曲折,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向往和追求。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茹志鹃在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3)文中说:

茹志鹃的追求,果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收的硕果。

请结合材料说明茹志鹃的作品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6分)

(4)链接

选文的标题是风雨百合花——怀念茹志鹃,请结合全文并现实谈谈你对风雨百合花的理解。

(8分)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几年,长篇小说每年会有数千部的产量,令人

但在数量众多的长篇小说中,让人读来眼睛一亮的委实难得一见。

除了每四年一次的大选,中期选举及地方各种选举也令美国选民

,众多选民早已对此呈冷漠疲惫状。

在新华出版社的作品展示室,一排排书籍

,集中展示了我国近年来书籍设计艺术的丰硕成果。

A.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B.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C.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将指挥权交给四川省,四川省迅速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扛起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争夺战。

B.近年来,农垦始终围绕职工众利益为核心,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C.在该项目的核准过程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

D.不仅许多中国互联网和电信企业在全球各地积极参与当地的信息技术建设,而且在许多前沿尖端通信技术上走在了前列。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每个人都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更甚者可以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

;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

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优于己、强于己者不服气;对有缺点错误者鄙视、嫌弃;拿正确的道理当手电筒,不照自己,只照别人,,以至冲突,就更不要说能把事情做好了。

A.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

既造成人际间的不和谐,也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

B.

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也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

C.

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既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也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

D.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

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的道路,也造成了人际间的不和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压缩人类的工作机会?

计算机的出现,虽然使得很多人被迫革新知识以适应社会需求,但却也带来了IT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诸如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一系列的新工作。

所以,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

面对人工智能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更邻人担忧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在道德、法律等层面,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人工智能技术的准备。

,反过来社会规则也在制约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17.下面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的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吉祥物——雪莲娃(雪莲是新疆特有珍稀植物),请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位国王,梦见自己的牙齿掉光了,于是召来一位智者解梦。

耿直的智者说:

陛下,这是不吉祥的梦!

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失去一个亲人。

国王大怒:

你竟敢胡说八道,给我拖出去,重罚!

国王又下令找来另一位智者,让其解梦。

这位智者听完后,一脸喜气地说:

高贵的陛下,您真有福气!

这意味着您会比所有亲人都长寿。

国王听后大喜,奖赏第二位智者一百枚金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年度山西名校高三期末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说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

2.D(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说不受时空的阻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