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65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docx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考点笔记第六章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

贰零零捌年玖月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写:

方延升

审核:

胡应全

所长

王林

总工程师:

龙祖根

院长:

杨正东

 

报告提交单位: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

报告编制单位: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

报告提交时间:

贰零零捌年玖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一、概况1

二、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情况3

三、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4

四、本次工作情况4

第二章矿山地质6

一、区域地层及构造概述6

二、矿区地层7

三、矿区构造8

四、构造复杂程度9

五、含煤地层及煤层9

六、煤质特征11

第三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12

一、水文地质12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17

三、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18

四、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18

第四章矿山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19

一、工程布置原则及质量评述19

二、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20

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21

一、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21

二、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21

三、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22

四、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22

五、采空区圈定原则23

六、风氧化带边界圈定24

七、块段划分24

八、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24

九、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5

十、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25

十一、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26

十二、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26

第六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29

一、概述29

二、煤矿建设的内、外部条件30

三、矿井建设方案与规模31

四、矿井的经济效益32

第七章结语32

一、取得的成果32

二、存在问题33

三、下步工作建议33

插表1截至2008年8月30日止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资源储量核实结果表34

插表2各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34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地形地质图

1:

5000

2

2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

1:

5000

3

3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38、39号勘探线剖面图

1:

2000

4

4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16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5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2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6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2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7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3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8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3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暨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

5000

9

5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岩煤层对比图

1:

500

10

6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

500

11

7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503号钻孔柱状图

1:

200

12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3807号钻孔柱状图

1:

200

13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3902号钻孔柱状图

1:

200

 

附件目录

1、委托书

2、资质证书

3、《关于调整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开采深度的批复》(黔国土资矿管函[2008]133号)

4、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采矿许可证

5、23、27、30煤层煤质化验单

6、《对毕节地区煤矿20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第一章前言

一、概况

1、目的和任务

因原采矿证准采标高不合理,业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后,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作出《关于调整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开采深度的批复》中精神,拐点坐标不变,开采深度由原开采标高1425米~1325米调整至1750米~1325米标高。

为合理利用、开发煤炭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委托,在矿区平面范围内对矿区资源量进行估算,编制该矿井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矿山交通位置及矿界范围

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位于织金县珠藏镇青山坝,距珠藏镇北东约3km处,距织金县城约18公里,行政区划属织金县珠藏镇管辖。

织金至安顺的公路从矿区通过,交通十分方便。

由县城往东经清镇至贵阳约157公里,南经普定至安顺99公里,距毕节154公里。

交通方便,见插图1、插图2。

东经105°41′50″—105°43′17″,北纬26°33′32″—26°34′59″。

面积1.6164km2。

见矿区直角坐标表1-1。

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矿山拐点坐标、面积表表1-1

拐点编号

坐标X

坐标Y

1

2939520.00

35570891.00

2

2939583.00

35570810.00

3

2939762.00

35570715.00

4

2938924.00

35570720.00

5

2939800.00

35570315.00

6

3940628.00

355.9995.00

7

2940628.00

35569797.00

8

2941278.00

35589799.00

9

2941315.00

35570074.00

10

2940886.00

35570881.00

11

2939794.00

35571521.00

矿区面积:

1.6164km2;

二、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1)1964年至1967年,贵州省地质局108地质队在本区域进行二十万分之一的《安顺幅》正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提交有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安顺幅“1:

20万”),对区域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及各种矿产的成矿规律等作了系统研究。

(2)1964年至1971年11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地测队在织金进行五万分之一的(找煤)地质填图,并提交《贵州省织金煤田织金地区普查找煤报告》。

该报告对区域地层、构造、煤组分布、含煤层状况以及煤质、水文地质及有益矿产等作了系统的研究。

(3)1975年11月至1979年10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一三对历时四年完成该井田由普查至精查的勘探任务,1980年1月提交了《贵州省织金煤矿区红梅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并通过贵州省煤炭工业局组织评审。

并批准平衡表内储量:

16262万吨。

(4)2006年8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五地质队对本矿范围内作了资源储量核实,并提交了《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于2006年9月5日通过专家评审。

此次核实获资源储量740万吨,其中121b类资源量101万吨;333类资源量382万吨;334?

类资源量257万吨。

三、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

红岩脚煤矿,于2001年取得采矿许可证,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2006年经过技改,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2007年申请扩能至15万吨/年,并获得采矿许可证。

本矿主要开采16、23号煤层。

该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现为手镐或放炮落煤,轨道运输,机械通风,水泵排水。

本矿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小窑多为地方民用开采,分布小窑多为季节性开采,以开采16、23和30号煤层为主,27号煤层次之。

开拓方式以斜井为主。

平硐开采少,一般从煤层露头沿煤层倾向掘进15~25米,再沿煤层走向开采20~80米。

开采较深的小窑斜深100米左右。

开采方法主要为巷道采煤。

四、本次工作情况

1、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概况

受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业主的委托后,我院即成立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红岩脚煤矿储量核实项目组,项目组由三人组成(其中高工一人,工程师一人,助工一人)。

本次核实野外工作于2008年9月2日开始,历时十天,野外主要是对原1:

5000地形地质图进行修测,实地调查水源、民房及现状地质灾害等,并收集《贵州省织金煤矿区红梅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图纸若干作为基础,经室内综合整理,根据现行规范要求,编制了本报告。

2、本次核实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本院项目组自2008年9月接受该工作后,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及收集、整理已有探矿工程资料及已有矿山开采生产资料,于2008年9月12日转入室内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与相关图件和报告编制。

勘探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2。

表1-2红岩脚煤矿范围内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5千地质图修测

km2

3.5km2

钻孔整理

米/孔

843.45/20

1:

5000图切剖面

4010m

地质点

12

3、取得的主要成果:

根据原有勘察资料分析,该矿山对矿区范围已作过精查,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山开采井巷资料,收集了较多生产勘查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经分析整理研究已有资料及实地调查核实,截至2008年8月30日止,获16、23、27、30、32煤层共计5层煤资源储量总数976万吨,其中:

经济的基础储量(121b)85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203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276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412万吨;另有采空量(111b)199万吨。

第二章矿山地质

一、区域地层及构造概述

1、区域地层

以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分布最广,发育最好。

晚二叠系为区内主要成煤时期,晚二叠系早期有玄武岩流喷发。

详见表2-1。

表2-1区域地层简表

厚度

(米)

岩性

第四系Q

0—80

坡积、残积、亚粘土及粘土,冲积砂、砾石、洞穴灰华等。

下第三系E

最大

170

厚层状角砾岩

T

T1

永宁镇组

T1yn

二段

T1yn2

264-458

下部为灰黄、浅灰色钙质泥岩夹灰岩、泥灰岩:

中部为中厚层状石灰岩;上部为白云岩及溶塌角砾岩。

一段

T1yn1

154-272

薄至厚层状石灰岩夹鲕状灰岩,下部为泥质灰岩。

飞仙关

T1f

3-6段

T1f3-6

227-429

薄至中厚层状石灰岩,中部具鲕状结构,上部夹紫色及黄色泥岩。

1-2段

T1f1-2

212-370

上部为薄层状泥灰岩及石灰岩夹灰绿、紫色钙质泥岩及粉砂岩;下部以灰、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

P

P3

长兴-大隆组

P3c+d

31

大隆组为硅质岩夹高岭石泥岩薄层;长兴组以燧石灰岩为主。

龙潭组

P3l

242-375

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石灰岩及煤等。

峨眉山玄武

岩组

P3β

0-342

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至细粒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岩火山玻屑灰岩。

P2

茅口组

P2m

354-388

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灰岩及少量硅质灰岩、硅质岩、白云岩。

2、区域构造

本区域的构造主要是以燕山运动形成的。

它使侏罗纪及以前各时代的岩层均发生强烈褶皱,并随之产生各种形式的断裂。

织金矿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属:

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之纳雍织金凹褶断束。

红梅井田位于珠藏向斜北东端的翘起部分,轴向大体是北东向,两翼不对称,东南翼较缓,且有次一级褶曲,北西翼呈较陡的单斜。

二、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第四系等。

1、龙潭组(P3l)

本组为矿区内唯一的含可采煤层的地层,属海陆交替相沉积;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和可燃有机岩等占少部分。

总厚306~347米,一般为320米左右;含煤层35层,总厚度约24米左右,含煤系数7.5%左右。

可采煤层3层(16、23和30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27和32煤层),煤层用织金煤田的统一编号,由上往下的顺序排列。

根据含煤特点、岩层组合特征和标志层的存在及其稳定性,将煤组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P3l1):

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灰岩与煤层次之,底部有铝土质泥岩和一层铁铝岩。

厚约97~142米,一般厚121米;含煤层11~17层,(22~35煤层),其中23、30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27、32号为局部可采煤层。

·中段(P3l2):

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煤层次之,仅局部见有1~2层极薄的灰岩。

碎屑岩中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泥岩多以煤层的夹石、伪顶及直接底板产出。

该段厚107~139米,一般厚122米;含煤层10~22层,其中16煤层全区可采,17、2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上段(P3l3):

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灰岩及泥岩次之,细砂岩、粉砂岩多为钙、泥质胶结。

该段厚66~86米,含煤5~8层,其中6、7两层煤在红煤井田区域范围内局部可采,矿区范围内不可采。

其余煤层均成薄层,发育差。

2、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山间凹地及缓坡之上。

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冲积砂等。

厚0~15米。

三、矿区构造

1、断层

矿区内较发育断层主要有F3、F65、F29、F30号断层。

另有多条伴生断层(F64、F31)等,断距均小于20米。

F3走向逆断层:

位于矿区中部,延展方向为北40°左右,矿区内长约1000米。

至14线附近消失。

倾向东南,矿区内断层倾角70°左右,断距小于30米。

F65走向逆断层:

位于矿区中南部,走向32°,倾向302°,倾角55°左右,断距10~20米。

F29走向正断层:

位于矿区南部,走向60°,倾向150°,倾角65°左右,断距小于20米。

F30正断层:

位于矿区南部与F29相交,走向40°,倾向130°,倾角70°,断距小于7米。

2、褶曲

矿区位于珠藏向斜南东翼,并发育有次级褶曲(石门坎向斜、石门坎背斜)。

石门坎背斜受F3断层破坏,矿区内不明显。

石门坎向斜大体为北东向,延展长度1900米。

形态较明显,波幅在20米以内;两翼地层产状、走向与轴线大体一致,倾角均在10°左右。

四、构造复杂程度

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程度为中等复杂。

五、含煤地层及煤层

(一)含煤性

矿区内唯一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P3l),根据含煤地层岩性、含煤性和生物组合特点,分为上、中、下段,区域内含煤35层。

自上而下编号为1号至35号。

(二)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矿区内全区可采煤层3层,即为16、23、30,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27、32。

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

现将矿区内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的主要煤层特征、变化规律分述如下。

16煤层

16煤层为矿区内煤组中最上一个可采煤层,产于煤组中段之中部靠下的粉砂岩中。

煤层厚度1.43~2.78米,一般厚1.92米。

该煤层一般由两个煤分层与一层夹石组成,上、下层普遍呈单一结构,下层中个别点见含薄层夹石。

煤层则以粉砂岩或细砂岩为顶板。

直接底板为灰色泥岩。

23煤层

该煤层位于煤组下段的上部,上距16号煤层45~52m,煤层厚度为1.03~1.60米,平均厚度为1.32米。

该煤层一般由两个煤分层与一层夹石组成,上、下层普遍呈单一结构,下层中个别点见含薄层夹石。

属稳定煤层。

以钙质细砂岩为顶板,局部有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作伪顶;直接底板为泥岩,其下(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该煤层为黑色、半亮型、块状煤,宽条带状结构。

27煤层

该煤层产于煤组下段之中上部,上距23号煤层18~22米,顶板为泥岩,底板为含粘土质的泥岩。

煤层厚度为0.82~2.08m,平均厚1.07m。

煤层含夹石0~2层,属不稳定煤层。

30煤层

该煤层位于煤组下段之中下部,上距27号煤层18~21米,煤层厚度为0.80~1.63m,平均厚1.32m,煤层含夹石1~2层,属稳定煤层。

该煤层产于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中,煤层上、下一般有一层泥岩作为伪顶和直接底板。

该煤层为黑色、半亮型、块状煤,具以亮煤条带为主的宽条带结构。

32煤层

该煤层为煤组最下一个局部可采煤层,,产于下段之中下部。

上距30号煤层18~21米,煤层厚度为0.81~1.91m,一般厚1.19m。

煤层含夹石1~4层,属不稳定煤层。

该煤层与灰岩间一般有黑色粉砂质泥岩或泥岩的伪顶,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煤层以暗煤为主,煤层厚的多为半暗型、薄的多为暗淡型、细至宽条带状结构,块状煤;厚度变化较大。

六、煤质特征

(一)物理性质

矿区内煤岩类型多属半亮型,间有半暗型和光亮型。

煤质坚硬,块煤率(+13mm)占60%以上。

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次为丝质组,稳定组不显。

无机组分以粘土类为主,次为硫化类和氧化硅类。

(二)化学性质

根据业主提供的化验单,23号煤灰份Ad(%)7.6%,挥发份Vdaf(%)5.12,硫份St,d(%)1.99。

27号煤灰份Ad(%)14.19%,挥发份Vdaf(%)5.43,硫份St,d(%)1.77%,30号煤灰份Ad(%)10.45%,挥发份Vdaf(%)5.59,硫份St,d(%)2.89。

(三)煤的可选性

根据原精查报告对矿区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的各粒级成果表3-2,

表3-2部分主要煤层各粒级成果表煤层可选性试验成果表

煤层

地点

+300mm

+25mm

+13mm

-13mm

-0.5mm

煤+夹矸煤

16

高坪

23.746

80.359

85.828

14.172

1.178

92.256

23

高山

17.84

78.534

86.852

13.148

0.296

97.124

27

联合

5.792

54.763

61.605

38.395

1.432

99.208

30

漏高

12.87

58.388

66.201

33.799

1.890

97.190

(四)煤的风氧化带

根据原精查报告,氧化带垂直深度为13.0米。

(五)煤的工业用途

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已查明,煤种单一,均为无烟煤。

可作为动力、民用、气化用煤、冶金用煤及其它化工用煤。

(六)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

1)有害组分及含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化验单,23号煤灰份Ad(%)7.6%,挥发份Vdaf(%)5.12,硫份St,d(%)1.99。

27号煤灰份Ad(%)14.19%,挥发份Vdaf(%)5.43,硫份St,d(%)1.77号煤灰份Ad(%)10.45%,挥发份Vdaf(%)5.59,硫份St,d(%)2.89。

磷一般均小于0.01%。

2)有益组分及含量

根据原普查报告资料分析,矿区内铝土岩位于煤系底部,根据钻孔采样分析结果可知,铝硅比近于1,三氧化二铝含量4.12~39.29%,一般含量30%左右,本身未达工业开采价值指标要求;在主要煤层中,镓含量一般低于10ppm,锗含量一般0~9ppm,其含量均未达到一般工业要求。

第三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织金矿区的褶曲背斜较紧密,向斜较开阔,成正地形脊谷相间分布,脊谷脉络清晰,展布一般与地质构造线相吻合。

形成丛山峻岭,深沟峡谷。

沟谷切断了地层的连续展布,使各含水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裸露,影响了地下水径流,造成地下水运动明显地受局部侵蚀基准面控制。

地下水运动显示出交替强烈,循环浅,径流短,局部集中排泄的特点。

这种特点在三叠系下统碳酸盐岩类的地层中表现尤为明显。

(一)含水层

根据岩层富水性和主要煤层的位置,将煤组划分为四个含水带,自上而下为:

2-6煤层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带;6-16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16-30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30煤层-铁铝岩间灰岩、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

1、2-6煤层间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带

全带厚35~44米,一般厚38米,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大部分处于侵蚀基准面以上,本矿区内无6煤层。

主要含水层为石灰岩,总厚2.35~11.9米,平均7.59米。

2、6-16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

全带厚117~141米,一般厚128米,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含可采煤层一层(16),局部可采煤层一层(7),主要含水岩层为石灰岩和砂岩类岩层,含水砂岩有12~14煤层与15~16煤层间细砂岩、粉砂岩等4~15层,厚25.71~51.50米,一般厚40米左右。

全带含水层总厚31.09~55.25米,平均厚42.27米。

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是12~14煤层间层厚变化大;个别地段砂岩类岩层变化以泥质为主,含水程度减弱,不再划入含水层;灰岩往往随埋藏深度增加层数增为4层以上,厚度亦增加到4.5米以上;浅部为2-3层厚度3米以下。

含水砂岩类层数和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

灰岩裂隙普遍发育,浅部以岩溶裂隙为主,标高1600米以下,岩溶发育程度减弱,以构造裂隙为主;裂隙宽度在1毫米以下,充填物以方解石居多,浅部见有氧化铁充填。

505孔位于分水岭附近,水位标高1800.48米,为本含水带最高水头。

浅部开采时多数见有顶板滴水,水量微弱,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滴水现象逐渐消失。

3、16-30煤层间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

本带总厚83~104米,一般厚94米。

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可采煤层23和30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17、21、27等煤层。

主要含水层为灰岩,共1~7层,一般2~3层,厚1.40~8.85米。

裂隙发育中等,宽度多在0.5毫米一下,充填物以碳酸钙为主过渡到方解石或氧化亚铁。

偶见少量岩溶裂隙。

505孔水位由22米升至井口(标高1805.23)为本带最高水头。

浅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中等,深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不良。

4、30煤层-铁铝岩间灰岩、砂岩类层间裂隙含水带

本带总厚42~75米,一般厚约60米。

由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含局部可采的32煤层。

主要含水层为灰岩,共2~12层、一般4层,厚7.50米左右。

次要含水层为30煤层底板至表12灰岩间含水砂岩类,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共1~13层,一般3层,厚13米左右。

裂隙发育程度差,仅灰岩裂隙发育,以构造裂隙为主,较大裂隙见由溶蚀现象;充填物以方解石为主,局部见再溶滤结晶。

其它岩层的构造裂隙宽度小,多见石膏或氧化亚铁填充。

铁铝岩的裂隙不甚发育,铁铝岩与其顶部的铝土质泥岩为煤组与下伏的峨嵋山玄武岩之间的相对隔水层。

(二)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开拓方式与顶板管理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含水带之间发生水力联系。

地下水运动与存储条件是不均一的,整个矿区内各含水带的地下水运动有规律,基本上与地表水运动方向一致,均趋向侵蚀基准面。

矿区范围内,7煤层以上各含水层多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几乎全部位于风氧化带内。

岩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多数已(受风化)破坏,水位随之下降,岩层之间构成一定的水力联系。

矿区内的含水岩层的富水性弱,深部则更微弱,即使断层导水,使含水带相互间发生水力联系,其富水量较少。

浅部可能导致地表水下泄,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直接进行水力联系,可能成为矿井充水的水源。

矿区内龙潭组裸露,主采煤层普遍埋藏浅,风化带深度普遍达50米左右,地形较平缓,补给面积大,尽管岩层富水性弱,但由于有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沿风化裂隙渗入矿井。

这种渗入量比直接含水层的正常水量大得多,可成为矿井充水水源之一。

各煤层露头及其浅部的大部分地段均已开采过。

采空部分一般都有积水,其所处位置及地下、地面水补给条件不同积水程度各异。

老窑采空区及其塌陷裂隙则可以成为地表水体与矿井间的人为通道,把地表水导入矿井,成为矿井充水水源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