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78183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docx

《友善和睦》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二年级第11课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读成诵三个经典的语段,理解经典语段所蕴含的道德内涵。

2.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如何真正传承并大力弘扬“友善和睦”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难点:

深刻理解3个经典语段,尤其“礼之用,和为贵”第一个语段蕴含的思想内涵。

重点: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真正能够传承并弘扬“友善和睦”这一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学习新知:

(一)导入

教师用1分钟时间播放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友善和谐》微视频,启发思考,确定课题,明确学习的内容。

(二)研读经典选文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博学多闻”所选的经典语段,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及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直至能够熟读成诵。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2.借助注释和译文,做到能够知晓选段的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同学间讨论交流,亦或请教老师。

3.重点地方点拨:

A.就经典选段一,分组讨论:

有子的观点是什么?

这里的“和”是什么意思?

“和为贵”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适时补充,明确:

有子的观点是“和为贵”;”和“的思想内涵即和谐、协调、和顺、和睦;“和为贵”的前提是“以礼节之”,用原则来规范,不能一团和气,毫无原则。

B.就经典选段二的内容,独立思考,为什么说“里仁为美?

”这里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生答,师点评、明确:

这里强调“仁”的作用,即“仁”对人的影响和熏陶,即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个道理。

1.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见到礼陌生人,我们一般的使用”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样的称谓,但这些称谓却往往是在亲属之间进行称呼的。

——这是为什么?

师鼓励生回答并及时补充、明确:

把陌生人当做亲人,以亲人般的感情对待所有人,即友善待人。

表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观点。

1.

学生齐诵三个经典语段,同时认真思考,语段中哪三个现代词语分别能很好的概括三个经典语段的内容。

小组组长展示、教师点评、补充、明确,三个语段表达的内容分别为:

以和为贵;向善向美;爱及他人(学生的概括只要大意正确即可)

过度:

2000千多年前,古人已对“友善和睦”这一优秀传统美德有了深刻认识,并积极践行,作为出生于新世纪、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美德。

(三)传承并弘扬“友善和睦”

1、独立思考,讲述“友善和睦”的典故,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自己身上的故事。

学生讲述,教师指名点评,并及时补充、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很好的例子,古代有“六尺巷的故事”(体现宽容礼让、友善和谐的思想,有知晓这个故事内容的,教师让学生先讲,进而补充);而今年疫情期间,却也有“岂曰无裳,与子同衣?

”的友善和睦的真实行动(同样的方式,有知晓其中故事的,让学生讲,教师适时补充)。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回答: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怎样才能做到“友善和睦”呢?

小组回答、明确:

和谐相处;爱己及人;平等真诚待人;关键是行动,从现在做起。

(知行合一,行动是关键,这里的最终概括,教师启发重在恰到好处,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做到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和睦这一优秀传统美德)

4、回扣课题——友善和睦,这是一个充满温暖和阳光的举动。

通过学习,联系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积极的倡导,足以证明它的应有的分量和及其重要的地位。

1.

一起收听《友善歌》,听后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感受“友善”的神奇的力量和重大作用。

小组推荐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2.

布置作业:

联系本课的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密切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本课“友善和睦”这一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用4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在小作文本上。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进行的课堂小结,并适时补充、明确:

“友善和睦”从远古时代的积极提倡,不断发展,历经传承,走到今天,更富有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对我们大家来说,更是传承弘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也只有这样,“友善”才能温暖你、我、他,温暖我们这个大家庭!

1.

教后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每位传统文化教师务必牢牢把握的指导思想,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同于语文课的最大不同。

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紧紧把握“友善与和睦”这两个关键词,通过学习有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表述,明确“和谐”的前提不是毫无原则、一团和气;学习“里仁为美”第二个语段,强调近朱者赤的思想;研读看似熟悉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语段,意蕴深厚,更加深刻的理解慈爱尊敬是一种大爱,是爱己及人。

本课的设计,教师思想明确,强调以学为主,并适时巧妙的点拨,通过读中悟和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学生收获大。

当然,优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用”,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实际和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组织教学,进行传承,引导学生做到吸纳优秀的,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提升自己。

本课的学习,整体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学习中浸润,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