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344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名称:

******有限责任公司

2、项目单位所有制形式:

股份合作制

3、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根据该企业2007年12月财务报表,该企业通过两年来的经营发展,2006年净利润25.4万元,2007年净利润192.8万元,公司资产已达663.42万元。

截止2008年9月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585.71万元。

负债总额455.3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1.06%。

1.1.2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名称:

农业产业化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

2、建设性质:

扩建

3、建设地点:

**县**镇**村

4、建设规模及内容:

拟扩建500亩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产2000吨日本玉葱,形成总占地面积1000亩、年总产量4000吨日本玉葱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的生产基地。

1.1.3项目建设方案

1、技术来源可靠性与可得性

本项目种植日本玉葱主要为出口产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来源于三条渠道:

一是良种来源于上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二是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来源于国内有关农科院所;三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来源于省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2、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1年,既:

项目建设期为2008年9月~2009年10月,具体如下:

2008年9月--2008年10月完成项目可研编制工作;

2008年10月-2008年11月完成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并落实。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及土地征用工作。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履行施工建设前期各项手续。

2009年1月—2009年9月进行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

2009年9月—2009年10月 完善扩建基地各项设施,基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3、市场营销方案

以国外市场为目标市场,项目实施初期采用委托代理制,中后期申请出口经营权,实行直接出口贸易

4、组织管理

本项目由******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主抓生产、经营、技术、财务、销售等职能部门,对生产、经营和行政事务实行统一领导。

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项目单位始终置立于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

配套建有数百亩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有千余人从事种植业,吸收1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公司务工。

500亩种植基地投产后可新增150人就业,且能带动周边几百户农户从事种植进口蔬菜致富。

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营销模式,在每个区域中产生经济人,负责解决种植户的资金、技术、销售等相关问题,并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肥料、统一收购价格”等四个统一,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和养殖风险。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概算

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3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8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88万元,资金来源:

申请上级补助资金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5万元,企业自筹253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可研编制的依据

1、《芜湖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5)

2、《芜湖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

3、《芜湖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4、《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扶持管理意见》

5、《芜湖县“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6、《芜湖县现代农村“一村一品”中长期发展规划》

7、《芜湖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9、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2.2可研编制的依据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市场前景及营销策略

3、项目建设条件及建设方案

4、环境影响分析

5、节能分析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社会影响分析

1.3综合评价

经论证,该项目建设必要、可行,其理由为:

1、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规划;

2、项目产品有稳定的国外市场需求;

3、项目采用绿色农产品良种良法生产,技术先进,成熟可行;

4、项目实施有利于提高蔬菜产品食用安全性;

5、项目实施有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6、项目实施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7、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合理性;

8、项目实施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因此,从总体上看,该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提出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方向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进了社会发展。

但同时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致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也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得以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三大战略,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粮食生产打破了数十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尤其是近几年,粮食产量连年翻番。

在粮食生产这一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安徽省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迅速扩大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以实现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

安徽省物产丰富,幅源辽阔,地处松辽平原,土壤肥沃,盛产大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近年来安徽省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芜湖市21世纪议程》中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做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做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芜湖市农业优势;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的效益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耕地减少等诸多问题,以及工业企业“三废”的污染,致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芜湖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已有10余年的时间,目前已经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各级政府已把发展生态农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2.1.2国家农业产业政策

党的十六大已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和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调整时期,国内外农产品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正在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

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无公害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十一五”期间,我国“菜蓝子”工作重点将由注重数量保障供给,逐步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安全,让城乡居民长期稳定地吃上品种多样、营养丰富、供给充足的“放心菜”。

国家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并积极引导和扶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

并通过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和全程质量跟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体系等,逐步建立一套即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当前,“菜篮子”工作重点要抓好农产品生产中的农药残留难点,并以“菜篮子”工程为突破口,从生产和市场准入两个环节入手,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全程监管。

在生产方面要重点强化“蔬菜”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净化产品环境,严格投入品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

2.1.3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项目承担单位******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4月成立以来,连续两年盈利,2006年净利润万元,2007年净利润万元。

企业志立于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进口蔬菜基地,采取“公司+种植户”的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农户发展进口蔬菜种植业,尽快实现进口蔬菜产业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两年来,产品日本玉葱已达到绿色产品质量要求,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绿色通行证”,并成功出口日本。

随着国外订单的增加,目前500亩生产基地的2000吨的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扩建蔬菜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提高蔬菜产量、质量安全水平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提高蔬菜附加值,增加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扩建出口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可生产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较高的绿色蔬菜产品,可以满足更多国外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国外消费者购买绿色蔬菜产品,除满足食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满足“安全、健康”的心理需求,加之出口国外的绿色蔬菜产品采用高档次的销售渠道,蔬菜价格往往是普通蔬菜的数倍之多,因而产品可体现较高的附加值,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可以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方蔬菜产业综合效益,促进项目区农民和企业双增收。

2.2.2提高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蔬菜产品市场风险

由于生产周期性和市场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蔬菜产品与其它农产品一样,同样存在结构性和区域过剩矛盾,这种供需矛盾往往导致产品效益大幅度下降,挫伤菜农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采用绿色产品标准生产的出口蔬菜,具有“优质、安全、营养”的品质,因而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加之生产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市场运作利润空间较大,可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蔬菜生产产品的市场风险。

2.2.3带动本地蔬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从蔬菜产品的特点来看,绿色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属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之一。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优质蔬菜产品销售价格只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表明我国蔬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二是品质竞争优势。

通过采用绿色标准生产的蔬菜产品,无农药残留超标之忧,因而不受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限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此外蔬菜产品的出口,可使项目区获得更多外汇收入,对项目区引进技术设备,开展对外交流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而,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4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

在绿色蔬菜产品生产过程中,良种良法和绿色蔬菜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绿色蔬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及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生产符合国外目标市场要求的蔬菜产品,必须集成应用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如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农业综合防治等),从而促进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

与此同时,蔬菜产业又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农工,从而促进地方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

因此,以发展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创汇能力,促进“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政策优势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中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外,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和《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中,多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农业部在《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了积极推进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绿色食品发展。

因此,本项目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2.3.2地域优势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处于皖江经济开发带的龙头地位,也是长江经济带沟通东西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中部地区向外输出的门户,古有四大米市之一的称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