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7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docx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

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科研的关注与投入,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旧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科研水平的发展。

尝试变换角度,以教师能力提升为落脚点并结合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其中局限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构建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15)06-0007-03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建设转型,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也由初期的简单粗放型转变为现在的规范科学型管理。

但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科技进步,特别是2011年国家提出“协同创新”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由于其在高校中特殊的地位,已被赋予新的职能和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1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教师能力提升的关系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在这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职能、文化传承与创新,还是从学校自身内涵发展需求等方面而言,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将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此关于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的各类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并且不断地从单一、宏观、非系统化向多角度、微观、系统化转变。

  分析现有研究可以看到,研究者普遍从管理和理论的角度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阐述与分析,而忽略了从更实质性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的核心主体是学校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应更多地以教师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广大教师做好科研服务工作,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自觉,提升个人能力以及从事科研的主动积极性。

以此为原则来探索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与学校内涵建设的共生发展。

  2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模式来看,多数学校都采取传统科研管理模式,表现为科研人员单兵作战、科研经费纵向为主、科研内容理论为主、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管理重点不突出等。

具体表现出以下局限性。

  在科研定位上高职院校在科研定位上一直存在偏差已是普遍存在且已被广泛意识到的问题,但多数学校仍未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制订科研规划和科研重点,仍以重量不重质、重论文轻实践、偏理论轻应用、重立项轻结题等状况任其自由发展,至于是否有利于提升教师能力,是否有利于服务政府、社会建设,是否于行业、企业能产生实效性,是否能扩大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等等,则完全未及考虑。

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来看,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不多,主要科研成果表现为质量良莠不齐的论文,距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还有很大差距。

  在科研意识上从教师群体而言,普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的问题。

一则高职教师教学工作量本身就偏高,同时不少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四处大量兼课,沉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完全无心无力于科研工作上。

二则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没有科研工作量的考核,由此大部分高职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同时也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和能力普遍较弱。

  加之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各方面原因,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为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他们尚未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因而不知道如何寻找研究切入点开展科研工作,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师科研信心不足,愈发不愿从事科研工作。

在已开展的科研项目中,也以项目主持人单兵作战为主,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形同虚设。

  在科研资源与服务上由于信息渠道的不对称和不畅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仍然以传统的直线型、被动式、简单的上传下达式管理为主,信息供给上仍以上级管理单位通过行政手段下达的相关科研信息为主,这就无法满足科研服务对象各不相同的科研需求。

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教师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来做好科研服务工作;在服务对象上以学校内部人员为主,缺乏和行业、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的科研信息对接与共享,科研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方面的科研需求的信息则相对较少;校内教师所需要的研究领域的相关前沿信息及最新动态、行业企业所需的成果转化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仍较少涉及;在服务模式上仍以传统手工模式为主,未能实现信息化数据平台管理;即便已经建立了科研管理系统的高职院校,也以校内数据信息传达处理为主,无法利用平台与社会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在服务重心上以校内项目资源管理为主,而缺乏对外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产业研发合作、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工作[1]。

  在管理机制上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的职权重心过高,仍以学校层面的科研处为主,影响了二级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学校对教师往往只规定了教学任务,对科研工作既没有硬性的量化要求,又缺乏相应的科研激励机制,除了部分因个人职称申报而有科研需求的教师会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外,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教师的产学研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校的科研学术力量也愈发显得薄弱。

  3基于教师能力提升的高职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主要从加强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服务和构建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使命,与普通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区别开来,其核心是围绕教师能力提升来调动学校一切科研要素,组织实施高效的科研管理。

  明确科研定位,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从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出发来看,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立足学校客观实际、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所以科研工作应以校本教学类研究和企业应用类研究为主。

  在校本教学研究方面,应引导教师立足专业技术建设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教学型研究工作;在应用研究方面,应面向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等社会一线,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以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具体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真正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打造自身科研特色和口碑。

同时在科研项目申报时,引导教师摈弃贪大求高的思想,而要多关注一些微观的基础性研究。

  确定好自身的科研定位和方向,就可以通过宣传、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对教师的科研引导工作,通过学习相关文件及学校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政策提升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讲座及研讨等学习形式帮助教师了解熟悉科研工作流程,提高科研积极性;通过传帮带等帮扶形式帮助教师克服科研畏难心理,加强科研探索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层面引进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或高技能人才,以此带动学校教师在各专业领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逐渐形成自身专业研究特色。

  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1)构建科研团队。

在科研人员方面与研究性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高职院校基本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所有的科研工作基本由教师来完成,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但由于高职院校发展的种种客观原因和条件,使得教师仅凭单打独斗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因此必须考虑以构建有组织有目标的科研团队的方式来全面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教师个人的科研能力。

  通过以专业体系或课程组为单位平台组建科研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同时开展教学和科研研讨,既协调了教学内容和层级上的有序衔接,同时在专业教学团队基础上开展的科研团队工作,更容易将科研人员分工协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对科研项目开展深度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优质的教学科研团队,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发挥校内科研人员的传帮带作用,同时能有效推动学校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使学校学术资源优化升级为新的资源力量,取得更多有影响力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2)建立帮扶体系。

加强对教师的科研培训与指导,做出全面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既要包含如何进行科研选题、申报、开题和结题等基本的科研申报方法与技巧,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研知识;同时也要包括专业、行业和科技领域最新态势等方面的讲座,以切实全面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

  3)加强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

对高职院校来说,科研反哺提升教学是实现科研与教学对接互助的最有效途径。

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既充实和改革了教学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创新思维。

建立教授科研讲座制度,学院所有教授每学期均要为学生开展一场学术讲座,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等[1];

  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企业的工艺流程、生产技术革新改造及附加值产品研发等科技研发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论文写作、课题设计等科研项目活动。

  提升科研服务水平

  1)加强信息资源服务,构建开放的科研服务平台。

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完备在研项目数据库,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到验收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也避免造成重复研究;同时提升科研管理服务平台的信息化程度,不仅要面向校内教师提供服务,同时数据平台还应开设对外服务窗口,能与企业等社会外部进行科研信息资源共享,以实现有效的科研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有助于行业企业了解学校的研究特长和技术优势。

  2)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加强人本化服务。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服务的范围较为广泛,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科研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注意转换管理思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做好管理提升工作。

校内教师主要关注在于科研申报信息、科研论文发表的资源与要求、科研成果的认定与评选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等科研资源;当地政府则更侧重于了解和掌握科研数据,以便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科学决策;行业企业更多地关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经济效益方面。

因此,科研管理工作应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采集整合相关数据,以便提供更人本化的资源服务。

  3)加强与上级单位的联系与沟通,掌握更多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促进上级部门对学院科研内涵的了解,为学校科研发展争取更多的有利资源;充分了解当地政府、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细化梳理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优质资源,为教师科研立项搭建更多的平台,以成功实现服务资源对接;与其他高校加强科研合作,特别是要支持教师参加校外重点课题的研究合作与探讨。

  构建评价保障机制

  1)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根据不同职称、不同岗位设定教师科研任务要求和目标,建立可量化的、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准确性,从而可以较为可靠地评估教师个人的科研情况,掌握学校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为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改进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

同时在开展教师的评聘晋级、评优评先工作时,将科研业绩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必要的考核依据,使教师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科研能力在学校总体科研水平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自身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2)加强科研激励机制。

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对教师科研兴趣的激发起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构建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可通过前期性激励来实现,积极从政府和行业企业争取科研资金,同时提高科研项目经费校内配套比例,尤其对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给予较多经费支持;其二可通过后期性奖励来建立,加大对教师的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奖励,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调动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科研监督制度。

学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任务要求和研究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督,扭转普遍存在的重申报轻结题的行为,所有科研项目均实行中期汇报制度,以监督项目的按时按期运行;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实施全程监管,经费开支应严格遵守项目经费预算,项目支出主要由劳务费、消耗材料、差旅费用、实验设备、通信交流费和管理费构成[2]。

  通过以教师能力提升作为落脚点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主要在于确立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以此激发和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促进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形成,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芳.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多元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高荣伟.瑞典大学的科研经费监管[J].学习时报,

  2014(9).

  [3]毛丁初,蒋永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200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