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157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docx

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托海南

附件: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规划概况

规划区范围和面积:

东起乐东与三亚交界的石柱岭,南到海滨,西至望楼河,北靠九所镇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2470hm2。

其中建设用地约1660.49hm2。

规划目标:

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别具特色的热带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社区。

总体布局: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布局,形成“一带、两廊、四轴、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一带:

滨海岸线形成的休闲旅游带。

两廊:

由清塘河和抱套河等两条河流及沿河防护林带形成的景观廊道。

四轴:

由东西向的滨海路,南北向的九龙大道——滨海路、九所公园——滨海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等四条道路形成的交通轴线。

五区:

以望楼河、清塘河、鸭母溪、抱套河、石柱岭等自然地貌互相分隔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西至东依次为西部的望楼港组团、北部的罗马组团、南部的龙栖组团、中部的抱套组团、东部的石柱岭组团。

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6.80万人。

二、区域环境现状

(1)该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SO2、NO2、TSP、PM10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望楼河、鸭母溪及抱套河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已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环境现状质量已达不到相对应的水体功能,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河道内有大量的畜禽养殖;二是水体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有很大的关系。

地表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3)地下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其中1#监测点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锰、总大肠菌群超标、2#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锰超标、3#监测点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造成以上几个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区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施用的化肥等面源污染所致。

(4)海水中各监测点监测值除石油类超标外,其余监测值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标准,总体海水水质较好。

(5)该区域各个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等效A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其中4#监测点位昼间的达到了0类标准;区域交通噪声的监测中,各监测点位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

总体而言,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6)各监测点位中镉、铬、铜、镍、铅、锌重金属元素浓度较低,全部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未检出。

(7)经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鉴定分析和统计,该地区的植物也较为丰富,维管束植物有456种,隶属92科。

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8种;裸子植物有1科,1种,被子植物有86科,44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74科,361种,单子叶植物有12科,86种,但表现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较少的植物组成特点。

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红树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分布,主要有红树、白骨壤、桐花树、海漆等种类。

需要保护的大树与古树有酸豆树等。

总之,该地区植被类型极其丰富多样与复杂,同时也是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规划区内的红树林植被是乐东县较为特殊的、稀有的植被类型,需要在开发中加强保护;人工植被由海防林(木麻黄和小叶桉)和农村植被组成,该地区的农村较大,人口多,农村植被种类比较单一,植被覆盖率也较低,人工植被生态质量较差。

(8)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沿海地带,该区在动物地理区系上属于海南岛亚区沿海低地省成分,因此动物群落组成上具有明显的次生林动物群落、红树林和水田等湿地动物群落、人工林动物群落、灌草丛动物群落以及村落动物群落特征。

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评价区及周边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17目49科94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海南省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28种,其余种类都隶属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三有”保护动物——即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的脊椎动物,总体来说,规划所在地区动物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三、规划相符性

本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务院关于推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相容的;符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乐东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龙栖湾旅游度假区为九所区域的滨海组团,以发展山海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娱乐等功能为主的旅游度假区,在规划的用地上没有和《乐东九所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5)》的规划用地产生冲突。

本规划项目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战略与所属生态功能区划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与《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冲突,规划的实施不会导致这本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但开发过程中必须避让海防林,采取严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本规划的发展定位与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养殖区(望楼港滩涂养殖区)的规划存在不一致性,建议规划实施单位积极与海洋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以协调和解决本规划及海洋功能规划不相符的问题。

部份规划用地与与《乐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不一致性,占用了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

因此,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对非建设用地的征用需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应纳入乐东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进行统一调整,并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落实征地补偿安置相关事项,按先补后占的原则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可用地。

四、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本规划区远期用水量2.81万t/d,其中生活用水约1.75万t/d,浇灌用水1.06万采用t/d。

由于规划区为较为干旱的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浇灌用水可采用再生水,即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绿地浇灌,特别是高尔夫球场、公园绿地的浇灌。

目前,九所新区一期供水仅为2.0万t/d,本规划实施,考虑到规划区外的用水情况,现有的供水规模将无法满足规划区远期用水的需要。

因此,九所新区供水工程需扩建,达到总规模为4万吨/日的要求后,才能满足规划区远期用水的需要。

根据九所新区供水厂供水水源水量分析,水量上能够满足九所新区供水工程远期供水要求(4万吨/日),占供水水源石门水库每年弃水的30%,占石门水库有效库容水量的0.19%。

因此,乐东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实施后,水资源是有保证的。

五、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趋势

(1)2000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占总评价区面积33.00%和29.52%;林地面积不大,只占评价区面积的11.45%;建设用地面积占7.58%;河流和养殖水域的面积分别占9.99%和4.69%。

(2)2009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占总评价区面积42.82%,林地、草地和养殖水域面积分别占23.13%、15.62%和7.84%,养殖水域面积增加很多;建设用地、河流、面积较小。

(3)2025年龙栖湾评价区景观类型以草地、林地、建设用地为主,分别占总评价区面积32.3%、30.87%和29.21%,河流面积和百分比相对于2009年都有大幅上涨,耕地和养殖水域已转化为其他景观类型。

(4)2000-2025年期间龙栖湾评价区耕地呈现增加又降低的趋势,最终被其他景观类型完全取代;草地面积是持续减少,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在后期由于度假村的建设大幅增加。

从动态趋势上可以看出,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说明开发导致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地位,景观分布不均匀,异质性降低,其原因在于耕地逐渐消失,支撑度假村的各种配套设施优势地位明显,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土地利用系统向有序性方向发展,结构性较强,生态结构不合理,功能发挥将受到极大限制。

(5)规划区景观格局趋于不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受各种土地类型支配的程度不均衡。

这与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居民用地不规范有关。

(6)连通度指数是反映景观格局多样性的指标之一,评价区景观整体连通度指数降低,表明评价区景观较为完整,由相对较大的斑块所组成,景观连通性呈降低趋势,破碎化现象明显。

(7)规划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规划后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下降的趋势,说明2025年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充分考虑评价区整体景观结构,在建设中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优化生态系统,调整各景观类型布局和面积,最大化发挥其功能。

(8)通过比较规划前后景观的变化,可以看出规划后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了2000年至2009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规划方案基本合理,同时为了保证规划的实施,应在下一步的详规中通过构造景观格局,来避免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优势度过高、异质性水平降低等问题。

六、生态环境适宜性

1、生态敏感性

根据敏感性分析,敏感区面积223.76hm2,仅占规划区面积的9.06%,主要集中在河流及周边、红树林、居民点和道路等敏感目标区;较敏感区面积1002.67hm2,占规划区面积的40.59%,主要分布在海防林、次生林及基本农田区域。

不敏感区面积比较大,有1243.57hm2,占整个评价区的50.35%,分布在生态敏感目标外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

2、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

龙栖湾评价区91个地块面积1660.49hm2,大部分分布在适宜建设区。

因占用基本农田而处于不适宜建设区的地块主要有滨河型高尔夫球场(地块编号1、2)、二类居住用地(5、7、9、10、11、29、31)、体育场馆(20)、湿地型高尔夫球场(30)、内海住宅区(32、33),它们共占用基本农田225.7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3.59%。

涉及海防林、河流生态防护林及基本农田等敏感区的采取避让和加强保护等措施,基本农田未调为旅游度假用地之前禁止建设。

七、规划环境影响

1、水环境影响

规划的实施,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若排入周边水体将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规划拟将产生的污水经收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后用于绿化、冲厕、道路浇洒,由于规划区为缺水干旱地区,可实现零排放,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

只要落实污水处理厂事故状态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外环境的现象,不会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及海洋水环境。

2、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规划实施后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垃圾收集站恶臭等。

经分析,对环境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后,其环境空气质量仍能保持一级水平。

3、声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后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和港口)、建筑物内部各种机电设备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

经分析,噪声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规划实施后,可达到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处置,处置率100%,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由市政吸粪车清运作为肥料,综合利用率100%,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5、生态影响分析

(1)建设期

①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将影响土壤结构和质量,使生境发生变化,植被组成和生物量随之改变,从而导致占地区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效应受到影响。

②各项工程的建设会破坏原有植被,导致植物生物量损失量达15583t。

通过绿化和恢复,将有10597t的生物量补偿。

因此,估算规划工程建设将最终导致生物量损失4986t。

尽管上述数字只可参考,但趋势说明规划实施带来地表植被的生物量损失还是较大的,且规划建成的绿地斑块大部分呈孤岛状,因此区域系统的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也不高。

因此,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将规划的绿地系统提升为生态环境质量调控系统,才能弥补生态损失。

同时为减少生物量的损失,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在绿化过程中增加绿化层次,减少裸露地,增加绿化面积,降低生物量损失。

③本规划的实施,使占地区原有各类型植被景观改变为建筑用地或者为种类相对单一的草坪及景观绿地。

其中,高尔夫球场、公园绿地、滨河防护绿地及道路防护绿地在实施后会通过各种人为措施加以维护和管理,部分的木麻黄林、桉树林、灌木林及芒果林等其他作物将被度假设施、道路和市政工程用地所取代,而规划区范围内其它区域的原有植被基本保持原状。

由木麻黄林、桉树林、灌木林及芒果林等其他作物改变为建筑用地和高尔夫球场的过程,会导致原有植被生态功能发生变化,但由于改变后的系统人为控制程度增强,因此,不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崩溃。

尽管如此,本次规划建设规模仍然进行控制,适当减小规模,以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占用原有植被所造成的生态功能影响。

④施工期间,项目规划区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上,鸟类和哺乳动物表现最为明显,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弱的类群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会出现一定的减少和下降,次生林和红树林湿地的鸟类和兽类极为敏感,且容易受到施工影响。

高尔夫项目区域在施工期对动物影响较大,而在其他区域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强的类群,其种类和数量组成上变化相对较小。

故在施工期间,注意那些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弱的动物类群的活动范围和规律,尽可能减少施工造成的影响。

⑤施工过程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2)规划实施后

①规划实施后,除有部分植被被保留外,大部分的原有植物都将被清除,区内出现了建筑物和各种绿化树种或草种,植被覆盖率有所变化,建设用地范围内生态系统结构成份将发生变化。

规划实施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是:

规划有旅游设施分布的地区植被群落有所改变,部分被人工植被所取代,生态系统的蓄水保水、保护土壤以及防风固沙等环境功能有所削弱,该区域有新的外来力量的介入,将输入食物、燃料、物料,同时也将向环境输出污染物。

规划的实施有利于该区域植被的保护、管理和恢复,对减缓区域土地沙化是有利影响。

除了极少部分的海防林被改造和占用,其他海防林基本保留,对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等环境功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可采取避让或加强保护的措施加以减缓。

可见,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影响有限,采取生态环境的减缓措施后,不会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②规划区涉及的生态敏感点海防林、沙坝、古树名木、农田、河流和红树林等。

根据规划,规划建设用地基本上避开了海防林和沙坝,但河道整治、疏浚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多或少会对古树名木、农田、河流和红树林等生态敏感点带来一定的破坏,因此,为了尽可能的保护生态敏感目标,要求规划建立区域生态框架,培育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另外,随着规划的实施,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和玩耍,人为活动强度增大,扰动沙滩沙坝表层,改变其上的覆盖现状,影响沙滩沙坝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沙滩沙坝黑化、泥化。

③本规划规划的绿地有滨海生态防护林、自然生态绿地、公园绿地、体育绿地(高尔夫球场)、滨河防护绿地、道路防护林带等,各绿地之间基本能形成网络,绿地面积占到规划面积的34.24%(不含水面),基本可维持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但应统筹规划,形成网络,减少岛屿生境,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④在施药人员采取相应人身防护措施情况下,挥发的少量农药对人群和空气环境影响较小;在采取浇水等措施后,化肥的挥发可减小。

⑤被土壤吸附的农药可挥发进入大气,部分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有些被植物根系吸收,或在雨水的冲刷下随地表径流流入地表水体,对其水质产生影响,从而会间接影响到利用这些地表水体的植被及其它动物。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采取合理、适量施肥等措施减小肥料的流失。

⑥规划区内高尔夫球场、公园绿地、滨河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外地引种部分植物种,如果选种不合理、监管不当,会产生生物入侵危害。

⑦规划实施后,由于水田的消失,水生湿地动物群落组成上表现较为明显,原有水田分布的湿地动物类群将不再原有区域分布,而红树林湿地是最吸引项目区原有湿地鸟类的唯一理想区域。

其次表现明显的为草地动物群落,较多的高尔夫球场增加了草地面积,物种组成格局也有明显的变化,原有灌草丛动物群落中的一些适应人为干扰能力较强的物种会出现该区域。

而村落动物群落组成则相应转变为城市动物群落组成,次生林动物群落如山地型高尔夫球场不进行规划建设则对当地动物群落组成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人工林动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原来基本一致。

故保持红树林附近湿地、次生林的功能性和完整性,注重其他区域植被绿化和恢复、生态复杂性的恢复,降低人为干扰是恢复当地适应人为干扰较弱物种的重要措施。

⑧规划实施后,将由原有的林地、草地、耕地等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为度假设施用地和绿地等,使原有的异质化程度较高的斑块转变为连续分布且面积较大的斑块。

原有林地、草地等资源的减少使得当地土地生产力、生态承载力相对下降,随之将加大外地区向本地区的资源输入。

原有灌丛植被、人工林向建设用地、景观休闲绿地等土地覆盖方式的转变,使原有局地生态环境调节功能有所减弱,应通过生物措施使减弱降到最小。

6、社会环境影响

(1)搬迁安置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规划实施后计划搬迁居民点7个,累计约1675户8819人。

规划应体现出“以人为本”和“最小化搬迁”的发展原则,而不仅仅以满足旅游开发的需求为主。

换句话说,规划不应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发展旅游。

在关系到当地居民的民生方面,规划过程本身和规划的内容都应反映出它自己所提出的充分重视当地居民利益的规划原则。

(2)规划实施后的不利影响为游客的活动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会受到干扰;短期内会对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土地资源减少。

(3)本规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完善规划区内配套设施。

八、规划调整建议及减缓措施

1、规划调整建议

(1)栖湾评价区91个地块面积1660.49hm2,大部分分布在适宜建设区。

因占用基本农田而处于不适宜建设区的地块主要有滨河型高尔夫球场(地块编号1、2)、二类居住用地(5、7、9、10、11、29、31)、体育场馆(20)、湿地型高尔夫球场(30)、内海住宅区(32、33),它们共占用基本农田225.7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3.59%。

本评价建议暂时放弃征用以上地块。

(2)本规划在龙栖湾旅游度假区规划中,有六个地块规划(见图2.1-5和图4.3-6中编号为:

62、63、69、70、72、75)为一类居住用地,占据了一线海景,不符合沿海一线珍贵土地适用于度假旅游用地的优化开发原则。

因此建议在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修编中应调整为旅游酒店开发用地。

2、减缓措施

(1)生态环境

①生态影响的避免

生态影响的避免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的不利生态影响。

龙栖湾规划方案中有许多科学的理念,但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损失还是存在,一些局部区域生态完整性难以维护。

为了减小生态影响的范围,可以通过调整规划方案来进行。

本规划区面积为2470hm2,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现有区域的植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程度较大。

从规划内容上进行避免,就是对规划区内具有生态功能效益的防护林地要进行避让。

开发中按照生态破坏最小化原则进行,尽量保持现有沿海岸滩、河滩的地形地貌,注重保护与恢复沿海、沿河防护绿带,减少地表的开挖和对植被的直接破坏;规划区内的建筑应根据地形修建。

此外,生态影响的避免还可以通过施工方案来进行,如地面施工前要尽量避让或移栽原有的散生乔木;要保护地表熟土层,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不准与建筑垃圾混合堆放,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不能改变现状自然组分分布区的现状土壤条件。

②严格植被保护和建设

尽最大可能保护原有植被。

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植被的破坏,将占地区乔灌木移植到指定地点进行移植。

种树植草要用本地物种,乔、灌、草结合,乔、灌为主的绿化结构,防止形成大面积人工草地。

③严格保护动物

合理规划,避免大范围全面施工。

对规划区内的植被丰富区及水域湿地区尽可能予以保护。

尽最大可能保护规划区内现有河口滩涂及红树林湿地面积。

从规划情况来看,规划实施对现状河口滩涂湿地占地面积小,而且规划项目本身还将扩增一部分水域面积,能够给两栖类动物提和鸟类提供相当面积的生境。

④实施沙滩沙坝保护

不得削低沙坝、对沙坝沙滩进行硬化处理及大面积填土实施沙坝沙滩植被恢复,避免影响沙坝原有功能和造成沙坝沙滩黑化、泥化;完善沙坝沙滩的雨排水系统,防止地表径流携带泥土造成海滩泥化及污染海水水质;禁止在沙滩沙坝上进行经营性种植、养殖活动。

禁止大规模的改变沙滩沙坝上的覆盖现状,切实保护好海岸沙滩景观。

⑤农田保护

规划实施要贯彻最小生态破坏、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

要尽可能保留农田,作为农业生态景观、作为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⑥严格水土保持

采取“点、线、面”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⑦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与维护

了解雨讯、安排好施用农药、化肥时间;适当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措施;加强植被的保护与引进植物种的监控,确保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⑧背景山体——石柱岭的植被和景观修复措施

石柱岭地区分布有以厚皮、槟榔青、菲律宾合欢、海南榄仁为优势种构成次生季雨林群落,是海南较典型的落叶季雨林之一,是封山育林多年后恢复过来的。

该群落的生境特点是旱季缺水,灌木林被破坏后较难恢复。

石柱岭多处由于采石矿,留下一道道的“伤疤”,与石柱岭上覆盖着热带山地季雨林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当地秀丽的景观。

为了龙栖湾的整体景观,要求恢复植被。

生态恢复的原则是:

石矿区未来恢复植被的基本组成与特征应以矿区周边现有的植被特征相似。

海南榄仁树、厚皮树、槟榔青、菲律宾合欢、叶披木、圆叶刺桑、福建茶、黄牛木等都是可选用的当地树种。

恢复方法可采用种子库的方式、空中绿化的方式(育苗、先清理现场、然后搭竹架凿洞、栽培和管理)等相结合进行。

建议有关单位请相关专家和有资质的园林公司共同完成。

(2)水环境

化肥农药的使用应避开降雨、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在施用过程中不宜采用高空喷撒;各块高尔夫球场应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农药,各类绿地应控制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来保持人工湖水质符合高尔夫球场喷灌和娱乐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求。

对于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防治,应从节水、防污,使用无磷洗剂,加大污水收集率,大力发展再生水回用等方面着手。

污水处理采用BC/O处理工艺。

由于规划区气候炎热干燥,经处理后可全部达标回用,不仅可节约新鲜水用量,还提高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结合开发时序分期、分区进行,避免开发过程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同时带来的环境影响。

(3)大气环境

排放油烟的饮食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器,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附近建筑物及人活动频繁的区域。

建议在开发区内行驶的汽车尽量以不产生大气污染物或产生很少的清洁能源作为燃料;严禁国家明令应淘汰的车辆在区内行驶,严格管制排气量不合格车辆;区域内交通工具必须采用达到新的欧Ⅲ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4)声环境

通过噪声影响分析表明:

距离主干道路路肩110m内区域,如果在不采取任何降噪措施的情况下,不适宜规划建设以居住、卫生和文教等1类环境噪声标准要求及其以上环境噪声标准要求的功能建筑物。

若需要在规划线内建设声敏感建筑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宽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两侧绿化带以及道路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等)降低噪声对敏感建筑物的影响,使其达到相应声功能区划要求。

(5)固体废物

近期固体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及时清运,使用密闭的垃圾收集容器,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并在周围建立防护带。

中远期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固体废物分类设置、分类回收、处理处置。

(6)社会环境

改善乡村道路;改善周边乡村排水系统和垃圾收集系统;引导农民就业。

九、风险防范措施

本规划实施过程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为:

高尔夫球场防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