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57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docx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3主动拒绝烟酒毒品13课时非表格word教案人教版部编道法

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2.能力目标

能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吸烟、喝酒的危害,能用实际行动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抵制不良习惯是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①出示一组图片及社会俗语。

请看下面一组图片,这样的画面你熟悉吗?

②这些俗语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现象?

师总结:

吸烟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还是很普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烟酒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烟酒有危害》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吸烟危害知多少

1.出示预习案上的调查表。

从统计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对比吸烟前后肺部的变化图。

3.展示吸烟危害的资料。

4.谈谈你对吸烟的危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活动二酗酒危害大家谈

1.谈谈你搜集的酗酒的资料。

2.小组内说一说过度饮酒的危害。

3.酗酒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人对己都造成伤害,你有哪些拒绝饮酒的好方法吗?

4.青少年吸烟、喝酒会有哪些危害?

5.在“认识烟酒危害”展板设计中,同学们开展了“观点大碰撞”活动。

请你结合生活中的事例,采用“说服的理由”,帮助同伴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吧!

6.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7.小结:

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活动三做个小小宣传员

1.我想对______说:

“_______________。

我会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你认为可行的戒烟、戒酒宣传活动方案,如:

写一写戒烟、戒酒的宣传标语;画一画戒烟、戒酒的宣传画;写一篇戒烟、戒酒的演讲稿等。

3.课下在社区居民中开展“远离烟酒,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抵制不良的社会行为,人人有责。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吸烟、喝酒的危害:

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2.未成年人吸烟可能引起思维能力的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喝酒会导致大脑功能发生变化,神经发育受阻,影响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健康发展。

酒精会刺激消化道,导致肠胃不适和消化不良,影响正常饮食及营养摄入,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能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吸毒的危害,能用实际行动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远离毒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生活

中的危险主要是威

胁我们的身体安全,而社会中还有一些危害

则对我们的心灵与身体都形成威胁。

出示:

(罂

粟花植物图片)

提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花?

(学生回答,说说搜集的罂粟的资料,归纳出:

罂粟花是一种毒品)

今天,当毒品魔

鬼般的影子在

我们身边游荡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毒品更危险》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

认识毒品

1、提问:

什么是毒品?

常见的

毒品有哪些?

(学生交流资料)

师总结: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图片展示,认识常见毒品[来源:

学|科|网Z|X|X|K]

(课件展示:

常见毒品的图片。

3、教师介绍:

大麻、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

活动二:

感知毒品危害

师:

这些毒品产生于看似美丽的花朵,而且有时他们还会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包装,可是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给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

那么,为什么称它们为毒品呢?

它有什么危害,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学习,深入了解。

1、小组交流,初知危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2、结合事例,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回答,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小结归纳,

板书: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3、观看组图,引起震撼,提升感

悟:

(吸毒自毁前程、吸毒引发大脑组织病变、吸毒后的疾病、吸

毒引发自杀、畸形儿等图片。

说一说:

看完图片后你的感受?

师:

毒品危害之大,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毒品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一)、认识“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1、课件出示:

6月26日[来源:

学。

科。

网]

提问:

你知道6月26日是什么日子吗?

(国际禁毒日)

师:

世界各国每年在这一天都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禁毒,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禁毒的宣传图片。

2、教师播放宣传图片

师: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有着巨大的危害性,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样预防吸毒呢?

[来源:

(二)、珍爱生命学会说“不”

1、出示资料:

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资料。

提问: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少年在吸食毒品?

2、小组讨论,引导探讨

3、集体交流,各抒己见

板书:

珍爱生命学会说“不”。

[来源:

学#科#网]

(三)、宣传

禁毒,关爱他人

师:

同学们,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毒品的危害,那么如何让你身边的人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呢?

1:

小组交流

2:

归纳方法:

(写宣传语、警示语、画宣传画、写倡议书…….)

(四)、课后践行,延伸感悟

选择自己喜欢的宣传方式,小组合作到社区中进行毒品危害的宣传活动。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为了我们的健康。

我们一定要拒绝诱惑,远离毒品,从我做起,过健康的生活。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懂得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键在自己。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青少年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学会拒绝和求助,提高自护能力。

2.能力目标

在危害面前,学会拒绝和求助,提高自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对生命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烟、酒、毒品的危害。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它们像一个个幽灵,飘荡在我们的身边。

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落入陷阱,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拒绝危害,保护自己。

引入课题。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害,懂得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键在自己。

提高防范意识,远离青少年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

身边的危害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我们身边的危害(可以用文字、图片、故事等多种方式)。

2.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危害。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弊,吸毒的危害。

3.师总结:

珍爱生命,远离第一支烟、第一口酒、第一次毒。

活动二:

直面危害

1.面对身边的各种危害,我们该怎么办?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你支招。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请在小组内交流)

(1)放学路上,同学递给你一支烟,说:

“抽一支吧,反正老师也看不见。

(2)同学过生日,提议喝点酒庆祝,还说低度酒喝了也不会醉。

(3)坐火车时,对面的人递给你一瓶饮料。

3.拒绝技巧。

(1)直接拒绝:

直接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2)找寻借口:

找寻一项适当的借口,以拒绝他人的要求

(3)转移话题:

引出新话题,以摆脱不正当的引诱

(4)离开现场:

找理由快速离开现场,摆脱纠缠

4.教师小结:

遇到一些危险情境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或委婉地拒绝,以摆脱困境。

活动三:

学会说“不”

1.拒绝诱惑,远离危险行为。

请你来完善《学会说“不”》操作手册。

结合课本25页活动园。

2.交流方法。

3.小结:

面对危害,我们要学会拒绝和求助。

如果有人劝我们吸烟、喝酒、吸毒,我们要勇敢、坚决地说“不”;如果我们对事情的危险性判断不清,就要及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相关链接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规定:

“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

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3.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场所设置“未成年人禁入”的标志。

想一想,上述法律规定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4.小结:

远离烟酒,拒绝毒品,关键在我们自己。

要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主动拒绝烟酒,坚决抵制毒品,是我们健康生活、成长的保障,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