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3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装规范总册ver20.docx

安装规范总册ver20

 

广东省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

 

编制单位: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

2001年12月

文件分发表

 

文件

分发名称

份数

发送

单位

全套

文件

全套

预算表

全套器材

预算表

施工图

及说明

本院总工室

2

项目评审组

7

动力室

4

合计

13

目录

 

1.总则-------------------------------------------------------04

2.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05

3.交、直流电力电缆-------------------------------------------09

4.通信用蓄电池组---------------------------------------------12

5、后备柴油发电机组------------------------------------------14

6、接地系统---------------------------------------------------26

7、电源防雷设备---------------------------------------------31

8、不间断电源(UPS)------------------------------------------33

9、交流配电---------------------------------------------------38

10、直流配电—————————————————————————40

关于广东省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的说明

 

根据本院总工室管理卡的要求,我院动力室组织通信电源技术骨干编写了《广东电信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研究》一文,本文以原邮电部颁布的各种通信电源安装设计手册、安装规范为基础,并参考了近几年颁发的通信电源设计规范、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设计规范、电力电缆安装设计规范等文件。

本规范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注重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参考国标GB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对通信建设工程中使用的交、直流电力电缆的设计、选型、布放进行了明确的叙述。

3、第1章第6节针对近年来传输设备、数据设备集成度大幅提高,机架单位耗电增大较多的情况,给出了直流压降分配的新思路。

4、对如何计算油机基础,油机室进风量、油机排气背压等油机设计安装的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另外对近2年来经常选用的大容量后备柴油发电机组(1500KVA以上),给出了选型建议。

5、对近3年来通信工程中大量采用,而原《通信电源设计手册》中相关内容比较落后的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给出了详细的安装设计说明,包括容量配置,后备蓄电池组计算,系统配套设备设计等内容。

编写、审核人员情况介绍

本规范研究由省电信规划设计院谢桂月副院长对全文进行了审核。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交、直流电缆》、《后备蓄电池组》3章由程劲晖工程师编写,《后备柴油发电机组》、《接地系统》2章由麦浪工程师负责编写,《电源防雷设备》、《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配电》3章由陈学军工程师编写。

 

1、总则

本规范包括高频开关电源、直流配电、蓄电池、后备柴油发电机组、接地系统、电源防雷设备、不间断电源、交流配电共9章。

第1章总则

第2章《高频开关电源》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设计、选型。

第3章《交、直流电缆》适用于新建、扩建的通信行业电源工程中1kV以下电力电缆的选择与敷设设计。

第4章《通信用蓄电池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配套免维护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设计、选型。

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银锌蓄电池、铅酸开口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安装设计不包括在本章内。

第5章《后备柴油发电机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后备柴油发电机组的设计、选型。

汽油发电机组、燃气轮发电机不包括在本章内。

第6章《接地系统》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接地系统的设计。

第7章《电源防雷设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低压电源系统的防雷设备设计、选型。

高压系统防雷、通信设备的防雷、通信局(站)的接地设计和建筑物的防雷不包括在本章内。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78-98)中已详细说明了的内容,本文不再重复。

第8章《不间断电源》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不间断电源设备设计、选型。

第9章《交流配电设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通信局(站)内配套的交流配电设备设计、选型。

本章不包括高压设备和变压器。

2、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2.1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概述

2.1.1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通常由交流配电、整流、蓄电池组和直流配电等设备构成。

2.1.2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必须保证稳定、可靠、安全地供电,要求无瞬间停电。

2.1.3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主要可分为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两大类。

新建的大型或重要通信局(站)、大型通信枢纽、容量超过5万门或有两个以上交换系统的电话交换局原则上采用分散供电方式。

2.1.4直流供电方式应采用带负荷恒压充电的全浮充方式,市电正常时由整流器与蓄电池组并联浮充工作,对通信设备供电;当交流停电时,由蓄电池组放电供电,在交流电恢复后,应实行带负荷恒压充电的供电方式。

2.1.5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基础电压原则上只提供-48V,过渡时期暂保留的电源为±24V和-60V。

2.1.6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应具有单机和系统的监控单元,能提供满足三遥(遥测、遥信、遥控)要求的本地和远地监控功能通信接口。

2.2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交流配电

2.2.1在分散供电方式下,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总交流输入开关和交流馈线电缆应按远期负荷配置,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供电。

2.2.2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交流配电应满足配套整流设备的要求,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整流机架内的每台整流模块单独由交流屏引入一路电源,则每个机架需要多路小容量开关,该开关应按每台模块的最大交流输入电流配置;另一类是整流机架在出厂时已内部布线至每台模块,则每个机架只需一路大容量开关,该开关应按每个机架内整流模块满配置时的最大输入电流配置。

根据整流设备的交流耗电和机房大小,交流配电设备可以落地或挂墙安装。

2.2.3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要求,由于某些高频开关整流器的零线与相线电流不相上下,通信用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等截面的导线;机房内的交流导线应采用阻燃型电缆。

2.2.4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市电引入电压偏移值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0%~-15%或超出直流电源设备允许交流输入的电压变动范围时,应采用调压设备,调压设备容量应按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发展负荷的需要配置。

2.3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整流设备

2.3.1目前使用的整流设备按整流原理可分为两类:

相控式整流设备和高频开关整流设备;相控式整流设备已逐渐被淘汰,如无特别申明,以下整流设备均指高频开关整流设备。

2.3.2整流器的使用性能和技术指标应满足YD/T731-94中4.3和4.4的要求。

2.3.3整流器应按n+1冗余方式确定其配置数量,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n>10时,每10只备用1只,主用整流器的总容量应按负荷电流和电池的均充电流(10小时率充电电流)(无人站除外)之和确定。

2.3.4整流器根据其交流输入可分为两类:

一类采用单相交流电源,常用于容量较小的整流器,缺点是容易造成三相负荷不平衡;另一类使用三相交流电源,但实际施工中,在位置偏远的某些地区难以提供三相交流电源或费用较高。

2.3.5根据YD/T731-94要求,整流器输出最大功率不小于1500W时,效率≥85%,cosφ≥0.90;小于1500W时,效率≥80%,cosφ≥0.85。

单台整流器的最大输入线电流可根据实际设备资料得到,或根据模块的直流电压V、最大输出直流电流Imax、效率f和功率因数cosφ估算,公式如下:

2.4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直流配电

2.4.1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直流配电方式根据通信设备的要求可分为高阻配电和低阻配电两大类。

高阻配电方式多用于配电回路负荷较小的情况,该方式在每个回路中串接一个数十毫欧的电阻,该电阻可在单个机架短路的情况下增大回路压降,防止直流母线失压,以减小对其它机架的影响。

低阻配电方式则没有串接电阻,多用于配电回路负荷较重或由直流配电屏布线至通信设备电源列柜等情况。

2.4.2直流放电回路全程压降是从蓄电池输出端至通信设备直流输入端的电压差,其作用是市电故障且蓄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1.80V/单体)时能保证通信设备受电端电压维持在设备的电压允差范围内,设计时可据此选择直流馈线线径。

全程压降应根据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通信设备电压允差和馈线的介质、线径、长度等计算得出,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见《十七册》。

近几年随着传输、数据设备的集成度提高,设备的单架耗电量有很大提高,为减少低阻配电时由列头柜至机架的电缆线径,在进行配套电源设计时,蓄电池和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应尽量靠近主设备机架,并采用母排替代电缆,以减小由电池至列头柜的压降。

由于蓄电池不再采用加尾调压方式,对于电压窄范围变动的部分原有国产通信设备将无法满足放电要求,因此要求入网通信设备的直流输入端电压允许变动范围如下表所列(单位:

伏):

额定电压

-48

-24

+24

电压允许变动范围

-40~-57

-19~-29

+19~+29

当通信设备直流输入端电压允差满足上表时,48V电源直流放电回路全程压降应不大于3.2V;24V电源直流放电回路全程压降应不大于2.6V。

2.4.3直流配电设备应按远期负荷配置。

2.4.4馈线开关或熔丝和直流馈线的选择:

若直流馈线布放至通信设备机架,则可按机架最大耗电配置馈线开关或熔丝,直流馈线的线径应根据馈线开关或熔丝的容量并根据直流放电回路压降计算得出。

若直流馈线布放至通信设备电源列柜,则应按该电源列柜终期负荷配置馈线开关或熔丝,直流馈线的线径应根据馈线开关或熔丝的容量并根据直流放电回路压降计算得出。

当近期负荷与终期负荷相差悬殊时,可按分期敷设的方式确定,但设计时应考虑将来扩装的条件。

2.5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机房及设备布置

2.5.1电力机房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在条件允许的通信局(站),电力电池室宜与通信机房合设;电源设备安装于通信机房内时,必须采用高频开关型整流器和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

2.5.2较大型交换局直流电源的交流配电设备、整流设备和直流配电设备通常分别安装在独立的电源架内,通过电缆和屏顶母线组成系统;新建的无人值守光缆(微波)中继站等由于设备耗电较小,且受到机房面积限制,宜采用带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组合机架,但均充电流值应按蓄电池20小时率充电电流计算。

2.5.3电力电池机房内各电力设备的布置须满足《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中6.0.6的要求

由于光缆(微波)中继站和移动通信基站等一般机房较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选择背面免维护设备,以靠墙放置,节省空间。

2.5.4设备安装应满足《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3、交、直流电力电缆

3.1电缆特性术语说明

耐火性:

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电缆能维持通电运行的特性

难燃性:

在特定试验条件的火焰作用使电缆被烧着后撤去火源能迅速自熄的特性

3.2电力电缆芯线材质

考虑到通信负荷的重要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要求,通信建设工程要求采用铜芯阻燃电力电缆。

3.3电力电缆芯数

3.3.1要求三相380V市电输入的通信局(站),电源中性点应直接接地,通信局(站)的接地方式应为联合接地,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三相回路的电缆宜采用五芯;也可采用四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但电缆敷设须满足本规范3.6.8条规定。

3.3.2部分受实际情况限制而采用单相220V交流供电的移动通信基站等,接地方式应为联合接地,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宜用三芯电缆;也可采用两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但须满足本规范5.8条的规定。

3.3.3工作电流较大的回路,如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可采用单芯电缆。

3.3.4直流供电回路小线径宜采用两芯电缆,大线径采用单芯电缆。

3.4电缆的绝缘与外保护

3.4.1电缆的绝缘水平

3.4.1.1交流系统应采用绝缘电压为1000V的电力电缆。

3.4.1.2直流系统应采用绝缘电压为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3.4.2电缆绝缘类型

通常情况下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在高温(60℃以上)、经常弯移,有较高柔软性要求或有低毒性防火要求时,不宜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3.5电力电缆截面

3.5.1电力电缆缆芯截面选择的基本要求。

交流电力应根据以下三个要素:

最大工作电流、敷设方式和工作环境温度,查电力设计手册中的载流量表选择缆芯截面。

交流电力电缆长度通常不应超过250米。

3.5.2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要求,由于某些高频开关整流器的零线电流较大,通信用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等截面的导线。

3.5.3交直流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组成时,应采用相同截面电缆。

3.6电缆的敷设

3.6.1电缆敷设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3.6.2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B.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型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C.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3.6.3电力电缆与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的范围内宜远离,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通信线路相距较近时,宜采用金属屏蔽线槽或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来减小干扰。

电力电缆与其它电缆并行敷设时最小净距为150mm。

3.6.4通信用三相五线系统的保护线和相线、中性线应在同一路径的同一结构管、沟或盒中敷设。

3.6.6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订货时按计算长度计入5%~10%的裕量作为同型号规格电缆的订货长度。

3.6.7通信用电缆敷设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A.直埋敷设

B.穿管敷设

D.电缆沟敷设

E.桥架敷设

3.6.8金属制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

3.6.9常用电缆、电线型号说明

电力电缆:

具有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包皮的电力线称为电力电缆;

仅有导体或具有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包皮的低压电力线统称为电线

通信用交流电缆通常选用多芯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绝缘等级1kV。

简写为RVVZ1kV4x50mm2或R-ZRVV1kV4x50mm2。

通信用直流电缆通常选用单芯或2芯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绝缘等级600V。

简写为RVZ0.6kV2x6mm2或RVZ0.6kV150mm2。

B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线

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ZR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R-ZRVV、RVVZ:

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

RVZ:

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阻燃电缆(直流用)

4通信用蓄电池组

4.1铅酸蓄电池分类

目前通信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通常使用的蓄电池组可分为两类:

防酸型铅酸蓄电池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由于重量轻、污染少和维护方便而逐步得到广泛使用,如无特别申明,以下蓄电池组均指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

4.2蓄电池组技术要求

蓄电池组应选用经信息产业部选型检验的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4.3蓄电池的配置

4.3.1高频开关电源系统的蓄电池一般设置两组并联。

4.3.2不同通信局站的蓄电池总放电时间应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表4.2.1配置,需考虑局站的市电供电类别和后备油机台数。

4.3.3根据近年的实际运行情况,蓄电池的扩容须慎重考虑,原则上不赞成对原有蓄电池组进行扩容;若原有蓄电池组运行时间不足一年,则在容量、放电性能和电池内阻等参数测试符合要求后可扩容安装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蓄电池组,此时应特别注意核实对应的蓄电池熔丝能否满足要求,且在运行中要加强维护。

新、旧蓄电池不能串联运行。

4.3.4两组蓄电池的并联总容量应按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发展负荷的需要进行配置。

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蓄电池容量(Ah);

K:

安全系数,取1.25;

I:

负荷电流(A);

T:

放电小时数(h);

η:

放电容量系数(根据设计规范取值);

t:

实际电池所在地的环境温度数值(广东按5℃考虑);

α:

电池温度系数(1/℃),当10>放电小时率≥1时,取α=0.008。

4.3.5蓄电池组不采取加尾电池调压方式。

4.3.6不能将容量不同、型号不同的蓄电池连接在一起使用。

4.3.7UPS用蓄电池参见第7章不间断电源系统。

4.4蓄电池电缆的配置

蓄电池组通过电缆与直流配电屏或组合机架内的蓄电池熔丝单元相连,蓄电池熔丝应按远期直流负荷配置,蓄电池电缆、硬母线的线径应根据蓄电池熔丝的容量并根据直流放电回路压降计算得出(可参见后面直流配电一节)。

4.5蓄电池对环境要求

安装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机房应有空调装置,蓄电池的工作温度极限为不低于5C和高于35℃。

为保证蓄电池能真正达到设计容量并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蓄电池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之间。

4.6蓄电池的安装方式

4.6.1蓄电池安装方式采取卧式迭装还是立式安装,应根据电池本身的电解液吸附系统类型,并参考电池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设计。

蓄电池的迭装高度要便于维护人员定期检测,不超过1.8米。

4.6.2蓄电池安装在楼层时要注意楼板承受荷重,还应满足抗震加固的要求。

4.7蓄电池的参数设定

4.7.1不同类型的蓄电池浮充和均充电压不同,应根据电池厂家提供的数据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中设定,并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4.7.2蓄电池的恒流充电电流建议设为0.125C10。

5后备柴油发电机组

5.1自备发电机组的容量配置原则

5.1.1自备发电机组的容量应按以下原则配置;

市电供电为一、二类的局(站),远期发展负荷大时,可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的发展负荷需要配置。

市电供电为三类的局(站),宜按近期负荷配置。

以上市电类别的局(站)远期负荷不大时,宜按远期负荷配置。

市电供电为四类的局(站),应按近期负荷配置。

5.1.2自备发电机组的台数的配置原则;

自备发电机组的台数,应根据局(站)市电供电类别按下表规定配置:

市电类别

电信枢纽

中小型综合通信楼

大容量市话局

市话局

光(电)缆有人站

光(电)缆无人站

微波有人站

微波无人站

移动交换局

移动通信基站

卫星通信基站

无线电台

邮件处理中心

一类市电

1

1

1

1

二类市电

2

2

2

1~2

2

2

2

2

1~2

2

2

1

三类市电

2

1~2

2

2

2

2

1~2

2

2

2

四类市电

2

2

2

2

注:

1、电信枢纽包含大型综合通信局。

2、无人站采用无人值守油机发电时,每站2台;采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时,可视维护条件多站共用1台。

由三类或四类市电供电的移动通信基站、微波和光(电)缆的有人站、多局制的市话局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增配1~2台机动自备发电机组供临时调度用。

5.1.3每台自备发电机组的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二类市电供电的局(站),应按各种直流电源的浮充功率、蓄电池组的充电功率、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功率、保证空调功率、保证照明功率及其它必须保证设备的功率等确定。

2、三类或四类市电供电的局(站),除按本条1款各项设备的功率确定外,尚应包括部分生活用电设备的功率,四类市电供电的局(站)还应包括全部生活用电设备的功率。

3、对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供电的自备发电机组,其容量应按不小于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总容量的1.5~2倍校核。

4、有异步电动机负载的局(站),自备发电机组的单台容量应按不小于异步电动机额定容量的两倍校核。

5.2普通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要求

5.2.1柴油机的选型

柴油机应选用通过正式鉴定的机型。

柴油机应采用电启动方式。

宜选用转速为1500r/min的中速柴油机。

原动机不应选用单缸柴油机。

水冷却式柴油机在5℃以下环境使用时宜采用冷却水预加热装置。

1500KW以上大容量机组建议选用数字控制电喷柴油发电机组。

5.2.2同步发电机的选型

发电机宜选用无刷励磁类型,不采用3次谐波励磁方式。

发电机应装阻尼绕组。

在相对湿度≥85%环境使用时,应采用驱潮装置。

5.2.3机组的技术要求

5.2.3.1

机组在空载额定电压时的线电压波形正弦性畸变率不大于5%。

机组容量小于62.5kVA的,其线电压电话谐波因素(THF)应不大于8%。

机组容量不小于62.5kVA的,其线电压的电话谐波因素(THF)应不大于5%。

5.2.3.2

机组在95%~100%额定电压时电压和频率的性能应满足下表所规定的运行极限值。

性能参数

单位

运行极限值

电压④

稳态电压偏差

≤±1

瞬态电压偏差

100%突减功率

≤+20

突加功率①

≤-15①

电压恢复时间②

s

≤4

电压不平衡度

1③

频率④

频率降

≤3

稳态频率带

≤0.5

(对额定频率的)

瞬态频率偏差

100%突减功率

≤+10

突加功率①

≤-7①

频率恢复时间

s

≤3

相对的频率容差带

2

注:

1对于蜗轮增压发动机的发电机组,按厂家技术规定。

2除非另有规定,用于计算电压恢复时间的容差带应=2×稳态电压偏差×额定电压/100

3机组并联运行时,该值应减为0.5。

5.2.3.3

机组带整流器和电池负载时应不产生低频振荡。

5.2.3.4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机组额定功率

kW

12

40

75

120

250

600

1500

燃油消耗率

g/kW.h

310

290

280

270

260

250

240

5.2.3.5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机油消耗率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机组额定功率(kW)

12

P>40

机油消耗率(g/kW.h)

3.5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