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806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了解单元主题。

1.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说说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2.你知道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头脑中浮现了什么问题?

2.说说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太平洋绿龟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生字新词闯关。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旅游幼龟海鸥海滩蠢事侦察返回欲出又止鱼贯而出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愚不可及气喘吁吁悲叹

(2)结合课文内容,任意选择一组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

2.自由读课文,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教师帮着梳理重要问题。

(如:

为什么帮绿龟反而害了它们呢?

向导为什么这样做?

……)

三、品读体验

(一)小海龟遇险。

1.快速找出小海龟遇险的句子。

2.出示“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海滩上去。

3.哪些词语说明小海龟的危险?

(突然、啄、拉)想象此时的情景,你心里着急吗?

4.通过读表达你的心情。

(二)游客紧张对比向导冷淡。

1.几位游客有何反应?

找出关键词语。

(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

2.想象几位游客的呼喊,还会说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3.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和“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最初想帮小海龟吗?

为什么?

最后帮助小海龟也是极不情愿?

边读边想象情景。

4.对比朗读,一部分读写游客的句子,一部分读写向导的句子。

(读出游客的着急与埋怨,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与极不情愿。

(三)出乎意料。

1.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

(可找出几个关键词分别来形容海龟、食肉鸟、我们,如:

成百上千、饱餐一顿、气喘吁吁)

3.想想发生惨剧的原因是什么?

(回归疑问:

原来帮了两只小海龟,却害了一群海龟。

用文中一句话形容就是: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反复读,体会“我们”的懊恼。

想着那些被食肉鸟吃掉的小海龟,我们是自责、后悔、悲叹,出示“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齐读。

(四)辩论会。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呢?

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1.结合各自的意见,临时分成正反两方。

正方:

他这样做对,游客们一再坚持要救海龟,向导想借事实来告诉大家道理。

反方:

他这样做不对,事实的代价是残酷的,救了两只害了一群。

2.两方展开激烈讨论。

师适时调控。

四、巩固延伸

1.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的能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想一想有哪些?

《揠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2.许多的事例告诉我们:

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这是自然的法则。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搜集更多有关自然之道的知识。

3.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读一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活动安排。

板书设计:

遵循保护

人自然之道

违背伤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2.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可是如今我们的母亲河的处境令人担忧。

同学们看——出示本课“资料袋”中的内容。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说说听了这段文字,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3.师:

是啊,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

相信我们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之后,就一定会明白,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二)明确学习方法及目标。

1.先请大家说一说,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

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明确阅读提示要求:

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围绕提示,生粗读课文,圈点批画。

教师巡视指导。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认读生字词,学生适当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对生僻词语的理解。

乃至侵蚀开垦经营媲美折腾肥沃忧患崩塌堤坝

多灾多难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数管齐下

2.自由读课文,交流:

哪些段落写了黄河的变化?

哪些段落写了黄河变化的原因?

哪些段落写了对黄河的治理?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了解变化。

1.黄河原貌。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这段话的感受。

(令人向往、黄河真美、由衷的热爱)

(2)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如: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鼓励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资料。

(3)适时出示体现黄河流域美丽风光的课件或挂图,适时板书:

摇篮。

分组朗读欣赏。

(一部分齐读,另一部分欣赏画面,之后调换。

2.黄河变化。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黄河改道、决口的数字。

(2)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板书:

祸河。

(3)师:

作者通过这些数字使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变化及其危害。

如今的母亲河变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你又有何感受?

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二)分析原因。

1.直接原因。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黄河的变化。

(2)教师通过简笔画或剖面图,让学生了解黄河因河床逐年增高成为悬河危害人类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含沙量增大是黄河决口的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2)小组交流后全班梳理:

自然原因:

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

人中增多,过度开垦。

结合图示帮助理解人为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开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再加大开垦力度

(3)出示相关句子。

齐读,读到此处,我们更要大声呼吁:

保护黄河。

(三)寻找办法。

1.自由读最后一段。

2.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师随机板书。

3.指导学生带着期待和信心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说说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

2.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如:

家乡的小河、池塘的今昔对比。

3.我们青少年可以做点什么呢?

课下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制定方案,调查周围水域或黄河变化的原因,商量可靠措施,呼吁周围人一起为环保出份力。

板书设计:

自然、人为

摇篮祸河(保护黄河)

治理:

牧林为主

合理规划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

难点:

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

你了解关于蝙蝠的哪些知识?

2.放飞机夜航的动画片:

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红一绿的两盏灯不停地闪烁,这是飞机在夜航。

边放师边朗诵课文前第一自然段。

提问:

“飞机靠什么在夜间安全航行呢?

”。

同学们看——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

(雷达)它有什么用?

(飞机夜间安全航行就靠雷达;雷达还可以搜索敌机、观测天气情况……)

3.过渡:

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4.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读书情况。

蝙蝠捕捉避开敏锐横七竖八障碍物揭开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一时说的不够简洁,老师可以适当提示,抓关键词“蝙蝠、雷达、科学家”,说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

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后,鼓励学生质疑。

三、品读体验

(一)了解蝙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新认识?

(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1)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

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敬佩、佩服)

(2)提示:

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过渡:

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二)科学家试验。

1.(出示表格)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四、五自然段,小组试着合作完成。

2.班内交流。

指导完成表格。

试验次数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证明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不靠眼睛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靠耳朵

第三次

封嘴巴

铃铛响个不停

靠嘴巴

3.得出结论,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揭开秘密。

1.科学家们并没有停止,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1)指名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科学家并不是一下就能揭开秘密,而是经过了许多试验,反复研究,往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

(反复、终于)

(2)让我们好好读一读,读出科学家们的艰辛、读出我们对他们的尊敬。

2.反复读第七自然段,弄清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师引导学生利用图示的方法理清原理。

 

(2)资料拓展。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3)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3.自由读一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图示及填空。

发教师提前准备的训练卡,指导完成。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班内交流。

四、巩固延伸

1.人们从蝙蝠的身上能发现夜间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让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服务于人类,这属于一门新的科学——仿生学。

2.让我们来读一读课后“资料袋”。

你在课前搜集了哪些仿生学的知识?

班内交流。

3.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新想法?

结合文中“泡泡语”,说说你想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什么?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一)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

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二)明确目标。

1.同学们发现了吗?

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

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看看老师写对了吗?

(“打扫森林”未加引号。

)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3.指名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随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练读。

强调“扫帚”的读音。

2.分别说说两篇短文的大意。

学生如一时说的不够简练,师应适当提示概括方法。

如:

《“打扫”森林》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的方法。

《人类的老师》则可以直接引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学习《“打扫”森林》。

1.自由读一读,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

(1)适时出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回答,师画食物链:

树叶、灌木鸟儿

 

害虫

(2)齐读《“打扫”森林》最后一段。

3.资料拓展。

师补充资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蛇与庄稼》。

听后简单说说明白了什么?

齐读“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说说从中受到的启示。

(生:

要保护大自然,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二)学习《人类的老师》。

1.总结方法。

“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

2.小组内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二篇短文《人类的老师》。

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学习结果。

(1)人类从蜻蜓、鲸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造福于人类;蜻蜓、鲸都是人类的老师……

(2)师适时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流线型”。

4.你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全班交流。

(大自然给人类很多有益的启示。

齐读“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师:

《“打扫”森林》让我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人类要虚心向大自然学习,从中得到启示,造福人类。

其实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些。

2.交流资料。

3.师总结:

(1)大自然不只给我们以启示,还告诉我们许多可贵的哲理,愿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继续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收获得更多。

(2)这节课中我们掌握了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阅读时,学习运用这些方法,会让你的读书效果事半功倍。

板书设计:

“打扫”森林

砍光灌木

除尽杂草森林遭殃树林毁灭

扫净枯枝烂叶

人类的老师

蜻蜓→飞机

鲸→轮船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并尝试利用自然。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把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发现、感受或经历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激趣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畅游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分块推进,纵横联系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1.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2.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澳大利亚兔灾始末。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2.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3.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

3.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4.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视指导。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

“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

“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意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

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一)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1.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1)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2)“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3)“仿生学发明创意赛”。

(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4)“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5)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6)“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视时间而定,此环节与展示评比环节可留作课下完成。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

三、内化吸收,巩固运用

希望同学们也有一双善于观察、关于发现的眼睛,能发现更多有关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园地三(习作)

教学目标:

1.运用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并尝试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

2.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把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发现、感受或经历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积累材料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部神奇的教科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课,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不少奥秘。

还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朋友。

(二)比一比,赛一赛,有关知识想起来

下面我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了解的大自然的奥秘最多。

1.抢答题。

看这些设计是从哪里得到的启示。

答对一个得一颗星。

日光灯雷达迷彩服衣服上拉链锯子小提琴

(答案:

萤火虫蝙蝠蝴蝶苍耳籽有齿的叶子乌龟壳)

2.必答题。

时间各两分钟。

每说对一个得一颗星。

A.说说你知道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B.说说你想发明什么?

是从哪种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小结:

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活动很成功。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同学们,如果我们让我们围绕这次的实践活动写一篇文章,猜猜看,哪些内容可以写成文章。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选材。

2.师小结:

是呀,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究和思考过程可以写,自己搜集的资料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可以写,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故事可以写,自己的发明创造可以写,当然,整个活动经过或心得还可以写。

看来,要写的内容可真多呀。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1.同学们,这么多的内容,到底写些什么好呢?

怎样才能写好呢?

让我们到下面的文章中寻找秘诀吧。

2.欣赏佳作。

3.总结写法。

(1)学生自由谈。

(2)师总结:

如果写亲身经历,那就把自己经历的过程和体验、分析的过程写具体。

如果写的是自己搜集的材料,那就要仔细地筛选这些材料,让他们能说明一个意思或是给人一个启示。

如果写的是发明创造,那就要交代明白从哪种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还要把它如何为人类造福的写具体。

总之,要围绕一个意思,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去写。

4.写前提示:

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

5.请先确定文章题目,然后动笔习作。

四、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一)回顾要求。

(二)集体评改

预设情况及评改策略如下:

1.学生大量摘抄资料。

可以采访作者,你搜集这些材料,是想说明什么?

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可以一句话带过的。

在最重要的材料中,哪些内容又是最最重要的?

这些材料如何定详略?

2.写发现,摘抄的资料较多,发现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不具体。

可以让学生集体讨论:

作者的探究是否有深度,如果发现问题的时候连想都不想就到书上查找到了答案,这样的选材是否有价值?

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材料?

3.写活动过程像记流水账。

可告诉作者,应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具体。

(三)指导学生互评

1.出示评改要求:

(1)书写是否工整。

(2)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

(3)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否写具体。

(4)是否有条理。

(5)是否有自己的体会。

(6)你对作者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学生互评。

五、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1.欣赏精彩文章。

2.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行修改,表扬修改较好的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