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585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docx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的应用串讲《自考》

1.1信息与管理

  1.1.1信息和数据

  1.信息与数据的概念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

  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管理信息的定义:

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中涉及的数据是一种广义的数据,它不仅包括数值数据,而且也包括非数值数据。

  2.信息的递归定义

  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1.1.2管理和管理系统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2.企业管理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管理系统。

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生产和服务过程);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

  1.2管理信息

  1.2.1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信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着巨大作用。

信息的占有水平与利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

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机器资源(包括设备和能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五类。

其中,前四种资源都是有形的,一般称之为物质资源;而信息资源是无形的,是由于它所描述的对象而具有价值,为此称之为概念资源。

管理者是利用概念资源来管理物质资源的。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正确的决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决策体制、决策方法、领导者的能力、技巧等;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客观实际;即对未来行动及其后果的正确判断。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迅速取得和分析有关决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信息不灵就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败。

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实现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拥有大量的信息。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

判断、决策的过程。

企业系统的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

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围绕着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指挥职能。

生产活动中流动的是物,而管理活动中流动的是信息。

  物流和信息流的关系:

物流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流动,信息流伴随着物流产生,反映物流的状况。

管理人员通过信息流了解物流的运动;同时通过信息流计划和调节物流。

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信息流起着主导作用。

  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即有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的定义:

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而上述作用于受控对象后的结果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

为将各组成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为使组织间相互协调,就要将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很好地组织起来。

因此信息既是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系统内各组成部分联系的纽带。

  1.2.2管理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1.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

  (l)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3)信息量大。

  (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除传统的算术运算和简单统计加工外,近年来数理统计、运筹学中的许多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2.管理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

  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

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

  流动信息(作业统计信息),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它随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不断更新,时间性较强,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

但是及时收集这类信息,并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是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揭示和克服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

4)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5)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

  (6)作业计划子系统。

  (7)开发工作令子系统。

  (8)工厂监控子系统。

  (9)工厂维护子系统。

  (10)采购及进货子系统。

  (11)库房管理子系统。

  (12)成本计划及管理子系统。

  2.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

  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

ERP应用系统与MRP且相比主要特点是:

  (l)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在ERP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

  (3)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在ERP系统实施时,引入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规范。

  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分别面向企业三个不同管理层,面临决策类型及信息需求特征和属性均有差别的战略信息子系统、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和业务信息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1)战略信息子系统负责向最高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的信息。

  

(2)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是向企业中级管理者提供信息、辅助他们正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筹措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商品经营活动控制和制定资源分配等战术决策的子系统。

  (3)业务信息子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具体经营业务活动短期计划、考核业务活动绩效与实施商品购销存业务监督控制的子系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1.5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1.5.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在现代化工业企业中,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监测、处理环节都采用信息技术。

在服务行业中,如商业企业应用的电子收款机(POS)和银行系统的自动取款机(ATM)、信用卡、智能信用卡等也属于此范畴。

  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最佳化,如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都属于此范围。

  以上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e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net)、因特网(Internet)等,使企业商务运作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更快、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1.5.2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

  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是就是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快捷、可*地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界限的集成管理模式,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企业组织的虚拟化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企业内部的虚拟化是指将企业一些传统的运作方式改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作,以实现企业组织的虚拟化,如网上证券交易。

它具有交易功能,而这种交易完全是无形的。

  1.5.3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C)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

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l.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上广告宣传。

  

(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

  (3)网上产品订购。

  (4)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

  (5)服务传递。

  (6)意见征询。

  (7)交易活动管理。

  2.电子商务的分类

  电子商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

即通过Internet为消费者提供网上商店,实现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与网上支付。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

即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进行商务谈判、订货、签约、接受发票、付款、索赔、商品发运管理和运输跟踪等活动。

它是电子商务模式中最需要关注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

(1)星型拓扑

  由一个中心结点与各站点之间呈辐射状连接,中心结点对全网的通信实行集中控制,任何两个结点之间的通信都必须通过中心结点来实现。

  星型拓扑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访问协议简单,单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缺点是对中心结点的可*性要求高,中心结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的扩充比较困难。

  

(2)环型拓扑

  使网络中各站点首尾相连,以通信线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数据只能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逐点传输。

环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适合光纤介质网络;但是任何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使全网瘫痪,而且结点的增加或减少都比较困难。

  (3)总线型拓扑

  所有的站点都连接到一条公用传输线——总线上,就形成了总线型计算机网络结构。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扩充、价格低廉,容易安装。

缺点是出现故障后需要检查总线在各结点的连接,因此查错比较困难;虽然某台计算机故障不会影响网络运行,但是若总线断开则网络将不可使用。

  (4)树型拓扑

  由星型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根在上方的大树。

各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

树型拓扑结构中的故障比较容易检测和隔离。

  4.计算机网络协议

  通信协议:

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1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

  2.2.3局域网

  从应用角度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联网的要求。

  

(2)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

  1.局域网的硬件组成

  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

  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

  2.局域网的软件系统

  局域网软件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

  

(1)网络操作系统。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的Netware和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NT.

  

(2)网络管理软件。

主要用于监视和控制网络的运行。

常用的网络管理软件有HP公司的openview及IBM公司的Netview等。

  (3)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软件开发平台,按照各自需要开发的各种各样的网上业务应用系统。

常见的开发平台有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浏览器、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等软件。

  3.局域网传输介质

  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

过去同轴电缆的性价比是最好的。

目前中高速的局域网中都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光纤传输,在有移动站点的局域网中,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

  4.局域网工作方式

  局域网的工作方式有共享介质式和交换式两种。

  共享介质式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将会以广播的形式传送到所有的结点上。

因此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中,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个结点占用公共通信信道。

共享介质式容易发生冲突的现象。

于是提出了交换式局域网工作方式。

  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为了实现对多结点共享传输介质,并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为防止冲突而加以控制的方式有三种,即总线CSMA/CD控制、令牌环传递TokenRing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TokenBus控制。

  6.局域网协议

  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CSMA/CD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

在OSI的七层数据通信协议基础上,由局域网标准(IEEE802)委员会提出了局域网协议IEEE802标准,并且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3月批准为国际标准,称为ISO8802.

  7.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

  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

  

(1)对等网络模式。

在这种网络模式中,所有计算机都具有相同的地位,不设置专有的文件服务器,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

每一台计算机既是其他计算机的服务器,同时又是其他计算机的客户机。

  采用对等模式的局域网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网络传输速度比较慢,保密性比较差,而且维护也比较困难。

  

(2)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

这种模式用一台或多台单独的、高性能、大容量的高档微机,或者是大中型机、小型机作为网络中心服务器;而用多台微型机作为客户机,以总线、星型总线等拓扑结构与服务器连接成局域网。

  8.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

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是抽象的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工具。

  模型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二是容易被人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等。

信息采用逐步抽象的方法,把数据模型划分为两类,以人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

  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就是概念层次的数据模型。

它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是又很容易向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转换。

  (l)基本术语

  实体:

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

它可以是具体的物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还可以是某种联系。

  属性:

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

属性有“型”和“值”的概念,属性的名称(说明)就是属性的“型”;对型的具体赋值就是属性的“值”。

  码:

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

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

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叫做实体集。

  联系:

一个实体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叫做实体内。

  

(2)实体集内部的联系。

在一个实体集内部也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系。

  3.数据模型

  它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逻辑数据模型:

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

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物理数据模型:

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

它不但受数据库管理系统控制,而且与计算机存储器、操作系统密切相关。

  (l)层次模型。

层次数据库的特点是实体之间按层次关系部定义。

实体用记录(类型)表示,实体的属性对应记录的数据项;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有向连线表示。

  层次模型以每个实体为结点,上层结点叫做父结点,下层结点叫做子结点。

层次模型像一棵倒置的树,最上层的结点没有双亲,称为根结点;最下层的结点没有子女,称为叶结点。

所以层次模型是一种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有向树结构。

  

(2)网状模型。

由于层次模型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实体间的复杂关系(多对多联系),于是又产生了网状模型,它很好地解决了实体间复杂关系的表达问题,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当需求扩展时,对原有数据结构及应用程序的修改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以人们经常使用的表格形式作为基本的存储结构,通过相同关键字段来实现表格间的数据联系。

  (4)面向对象模型。

不同于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这些传统的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非传统的数据模型。

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2.3.3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

  1.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

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

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系统由许多不同的关系构成,其中每个关系就是一个实体,可以用一张二维表表示。

  关系二维表中的术语解释如下:

  。

关系(Relation):

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

  。

属性(Attribute):

表中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

  。

元组(Topl):

由属性值组成的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

  。

框架(rramework):

由属性名组成的表头称为框架(关系型)。

  。

分量:

表中的每一个属性值。

  。

域(Domain):

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

候选码(CandidateKey):

可以惟一确定的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可简称码)。

  。

主码(PrimaryKey):

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

  。

主属性(PrimaryAttribute):

可以作为候选码的属性也叫主属性。

  。

非主属性(Non-keyAttribute):

不能作为候选码的属性叫做非主属性。

  。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常常记做: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3,……,属性n)

  在关系模型中,不但实体用关系表示,而且实体之间的联系也用关系来表示。

  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

  作为一个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起码必须具备以下几条:

  。

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

  。

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

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

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

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

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

其主要优点是:

在合作开发中,可发挥软件公司技术力量强,本企业人员对管理业务熟悉的优势,共同开发出具有较高水平而适用性又强的系统;有利于企业计算机应用队伍的培养与提高。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购买商品化应用软件产品的主要优点是:

  

(1)软件产品可*性、稳定性高。

  

(2)反映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

  (3)开发周期短。

  (4)费用比较低。

  购买商品化软件的主要缺点是:

  

(1)系统实施费用较高。

  

(2)系统维护困难。

  商品化软件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将成为系统建立的主要方式。

  3.5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

  3.5.1系统开发的组织

  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应由企业负责人来主持,小组成员应包括1名公司副经理、系统开发项目组长、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师,以及用户各主要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共约5-7人组成。

其主要任务是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开发进度。

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

  

(1)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

  

(2)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

  (3)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4)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

  (5)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

  (6)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

  2.系统开发项目组

  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

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在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

  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素质如下:

  

(1)系统分析师。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该企业开发计算机化信息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负责对新系统的安装、测试和技术文件的编写。

他们不仅应当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知识,懂得企业管理的业务,还应当了解现代化管理方法以及各种经济数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应当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上述知识的能力。

  此外,他们应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他们应具有概括能力、逻辑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系统

  

(2)程序设计员。

程序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师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编制程序、调试程序、修改程序直到新系统投入运行。

  (3)企业管理人员。

参加系统开发的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对开发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他们应按照新系统的要求,组织管理基础工作的整顿,提供新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

  3.5.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