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学习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52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件学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硬件学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硬件学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硬件学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硬件学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件学习2.docx

《硬件学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件学习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件学习2.docx

硬件学习2

电脑硬件故障大全第二篇

第三章磁盘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这里所指的磁盘类故障表示两个方面:

一是硬盘、光驱、软驱及其介质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响对硬盘、光驱、软驱访问的部件(如主板、内存等)引起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硬盘驱动器

1)硬盘有异常声响,噪音较大;

2)BIOS中不能正确地识别硬盘、硬盘指示灯常亮或不亮、硬盘干扰其它驱动器的工作等;

3)不能分区或格式化、硬盘容量不正确、硬盘有坏道、数据损失等;

4)逻辑驱动器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硬盘时报错;

5)硬盘数据的保护故障;

6)第三方软件造成硬盘故障;

7)硬盘保护卡引起的故障。

2、软盘驱动器

1)软驱指示灯不亮或常亮、软驱读盘声音大;

2)软驱划盘、软盘不能弹出或插入等;

3)软盘不能被格式化、软驱不读盘、软驱干扰其它驱动器或设备或应用的正常工作等;

4)在一个软驱中写的文件不能在另一个软驱中读出;

5)软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软驱时报错;

6)软驱安装不到位。

3、光盘驱动器

1)光驱噪音较大、光驱划盘、光驱托盘不能弹出或关闭、光驱读盘能力差等;

2)光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系统检测不到光驱等;

3)访问光驱时死机或报错等;

4)光盘介质造成光驱不能正常工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盘、光驱、软驱及其它们的设置,主板上的磁盘接口、电源、信号线。

四、判断要点/顺序

1、维修前的准备

1)磁盘数据线;

2)相应的磁盘检测软件;

3)查毒软件等。

2、硬盘驱动器

1)环境检查

A.检查硬盘连接:

a)硬盘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b)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c)硬盘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

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d)硬盘连接线类型是否与硬盘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e)硬盘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B.硬盘外观检查:

a)硬盘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b)硬盘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c)加电后,硬盘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d)加电后,要倾听硬盘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C.硬盘的供电检查:

a)供电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波动范围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等。

2)故障判断要点

A.建议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检查,并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这样做可排除由于其它驱动器或部件对硬盘访问的影响。

B.参数与设置检查:

a)硬盘能否被系统正确识别,识别到的硬盘参数是否正确;BIOS中对IDE通道的传输模式设置是否正确(最好设为“自动”);

b)显示的硬盘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注意,一般标称容量是按1000为单位标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后的容量是按1024为单位显示的,二者之间有3%~5%的差距。

另格式化后的容量一般会小于BIOS中显示的容量)。

硬盘的容量根据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如带有一键恢复),应比实际容量小很多,缩小的值请参看用户手册中的相关说明;

c)检查当前主板的技术规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盘的技术规格,如:

对于大于8GB硬盘的支持、对高传输速率的支持等;

C.硬盘逻辑结构检查:

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a)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正常、分区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系统文件是否存在或完整;

b)对于不能分区、格式化操作的硬盘,在无病毒的情况下,应更换硬盘。

更换仍无效的,应检查软件最小系统下的硬件部件是否有故障;

c)必要时进行修复或初始化操作,或完全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D.系统环境与设置检查:

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a)注意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别是引导型病毒(如用查KV3000/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进行检查);

b)认真检查在操作系统中有无第三方磁盘管理软件在运行;设备管理器中对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恰当;

c)是否开启了不恰当的服务。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ATA驱动在有些应用下可能会出现异常,建议将其卸载后查看异常现象是否消失;

E.硬盘性能检查:

a)当加电后,如果硬盘声音异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时,应检查一下电源是否有问题、数据线是否有故障、BIOS设置是否正确等,然后再考虑硬盘本身是否有故障;

b)应使用相应硬盘厂商提供的硬盘检测程序检查硬盘是否有坏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F.对于关于硬盘保护卡所引起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安装硬盘保护卡,应注意将CMOS中的病毒警告关闭、将CMOS中的映射地址设为不使用(disable)、将CMOS中的第一启动设备为设为LAN;光驱和硬盘应接在不同的IDE数据线上。

b)如果忘记的硬盘保护卡的管理员密码,对于1.0版ALT+133,ALT+144,ALT+155,弹出10组数(必须用小键盘),对于3.0版,在管理员密码处输入ENPQ,得到一组数据,然后拨打800,来得到密码;

c)装有硬盘保护卡的机器,开机出现红屏现象,应使用专用的工具程序解决。

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技术工程信息通报》;

d)对于在某个引导盘下,看不到某些数据盘的情况,要检查:

这些数据盘是否为该引导盘专属的数据盘;分区类型是否为引导盘的操作系统所识别;在大于8GB的硬盘上,在8GB之后是否建立了属于该引导盘的FAT16分区(当然引导盘支持FAT16文件系统);该引导盘的专属分区是否多于3个;

e)硬盘保护卡不起保护功能,要检查用户是否关闭了硬盘保护功能,要启用硬盘保护功能,可在进入系统前按一下F4来启用(事先应已安装过),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盘保护卡。

在Windows下,则应检查其驱动软件是否已安装;

f)当启有了硬盘保护功能后,硬盘上原来的系统不被保留,应询部用户原系统是否是用第三方软件进行的分区。

目前硬盘保护卡只能保护用操作系统自带的FDISK进行分区的系统;

g)在硬盘保护模式为每次还原,如果由于未正常关机,而出现多次提示进行磁盘扫描,应在管理员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项;

h)对于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现乱码的现象,需在管理员模式下运行升级盘中的SETUP.EXE;

3、软盘驱动器

1)环境检查

A.软驱的在一定情况下,类似于硬盘的检查方法。

B.检查软驱的连接:

a)连接电缆安装是否正确,不应有插错或插反的现象;

b)软驱连接的位置,应与BIOS中设置的值相符;

c)软驱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C.软驱外观检查

a)软驱中是否有异物;

b)电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D.所使用的软盘介质的质量是否太差;

2)故障判断要点

A.软驱的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软驱,或去掉硬盘后进行检查判断。

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

B.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

但要注意:

BIOS中对软驱是否可读写的设置是否为允许或禁止;

C.检查软驱的读、写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读写能力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软盘的互换读写能力的检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软驱中写过的软盘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软驱中读出。

如果不能,更换软驱;

D.软盘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质,因此的检查中,一定要注意对病毒的检查。

4、光盘驱动器

1)环境检查

A.检查光驱连接:

a)光驱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b)连接光驱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c)光驱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

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d)光驱连接线类型是否与光驱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e)光驱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B.光驱外观检查:

b)光驱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c)光驱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d)加电后,光驱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e)加电后,要倾听光驱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2)故障判断要点

A.光驱的检查,应用光驱替换软件最小系统中的硬盘进行检查判断。

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

检查时,用一可启动的光盘来启动,以初步检查光驱的故障。

如不能正常读取,则在软件最小系统中检查。

最先考察的是光驱;

B.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方法;

C.光驱性能检查:

a)对于读盘能力差的故障,先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影响,然后用随机光盘进行检测,如故障复现,更换维修,否则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所见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

b)必要时,通过刷新光驱的formware检查不驱的故障现象是否消失(如由于光驱中放入了一张CD光盘,导致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光驱工作不正常,就可偿试此方法);

D.操作系统中配置检查:

a)在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能否支持当前所用光驱的技术规格;

b)设备管理器中的设置是否正确,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正确。

必要时卸载光驱驱动重启,以便让操作系统重新识别。

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见附录一之(三)。

六、案例

案例一:

问题描述: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办公用机为联想的奔月2000机型,13G硬盘,由于长时间电脑中系统和数据未进行维护,系统启动和运行都比较慢,将C盘上的重要数据复制到D盘,之后运行联想的系统恢复软件,将隐藏分区里的Windows98SE系统复制到C盘上。

10分钟不到恢复完毕,再次重新启动,正常进入Windows98系统。

但是进入系统后,发现原来用PM划分的扩展分区不见了大量的数据资料都在扩展分区中,如何是好?

小王陷入尴尬的境地……

解决方案:

首先查看联想机器随机资料,说明书上写着“可能对PM等的分区格式不支持,分区时请用Fdisk……”,可能是进行系统恢复时破坏了原来的硬盘分区表,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呢I诵莫机进入MSDos或者进入PM,出了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没有其他的分区信息,这时想到软件Diskman,进入MSDos,运行Diskman,首先警告说分区表有误,Diskman虽然仍然把硬盘识别成两个分区,但它还有重新检测分区表的功能。

重新检测分区表有全自动和交互两种方式,选择后者,Diskman就开始逐柱面检测硬盘上原已存在的分区表。

过了很长的时间,原有的三个分区包括联想系统恢复软件隐藏的备份分区都被检测了出来,保持分区格式,一切正常。

点评:

用户应用中或是在用户对硬盘分区时断电都会导致硬盘分区表的错误,遇到此种问题时不要着急,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查看相关的资料,如相关软件和计算机附带的资料,借助相关的软件或工具解决,若是对硬盘的工作原理、相关软件或工具的应用不是很了解,一定要查找相关资料或是向人询问。

注:

Diskman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运行于MSDOS环境,采用全中文图形界面,无须任何汉字系统支持。

以图表的形式揭示了分区表的详细结构,支持鼠标操作,支持8G以上的大硬盘和UNIX、NTFS等多种分区格式等。

 

案例二:

问题描述:

一用户天禧二5311机型,用户反映用随机的软件NTICD-MakerPlus中的FileCD工具格式化可擦写光盘的时候(明基CD-RW),进度很快到100%,但是没有格式化完毕的提示,强行关闭对话框也无法关闭。

最后等了只得结束任务。

用NTICD-MakerPlus刻录硬盘,刻录过程中显示刻录进度,并提示刻录完毕后,将刻录好的光盘放入光驱,提示无法识别光盘。

解决方案:

首先考虑是NTICD-Maker中的插件FileCD的软件问题,升级NTICD-Maker软件到V5.08,V5.13,都没能解决,升级到V5.15现象依旧,再看FileCD的版本和用户原机的FileCD的版本一样,为2.0.10后续的版本并未在擦写光盘的功能上有所改进。

考虑选用另外的刻录软件,用NERO来进行测试(版本为V5.5.9.0),用该软件执行快速擦写后再对光盘进行刻录,依旧发生上述的现象。

但是用SONY的CD-RW光盘则无此问题。

点评:

擦写光盘时和刻录软件及刻录机都有很大的关系,请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案例三:

问题描述:

一用户光驱过保,用户自行购买光驱,据用户称在市场上购买光驱时进行测试,光驱没有任何问题,测试的数据盘和VCD等光盘都可以正常读出,但是回到家加装光驱后,开机进入系统,所有放入光驱中的碟片在驱动器的盘符上都只显示CD样的标记。

用户回到购买处将光驱安装到测试机器上,问题复现。

解决方案:

经过检查发现,光驱的数据接口上一根数据线弯,导致驱动器中数据无法正常识别。

第四章显示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这类故障不仅包含由于显示设备或部件所引起的故障,还包含有由于其它部件不良所引起的在显示方面不正常的现象。

也就是说,显示方面的故障不一定就是由于显示设备引起的,应全面进行观察和判断。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开机无显、显示器有时或经常不能加电;

2、显示偏色、抖动或滚动、显示发虚、花屏等;

3、在某种应用或配置下花屏、发暗(甚至黑屏)、重影、死机等;

4、屏幕参数不能设置或修改;

5、亮度或对比度不可调或可调范围小、屏幕大小或位置不能调节或范围较小;

6、休眠唤醒后显示异常;

7、显示器异味或有声音。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显示器、显示卡及其它们的设置;主板、内存、电源,及其它相关部件。

特别要注意计算机周边其它设备及地磁对计算机的干扰。

四、判断要点/顺序

1、维修前的准备

相应显示卡的最新版驱动程序

2、环境检查

1)市电检查:

A.市电电压是否在220V±10%、50Hz或60Hz;市电是否稳定;

B.其余参考加电类故障中有关市电检查部分。

2)连接检查:

A.显示器与主机的连接牢伤心、正确(特别注意,当有两个显示端口时,是否连接到正确的显示端口上);电缆接头的针脚是否有变形、折断等现象,应注意检查显示电缆的质量是否完好;

B.显示器是否正确连接上市电,其电源指示是否正确(是否亮及颜色);

C.显示设备的异常,是否与未接地线有关。

特别注意:

不允许电脑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应请用户通过正式电工来安装;

3)周边及主机环境检查:

A.检查环境温、湿度是否与使用手册相符(如钻石珑管,要求的使用温度为18~40C);

B.显示器加电后是否有异味、冒烟或异常声响(如爆裂声等);

C.显示卡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或温升过快的现象;

D.显示卡是否插好,可以通过重插、用橡皮或酒精擦拭显示卡(包括其它板卡)的金手指部分来检查;主机内的灰尘是否较多,进行清除;

E.周围环境中是否有干扰物存在(这些干扰物包括:

日光灯、UPS、音箱、电吹风机、相伤心过近(50厘米以内)的其它显示器,及其它大功率电磁设备、线缆等)。

注意显示器的摆放方向也可能由于地磁的的影响而对显示设备产生干扰;

F.对于偏色、抖动等故障现象,可通过改变显示器的方向和位置,检查故障现象能否消失。

4)其它检查及注意事项:

A.主机加电后,是否有正常的自检与运行的动作(如有自检完成的鸣叫声、硬盘指示灯不停闪烁等),如有,则重点检查显示器或显示卡;

B.禁止带电搬动显示器及显示器方向,在断电后的一段时间内(2~3分钟)也最好不要搬动显示器。

3、故障判断要点

1)调整显示器与显示卡:

A.通过调节显示器的OSD选项,最好是回复到RECALL(出厂状态)状态来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对于液晶显示器,需按一下autoconfig按钮;

B.显示器的参数是否调得过高或过低(如H/V-MOIRE,这是不能通过RECALL来恢复的);

C.显示器各按钮可否调整,调整范围是否偏移显示器的规格要求;

D.显示器的异常声响或异常气味,是否超出了显示器技术规格的要求(如新显示器刚用之时,会有异常的气味;刚加电时由于消磁的原因而引起的响声、屏幕抖动等,但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有关显示器的规格,请见附录二之

(二);

E.显示卡的技术规格是否可用在主机中(如AGP2.0卡是否可用在主机的AGP插槽中等)。

2)BIOS配置调整:

A.BIOS中的设置是否与当前使用的显示卡类型或显示器连接的位置匹配(即是用板载显示卡、还是外接显示卡;是AGP显示卡还是PCI显示卡);

B.对于不支持自动分配显示内存的板载显示卡,需检查BIOS中显示内存的大小是否符合应用的需要;

以下的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

3)检查显示器/卡的驱动:

A.显示器/卡的驱动程序是否与显示设备匹配、版本是否恰当;

B.显示器的驱动是否正确,如果有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最好使用厂家的驱动;

C.是否加载了合适的DirectX驱动(包括主板驱动);

D.如果系统中装有DirectX驱动,可用其提供的Dxdiag.exe命令检查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

该程序还可用来对声卡设备进行检查。

4)显示属性、资源的检查:

A.在设备管理器中检查是否有其它设备与显示卡有资源冲突的情况,如有,先去除这些冲突的设备;

B.显示属性的设置是否恰当(如:

不正确的监示器类型、刷新速率、分辨率和颜色深度等,会引起重影、模糊、花屏、抖动、甚至黑屏的现象);

5)操作系统配置与应用检查:

A.系统中的一些配置文件(如:

System.ini文件)中的设置是否恰当;

B.显示卡的技术规格或显示驱动的功能是否支持应用的需要;

C.是否存在其它软、硬件冲突。

6)硬件检查:

A.当显示调整正常后,应逐个添加其它部件,以检查是何部件引起显示不正常;

B.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显示卡或显示器,检查是否存在它们之间的匹配问题;

C.通过更换相应的硬件检查是否由于硬件故障引起显示不正常(建议的更换顺序为:

显示卡、内存、主板)。

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见附录一之(四)。

六、案例

案例一:

问题描述:

碰到过这样的一台机器,现象比较怪,机型为奔月2000PIII/800,故障为经常性的开机无显,有时能显示进入系统,但使用1-2小时会出现死机,重启又无显示,只有过很长时间再开机,才可以显示。

解决方案:

碰到此问题,首先断定应为硬件问题,打开机箱,查看各板卡并无松动(注:

显卡与主板插槽上的联想贴条,粘得很紧),换件试吧,先后更换过内存、CPU、电源,均不能解决问题,再换主板吧,拆撕显卡与主板插槽的联想贴条时,感觉到显卡没插到位,向下按,还能再进去一点,遂怀疑是不是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所致,于是又把机器的原部件全都还原,试机,一切正常。

后记:

此案例就是因为显卡的接触不良,而造成的奇怪故障,在维修中因为检测时的疏漏(只查看显卡是否插紧,而未实际动手检查一下),造成了维修过程的繁琐。

 

案例二:

问题描述:

一台奔月机器,用户称每次启动都无法进入WIN98,光标停留在屏幕左上角闪动,死机;但安全模式可以进入。

解决方案:

怀疑为显卡或监视器设置不当所致,进入安全模式把显示分辨率设为640*480,颜色设为16色,重启,能以正常模式进入,但只要改动一下分辨率或颜色,则机器就不能正常启动;察看机器内部,除用户自加一块网卡外,别无其它配置,难道是网卡与显卡发生了冲突?

拔掉网卡,能正常启动WIN98,给网卡换个插槽,开机检测到新硬件,加载完驱动,启动,一切正常。

后记:

由于显卡与其它部件不兼容或冲突造成的死机,完全可以先采用最小系统化的方法来测试(最小系统化法即只保留主板、CPU、显卡、电源等主要部件),先排除主要的部件,再逐一检测其它扩展卡。

案例三:

问题描述:

三角洲部队-大地勇士,在810(e)系列主板的机器上运行(同禧、逐日系列),如用随机带的显卡驱动程序安装(而用随机盘进行驱动的安装又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在进入游戏画面时,必然会导致死机。

解决方案:

解决方法就是从网上下载新版本的驱动,进行升级。

后记:

如果在实际维修中遇到玩3D游戏死机的故障,估计可能是显卡故障,而又无备件替换时(这在我们上门维修中,是经常遇到的),不妨从网上下载一个Directcontrol软件,通过它屏蔽掉AGP支持。

再玩3D游戏,如不出现死机,说明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如主板、内存)。

如死机,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块显卡是有故障的了。

案例四:

故障描述:

开天2200P4/1.7G(为QDIP7LI-AL主板),在运行华光超恩组版软件时(带一ISA加密卡),如进行放大显示,则左边界线无法显示。

解决方案:

用户新购机器,代理商在为用户安装超恩组版软件时,出现问题。

换一新机,故障依旧,代理判断为华光ISA卡与此机型不兼容,让维修站上门解决。

到用户处,复现故障,插一PCI显卡则显示正常,估计不为机器故障。

在系统属性—性能—图形中,把硬件加速调低两格,问题解决。

第五章安装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这类故障主要是反映在安装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时出现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安装操作系统时,在进行文件复制过程中死机或报错;在进行系统配置时死机或报错;

2、安装应用软件时报错、重启、死机等(包括复制和配置过程);

3、硬件设备安装后系统异常(如黑屏、不启动等);

4、应用软件卸载后安装不上,或卸载不了等。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磁盘驱动器、主板、CPU、内存,及其它可能的部件、软件。

四、判断要点/顺序

1、维修前的准备

1)注意携带磁盘数据线;

2)相适应的最新版设备驱动程序。

2、环境检查

1)软件安装

A.检查硬件设备的连接与外观:

a)检查与主机连接的其他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b)设备间的连接线是否接错或漏接。

连接插头、座的接针是否有变形、缺失、短路等现象;

c)仔细检查报错信息,判断可能造成故障的部位;

d)观察系统是否有异味,元器件的温度;

e)CPU风扇的转速是否过慢或不稳定;

f)驱动器工作时是否有不正常的声响。

B.其它方面检查:

a)认真对照软件的使用手册,确认机器的软、硬件配置符合该手册的要求;

b)仔细观察安装介质是否完好。

2)设备安装

A.检查设备的连接与外观:

a)要安装的设备、部件是否连接正确,连接电缆是否完好、接针是否有缺针、断针、或短接的现象;

b)要安装的设备、部件的制作工艺是否优良;

c)余类似上述软件安装。

B.驱动程序介质检查:

用于安装设备的驱动程序介质是否完好。

3、故障判断要点

1)操作系统安装:

A.检查CMOS中的设置:

a)如果需要,请先恢复到出厂设置;

b)关闭BootEasy功能、关闭防病毒功能,及关闭BIOS防写开关;

c)特别注意硬盘的参数、CPU的温度等。

注意观察自检时显示出来的信息是否与实际的硬件配置相符。

B.安装介质与目标介质检查:

a)检查是否有病毒;

b)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分区是否激活。

使用Fdisk/mbr命令来确保主引导记录是正确的(注意使用此命令后,如果机器不能启动,可证明原系统中存在病毒或有错误。

硬盘应做初始化操作);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