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计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48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传热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传热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传热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传热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热计算.docx

《传热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计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热计算.docx

传热计算

三.传热计算

定态传热

1、设计型:

求传热面积S

2、操作型:

换热调节及换热器校核

已知:

S(n,d,L),物性(CP,ρ,μ,λ),污垢热阻RSI,RS0,流量(Wh,WC),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求:

当某侧流体的流量或某一进(出)口温度变化,或换热器清洗后,或流动方式改变或两换热器的组合方式改变时,其它参数如何变化?

第一类:

求两个温度

第二类:

求物流量或某一温度

例如:

冷流体的流量变化不仅会引起热负荷变化,还会引起传热速率式中传热系数和传热推动力的变化,以达到新情况下热负荷与传热速率的平衡。

两种极端情况:

逆流

Aα冷>>α热,冷流体流量增大,K值基本上不变。

B原先的t2-t1很小,即使WC增大,Δtm变化亦很小。

传热速率方程式线性化

热量衡算式

t2=t1+Rh(T1-T2)————b

由a,b两式联合求解可得出口温度T2,t2。

(第一类)

对于第二类,由于a式右侧包括待求未知数,乃非线性方程,需试差求解。

3、传热单元数——热效率法

将a式左侧分子分母处理后得:

热效率

逆流

   

当R=1时,T1-t2=T2-t1

并流

 当R=1时,

一侧相变时

4、非定态传热

待求函数一般为累计传热量Q或物料温度T与时间的关系。

仍使用传热衡算式和传热速率式。

5、辐射传热

黑体、白体、透热体和灰体

斯蒂芬波尔斯曼定律

角系数

测温误差的来源?

如何减小测温误差?

如何减小辐射散热?

典型例题

★冷凝冷却器

有一逆流操作的热交换器,用15℃的水冷却过热氨蒸汽,氨气温度为95℃,流率为200kg/h,氨气在热交换器中冷却。

冷凝液在饱和温度(30℃)下派出。

在冷却冷凝过程中,热交换器各界面上氨气与水的温度差最小处不允许小于5℃。

求冷却水用量及水最终出口温度?

已知90℃,0氨气的焓分别为1647,1467KJ/kg,30℃液氨的焓为323KJ/kg,水平均比热为4183J/kg℃。

(清华95)

★换热器的操作与调节

.一套管换热器用133℃的饱和水蒸汽将管内的氯苯从33℃加热到73℃,氯苯流量为5500Kg/h。

现因某种原因,氯苯流量减少到3300Kg/h,但其进出口温度维持不变,试问此时饱和蒸汽温度应为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此时饱和水蒸汽冷凝量为原工况的百分之几?

(设两种工况下的蒸汽冷凝热阻,管壁热阻,垢层热阻及热损失均可略,且氯苯在管内作湍流

流动,忽略两工况下蒸汽汽化潜热的变化)(华化98/20)

★换热器的串并联问题

某厂现有两台单壳程单管程的列管式空气加热器,每台传热面积为A0=20m2(管外面积),均由128根Ф25×2.5mm的钢管组成。

壳程为170℃的饱和水蒸汽冷凝(冷凝潜热为r=2054KJ/kg),凝液不过冷。

空气走管程,其入口温度t1=30℃,流量为4500kg/h假定空气的物性参数不随温度、压力变化,可视为常数,分别为CP=1.005KJ/Kg.K,ρ=1.06Kg/m3,μ=20.1×10-3cp,λ=0.029w/m.k。

热损失可略,管内湍流时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Nu=0.02Re0.8。

(1)若两台换热器并联使用,通过两台换热器的空气流量均等,试求空气的出口温度t2(℃)及水蒸汽的总冷凝量m1(kg/h)

(2)若两台改为串联使用,试求此时空气的出口温度t2(℃)及水蒸汽的总冷凝量m1(kg/h)。

(3)试比较并联及串联时传热效率的大小,并求两情况下总传热能力的比值Q串/Q并。

解:

★非稳态传热问题

有一带夹套的反应釜,釜内盛有某反应液。

反应液的初始温度为20℃。

釜内液体由于剧烈地搅拌可认为温度均一。

反应液需加热到80℃进行反应。

(1)若夹套内通以120℃的蒸汽加热,已知前10分钟反应液的温升为60℃,则反应液由初始温度加热至反应温度需要多少时间?

(2)

若夹套内通以进口温度为120℃的热流体加热,前10分钟反应釜的温升同样为60℃,则反应液由初始温度加热到反应温度需多少时间?

(热流体无相变)(华化96/20)

(1)热流体有相变时

(2)热流体无相变时

第五章蒸发(略)

第六章精馏

主要内容

一.两组分混合物的汽液平衡

精馏的依据是相对挥发度的差异

相对挥发度为:

理想溶液

气相为理想气体时

泡点方程

露点方程

安托因方程

二.精馏塔的计算

1.描述精馏过程的一般方程:

物料衡算

焓衡算

相平衡方程

传热速率方程

传质速率方程

归一方程

2.简化计算的两个假定:

理论板假定----去除了传热传质速率方程

恒摩尔流假定----去除了焓衡算方程

3.计算二元精馏理论塔板数需知的参数

进料状况F,xf,q

分离要求xD,xw或回收率

相对挥发度α

塔内操作参数回流比R

4.有关计算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方程F=D+W

Fxf=DxD+Wxw

相平衡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进料热状态线方程

全回流时,R趋于无穷大.最小理论板数为

最小回流比Rmin

适宜回流比R=(1.1---2.0)Rmin

莫弗里板效率

再沸器和分凝器相当于一块理论板,板效率为1.

三、精馏计算内容

求塔顶,塔底产品量,组成或回收率

求回流比,最小回流比

求板效率

求塔板数(板数少时或用捷算法)

求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求离开某板(一般为塔顶,塔底,进料处)的汽液相组成

1、精馏概念题中的分析题

设计型(xD,xw一定):

定性分析某参数变化后,理论板数如何变化

操作型(NT一定):

定性分析某参数变化后,分离情况(xD,xw)如何变化

要使精馏塔正常操作,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进料量,组成及产品量,组成间满足物料衡算关系.否则即使塔板数再多,效率再高,也得不到合格产品。

(2)足够多的理论板及较高的板效率,否则即使满足物料衡算,理论板数不够仍得不到合格产品。

NT一定,xDmax为全回流下的产品浓度。

(见下图)

R一定,xDmax为理论板数为无穷大时的浓度,同时受物料恒算的限制。

2.计算题的塔型

半截塔(提馏塔,精制塔)

一块板或两块板的塔

双塔联合操作

无限多块塔板

3.操作条件

分凝器

直接蒸汽加热

冷回流

多股进(出)料

调节(求最大回收率)

典型例题

★逐板法求理论板的基本思想

有一常压连续操作的精馏塔用来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塔顶设有一平衡分凝器,自塔顶逸出的蒸汽经分凝器后,液相摩尔数为气相摩尔数的二倍,所得液相全部在泡点下回流于塔,所得气相经全凝器冷凝后作为产品。

已知产品中含苯0.95(摩尔分率),苯对甲苯的相对挥发度可取为2.5。

试计算从塔顶向下数第二块理论板的上升蒸汽组成。

(浙大94/12)

解:

R=L/D=2

★板数较少塔的操作型计算

拟用一3块理论板的(含塔釜)的精馏塔分离含苯50%(摩尔分率,下同)的苯-氯苯混合物。

处理量F=100Kmol/h,要求D=45Kmol/h且xD>84%。

若精馏条件为:

回流比R=1,泡点进料,加料位置在第二块理论板,α=4.10,问能否完成上述分离任务?

(浙大96)

解:

W=55kmol/h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0.5xn+0.42

y1=xD=0.84

y2=0.5×0.56+0.42=0.70

y3=0.5×0.36+0.42=0.60

所以不能完成任务。

★一块板的塔计算

在一块理论板和再沸器组成的精馏塔中,对苯-甲苯混合物进行分离。

已知α=2.5,F=100Kmol/h,

xf=0.15(摩尔分率,下同)饱和液

体加料在第一块板上,分离要求为

xD=0.25,xw=0.06。

试求:

(1)塔顶,塔底的产量D,W

(2)回流比R(浙大97/15)

解:

(1)F=D+W

(1)

Fxf=DxD+Wxw

(2)

联立

(1)

(2)得D=47kmol/hW=53kmol/h

在再沸器与板间作物料恒算得:

Fxf+(L+D)yw=(L+F)x1+DxD

由上式得

L=108.5kmol/h

R=L/D=108.5/47=2.3

★板效率的计算

某精馏塔具有一块实际板和一只蒸馏釜(可视为一块理论板)。

原料予热到泡点,由塔顶连续加入,F=100Kmol/h,xf=0.2(摩尔分率,下同)。

泡点回流,回流比R=2.0系统相对挥发度α=2.5。

今测得塔顶馏出量D=57.2Kmol/h,且xD=0.28,试求:

(1)塔底出料量W及浓度xw

(2)该塔板的莫弗里效率EMV和EmL(华化97/20)

解:

W=100-57.2=42.8kmol/h

L’=L+F=RD+F=2×57.2+100=214.4kmol/h

V’=(R+1)D=3×57.2=171.6kmol/h

概念题

1.精馏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液体混合物可用精馏方法分离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存在恒沸物或相对挥发度等於1的液体混合物需用________精馏方法分离,其基本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任一精馏过程的数学方程有____、、、。

在______和__________假定的条件下,以上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可转化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方程构成的方程组。

3.在精馏塔的设计中,最小回流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回流比.若增大回流比,则精馏段L/V_____,提馏段L‘/V‘_____,完成同样分离要求所需的塔板数减少,但它是以___________的增加为代价的.回流比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饱和液体其值等于_____,饱和蒸汽q等于______。

5.用直角梯级法(图解法)求解理论板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该前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

6.板效率是对_______假定的修正,对于分凝器或再沸器,单板效率等于____。

7.对于一投产的精馏塔,保持D/F,进料状态q不变,若增大回流比R,则塔顶流出液组成xD____,塔釜流出液组成xW_____。

xD的最大值是在____________条件下求出的,与塔的分离能力无关,受_________的约束.

8.间歇精馏的特点是(,)。

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恒回流比操作和(),前者计算理论板时,其基准态取()态,而后者取()态。

9.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R/(R+1)xn+R/(R+1)xD

提馏段……………:

yn+1=(L’/V’)xn-(L’/V’)xw

g线方程    :

y=gx/(g-1)–xf/(g-1)

第七章吸收

主要内容

一.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

难溶气体的E值大,易溶气体的E值小.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m值的大小与温度成正比,与总压成反比.

二.分子扩散模型

1.

等分子反向扩散:

其代表操作为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精馏操作。

2.单向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其代表操作为吸收。

3.扩散系数:

三.对流传质理论

1.双膜理论

(1)界面上气液浓度满足相平衡

(2)界面两侧存在一有效滞流膜,膜内传质为分子扩散。

(3)膜外浓度梯度为零,无传质阻力。

2.表面更新理论

3.溶质渗透理论

 

四.吸收速率式

易溶气体H很大,1/KG≈1/kG,气膜控制。

难溶气体H很小,1/KG≈1/kL,液膜控制。

五.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吸收操作线(逆流)

吸收过程中V,Y1由上道工序给定,Y2由吸收率决定,X2由解吸情况决定,故吸收液的浓度X1根据吸收剂用量的大小来定。

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当平衡线为直线时

若纯溶剂吸收,X2=0,且吸收剂为最小用量的β倍,吸收率为:

4.

填料塔的设计型计算---求塔高Z

5.影响HOG的因素

1)单位塔截面的气流量V/Ω

2)总阻力1/KY

3)有效比表面积a(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

NOG∝(分离要求/平均推动力)

总之填料层高度与气液负荷、总阻力、填料的润湿情况、分离要求、推动力有关。

6.NOG的计算法(解析法)

1)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2)

脱吸因数法

当填料层高度Z趋于无穷大时,A>1,S<1,气液将于塔顶达到平衡,可获得最大的吸收率。

当A<1,S>1气液两相将于塔底达到平衡,可获得最大的吸收液出口浓度X1。

六.吸收塔的操作性计算

已知塔高,当某个参数(L,V,Y1,Y2,X1,X2,T,P)或操作形式改变时,吸收率或出口组成如何变化?

1.操作类型:

1)吸收解吸双塔联合操作,互相影响

2)吸收剂再循环

3)吸收剂分股从不同高度加入

4)吸收塔与回收塔联立

5)两吸收塔串联操作

2.操作参数改变

1)气液量的变化

易溶气体m值很小,气膜控制,1/Ky≈1/ky,1/Kx≈1/mkx。

ky∝V0。

8,当V增大时:

当L增大时:

ky↑Ky↑Kx↑ky,Ky,Kx不变

HG↑HOG↑HOL↑HG,HOG不变,HOL↑

NG↓NOG↓NOL↑NG,NOG不变,NOL↓

难溶气体m值很大,液膜控制,1/Kx≈1/kx,1/Ky≈m/kx

kx∝Ln,当L增加时:

当V增加时:

kx↑Kx↑Ky↑kx,Kx,Ky不变

HL↑HOL↑HOG↓HL,HOL不变,HOG↑

NL↓NOL↓NOG↑NL,NOL不变,NOG↓

2)气液相浓度的变化

ⅰ气体入塔浓度改变

ⅱ溶剂再生不良或改用纯溶剂

ⅲ吸收率要求增大

3)操作压强改变

4)操作温度的变化

3.吸收调节的三个方面

1)增大吸收剂用量,操作线上移,平均推动力增大。

2)降低吸收剂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平衡线下移,平均推动力增大。

3)降低吸收剂入口浓度,液相入口处推动力增大,全塔平均推动力也随之增大。

典型例题

例1、在填料层高度为5.67m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已知混合气体含氨为1.5%(体积),入塔气体流率G=0.024Kmol/m2.s,吸收率为98%,用水量为最小用量的1.2倍,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0.8x。

求所用的水量和填料层的体积吸收总系数。

(浙大97)

解:

y2=y1(1-φA)=0.015×(1-0.98)=0.0003

L=1.2V(L/V)min=1.2V(y1-y2)/(y1/m)=1.2VmφA

=1.2×0.024×0.8×0.98=0.022kmol/m2s

S=mV/L=0.85

例2、在填料层高度为3m的常压逆流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NH3。

进入塔底的混合气含NH35%(体积,下同),塔顶尾气含NH30.5%,吸收因数为1。

已知在该条件下氨水系统的平衡关系可用y=mx(m为常数)表示,且测得含氨1.77%的混合气体与水充分接触后,水中氨浓度为18.89g/1000g水。

试求:

(1)该填料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2)填料的等板高度(清华95)

解:

y*=0.0177

x=(18.89/17)/(18.89/17+1000/18)=0.02

m=0.0177/0.02=0.9

S=1

Δym=y2

NOG=(y1-y2)/y2=y1/y2-1=0.5/0.05-1=9

HOG=Z/NOG=3/9=0.33

HETP=HOG=0.33

例3、.某逆流吸收塔用清水吸收丙酮空气的混合气中的丙酮.原工况下,进塔气体中含丙酮1.5%(摩尔分率,下同),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丙酮回收率可达99%,现气体入塔浓度降为1.0%,进塔气量提高20%,吸收剂用量,入塔浓度,温度等操作条件不变,已知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总传质系数KYa∝G0.8.试求:

(1)新工况下的丙酮回收率

(2)若仍将回收率维持在99%,则新工况下所需填料层高度为原工况的多少倍?

(清华97/10)

6解:

低浓度吸收,可近似认为Y=y;X=x

(1)

HOGNOG=H’OGN’OG

例4、某吸收塔填料层高4m,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有害组分A。

在此情况下测得的浓度如图所示:

y2=0.004,x1=0.008。

已知平衡关系为Y=1.5X。

求:

(1)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2)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

(3)由于法定排放量规定y2必须小于0.002,拟将填料层加高,若液气比不变,问填料层应加高多少?

(4)画出填料加高前后吸收操作线的示意图。

(清华98/15)

7解

(1)Y1=y1/(1-y1)=0.0204

Y2=0.00402

X1=0.008/(1-0.008)=0.00806

β=2.03/1.2=1.69

(2)S=mV/L=1.5/2.03=0.74

H’OG=HOG=1.47m

Z’=1.47×4.70=6.9m塔高增加了6.9-4=2.9m

概念题

填空:

1.吸收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吸操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脱吸方法是__________等,脱吸操作又称为_________的再生.

3.亨利定律是_______溶液的性质,而拉乌尔定律是__________溶液的性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二者是一致的.

4.双膜理论的要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式1/Kg=1/kg+1/Hkl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水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NH3,则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____膜,其传质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控制.

6.在填料塔的设计中,有效填料层高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乘积,若传质系数较大,则传质单元高度________,说明设备性能_____.,传质单元数仅与_______________和分离要求有关,反映吸收过程的___________.

7.用纯溶剂吸收某溶质气体,要求回收率大90%,若要将其提高到95%,最小液气比应变为原来的_____.若采用增大压强的措施,压强应提高到原来的_________.

8.分析下列因素变化对吸收率的影响:

(1)降低吸收温度

(2)气体处理量增大一倍(3)溶剂进口浓度增加

 

第八章_气液传质设备

__1_._课堂教学:

_板式塔

__(_1_)_板型及其流体力学性能

__(_2_)_浮阀塔设计

__(_3_)_塔板效率

__2_._课堂教学:

_填料塔_

3_._电化教学:

_[_板式塔]_(_上._中._下)_

__4_._传质设备模型观摩

概念题

板式塔部分:

1、评价塔板性能的标准是:

、、

、、。

2、常见塔板有泡罩、筛板和三种,评价塔板优劣有多项标准,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减压塔精馏通常强调要小;对沸点差小的物系统常强调要高;而对操作负荷经常变化的情况则强调要大。

3、塔板负荷性能图中有条线,分别是、、、、。

塔板上气液两相接触状态有:

、、三种。

4、某筛板塔上升蒸汽量为1000m3/h,气体平均密度为1.2kg/m3,开孔率为10%,问塔径应设计为m。

答:

取浮阀动能因子F0=10

由开空率

得:

填料塔

5、影响填料塔泛点气速的因素有:

填料塔等板高度HETP的定义是:

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时,是气液两相的主要传质面积。

6、简述填料塔的泛点与载点。

7、填料塔是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塔内为分散相,

为连续相,为保证操作过程两相的良好接触,故填料吸收塔顶部有良好的装置。

8、当填料塔操作液气比达到泛点气速时,充满全塔空隙,此现象称为,此情况下急剧升高。

_第四章__液-_液萃取

内容提要

1、目的:

分离液体混合物。

2、依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3、三角相图:

图中点、线、面的意义;坐标的读法。

溶解度曲线与平衡联结线。

温度对溶解度及平衡联结线的影响:

通常,物系的温度升高,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加大,反之减小。

温度升高,分层区面积减小。

温度改变,联结线的斜率也会改变,而且可能引起物系类型的改变。

4、杠杆规则:

杠杆规则的本质就是物料恒算。

是物料恒算的图解表示方法。

5、萃取剂的选择

(1)选择好。

选择性是指萃取剂S对原料中两个组分溶解能力的差异。

可用选择性系数表示。

选择性系数愈大愈易分离。

选择性系数定义为:

式中y—组分在萃取相E中的质量分率;

x—组分在萃余相R中的质量分率。

(2)萃取剂与稀释剂的互溶度小。

互溶度愈小,分层区面积大,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浓度较高。

互溶度愈小愈有利于分离。

(3)萃取剂要易回收,经济性好。

(4)萃取剂的物性,如密度差要大,可加速分层。

表面张力要适中。

粘度低。

化学稳定性好等。

6、萃取过程的图解计算

(1)单级萃取

(2)多级逆流与错流萃取的理论级数计算法

(3)萃取剂的最小用量

7、典型的液液萃取设备:

如转盘塔。

_

_______

 

_第五章__干燥__

内容提要

一、湿空气的性质

1、湿度H(kgH2O/kg干空气):

总压一定时,与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呈一一对应关系。

2、相对湿度Φ:

表示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

相对湿度越小,干空气的吸水能力越大,即干燥能力越大。

3、焓Ι(KJ/kg干空气):

是一相对值。

在此以0℃的干空气和0℃液态的水为基准态。

4、干球温度t

5、湿球温度tw:

用湿球温度计测量。

是空气状态的函数。

6、露点温度td:

将湿空气等湿度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7、绝热饱和温度tas:

绝热增湿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数值大小近似于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