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484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时教案

26.小石潭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2、认识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知道本文的创作背景。

3.学习本文按照游踪先后安排顺序的写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按照游踪先后安排顺序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积累(常见的古代文体)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例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

3、《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二、自主学习指导

1、识记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

2、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为坻()为堪()怡然()

幽邃()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

3、熟读课文,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1)水尤清冽尤:

格外冽:

(2)卷石底以出卷:

弯曲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5)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

(6)往来翕忽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3、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意。

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四、教师点拨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5、达标检测

1、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水尤清冽凄神寒骨

隶而从者以其境过清

2、翻译句子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要熟记作者的有关常识和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做到会读会翻译,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潭 → 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

 

【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熟读并背诵全文。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26.小石潭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第三、四、五段,识记重点词句。

2、感受作者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所抒发的孤凄悲凉的心情。

3.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第三、四、五段,识记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常见的古代文体)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如《陋室铭》

2、“书”指一般书信。

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3、“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

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

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

二、自主学习指导

1、熟读课文,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1)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清:

凄清

(2)不可久居清:

停留

(3)隶而从者隶:

随从

(4)斗折蛇行斗:

像北斗星那样蛇:

像长蛇爬行那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6)凄神寒骨凄:

使......凄凉寒:

使.......寒冷

(7)悄怆幽邃悄怆:

忧伤的样子

3、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三、四、五段文意,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看到溪水向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能够看出来?

答: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从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句可以看出来。

四、教师点拨

1、作者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来抒发自己贬居后孤凄悲凉的心情,这属于哪种写作手法?

答: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6、达标检测

(一)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根据课文填空。

1、写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写几句描写山水的名句,并选择一则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赏析3:

又到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美不胜收。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春日里的草儿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江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那迷人、醉人的春色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学习本文注意学习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

游记修辞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完成本课《互动同步》中的第一大题。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积累

1、江南三大名楼:

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二、自主学习指导

1、识记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贬放到邓州(今河南邓州)任地方官。

此时他身体很不好。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滕子京是1044年春遭小人诬陷被贬官到岳州的。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作者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与自己共勉的意思。

3、给加点字注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迁客骚(sāo)人

淫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qián)形

岸芷(zhǐ)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xié)忘浩浩汤汤(shāng)

3、熟读课文,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谪守巴陵郡谪: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越:

到了明年:

第二年

乃重修岳阳楼乃:

于是,就

增其旧制制:

规模

浩浩汤汤:

水波浩荡的样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

那胜状:

胜景,好景色。

朝晖夕阴晖:

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备:

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虽然如此,那么极:

尽,文中有远通的意思。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若夫淫雨霏霏:

若夫:

像那淫雨: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

开:

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

冲向

山岳潜形:

隐没。

薄暮冥冥:

迫近。

去国怀乡去:

离开国:

国都

忧谗畏讥:

馋:

谗言,说坏话讥:

批评指责

(2)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4、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一、二、三段文意。

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

(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译文:

四、教师点拨

1、理清思路

【交流点拨】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

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第6段):

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7、达标检测

1、小组内互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识记情况。

2、文中总写洞庭湖景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气象万千。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要熟记作者的有关常识和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做到会读会写会翻译,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

背景和作记缘由。

二: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

三:

抒发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四:

点明作“记”的时间。

【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熟读并背诵前三段。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第四段至第六段,理解文意

2、能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

1、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背诵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二、自主学习指导

1、熟读课文第四至第六段,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至若春和景明景:

日光

波澜不惊惊:

文中有起、动的意思

沙鸥翔集集:

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鳞:

鱼儿

而或长烟一空一:

此乐何极极:

穷尽

宠辱偕忘偕:

一起

把酒临风把:

持、执临:

对着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曾经求:

探求仁人:

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

或许为:

心理活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

朝廷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

这,这样进:

在朝廷做官退:

不在朝廷做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没有归:

归依

5、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四、五、六段文意。

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有时候(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4)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

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

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激起了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之思。

四、教师点拨

1、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文章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作引子,写景引出抒情,抒情诱发议论,环环相扣,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8、达标检测

2、小组内互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识记情况。

2、课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阴晦萧索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晴朗明丽  ;如果请你朗读第三、四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悲凉低沉 和 喜悦昂扬 的语气语调。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叙述一、作记缘由(叙述政绩)

描写二、写景

洞庭湖大观。

抒情抒迁客骚人情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物喜与下文形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己悲成对比

议论三、议论探求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哉?

――阔达胸襟

【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熟读并背诵四至六段。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28.醉翁亭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疏通课文第一、二段。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积累

中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二、自主学习指导

1、识记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文忠是他的谥号。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2、背景链接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

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

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3、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

饮少辄(zhé)醉岩穴瞑(míng)伛偻(yǔlǚ)

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

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颓然(tuí)

阴翳(yì)潺(chán)

4、熟读课文,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环滁皆山也;环:

环绕。

环:

包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茂盛的样子。

秀:

秀丽。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

飞泻。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

靠近。

名之者谁名:

给……命名。

"

饮少辄醉辄:

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寄托。

 云归而岩穴暝归:

聚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

香花。

发:

秀:

茂盛,繁茂。

6、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一、二段文意。

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文:

太阳出来,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野花开放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荫。

四、教师点拨

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五、达标检测

3、小组内互查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识记情况。

把没有记下来的抄写在下面。

 

2、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

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

水落而石出者;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要熟记作者的有关常识和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做到会读会写会翻译,并背诵课文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熟读并背诵1——2自然段。

【课后反思】

1、优点:

 

2、不足及改进:

 

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

课题:

课型: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

28.醉翁亭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疏通课文第一、二段。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教学难点】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积累

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情。

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属于写作手法的一种。

其特点是:

以景为主,情感含蓄地“寓”在景里面。

二、自主学习指导

1、熟读课文,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负者歌于途负者:

背东西的人

行者休于树于:

伛偻提携伛偻:

腰背弯曲

杂然而前陈者陈:

摆开

山肴野蔌蔌:

菜蔬

宴酣之乐酣:

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丝:

弦乐器竹:

管乐器

弈者胜弈:

下棋

觥筹交错觥:

酒杯筹: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苍颜白发苍颜:

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乎:

树林阴翳翳:

遮盖

太守谓谁谓:

为,是

7、合作交流

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第三、四段文意。

然后进行自我检测

1、翻译重点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

树林里浓荫覆盖,到处都是鸟儿的鸣叫声,游人一离开,鸟儿们就欢乐起来。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成语积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

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水落石出:

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山肴野蔌:

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