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41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docx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考试说明

I.课程性质和有关说明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开设的课程。

课内学时90,5学分。

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核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较深的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命题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大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制定的《农村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学习教材:

李国学主编的《农村环境保护》,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2005。

本考试说明以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拟定,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40%(平时作业包括小论文和调研报告)。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课程综合成绩以合成成绩记录。

3、命题原则

(1)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命题,不得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

(2)命题应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既考查考生对农村环境保护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了解程度,也考查考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应注意覆盖面,每份试卷的内容应涉及本课程学习教材60%以上的章,在此基础上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

(4)试题要兼顾考试要求的各个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分数所占的比例为:

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5)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都要适宜。

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

易、较易、较难三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分数所占比例大体为:

易占30%,较易占40%,较难占30%。

题量的安排应以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并有一定的检查时间为原则。

4、考试要求

本课程在考试要求中,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提出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识记:

是指经过学习能够识别和记住的某些内容,包括名词、定义和基本概念。

属于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

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把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不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述其基本内容和特点,而且能辨证地说明其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说明、分析有关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属于高层次的要求。

5、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分为: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试题类型举例附后。

6、考试时间

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Ⅱ。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客依照教学大规定的教学内容确定。

为了便于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现分章加以说明。

第一章绪论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环境、农村农业环境的概念,农业环境各项要素等内容。

要求考生对我国农村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考试知识点:

1、农村农业与环境

2、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环境问题

考试要求:

1、农村农业与环境

识记:

(1)环境的概念;

(2)农业环境的概念;(3)农业环境的各个要素;(4)聚落环境。

理解:

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2、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环境问题

理解:

(1)我国农业环境的主要问题;

(2)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方法。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的概念及其要素。

要求考生对我国农业资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的关系有较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考试知识点:

1、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

2、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与气候资源

考试要求:

1、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

识记:

(1)自然资源;

(2)农业资源;(3)循环经济;(4)资源节约型社会。

理解:

(1)自然资源的特点;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4)循环经济三大原则;(5)经济发展三种模式;(6)发展循环经济我国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

2、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与气候资源

识记:

(1)水资源;

(2)土地资源;(3)农业土壤资源;(4)荒漠化;(5)土地沙化;(6)水土流失;(7)土壤盐渍化;(8)生物资源;(9)生物多样性。

理解:

(l)我国的水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2)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3)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特点;(4)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5)生物资源的特征;(5)引起全球生物资源频危的原因;(6)气候资源的特点

应用:

(1)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2)保护土地及耕地资源的对策;(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第三章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原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农业的原理及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生态农业工程的主要类型和生态农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考试知识点:

1、生态系统

2、生态农业

3、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l、生态系统

识记: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食物链;(3)能量金字塔;(4)能量流动;(5)生态平衡。

理解:

(1)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3)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三种情况。

2、生态农业

识记:

(1)生态农业;

(2)生态工程技术;(3)综合防治技术;(4)生物防治技术。

理解:

(1)生态农业的特点;

(2)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3)生态农业建设的内容;(4)生态农业系统的类型和模式;(5)生态农业的几种实用技术;(6)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

3、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识记:

(1)闭路循环工艺;

(2)生态农场。

理解:

(1)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

(2)人工生态系统应用。

第四章农村能源的开发与环境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农村能源的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要求考生掌握我国农村新能源的主要类型和节能技术,重点掌握沼气发酵的原理、主要技术要点和在农村的综合利用。

考试知识点:

l、农业能源的分类与特点

2、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3、沼气发酵的原理与使用技术

4、新能源与能源建设

考试要求:

1、农村能源概述

识记:

(1)农村能源及分类;

(2)直接能源;(3)间接能源。

理解:

(1)我国农村能源的特点;

(2)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3)农村能源建设方针。

2、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识记:

(1)生物质;

(2)省柴灶;(3)成型燃烧;(4)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

理解:

(l)生物质能源的潜力;

(2)薪炭林的五种类型。

3、沼气发酵技术

识记:

(1)沼气的组成;

(2)沼气发酵三个阶段。

理解:

(1)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

(2)沼气池的分类;(3)沼气池的效益。

4、新能源与能源建设

识记:

(1)节能;

(2)有效能;(3)太阳能及利用;(4)地热资源;(4)风能资源

第五章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水体污染的一般概念、水体污染的农业效应和控制水体污染的途径与技术。

要求考生对水体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标、污染特点、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水体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污水的主要治理技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考试知识点:

1、水体污染源及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2、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3、水体污染的农业效应

4、水体污染的防治

考试要求:

1、水体污染源及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识记:

(1)水体污染;

(2)点污染源;(3)面污染源;(4)水质指标;(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理解: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2)水质标准的内容和作用;(3)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4)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应用: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原则和对策。

2、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识记:

(1)需氧有机污染物;

(2)溶解氧;(3)生化需氧量(BOD);(4)化学需氧量(COD);(5)水体富营养化;(6)重金属迁移。

理解:

水体富养化的危害。

3、水体污染的农业效应

理解:

(1)水体污染的土壤效应;

(2)水体污染的作物效应;(3)污灌对作物生育、产量、品质的影响;(4)重金属汞、镐、铅、铬、砷对作物的影响;(5)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水体污染的防治

识记:

(1)水的物理处理法;

(2)沉淀法;(3)水的化学处理法;(4)硬水软化;(5)化学混凝法;(6)氧化还原法;(7)水的生物处理法;(8)活性污泥法;(9)生物膜法;(10)生物转盘法;(11)水的土地处理系统;(12)氧化塘。

理解:

(l)物理处理法的原理和种类;

(2)化学处理法的原理和种类;(3)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和种类;(4)土处理系统的原理和类型。

应用:

(l)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及主要设备;

(2)举例说明一处理方法的工艺特性和场地要求。

第六章大气污染与控制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一般概念、主要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治途径。

要求考生对大气的结构与组成、大气人为污染源、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转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破坏及全球变暖、大气污染防治等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考试知识点:

1、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2、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

5、大气污染的防治

考试要求:

1、大气污染概述

识记:

(l)对流层;

(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5)散逸层。

理解:

(1)大气及空气的概念;

(2)近地层大气组成及其变化。

2、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过程、特点

识记:

(1)大气污染源;

(2)颗粒物;(3)光化学烟雾;(4)酸雨。

理解:

(1)室内空气污染;

(2)大气污染物扩散

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

(1)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2)氮氧化物对植物的危害;(3)光化学烟雾对作物的危害;(4)酸雨对土壤、地表水的影响;(5)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氟化物对植物的影响。

应用:

(1)通过叶片典型症状识别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2)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作用。

4、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

识记:

(1)臭氧层及其分布;

(2)臭氧层的功能;(3)温室效应;(4)温室气体。

理解:

(l)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2)臭氧层破坏的对策;(3)全球变暖的原因;(4)全球变暖的生态影响。

5、大气污染的防治

识记:

(1)除尘;

(2)除尘器。

理解:

(1)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3)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七章土壤污染与防治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途径,土壤污染的防治途径。

要求考生对土壤环境的主要组成和特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重金属、有机物和农用化学品对土壤的污染及防治等有较全面的认识。

考试知识点:

1、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

2、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3、农用化学品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考试要求:

l、土壤污染概述

识记:

(1)土壤环境;

(2)土壤环境背景值;(3)环境容量;(4)土壤环境容量。

理解:

(1)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研究土壤背景值的意义;(3)土壤环境的组成;(4)土壤环境的基本特点;(5)土壤污染的特点;(6)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

识记:

(1)物理迁移;

(2)化学迁移;(3)专性吸附;(4)非专性吸附;(5)生物迁移。

理解:

(1)汞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2)镉污染的特点及其危害;(3)铅污染的特点及危害;(4)铬污染的特点及危害;(5)砷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应用:

(l)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清消;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3、农用化学品对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理解:

(l)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和危害;

(2)有机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3)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毒性;(4)塑料薄膜残留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

应用:

(1)如何控制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2)农药污染的控制措施;(3)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八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种类、来源和污染特点,使考生对有机废弃物和其它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考试知识点:

1、固体废弃物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特点、化学组成和利用潜力

3、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4、其它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考试要求:

1、固体废弃物概述

识记:

(1)固体废弃物;

(2)固体废弃物的来源;(3)固体废弃物分类;(4)生污泥:

(5)无害化;(6)减量化;(7)资源化。

理解:

(l)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危害;(3)固体废弃物的营养化学组成和利用潜力。

应用:

(l)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

(2)我国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2、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

识记:

(1)厌氧发酵;

(2)热解处理;(3)青贮;(4)高温堆肥;(5)厌氧堆肥。

理解:

(l)有机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原理;

(2)有机废弃物饲料利用的原理;(3)堆肥处理的原理;(4)堆肥的影响因素。

应用:

(1)城市垃圾的热解处理;

(2)秸秆的处理及转化为饲料;(3)堆肥的工艺、设备及参数;(4)蚯蚓养殖技术与食用菌生产。

3、其它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识记:

(l)安全填埋;

(2)卫生填埋;(3)垃圾渗沥水;(4)粉煤灰;(5)粉煤灰肥料。

理解:

(1)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

(2)卫生填埋的原理;(3)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4)粉煤灰的改土与增产作用。

应用:

(1)垃圾卫生填埋的作业方法;

(2)垃圾渗沥液的收集处理粉煤灰的农业利用。

第九章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标准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农业环境监测和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和环境监测的主要分析方法,要求考生对农业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和原则,对水和土壤监测采样布点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主要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质量管理内容和有关农业环境的标准有较全面的了解。

考试知识点:

1、农业环境监测

2、农业环境标准

考试要求:

1、农业环境监测

识记:

(1)环境监测;

(2)农业环境监测;(3)常规监测;(4)研究性监测;(5)应急监测;(6)瞬时采样;(7)混合采样;(8)多点混合采样;(9)剖面采样法;(10)土壤样品制备;(11)样品的消化。

理解:

(l)农业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作用;

(2)农业环境监测的任务;(3)农业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应用:

(1)农业水质采样的方法和水样的保存;

(2)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3)土壤样品的前处理;(4)监测数据的处理。

2、农业环境标准

识记:

(1)环境标准;

(2)环境质量标准;(3)污染物排放标准;(4)环境基础标准;(5)环境方法标准;(6)农业环境标准体系;(7)环境基准。

理解:

(1)环境标准的分类;

(2)环境标准的分级;(3)制定农业环境标准的原则。

第十章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考查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要求考生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绿色食品申报与管理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考试知识点:

l、清洁生产

2、绿色食品

考试要求:

识记:

(1)清洁生产;

(2)清洁生产过程;(3)绿色食品。

理解:

(1)清洁生产特点;

(2)中国清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3)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4)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5)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条件;(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调控;(7)绿色食品(种植业)栽培技术规范;(8)绿色食品(养植业)栽培技术规范;(9)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工技术规范;(10)如何开拓绿色食品的国内市场。

附录:

试题类型举例

一、名词解释题

L.生态系统

2.土壤环境

二、选择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

L.臭氧层存在于大气的()内。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成层

2.日本发生的“骨痛病”公害是由重金属()

A、汞B、镉C、铅D、铬

三、简答题

L.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农村新能源的种类。

四、论述题

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危害。

2.农业环境保护法的任务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