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案
2019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能力:
开展课前调查,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研究方法。
知识:
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对他们来说,是离不开的温暖港湾,亲人的爱护是他们成长的雨露阳光。
每一个孩子都对家有着一份天然的眷恋之情。
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与了解,还仅仅只局限于一种自发的原始朴素感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要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家,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有一个家。
通过“画画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家的亲近感与热爱。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庭居住的地点、周边环境及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怎样做个好孩子。
充分利用孩子们手中现有的自家成员照片或图画,讲一讲背后的故事,侧重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温暖。
课堂上,在学生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尽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尽量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生活来谈,激发他们的感情,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教师还可以列举自己的范例,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表达愿望,抒发自己对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等。
学生准备:
课前进行一次家庭小调查,了解几十年前,父母或爷爷奶奶像自己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播放动画:
家的惦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你的家人出差或外出工作的时候,想不想家?
他们为什么想家?
你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和家人?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不论大小,家是带给我们温暖、安全的港湾,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正如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离家有多久,对家的思念都不会减少,想回家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板书: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对家的情感。
】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
画一画自己的家,然后在小组里展示并介绍。
引导学生不仅介绍自己家居的特点,更要介绍自己在居室里的相关活动,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
[播放动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
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
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家是什么?
家,是一轮太阳。
爸爸妈妈欢笑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阳光。
家是什么?
家,是好吃的糖果,带给我甜蜜的快乐。
根据上面的儿歌,以“家,是_____________。
”为形式扩写填空,挖掘孩子们自己对家的热爱。
【设计意图:
通过画一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的亲近感。
】
活动三我的一家人
[播放动画:
我们这家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家庭居住的地点、周边环境及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怎样做个好孩子。
可用照片或图画,讲一讲背后的故事,侧重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即使是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要多体谅家人的苦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家人。
小结:
在家中,我们每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很着急。
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儿别扭。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从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板书:
我的家人相亲相爱)
【设计意图:
从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游戏、共同生活以及发生矛盾时如何应对等角度,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
板书设计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我的一家人相亲相爱
《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项成绩,激发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萌生“我也要为学校争光”的愿望。
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
知识:
通过观看学校里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完全熟悉和适应了校园生活,他们对自己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非常熟悉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相比,校园环境条件相对简陋,但农村校园文化也有着其独特内涵。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相关情境,呈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激发学生爱校园为学校感到自豪的情感。
通过写“校园活动建议书”环节,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意识。
在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时,教师应当着重挖掘本校校园文化内涵特质。
由于每个学校的学生不同,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特别是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的区别非常大。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1)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教学,比如:
图片、照片、活动的内容,都应该是学生在这个学校所经历过的,学生非常熟悉的。
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而不会只是看到教材上别人学校的活动而无话可说。
(2)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交流。
课上的活动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现场去参观,感受。
因为在平时,可能很多孩子并没有特别地关注到学校的文化和学校的一些变化,在课上去感受,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了解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例如校训、校徽、校规等内容。
学生准备:
课前开展关于“学校的建校日、学校在校总人数、学校的建设变迁、学校的光荣史”等情况的调查,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了解。
并向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了解他们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多彩的学校生活”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学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多彩的校园生活
[播放视频:
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学校里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
可以展示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等。
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入学两年来所见和亲自参加的一些活动,感受学校生活的愉快及自己的成长。
小结:
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茁壮成长。
(板书:
我们多彩的学园生活)
【设计意图:
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体会学园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
活动二校园活动建议书
引导学生思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向学校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注意建议时要保证有益和可行。
小结: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样的快乐活动中,我们不断进步,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美好快乐的回忆。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2课时
活动一校园文化探秘
[出示图片:
校园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你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设计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可以多角度探究本校校园文化的体现,可以讲述校园的故事,如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环保为主题的绿色校园。
可以展示师生的礼仪,如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现师生举止文明、礼貌大方等风貌。
还可以介绍有特色的园区:
农耕基地、蔬菜园等。
引导学生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校园文化,注重挖掘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
小结: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的体现不光是像橱窗、专栏、宣传画等这些有形的形式,还体现在师生的语言行为、学校的校风校貌上,这些也都是校园文化的影子。
(板书:
我们的校园文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校园文化,从中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教育的内涵。
】
活动二我们的小设计
开展我们的小设计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的实际,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班级或校园文化方案,比如一面墙或一个文化角。
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择大家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搞一个小展览或写成一份建议书递交学校,以供学校参考。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议的小主人翁意识。
】
活动三我为学校骄傲
[播放动画:
我为学校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
你们知道学校是哪年建立的吗?
自学校建立以来,都有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边要及时评价表扬小组调查的可取之处,一边要注意梳理学生的调查结果,并将其分类,如下:
(1)学校的建校日:
(2)学校在校总人数:
(3)学校的建设变迁:
(4)学校的光荣史:
小结:
从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调查采访的方法,更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
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领略到了学校的风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我们的学校说些什么?
(板书:
我为学校骄傲)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学校,体会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形成“我为学校而骄傲”的情感。
】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活动一不同时期的学校
1.[播放课件:
泥版书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思考: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2.[出示图片:
不同时期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图片,也可以是文字。
小结:
学生可以对比学校制度的改革,如男女都可以读书。
对比学校学习内容的丰富,如各种课程的开设。
对比学校条件设施的发展,如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变化。
现代学校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更是实行了“两免一补”。
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课堂,许多大学毕业生主动深入偏远地区当老师,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
(板书:
不同时期的学校)
学生想象未来的学校,并把它画下来。
【设计意图:
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校。
】
活动二不同地区的学校
[出示图片:
不同地区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地区的学校。
小结:
有的学校建在窑洞里,有的学校建在高原上的,还有的学校在帐篷里的,这都是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学校修建的地方也不一样。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们本地学校的特点吗?
(板书:
不同地区的学校)
【设计意图:
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
】
活动三不同类型的学校
1.[出示图片:
不同类型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类型的学校。
小结:
根据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分类,学校的类型也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大学。
2.[出示图片:
各种职业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
3.[出示图片:
聋哑学校]
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板书:
不同类型的学校)
【设计意图:
了解不同类型的学校。
】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学校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尊重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
能力:
观察、了解、归纳、掌握调查和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
通过自己的调查活动和实际生活体会,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地区的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认知程度和生活经验,以及所处地域、我国的行政区划等原因,不能理解很抽象的社区概念,尤其是对社区里的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的情况以及社区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再加上不同地方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班级的学生所居住的社区情况也不尽相同,这给学生学习本课以及老师的教学都带来难度。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本册教材首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引导,侧重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等拓展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课程中教师“讲教材”和学生“学教材”的模式。
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农村学生,他们的调查采访、归纳能力还相对处于一个空白地带。
有的学生胆子小,不敢采访,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调查,有的限于条件不便采访,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妨碍学生调查的积极性与效果。
因此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在课前调查及采访活动中,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在学生调查、采访过程中,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采访调查技能,还要提醒学生讲礼貌,注意安全,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去做。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管理机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尊重村镇、街道干部。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
课前,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让学生对自己的社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居住的社区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孩子开展调查访问等活动有一定的困难,搜集资料也不方便,因此在学生的课前调查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设计好切实可行的调查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调查落到实处。
可以设计一张调查表,引导学生从“社区的名称”、“社区里有什么设施”、“社区里有哪些工作人员和服务机构”、“社区举行过哪些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比如与家长聊天,和邻居的老奶奶说说话,有能力和条件的可到社区的工作人员那里访问调查一下。
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记录等方法了解认识了自己的社区,再通过课上老师的引导,本课的重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重点
体验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管理机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尊重村镇、街道干部。
教学难点
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不同社区的图片或照片。
学生准备:
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社区里的生活”“社区里的公用设施”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社区的变迁”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社区里的生活
1.[播放动画: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你居住的社区在哪里?
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
我生活的社区)
小结:
社区是一些人生活相对集中的区域,这里有各种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各有自己的特色,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社区里。
2.[出示图片:
社区服务和管理机构]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服务和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和在机构中工作的人们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哪些方便和保障?
使学生知道相关机构的作用,生活中怎样利用这些设施。
小结:
我们生活的社区为我们提供着方便,和谐的社区生活更为每一位居民带来了快乐。
保护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社区良好环境,要靠我们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一个人!
(板书:
方便快乐)
3.[出示图片:
社区的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你生活的社区开展了哪些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机构,以及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的居住环境。
】
活动二社区里的公共设施
1.[播放课件:
猜谜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猜一猜谜底,并说说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还有哪些公共设施。
(板书:
公共设施)
2.[出示图片:
公用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给社区里的公用设施分类,并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联系起来。
3.[出示图片:
社区公共设施被破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谈:
还有哪些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例。
了解社区公用设施易损坏的原因(人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4.[播放动画:
严重的后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看到这样严重的后果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
5.[播放课件:
假如没有了……]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这些公共设施会怎么样,再讨论怎样合理使用和保护。
【设计意图:
了解本地区公用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
板书设计
我生活的社区
方便快乐
第2课时
活动一社区的变迁
[播放视频:
社区的变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你们社区周围的环境、设施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
社区的变迁)
小结:
社区的建设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舒适,这幸福和谐的生活应该感谢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板书: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
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生活越来越好。
】
活动二社区的今天和明天
1.启发谈话:
社区还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社区存在的不尽人意、美中不足的地方,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烦恼。
2.学生画想象画“未来的社区”。
小结:
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大家庭,作为其中的成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为社区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
】
板书设计
社区的变迁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家庭、学校和社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爱我的家
讲一讲家里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情,体会家的温暖。
并想想准备怎样动手美化自己的家。
活动二校园文化知多少
活动三金点子
学生就学校环境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
活动四社区里的公用设施
学生交流:
社区里有哪些服务管理机构和公共设施?
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活动五关爱社区,做文明孩子
1.学生随意踩踏公共座位。
2.社区的公用电话亭上随意贴着一些小广告。
3.一位阿姨正在把自家的被子往双杠上晒。
引导学生围绕以上情境进行讨论:
这样做对吗?
《我学会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
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能力:
能够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知识:
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本领,知道一些道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取了信心与力量。
这是教师开展进一步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这部分内容,予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并让这种自信心与兴趣迁移到其他方面的种种学习中去。
但是,正如城市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样,农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他们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上也许会驾轻就熟,但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可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存在畏难情绪,他们也许还没学会合理安排、科学利用学习时间,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还不能自觉地总结并分享成功的学习经验。
在“为什么学”等问题上,还缺乏主动性和正确认识;在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学习上还是被动的;学习途径可能过于单一等等。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尝试新的学习项目。
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通过讨论交流自己“两年的收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通过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高兴;通过创设“我的第一次”等生活学习情境,增强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与信心。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程说得具体些,从中感受到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最初的失败和所受到的挫折上的,体会到学习有苦也有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学习与成长来展示自我,不要只局限于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围绕他们学到的本领或特殊的才能(如生活中的能力,学会的特长等)来展开,要多挖掘出农村学生自理能力强的优势,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这些本领,也是学习的结果,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让他们为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感到高兴与自豪。
同时,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学生,哪怕有一点进步或特长都应该让他们充分表达出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并让这种自信心影响感染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去。
教学重点
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教学难点
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尝试新的学习项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调查了解学生的成长进步。
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可以准备一项自己的才艺表演,如唱歌、跳舞、画画、背诵唐诗等,来展示自己上学以后的收获。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两年的收获”“我的第一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两年的收获
[出示图片:
两年的收获]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这两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把自己学过的本领在小组里展示、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到班上展示、交流。
(板书:
我学会了)
小结:
这两年,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知识